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的治疗-张皓轩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世界各地每天 总会发生一些校园欺凌的事件,经常听到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
报道,其中一些属于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
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校园欺凌不仅给“受伤者”造 成伤害,还
会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广州心理咨询为您分享一则青少年
心理 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该怎么办?
林玮(化名),女,15岁 ,初二。父母反映孩子最近两周精神萎靡,神情一
反常态,不愿意说话,闷闷不乐,且不愿意上学。
焦急的父母不断劝说,孩子却一步都不愿再踏进学校,甚至对父母大吼大叫。
父母很 无奈,只好求助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邱伊环老师的帮助。
据了解,因为个头大,有点男孩子 气,桀骜不驯,林玮成为学校里的“大姐
大”,经常欺负看不顺眼的同学,加上拉帮结派,几年下来手下 也跟随了多个好
姐妹儿。此次为替同班好姐妹出气,这个人高马大的初二女孩子在厕所里掌掴了
隔壁班女生,并将这名女生的裤子扯了下来作为笑料。这事情让被欺负者的堂哥
知晓,为了“教训”林玮 ,堂哥对她拳打脚踢一番,又扯掉她的外套,拿洗发水
往她身上乱倒。
事后林玮 放学回家,父母并未察觉到异常。几日之后听同学说起,才知晓此
事。因女儿经常在学校打架,父母已经 习惯了。母亲像往常一样把女儿训斥了一
顿,希望女儿从此长教训。孩子当时情绪比较沮丧,不愿意听, 嫌母亲烦,将母
亲关在门外。父亲也就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更未深思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林玮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为小事儿吵架打架。对女儿的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型,
妈妈不是 哭就是责备,爸爸则经常打她,嫌她太调皮。自幼儿园时,林玮开始经
常打人,老师曾教育过,也找过家 长,父母虽然呵斥教训了,但无太大的改善。
多次之后,父母也很无奈,又无更好的改善方法,心中便有 些放弃了,常常叹息
“管不了”。
父母咨询目标:让孩子不再恐惧上学,正常回到学校上学。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邱伊环老师解析:
林玮虽曾是“校 园欺凌”的施暴者,但同时也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在校园
欺凌事件中,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霸道 称王的感觉令其内心得到极大满足,
越发自我膨胀,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欺 者而感到内
疚、不安,甚至惶恐。被欺凌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觑,他们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
受到 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难以平复。
现在林玮处于创伤应激反应期:内心产生恐惧、 耻辱等情绪,自己感觉威信
扫地、颜面尽失,难以面对以往跟着她的一班姐妹儿,所以不敢也不想回到学 校。
1、心理咨询:支持性倾听
一个孩子突然不愿意去上学,在这之前必然经历了一些事情。
对于突发事件的冲击,虽然 家长非常急切,希望孩子一见到咨询师就能敞开
心扉,但我并没有马上探寻造成来访者目前心理状态的原 因,而是默默地注视着
她,静静地听着,听她说自己的家庭情况、成长史、学习情况、社交情况等等。< br>来访者非常需要一个让她比较信任、能够接纳她、不对她有评判的人去听她的述
说,包容她的无助 、恐惧、羞愧、伤心、流泪,在长长的倾诉中她得到一些释放。
在第一次咨询中给予支持 性倾听,给来访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倾诉环境,使她
信任、有安全感、解除阻抗,这非常重要。
2、心理调整:恢复自我价值感
在接下来的访谈中,我了解到造成她目前心 理状况的原因——从小到大父母
总是打骂自己,不曾给予自己需要的关爱和肯定,好不容易经过自己的努 力成为
“大姐大”,在同学面前有成就感、价值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现
在却被一 个男生那般侮辱,旁人一定都会觉得自己活该,看自己笑话。她说:“这
个世界怎么这样,做人还有什么 意思!”
被一个比自己强大暴力的男生这样羞辱,对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女孩子来说,不亚于一件灾难性的事件,其打击程度可想而知。而放大这种感受的是一些不良
的认知:打赢才能解 决问题——父母没有树立好的榜样,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只
学到暴力解决问题这一途径。
根据她与朋友的交往细节,在共同探讨中,她看到了:身边的朋友之所以愿
意与她交往,是 因为她愿意为她们付出,关心她们,有一些共同的话题,面对分
歧和矛盾时她也做了一些理解和让步。在 人际交往中她也会使用包容的态度及和
平沟通协商的方式跟同学互动,而不单单靠逞强、打架。她看到了 自己身上的个
人魅力和闪光点,而非只有武力让他人震慑、崇拜。这些是她自己及她的父母都
不 曾关注到的,而通过咨询师这面镜子,让她更加看清认识自己,改变她及其父
母对她的看法,提升她的自 我认同度,同时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我给她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她回去试着联系自己最好的朋友,看看对方
是怎样的反应。如果对方问及 自己不想回答或不知道怎么回答的事情时,不用给
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不回复或回复“过两天再说吧” 。经过尝试之后,她发现
多数朋友还是很关心她的,希望早日见到她,根本没有取笑她的意图。她内心轻
松了不少,对回学校也没有那么恐惧了。
3、心理疏导:化解内心积压的愤怒与无助
在林玮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对她的评 价:“没有女孩样儿”、“假
小子”。这影响了林玮的性别自我认同,导致她虽知自己是个女孩子,但又 不屑
做个“女孩儿”。“别人怕我,我就不会被欺负。我才不要做被人欺负就哭鼻子
的乖乖女。 ”
在林玮的感觉和记忆中不曾被父母爱与关心,常被打,越哭被打得越惨;也
常 常被小朋友欺负,觉得很无助,后来就反击,发现打赢了就不会再被欺负,后
来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来保护 自己。
在咨询中我用“内在小孩”疗法引导林玮去关爱她内在的小孩,回到当时的
情境,引导她将当时的委屈、愤怒在咨询室里表达出来。同时引导她去关爱那个
小女孩,给予她理解与 呵护。在咨询中她哭着与内心的那个小女孩对话,面对那
个可怜无助弱小的小女孩,她感到很心疼很心酸 ,现在的她特能理解小女孩那时
出手打人是多么无奈多么无助也是多么恐惧。她不再责备小女孩以这种粗 暴的方
式保护自己。
在意象中我引导她去安慰、拥抱小女孩,告诉小女孩“不用 害怕,现在我已
经长大了,我来保护你,你再也不用使用拳头了,我有更好的方法来保护我们。”
她们就如何保护自己讨论了很多很多方法(有可行的也有不是那么靠谱的),但这
种与内在对话的方式 让林玮的内心变得温暖、有力量,不再那么孤独、混沌、无
助;思维变得开阔,看到了更多的解决方法。
我让她回去后也多与内在小孩对话,遇到困扰、难受的事情没人能理解或帮
助的 时候就与内在的小孩对话,然后再做反应。经过几次的训练,林玮面对事情
的时候变得平和了一些,不再 像之前那般冲动、急躁。
4、家庭治疗:改善亲子关系
我也将咨 询的部分情况反馈给父母,与他们探讨孩子身上好的方面,让父母
学会欣赏孩子、肯定孩子,改善亲子关 系。
母亲小学便辍学打工以支援困顿的家庭,对于婚姻经营、孩子教育无太多的
意识和良好的方式,遇到矛盾冲突,不善于沟通、理解、包容,多抱怨、责骂。
对于林玮,母亲更是一肚 子苦水,抱怨孩子与她敌对,经常跟她对吵。父亲比较
粗犷,不善于情感的表达,又被生活所累,因此对 妻子和孩子也无法给予足够的
关注和关心,咨询的目标也是强烈希望孩子尽快上学,仿佛孩子一回到学校 ,事
情就结束了。
鉴于父母自身的 局限、家庭经济状况、孩子学业的问题,我将咨询的重心放
在孩子身上,与孩子咨询较多,家庭咨询部分 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对父母的
引导也会少一些、浅一些。
经过与母亲的咨询 与讨论,她看到:吵架也是一种亲密互动,在吵架中也有
爱的流动;吵架中孩子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也是 很可爱的。母亲开怀大笑,内心
释怀不少,不再与孩子计较,看孩子的眼光也温暖了很多。
针对父亲的性格特质,我跟他们分析了孩子现在回到学校会面对的情况——
如何面对朋友, 如何面对那些对自己有敌意的同学,如何面对老师校长的盘问,
尤其是如何面对打自己的那个男生。我把 问题抛给了父母,让父母给予一些解决
方案。看得出,父母从未想过孩子回到学校会遇到哪些事情,自然 也一直搞不清
楚孩子为何不愿意去学校。面对回学校的各种情况,父亲一筹莫展,低头连连叹
息 ,母亲焦虑不安,又准备抱怨孩子太能惹事。
我及时引导他们去感受孩子内心的无奈与无 助,鼓励这两个成人努力想一些
可行的解决方案,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职责。经过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父 亲愿意
带着孩子去学校平息风波。
在校长的主持下,两个家庭就孩子欺凌事件进行洽谈,化干戈为玉帛。
经过这段时间的咨 询,林玮重新获得自信,也回到了学校,保证今后不再以
暴力的方式欺负他人,而用咨询中学到的人际交 往方式与朋友、同学、老师互动。
母亲也反应这段时间母子吵架的次数少了很多。
父母也认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而且是个女孩儿,不能像对待男孩子那样粗
暴的对待女孩子,保证不再打 孩子而是用更温和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夫妻尽量不
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
乳头矫正器-裤子紧被赶出校园
膀胱炎吃什么-档案袋封条
北京京顺医院-带牛的成语
睡觉流口水是什么原因-宫颈粘连
虹膜炎的治疗-海山灵魂兽前置任务
孕妇血糖正常值-美赞臣容易上火吗
做一份亲子鉴定多少钱-飞鹤飞慧奶粉价格
闭经了怎么办-梦露和赫本
本文更新与2020-12-24 21: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92436.html
-
上一篇:解决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下一篇:案例分析《孩子被咬之后》(李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