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名医名方治疗鼻衄鼻窦炎鼻炎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0 20:43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眩晕症的治疗

2021年1月10日发(作者:排卵后几天才能测出怀孕)
名医名方治疗鼻衄、鼻窦炎、鼻炎

治鼻衄秘方
1 清金止衄汤
【来源】俞军,《中国医药学报》(1)1988年
【组成】桑白皮30克,黄芩、山栀炭、 白茅根、茜草、侧
柏叶、紫草、当归、旱莲草各10克,怀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方解】 鼻中隔前下方鼻衄,多因肺热壅盛或伴脾不统血、
胃热炽盛或肝火上逆所致。鼻者,肺之窍,肺主气,宜 清肃
下降。火热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不降,上壅鼻窍,损伤脉
络,血随气道而致。方中重用桑 白皮,泻肺降气;黄芩、山
栀炭清热止血;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凉血止血;
旱莲草养 阴清热;当归、怀牛膝活血散血,且牛膝兼导热下
行之功,使之肺热清、气降,则鼻衄自止。
【主治】鼻衄。
【加减】若伴鼻腔干燥,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养阴
生津;出 血量多、鼻黏膜充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
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头晕 头痛,
口苦易怒者,加菊花、夏枯草、代赭石清肝降逆;病程较长,
失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加 阿胶珠、炒白芍,黄芪益气养血
摄血。待鼻衄停止后,再服6剂以巩固其效。
【疗效】治疗1 43例,结果治愈110例,好转25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94%。在治愈和好转的135例中, 服药1剂
鼻衄即止者43例,2~3剂而止者58例,4~6剂而止者34
例。平均止血天数为 3.1天。在无效的8天中,有3例孕妇,
1例尿毒症,1例高血压。
2 清热止衄汤
【来源】王永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石膏20~30克,桑白皮、栀子、黄芩 各12~15
克,白茅根、藕节25~30克,大蓟、小蓟、怀牛膝各15~
20克,赤芍、丹 皮各9~12克,生地10~15克,甘草3~6
克(小儿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解】 临床所见,以实火居多,多由肺、胃、心、肝火热
上蒸鼻窍,迫血妄行而致。方中以生石膏、桑白皮、黄 芩、
栀子清泄肺胃心肝火热,断火之源;辅以白茅根、藕节、大
小蓟清热凉血止衄;以塞其流; 赤芍、丹皮、生地凉血活血,
清血脉之热,又能疏血中之滞、畅血之行,以防溢血留瘀;
佐牛膝 引血下行,折其火热上炎之势。诸药配伍,热清衄止。
【主治】鼻衄。
【加减】肺热盛者, 重用桑白皮、生石膏;胃火盛者,重用
栀子、生地,加生大黄;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丹皮;肝火盛者,重用黄芩、栀子、赤芍,加龙胆草。
【疗效】治疗64例,结果痊愈(出血停止,半年 内无复发)52
例;显效(出血停止,半年内复发不超过2次)7例,好转(出
血停止,半年内 出血超过2次)3次,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6.87%。
3 安血饮
【来源】冉瑞金,《上海中医药杂志》(12)1986年
【组成】白茅根20~30克,龙 骨、牡蛎各15~25克,生三
七粉3~5克(冲服),白芨粉10~15克,生大黄6~10克。藕节炭20~30克(或藕汁)。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煮沸20分钟。水煎2次,
分2次服,三七粉随药汁送吞。
【功用】凉血止血,平肝潜阳。
【方解】方中以白茅根、三七粉、白芨粉、藕节炭凉血止血,
血止而不留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生大黄通腑泻热,使
上炎之火得以下泄。血止火清则鼻衄 可愈。
【主治】鼻衄。
【加减】素有过敏性鼻炎,加荆芥炭、侧柏叶炭各10克;
干燥性鼻炎,加石斛12克,天冬10克,金银花炭12克;
血热盛,加生地10~15克,牡丹皮12 克;心火亢盛,舌赤
糜烂,加焦栀子10~15克,竹叶、连翘各10克;气虚,加
黄芪15~ 30克,阿胶、当归各6~10克。
【疗效】治疗80例,结果显效50例,有效13例,进步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平均服药4剂。
4 荆牡藕节汤
【来源】徐小圃,《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年
【组成】黑荆芥6克,薄荷炭2.5 克,灵磁石30克(先煎)、
生牡蛎30克(先煎),炒白术、绿豆衣各12克,茜草根炭、
枳 楮子、葛花各9克,藕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用】清肺健脾,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方解】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乃小儿病理特点, 因肝火旺
盛,迫血上溢而犯肺窍,故鼻衄屡见;脾失健运,故多伴大
便溏薄。方用磁石、牡蛎平 肝潜阳;绿豆衣养血平肝;白术
健脾和中;茜草根炭、藕节凉血止血;黑荆芥、薄荷炭二味,
入 肺肝二经,但炒炭后,其疏散、香窜之性大减,更能入血
分而止血,故用治鼻衄可获佳效;葛花、枳楮子 原为解酒常
用之品,今用于鼻衄,取其清肺止血之功。
【主治】鼻衄。
【疗效】临 床屡用,均获佳效。笔者临床验证10例,依本
方,大便正常去白术;肺热盛,加桑白皮、丹皮。服药5 剂
内,均获痊愈。效佳。
5 健脾止血汤
【来源】叶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生地、牛膝、藕节炭、
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 白茅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气,补血摄血。
【方解】鼻衄虚证,多因肝肾阴虚,脾不统血所致。若脾气< br>虚弱,气不摄血,治宜健脾益气,凉血止血。故方用党参、
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所谓血不 足者补之以气,寓阳
生阴长之义;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和中,二者合用
以培其本;生地 、藕节炭、白茅根养阴生津,凉血止血以治
其标;以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气复< br>血统、血热清而鼻衄自止。
【主治】鼻出血。
【加减】口鼻干燥,加地骨皮,天花粉;出血量多,加棕榈
炭,仙鹤草。
【疗效】治 疗120例,结果显效(出血止,3个月以上未复发)96
例(占80%),有效(出血止,但3个月内 时有出血,但出血量、
次数较少)15例(占12.5%),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
6 鼻衄灵
【来源】吕敬仁,《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年
【组成】生石 决明24克(先煎)、代赭石(先煎)、怀牛膝各20
克,生地、生白芍各12克,粉丹皮6克,茜草1 0克,玄参
15克,炒地榆、川楝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一昼夜煎服一剂半。儿
童及老人剂量酌减。
【功用】平肝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
【加减】若肺热偏甚,加桑白皮9 克,地骨皮、黄芩各6克;
心胃热盛,加生大黄3~5克同煎;脾胃不和,加广陈皮6
克,云苓 12克。
【疗效】治疗8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3~6剂即可奏效。
2个月后有2例复发, 但症轻,继服本方,仍有疗效。
治鼻窦炎秘方
1 辛前甘橘汤
【来源】张赞臣,《中医杂志》(11)1984年
【组成】辛夷花、青防风各6克,嫩前胡 ,天花粉各9克,
薏苡仁12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风宣肺,开泄通窍。
【方解】 方中辛夷散风宣肺而通鼻窍;防风祛风解表;前胡
降气化痰,开泄通窍;桔梗升清、祛痰、利咽,载药力 上行;
薏苡仁渗湿、清肺健脾;花粉滋阴、消肿胀;甘草泻火解毒、
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 散风宣肺、开泄通窍之功。本方
药性平和,宜于久服。
【主治】鼻渊。证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但流黄浊之物,如
脓如髓,腥臭难闻。
【加 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鼻塞重者,加藿香、
细辛;分泌物清稀,加杏仁、浙贝;分泌物黄稠, 加瓜蒌皮、
冬瓜子;黏膜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黏膜红肿者,加赤
芍,丹皮;额部疼痛,加 白芷、藁本;颞部疼痛,加白芷、
白蒺藜;头顶或枕部疼痛,加蔓荆子;眼眶疼痛,加决明子,
青葙子。
必要时,配以外治吹鼻之药,则奏效尤捷。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坚持服用必愈。
2 加味辛夷散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辛夷花、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
羌活、独活、白僵蚕、升麻、薄荷、甘草、白芷、荆芥各30
克,苍耳子、蔓荆子各60克,细 辛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取10克,在临睡前用沸
开水冲泡、取汁服,药 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服1次。
【功用】祛风泻火,托里败毒。
【方解】《素向·气厥论篇 》云:“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灵枢经·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今肺热上蒸,鼻窍壅塞,嗅觉失灵,故不闻香臭。方中以辛
夷花、苍耳子、细辛,蔓荆子、羌独活、 防风、白芷、升麻、
薄荷、藁本、荆芥、僵蚕、川芎等之辛泻肺气而散火;佐以
黄芪、甘草、菊 花、苦丁茶之甘平泻火而益气。病因热郁化
火,药用辛散,是用“火郁发之”之义。泡取汁服,是取其< br>气之轻清,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药力上行,直达病所,因
而获效更捷。
【主治】鼻渊(鼻窦炎)。
【疗效】屡用效佳。笔者多年使用;颇得心应手。曾治疗50例,以本方为主,证重时配以外治,服药1~2剂,均获痊
愈。
3 通鼻汤
【来源】王友至,《四川中医》(11)1990年
【组成】升麻、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 霜各9克,白芷15
克,辛夷12克,鱼腥草、蒲公英、薏苡仁、花粉、黄芪各
18克,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除湿,托里通窍。
【 方解】慢性鼻窦炎(鼻渊),多因湿热较甚熏蒸清窍而成。
但湿热久羁,必致气阴亦伤。故方用升麻、白 芷、辛夷宣散
升清,通窍散风;蒲公英、鱼腥草、薏苡仁以祛鼻窍之湿热;
穿山甲、王不留行入 厥阴、阳明两经,气辛而窜,由升麻、
白芷引经而达病所,能通鼻窍,排出黄脓涕;用黄芪、花粉
补气阴;且天花粉又能退肿散结;鹿角霜为血肉有情之品,
温补督脉,强精益血;配黄芪、花粉调和阴 阳,更能增强补
气阴之功,亦能温通鼻窍。诸药协同,共奏祛风除湿、败毒
排涕、托里通窍之功 。本方用于小儿慢性鼻窦炎,症见湿热
壅肺,兼气阴两伤者,确有较好疗效。
【主治】慢性鼻窦炎(鼻渊)。
【加减】若鼻流黄脓涕多者,加木通8克;鼻干者,重用花< br>粉,再加知母9克;黄脓涕挟血者,加薄荷叶、白茅根各18
克,赤芍12克;鼻塞重者,加路路 通12克;前额胀痛者,
重用白芷,再加粉葛根15克。
【疗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40例 ,病程8个月至3年多。
服药12~25天后,结果,痊愈23例,有效14例,无效3
例。总 有效率为92.5%。
4 蒲黄败酱汤
【来源】陈超,《四川中医》(3)1988年 < br>【组成】蒲公英13克,生黄芪、夏枯草各8克,败酱草、
辛夷花、苍耳子、没药、丹皮各10克 ,鱼腥草20克,皂角
刺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肺解毒,活血行瘀,托里排脓。
【方解】慢性鼻窦炎,在诸鼻窦炎中发病率最高, 病程缠绵,
治疗难奏良效。多因外感风火热毒内袭,阻于鼻窍,气血不
畅所致。故方用鱼腥草、 蒲公英、夏枯草、败酱草、生甘草
清肺解毒;辛夷,苍耳泄热;没药、丹皮、皂角刺活血行瘀;
加黄芪托里排脓。诸药相伍,切中病机,故收效颇著。
【主治】小儿慢性鼻窦炎(鼻渊)。
【疗效】治疗236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服药8~20剂即可
痊愈。
5 清热消肿汤
【来源】谭慧珍,《中医杂志》(6)1986年
【组成】蒲公英30克,野菊 花12克,黄芩、鱼腥草、败酱
草、辛夷花、白芷各15克,板蓝根、苍耳子、蔓荆子、赤
芍、 桔梗各10克,川芎、藁本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1小时服。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消肿。
【方解】方中重用蒲公英、野菊花、鱼腥草、败酱草、黄芩、
板蓝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兼佐以辛夷、苍耳子、白芷、
桔梗、藁本、蔓荆子以祛风、排脓、 止痛;因久病入血络,
鼻黏膜呈慢性充血,肥厚,故加赤芍、川芎以活血消肿。诸
药协同,共奏 祛风清热、活血消肿之功。用之临床,疗效确
切,且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主治】慢性鼻窦炎(鼻渊)。
【加减】便秘,加酒大黄3~6克(后下)。
【疗 效】治疗100例,结果显效(鼻腔通气良好,脓涕消失,
中鼻道及嗅裂无脓性分泌物)71例;有效( 鼻塞好转,脓涕消
失,少有黏性分泌物)23例,无效(服药5剂以上无改善)6例。
总有效率 为94.%。
6 通窍汤
【来源】陈仁华,《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金银花、苍耳子各15克,大蓟10克,辛夷、菊花、
黄芩各9克,白芷、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8~10剂为1疗程。
一般需1~2疗程,最多3疗程 。
【功用】芳香通窍,祛风清热。
【方解】鼻渊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侵袭,郁久化热 ,
犯及鼻窍,内传于肺,邪热循经上蒸,灼伤鼻窦所致。方中
以苍耳子、辛夷、白芷辛散风邪, 芳香通窍;黄芩、菊花、
金银花清热解毒,使风热之邪得以从表而解;久病入络,脉
络瘀阻,故 用大蓟散瘀消肿。诸药相伍,共奏芳香通窍、祛
风清热之功,使邪毒清、鼻窍利,鼻渊可愈。
【主治】鼻渊。
【疗效】治疗100例,结果痊愈52例,有效45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7.%。
7 群芳煎
【来源】王建孚,《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金银花、夏枯花各20克 ,野菊花、苦参各15克,
辛夷花、黄芩、苍耳子、白蒺藜各12克,玉簪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轻清上透、芳香宣窍。
【方解】 方中金银花甘寒能解毒疗疮;夏枯花味苦可消瘰散
结;辛夷花味甘可治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野菊花之辛 苦能
消痈肿疔毒;玉簪花之甘辛寒可消痈肿,一般用根,而此方
用花。并加黄芩苦寒,泻火清肺 ,苦参味苦,清热消痈;苍
耳子味苦驱风除痹;白蒺藜味苦能平肝消风,再加十二月时
令之花为 引,得到生发之气,芳香化浊,花性轻清,升浮之
力最强,故能直达肺之清窍。《诸病源候论》描述更详 :“肺
主气。其经手太阴之脉也,其气通鼻,若肺脏调和,则鼻气
通利,而知香臭。若风冷伤于 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
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
而为鼻 渊也。”诸药配伍,共奏轻清上透、芳香通窍之功,
故用之收效颇捷。
【主治】鼻渊。 【加减】另加药引:每月一花,农历正月用迎春花9克,二
月加白玉兰花9克,三月加白桃花9克, 四月加白芍药花9
克,五月加石榴花9克,六月加白凤仙花9克,七月加白荷
花9克,八月加银 桂花9克,九月加白菊花9克,十月加白
鸡冠花9克,十一月加白芙蓉花9克,十二月加素心腊梅花9克(或绿萼梅花亦可)。花皆用白色者,因白色入肺,肺气通
于鼻也,经云:“西方白色,入通于 肺,开窍于鼻”,又云: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故鼻渊脑漏,皆为
鼻塞流涕不 闻香臭之证。
【疗效】多年临床应用,治验颇多,仅守本方,按月加一花,
均获痊愈或显效。
8 鼻脑方
【来源】向芳世,《新中药》(8)1990年
【组成】法半夏、云茯 苓、苍术、石菖蒲、炙黄芪、当归、
郁金、丹参、陈皮、板蓝根、黄芩、葛根各10克,升麻、
砂仁各3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温服,每
日1剂,5剂为 1疗程,可连服1~5疗程,疗程间隔3日。
同时配用开水泡中药方(辛夷、苍耳子、杭菊花各10克, 生
甘草3克),代茶饮,可服3~5剂巩固疗效。
【功用】燥湿化痰、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解】病由脾虚痰湿,且与热毒内蕴 、气滞血瘀有关。故
方用法半夏、陈皮、云茯苓、苍术、石菖蒲燥湿化痰;炙黄
芪、升麻、砂仁 益气健脾升清;黄芩、葛根、板蓝根清热解
毒;当归、郁金、丹参活血化瘀。本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
标本同治,使之达到脾健化痰、清阳得升、热毒自去、气血
调和,而鼻通痛止。因方切病机,故 收效颇捷。
【主治】控脑砂(鼻渊兼脑痛),证见鼻流臭秽浊涕,不闻香
臭,头昏闷重胀痛、 嗜睡乏力,恶心欲呕等症。本病包括现
代医学之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额窦炎以上颌窦炎等病。
【加减】如见全头痛,加白芷10克,炙甘草3克;前额痛
甚,加白芷、元胡各10克;两侧痛甚,加 柴胡、川芎各10
克;头顶痛甚,加藁本、杭菊花各10克;头重甚、加厚朴、
白蔻仁各10克 ;神疲嗜睡,加太子参12克,干姜6克;鼻
塞流脓浊甚者,加辛夷花、苍耳子各10克;恶心欲呕者,
加吴茱萸6克,竹茹10克。
【疗效】治疗32例,结果近期治愈25例,有效4例,无效< br>3例,总有效率为90.6%。本病多为缠绵难愈之病,笔者验
之临床,亦收良效。
9 鼻渊散
【来源】程爵棠,《四川中医》(2)1984年
【组成】芙蓉叶、香白芷、辛夷花各15克,细辛3克,冰
片1.5克。
【用法】上 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临证用药前,
先用药棉棒将鼻腔涕液拭干净后,再取本散适量(约0. 15克)
用吹药器吹入患侧鼻腔内或令患者用鼻吸入,每次吹2~3
下。每日吹3次。
【功用】疏风泄热,宣肺通窍。
【方解】《辨证录》云:“盖少阳生发之气,全赖肾水为之滋
养,肾水虚则胆火无制而上逆于脑,胆热蒸蒸,气化浊涕,
走空窍而外于鼻、臭不堪闻。”《外 科证治全书》云:“鼻流
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当明寒热,涕臭属热,……涕流不臭
觉腥者,属 虚寒。”盖肺开窍于鼻,又鼻为肺之门户,本病
多因外感风寒,肺失宣发,风寒内郁,壅滞鼻窍,或因胆 经
之热移脑,壅滞鼻窍所致。病在鼻窍,内连肺与胆也。治宜
疏风泄热,宣肺通窍。方用香白芷 、辛夷花、细辛疏风散寒,
宣肺通窍以复肺气宣发之用;入芙蓉叶、冰片清热消炎,通
窍止痛以 清泄伏热,通窍清脑。诸药配伍为用,一清一温,
清温并用,共奏疏风泄热、宣肺通窍之功。又因外用, 俾药
力直达病所,故奏效颇捷。
【主治】鼻渊(慢性鼻窦炎,副鼻窦炎)及急、慢性鼻炎、过
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症见单鼻或双鼻鼻塞,
时流脓浊涕或稀涕,有腥臭味,多 伴有头胀痛或头晕目眩,
记忆力减退,易感冒,感冒后鼻塞加重,鼻液增多。
【疗效】笔者用 本方治疗鼻渊300例,其中:急性鼻渊165
例中,痊愈147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慢性鼻渊 135
例中,痊愈108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
有效率达934%。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据笔者临床观察,凡鼻渊,
无论病之久暂,急性或慢性,证之寒热虚 实,用之多获良效。
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99%以上,其中
痊愈率为85 %。本病,尤其慢性(鼻渊),必须坚持用药,切
忌间断,方获良效。若兼感冒,必须先治感冒,或辅以 汤剂,
内外兼治,方为上策。且本方适用证广,疗程短、奏效快、
疗效高、药简价廉,无任何毒 副作用。
注意事项:忌用指甲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或带菌进
入鼻腔。擤鼻涕时,不可 同时按压鼻腔两侧,用力也不宜太
重,忌烟、酒及辛热辛辣、肥甘之品。
10 通治鼻渊方
【来源】周执中,《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辛夷5克,葛根、升麻各3克,黄芩、生石膏各 10
克,知母、苦丁茶各6克,山栀10克,羚羊角1.2克(研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辛凉清热,开上宣郁。
【主治】鼻渊。此因胆热移于脑所致者。
【疗效】临床屡用,颇能应手取效,效佳。
【附记】若属鼻渊轻证,可用周氏家传苏叶汤:苏叶、杏仁、
桔梗、枳壳、旋覆花、川防风各6克,前 胡、生石膏各10
克,辛夷、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颇有效验。
急慢性鼻炎秘方
1 鼻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苍耳子30克,荆芥 穗、防风各10克,菊花、蔓荆
子各15克,白茅根、金银花各30克,桑白皮、蝉衣、僵蚕、
桔梗、钩藤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祛风散寒,宣肺泄热。
【方解】方中苍耳子散风通窍;芥穗、防风祛风解表、散肺< br>寒;菊花、蔓荆子疏散风热;白茅根清热凉血;桑白皮泻肺
中之热;蝉衣散风热;僵蚕祛风散结; 钩藤清热祛风;桔梗
辛散苦泄、开肺利窍;金银花清热解毒。全方有祛风散寒、
宣肺泄热之功。
【主治】鼻窒。证见鼻涕或多或少、或清或黄、重者鼻塞不
通、伴有头昏头胀,咽部不适等症。
【加减】鼻流清涕者,去桑白皮、菊花,加羌活10克,白
芷12克;鼻流黄脓涕者,去芥穗、 防风,加黄芩12克。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治疗数十例,均获显效或痊愈。必
要时,可辅 以外治之方,其方药可详见《百病中医鼻脐疗法》。
可随证选用。
2 慢性鼻炎汤
【来源】苏宗周,《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苍耳子10克,白芷20克,葛根、黄芩各15克,
麦冬5克,藁本、薄荷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清热、通利鼻窍。
【方解】 肺开窍于鼻,肺气利则鼻窍通、嗅觉灵敏。方中以
苍耳子、白芷能通鼻窍:薄荷、葛根、藁本祛风止头痛 ;黄
芩清热;麦冬养阴润肺。诸药相伍,共奏祛风清热、通利鼻
窍之功。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
【疗效】治疗41例 ,结果痊愈18例,显效6例,好转4例,
无效13例。一般用药4天后见效。
3. 苍辛鱼芷汤
【来源】朱沛冉,《云南中医杂志》(5)1986年
【组成】苍耳子、白芷、防风、川芎、甘草各20克,辛夷7
克,鱼腥草2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忌食发物。
【功用】疏风通窍。
【方解】 慢性鼻炎以寒证居多。外邪侵犯,风为先导、挟寒、
挟热、挟燥入侵肺系、客于鼻窍、邪气壅滞,则鼻塞 不通。
方用苍耳子、辛夷、白芷、防风散风邪、通鼻窍;川芎上行
头面以助苍耳子、辛夷、白芷 祛风之力;鱼腥草与桔梗相伍,
清肺宣肺,肺气宣通,鼻窍自通。本方祛邪与通窍并用,相
得益 彰。效果颇佳。
【主治】慢性鼻炎。
【加减】鼻流清涕,遇冷加重者,加细辛、荆芥、桂枝 ;鼻
涕色黄、量多,加黄芩、连翘、桑白皮、天花粉。
【疗效】治疗52例,服药5~10剂 症状消失者23例,10~
15剂症状消失者16例,15剂以上症状消失者6例;好转5
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4 加味苍耳子散
【来源】李乐园,《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炒苍耳子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 薄荷各6克,
炒山栀、黄芩各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2克,炒杏仁、
桔梗、野菊花各1 0克,葱白(带须)3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3次。
【功用】清肺、消炎、通窍。
【主治】急、慢性鼻炎。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5 苡仁防风汤
【来源】刘教,《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苡仁15克,防风3克,木瓜9克,桔梗3克 ,细
辛、薄荷(后下)各1.5克,金银花、鱼腥草、紫花地丁、赤芍
各9克,蒲公英12克, 川芎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解】鼻窒,多因风寒风热外袭,内犯于肺留而不去,以
致肺气不利,邪滞鼻窍所致。方中防 风、薄荷、细辛祛风通
窍;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鱼腥草、桔梗宣
肺排脓;苡仁 、木瓜利水渗湿;川芎、赤芍活血消肿。诸药
合用,共奏祛风清热、宣肺通窍、利水渗湿、活血消肿之功 。
【主治】慢性鼻炎。
【加减】鼻塞重者,加瓜蒌、皂角刺;口苦咽干、加柴胡、
龙胆草、天花粉,沙参、麦冬。
【疗效】治疗388例,总有效率为94.8%,治愈率62%,显
效率26%。
【附记】验之临床,疗效确切可靠。笔者临床验证数例,均
获痊愈。
6 加减辛夷汤
【来源】李子质,《名医名方录》第三辑
【组成】辛夷、白芷、川芎、藁本、菊花、绿茶各1 0克,
升麻、细辛、木通、防风、甘草、黄芩各5克,蒲公英15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升清降浊,泻热解毒。
【主治】慢性鼻炎。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又同书所载,广东名医王德鉴教 授经验方——玉屏
苍耳汤:黄芪25克,防风、木通各10克,白术、苍耳子、
辛夷、白芷、菊 花、五味子、桑螵蛸各15克。每日1剂,
水煎服,早、晚饭后服。屡用效佳。

酸奶加炼乳-虚火的症状


包茎粘连-血瞳妖巫


胸部太小怎么办-两个月的宝宝拉肚子


迟说话的小孩-大麦茶的副作用


皮囊炎-长安人流医院


欣疤克-板门店斧头事件


岁月神偷评价-江水悠悠


挤奶门视频-海绵宝宝对大块头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20: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5576.html

名医名方治疗鼻衄鼻窦炎鼻炎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