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外海实验学校-最好看的韩剧推荐
* *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
)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器根
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 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 测、准确
测量血糖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 家属科室探视制
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 P、血
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
合理安排检查。
2)血糖测定:是确诊和早期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对有可能发生低
血糖者应于生后第3、6、 12、24小时监测血糖。
3)胰岛素测定:正常空腹血浆胰岛素一般<71.8毫摩尔/公斤。胰
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腺瘤患儿可增高。
4)糖耐量试验:
* *
5)胰高血糖素耐量试验:
6)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可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 常规
与酮体,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呼吸暂停、惊厥为主要 表现时需与低钙血症、颅内出血等相鉴别。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 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Q1h监测HR、R、SPO2,体
温、血压、按医嘱监测血糖、记24小时 出入量。
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
的认知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呼吸暂停。
5、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与安全。
1)护士掌握和理解医嘱目的,及时准确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2)加强与医生沟通,跟随医生查房,反映患者治疗效果
6、有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
* *
根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主要体现在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保持
呼吸道通 畅、供氧、维持酸碱平衡、保暖、预防感染、对症处理、及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重于治疗,对易发生低血 糖的新生儿定时监测血
糖,及早补充糖水或静脉补液,保证足够热量,并注意保暖。
1) 加 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
重要措施。新生儿病室室温应保持在24~ 26℃,相对湿度50%~
60%,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足月儿体温不稳定时,可加包被或放
置热水袋。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应尽可能置于闭式暖箱中保
暖,暖箱的温度根据出生时体重 和出生天数调节,体重越轻,出生天
数越少,暖箱的温度越高,保证新生儿温度维持在36~37℃之间 。
2)早期多次足量喂养,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关键措施早
喂养可促进 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肠粘膜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
动,减少肠肝循环和黄疸光疗的时间,防止低血 糖、高胆红素血症、
尿酮症的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过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母
乳是婴 儿最佳营养食品和饮料,应首先母乳喂养,如母亲尚未泌乳,
可在生后12h给予10%葡萄糖液口服, 反复多次直至泌乳后改为母
乳喂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
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同时予以非营养性吸吮,即
给吸空的橡皮奶头,使胃排空加快 ,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使早产儿
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尽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母乳喂养。< br>* *
若热能仍不足或存在有不能经胃肠道喂养问题者,采用胃肠道外静脉
营养。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临床表现,定时监测
外周血糖,有利于早期发现 低血糖,定时监测体温、心率、脉搏和呼
吸。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哭声、肤色、肌张力、吃奶、 大小
便和睡眠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微量血糖测定,
确诊后尽早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
4) 血糖监测方法
纸片法:临床上常用纸片法、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 微量血检
测血糖及静脉血监测。要求生后0、3、6、9、12、24h早期定时监
测或入院新 生儿当时及定时监测。
5)对易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于生后3、6、9、12、24h监测血糖,迟早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
6)对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儿生后能进食者要迟早喂养,生后2 ~4h
开始喂糖水或奶,不能经口或鼻饲喂养者,静脉输注葡萄糖维持营养。
7
)胃肠道外营养者,补充热量时注意补充氨基酸及脂肪乳,葡萄糖
尝试不宜过高。
* *
8)对高危儿、早产儿应控制葡萄糖输液速度,按
6~8mg(kg&mid dot;min),并做血糖监测,如增高应立即降低输
入量浓度和速度,不能骤停输液,以防反应性低 血糖。
9)新生儿窒息复苏时使用葡萄糖的浓度为5%。复苏后需及时补充
糖。
1 0)静脉注射适宜浓度和速度的葡萄糖溶液,是治疗新生儿低血糖
症的最有效措施发现有低血糖,无论有 无症状都应按医嘱及时补充葡
萄糖,尤其是有症状者,更应尽早适量补给。常用方法为:立即静脉
注入25%葡萄糖液2~4mlkg(早产儿可用10%葡萄糖液2mlkg),
速度为1mlmin ,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3~5ml(kg.h)[5~
8mg(kg·min)],以维持正常 血糖水平:经上述治疗,血糖仍不能
维持正常水平者,改用12.5%~15%葡萄糖溶液以8~10m g
(kg·min)速度输注。如经上述处理,血糖仍不稳定者,按医嘱给
予氢化考的松5~1 0mg3 (kg·d)静滴或强的松1mg(kg·d)口
服直至低血糖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24 ~48h后停止,如血糖仍
不升高,可给肾上腺素、二氮嗪、胰高血糖素治疗,并及时查明原因,
及时对因处理。
11)预防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2)对症处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 *
13)加强皮肤护理,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勤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
时间受压。
7、上级护士审核护理计划的适宜性
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患者护理计划或 护理重点
的适宜性,责任护士有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及时请上级护士知道处
理。如遇专科问题不 能解决的,请专科护理会诊指导。
8、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改善护理结局
1)护士能严密观察并早期发现并发症,配合医生及时干预
2)正确实施液体疗法,严格控制出入量,预防和纠正酸碱平衡,确
保输液安全。
9、根据患儿病情和家长护理患儿的能力,指导或协助家长患儿的生
活护理
10、提供教育指导,关注患儿安全、疗效和心理,选择适宜开展健
康宣教
让家长了解该病的危险性,预后及治疗情况,安慰家长,使其理解和
配合治疗。
11、督导患者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
* *
12、以患者感受为主导改善服务
向患儿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提供适时的
帮助。
13、感染预防与控制
严格执行手卫生,准确实施无菌技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4、出院护理和延续护理
出院护理:
1)科学喂养:正确哺乳,按需喂养,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患儿增长
情况。 尽可能母乳喂养,哺乳前应用毛巾将乳房擦干净,一次喂奶
大多需要30~40 min。人工喂养着请 注意奶具的清洁及消毒,喂奶
后将宝宝抱起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溢出,然后放于床上,头偏向
一侧,喂奶后半小时内请勿剧烈晃动宝宝。
2 )合理保暖:保持体温在36---- 37度之间,以宝宝的手脚温暖为宜 .
房间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 65%,
以防失水过多。空气要保持新鲜,每日通风2-3次,避免对流风直吹
宝宝。 限制探望人数,防止交叉感染。
3)环境要求: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我们应降低室内光
线,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 *
4
)日常护理:每日为婴儿 沐浴1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对婴儿
身体的侵害,预防疾病。沐浴时应关闭门窗,保持室温27℃ 。抚触
时间应在两次进食中间,或喂奶1h后,午睡或晚上就寝前,婴儿清
醒,不疲倦,不饥饿 ,不哭闹时进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皮
肤皱褶及臀部,及时更换尿布,大小便后用温水洗净或湿 巾擦净臀部,
避免因大小便刺激引起臀红或尿布性皮炎。如已发病涂护臀霜或儿肤
康,并保持臀 部干燥。给予脐部护理2次/d。婴儿沐浴后脐带未脱
落者,用无菌棉签沾75%的酒精涂抹脐带根部及 脐周,保持干燥,
直至脐带脱落无分泌物为止。 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5)预防感染 房间应定期消毒,接触新生儿前应洗手,减少探视,并
加强皮肤、脐部护理,以防感染。
6)预防接种:定时去预防接种。
7)预防窒息措施 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速度
不宜过快,喂养后轻拍背部,并给予右侧卧位。
8)母亲的心理指导 授乳期间保持心情舒畅、愉快,防止过度疲劳,
给予合理营养及饮食量 ,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生活规律,定时排空乳房,保证乳腺分泌。
9)婴儿抚触 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
种反射,这孩子的眼睛、 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间的联系
* *
和活动较多时,就可促进智力发育;抚触还 可以减少孩子的哭闹,可
以更好的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10)其他 定时到儿童保健门诊复诊,按时预防接种。
电话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的情况并予以指导,保证出院后治疗和
护理的连续性。
* *
去除鱼尾纹哪效果好-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吉他
小燕子舞蹈-总裁的交易新娘
痔疮能治好吗-可瑞康奶粉官网
英达 儿子-抗辐射的食物
卵巢性不孕-二氯乙烷中毒
北京亲子鉴定-阿法兔宝官方网站
av 女-经典的小笑话
笑面如来佛-安全期避孕法
本文更新与2021-01-10 09: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