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什么是蚕豆病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06 04:52

眼袋的治疗-儿歌唐僧骑马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孕妇可以喝双黄连口服液吗)

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 04-2011年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
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 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陈仓区共报告梅
毒病例261例,年平均发病率5.42 10万,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
的13.6110万;男女之比为1.16:1; 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 .11%;无明显季节高峰;
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分别占64.37% 、27.59%、6.13%、1.53%、
0.38%,报告病例数逐年增长。结论 2004-2 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发病率逐年
上升趋势,中老年感染者比重较大,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 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对高危人群
开展梅毒筛查、加强医疗消毒,以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梅毒是常见的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趋势。为了解陕西省宝鸡
市陈仓区梅毒 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2004-2011年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
的梅毒病例进行统 计分析,初步了解陈仓区梅毒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
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性病专科门诊上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
系统中的数据。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全陈仓区性病疫情网络报告中梅毒报告
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3梅毒诊断标准 参照《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 74-1995)》和《梅毒诊断标准
(WS273-2007)》。
2 结果
2.1梅毒发病情况 2004-2011年全陈仓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占报告性病总病例 数的
63.04%(261414);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
年的13.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4210万,见表1。
2.2梅毒病情分期 2004-2011年,共报告隐性梅毒168例,占64.37%;一期梅毒 72例,占
27.59%;二期梅毒16例,占6.13%;胎传梅毒4例,占1.53%;三期梅毒1 例,占0.38%。
隐性梅毒、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毒尤为明显 ,见表
2。
2.3 梅毒患者地区分布 全区18个镇,均有梅毒病例报告,病例以虢镇、 潘溪、桥镇和县
功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9.12%、8.43%、8.05%和7.66%。
2.4梅毒患者性别分布 2004-2011年报告的261例梅毒病例中,男性140例,女性1 21例,
男女性别比为1.16:1,见表3。
2.5 梅毒患者年龄分布 共报告261例,最小的为刚出生的婴儿,最大的89岁;1~19岁5
例,占1.92%; 20~39岁63例,占24.14%; 40~59岁96例,占36.78%; 60岁以上87
例 ,占33.33%,梅毒感染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11%。
2.6 梅毒患者职业分布 报告农民167例,占63.98%;离退人员28例,占10.73%;工人
2 4例,占9.20%;干部7例,占2.68%;家务及待业5例,占1.92%;散居儿童4例,占1.53% ;
民工3例,占1.15%;餐饮食品业3例,占1.15%;商业服务3例,占1.15%;其他17 例,
占6.51%。
3 讨论
3.1 梅毒流行趋势 据报道,近年来全国 及省内梅毒均呈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梅毒报告
发病例数超过淋病,在2007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已从2005
年的第5位跃居2011年的第3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 最高的性病[1,10]。
自2004年以来,陈仓区梅毒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2 004年的0.3410万
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4210万。2 011年上升至陈仓区乙类传染
病顺位第3位,超过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仅次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 炎,成为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这可能与人们的性道德、性观念、性行为改变有关,卖淫嫖娼现象得不到 有效
遏制[2,5];也与“非典”后加强了疫情报告工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逐渐完善 、
漏报或不报现象逐年减少有关;另外,由于陈仓区实行性病匿名就诊的制度,往往无法对梅
毒 病人追踪随访,还可能存在重报、误报的现象,疫情上升的真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3.2 梅毒分期 隐性梅毒、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
毒尤为明显。隐性 梅毒亦称潜伏梅毒,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体内存在苍白螺旋体,
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所以具有 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血液途径、母婴等方式传播。由于
隐性梅毒无任何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容易成 为潜在传染源,女性患者还有可能经过胎盘传
给胎儿,危害更大。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病原较易扩散,将 导致陈仓区今后几年梅毒发病仍
可能居高不下。早期梅毒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将会演变成晚期梅毒 ,而晚期梅毒的治
疗则非常困难,且愈后差[6,7]。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规范性病
治疗市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梅毒的疾病监测、疫情管理;临床医务工作者除早期< br>发现、规则有效地治疗梅毒患者外,还应开展健康咨询,鼓励患者主动带性伴就诊,尽可能
扩大防 治范围[3,8]。
3.3梅毒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79岁的青壮年及中老年,占 全部报告病例的
96.93%;职业以农民、离退人员和工人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3.91%,尤 其以农民居多,
占报告发病数的63.98%;60岁以上离退人员发病数占33.33%,这可能与这 一阶层的人员比
较悠闲,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生活压力比较小,其中部分人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有关;已 建
成市区(虢镇)发病占29.12%。今后应对农民、离退人员和工人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
在娱乐场所开展安全套推广使用的干预活动,防治工作应以城区为主。
梅毒传播途径与艾滋 病相似,梅毒发病率的增长,也将大大促进艾滋病的蔓延。性病艾
滋病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病、行为病,不 良的行为和缺乏防治知识是造成性病艾滋病传播、流
行的主要问题,因此,梅毒的预防与控制迫在眉睫,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医疗、公安、教
育、计划生育、妇联等部门,应紧密配合,共同加强性病防治知识 的健康教育,把性病艾滋
病防治内容纳入中学、大学和各种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 利用政府领
导和广大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加大梅毒及其它性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低档暗娼的干预< br>力度,针对高危人群提倡安全性行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HIV抗体检测的同时,加强梅毒
抗体的 检测,对术前、住院病人进行梅毒监测[4,9];加强对辖区性病诊治医务人员的专业培
训,不断提高 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及时有效地治疗梅毒感染者,
加强医疗消毒,尤其要加 强对孕产妇的监测和母婴阻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采取综合措
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孕妇煲汤食谱大全-善良的男人国语版


计划生育服务站-宝宝经常吐奶


军人家属待遇-吻合口溃疡


怎样减肥最安全-聊城人流


化糖贴-知情电视剧


芙露饮-帕金森氏症症状


zw是什么的意思-易美蔬菜瘦


初七不出门-鼬獾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04: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02066.html

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