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为什么蹲久了站起来头晕眼黑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09 19:15

9月20日是什么星座-默多克身价

2021年1月9日发(作者:鹅蛋的药用价值)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泄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
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
幼儿腹泻。本 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 容易引起流行。
【病因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 虚弱为多见。
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
胃受病,则饮 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
致成泄泻。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 或脾肾阳虚,均可
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
泄下过度 ,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
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临床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症状: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 、水样便、
粘液便及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体征:无特异性体征,腹部可有压痛,可有脱水或酸中毒体征。
检查:大便常规有白细胞,有 无脓细胞,有无红细胞,可有脂
肪球。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中医辨证分型:
常证

1

1.伤食泻 大便稀溏, 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
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 或有
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2.风寒泻 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
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泻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
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 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
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虚泻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
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5.脾肾阳虚泻 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
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 ,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变证
1.气阴两伤 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 烦不安,目眶
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
至无尿,唇红 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阴竭阳脱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 色青
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
脉沉细欲绝。(病情危 急,多需西医急救)
【治疗原则】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 为主,根据不同
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为主,

2

分别治以健脾益气,补脾温肾。泄泻变证,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
敛 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外治、推拿、
针灸等法治疗。
中医分证论治
常证
1. 伤食泻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 丸加减。常用药:焦山楂、建曲、莱菔子、陈皮、半
夏、茯苓、连翘。腹胀腹痛加木香、炒枳壳、厚朴、 槟榔;呕吐加藿
香、生姜、白茯苓。
2.风寒泻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藿香、苏叶、白芷、生姜、大
腹皮、厚朴、陈皮、半夏、苍术、茯 苓、甘草、大枣。寒重,加木香、
砂仁、干姜;食滞者,去甘草、大枣,加焦山楂、神曲;小便短少加< br>泽泻、猪苓、车前子;表寒重加荆芥、防风。
3.湿热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热重于湿,加连翘、马齿苋清热解毒; 湿重于热,加滑石、车前子、
茯苓、薏苡仁;腹痛、里急后重加木香、白芍;口渴加生石膏、芦根;夏季湿浊中阻加藿香、佩兰;呕吐加竹茹、半夏。

3

4.脾虚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
山药、莲肉、扁豆、薏仁、砂仁 、桔梗。胃纳不振,舌苔腻,加藿香、
佩兰、焦山楂;腹胀不舒加木香、枳壳、厚朴;腹冷舌淡,大便夹 不
消化物,加干姜;久泻不止,内无积滞者,加肉豆蔻、芡实、石榴皮。
5.脾肾阳虚泻
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常用药:太子参、白术、甘草 、
干姜、吴茱萸、附子、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脱肛加炙黄芪、或
酌加柴胡、升麻;久泻不 止加诃子、石榴皮、芡实。
变证
1. 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酸甘敛阴。
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
莲子、山药。久泻不止加山楂 炭、诃子、芡实;口渴引饮加石斛、玉
竹、天花粉、芦根;大便热臭加黄连。
2. 阴竭阳脱(病情危急,多需西医急救)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 牡救逆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麦冬、五
味子、白芍、炙甘草、附子、龙骨、牡蛎。
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进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

4

饮食疗法:清淡、易消化饮食,量由少逐渐增多。
液体疗法:治疗脱水、平衡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调。
分口服补液、静脉补液。补钾、镁、钙。
抗感染治疗:选用头孢哌酮、青霉素等。口服黄连素。病毒性腹
泻可选用干扰素。
保护胃肠道粘膜:选用思密达口服。
微生态疗法:选用妈咪爱、三联或四联活菌片等口服
其他治疗
(1) 针灸
针法:足三里,天枢,止泻穴(关元上5寸),呕吐加内关 ,腹胀
加公孙,发热加曲池。用提捻手法进针,针入2-3寸,留针5-10分钟,
适用于各种 腹泻。
灸法: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隔姜艾条灸,反复计
15-20分钟,适用 于久泻,风寒,寒湿,脾肾阳虚泻。
拔罐:取大肠俞(双侧),以3-5cm口径拔罐,闪火法,将罐 扣于
上穴5-10分钟,每天1次,用于各种腹泻。
(2)推拿
常用穴位:脾经、大肠、小肠、腹部、脐部、龟尾、七节骨等。
操作方法:揉脐200次,摩 腹5分钟,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
尾200次,补脾经300次,推大肠100次,推小肠100次 。
加减:风寒加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寒湿加揉外劳,揉天枢,
按脾俞、胃俞、推坎宫, 揉中脘;湿热者,加揉中脘,搓脐、脐角,

5

内运八封;脾虚,加推扳门,揉脾俞、胃俞,捏脊,揉按足三里;脾
肾阳虚,加揉肾俞。
(3)外治疗法
1、健脾止泻敷脐方
药 物:苍术 赤苓 猪苓 党参 木香 丁香等
功 效:益气健脾 化湿止泻
主 治:脾胃气虚型胃炎、肠炎、痢疾、功能性消化不良。
适 应 症: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气短、汗出、纳差、泄泻稀
便、大便不成形、舌淡、苔 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等脾胃气虚或肝脾
不调证。
2、清肠止泻敷脐方
药 物:当归 硼砂 辰砂 木香 黄连 乌梅等
功 效:清肠化湿 止痢止泻
主 治: 脾胃湿热型胃炎、肠炎、痢疾、功能性消化不良、腹
痛腹泻、痢 下赤白、肠鸣、痢下不爽、舌淡、苔黄腻、指纹红暗,脾
胃湿热或脾胃寒湿证。
3、温脾止泻敷脐方
药 物:吴萸 五倍子 辰砂 官桂 丁香 冰片等
功 效:温中健脾,收涩敛肠。
主 治:脾胃阳虚型胃炎、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 br>适应证:腹胀、腹痛、泄泻、胃痛、畏寒肢冷、呕吐、舌淡、苔白
或白腻、脉沉缓、指纹淡暗,寒 邪直中、脾胃寒湿等证。

6

【特色护理】
1嘱患者卧床安 静休息,避免紧张,以减少肠蠕动。保持病室空
气新鲜,环境清洁,及时倾到排泻物。寒湿和脾肾虚泄泻 室宜向阳;
湿热泄泻室内宜凉爽干燥。泄泻期间宜进清淡流质或半流质,恢复期
按病情逐渐给予 易消化软食,鼓励多饮水或淡盐水或绿茶。忌红薯、
芋头、土豆等易产气胀之物。中药汤剂宜热服。湿热 型宜温服。注意
保持臀部及肛周皮肤干燥。每天用清水冲洗并擦干,以防皮肤感染。
严密观察大 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及时准
确留取大便标本。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尿量和 皮肤弹性等变化。如
见下列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①泄泻严重,眼窝凹陷,口干舌
燥,皮 肤干燥无弹性,腹胀无力等;②呼吸深长,烦躁不安,精神恍惚,
四肢厥冷,尿少或无尿,脉微弱等。2 施护要点湿热证肛门灼热疼痛
者,可用苍术、黄柏煎水坐浴,擦干后可涂黄莲膏;湿热呕吐时,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内关等穴;发热加曲池,有疏泄邪热之作用;寒湿腹
痛者,可局部热敷。腹痛明显 可艾灸中脘、关元、天枢、气海、足三
里等穴,每次选2~3个穴灸10min。肾阳虚弱泄泻不能自控 者,可针
刺关元、气海等穴,达到温补肾阳的作用,黎明前泄泻是其特点,应
注意保暖。食滞胃 脘脘腹胀满者,针刺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
合谷等刺激,呕吐加内关,如针刺3次后,效果不佳, 在此穴用艾灸
重灸,有健运和胃、消积止吐之功效;脾肾虚弱腹痛纳呆者,作腹部热
敷,可艾灸 或隔疚足三里、中脘等穴。
婴幼儿腹泻

7

【入院标准】
一、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经必要的门诊治
疗无效。
二、主要阳性体征:Ⅱ°以上脱水体征。
三、辅助检查:大便镜检,白细胞(+),脓球(〒),红细胞(〒)。
【出院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精神佳,症状和体征消失。
二、血常规、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
纠正。
【疗效判定】
好转:大便次数比治疗前减少、大便性状改善;脱水或酸中毒减
轻或纠正;大便常规提示好转。
治愈: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大便常规和病原学检查正常。
未愈:症状、体征、检查无好转或加重。
【难点分析】
小儿腹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 多见病、常见病之一,多见于6个月
-2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纳呆甚则脱水以及电解质 紊
乱,迁延不愈者可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根据中医理论,
其病因大致分为感受时 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我科采用中药参苓
白术散加减以运脾化湿,但临床中部分患儿对于口服剂型难 以服用,
这也是我院儿科临床中中药难以全面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进措施】

8

对于本组病种,根据传统中医的一此外治法,结合现代临床的实
践,可 以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如选用木香、黄连、黄
柏、仙鹤草、蒲公英、炒枳壳加减汤剂直接 作用于肠道,可适用于肠
道肠道湿热型患儿。以及采用手法推拿、捏脊法,中药敷脐散(五倍
子 、辰砂、五味子、冰片等制成)外贴于神阙穴,都可以推广用于腹
泻病患儿的治疗。

9

江姐疾控网-药流全过程


什么感冒药效果好-fancl卸妆油好用吗


月经前后几天是安全期-手工折纸垃圾桶


我只吃饭不洗碗-压抑是什么意思


痔疮手术图片-胎儿的旅行


安婷避孕药-芥末男女


抽动障碍-结石不能吃什么


崔氏班的故事-明矾是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1-01-09 19: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4338.html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