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2018中考生物七下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新人教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16 04:30

试管移植27天有针扎的感觉-红眼病的治疗

2020年12月16日发(作者:蒲保明)
七下 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人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
先。
2.现代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直立行走是人与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人的生殖








男性生殖系统(正面)
女性生殖系统(正面)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
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3.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

4.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
输物质的通道。
5.人的生殖过程:
分裂分化 38周266天
卵巢→卵细胞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
睾丸→精 子
三、青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身体的变化:
(1)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
(2)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 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心理的变化: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
盐、维生素。
2. 糖类、脂 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
供能量。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 也不提供能量。
3. 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谷类和薯类食物);脂肪是备用能源
物质(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
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肉、 鱼、奶、蛋和豆类)。
5.水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
6.无机盐与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
维生素
钙 眼症(蛋黄、鱼肝油、
A
动物肝脏、胡萝卜)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
维生素
磷 欲不振(粗粮、谷类的
B1
种皮、猪肝)
维生素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C (新鲜蔬菜、水果)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蛋黄、鱼肝油、动物

D 肝脏、胡萝卜)促进钙
和磷的吸收
7.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 、海藻和
粗粮中,能促进胃肠蠕动与排便。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
成。
2.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
肠→大肠→肛门。
3.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
和肠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口腔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肝脏(最大消化腺):分泌胆汁,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贮存于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
肪)
(4)胰腺和肠腺:分别分泌胰液和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
肪的酶。
4.三大供能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1)淀粉→麦芽糖(口腔)→葡萄糖(小肠)
无机盐 缺乏症(食物来源)
佝偻病、骨质疏松
症 (豆制品、乳制
品)
厌食、贫血、肌无
力、骨痛(牛奶、
肉类、鸡蛋)
缺铁性贫血、乏力、
头晕 (猪肝)
地方性甲状腺肿,
呆小症(海产品、
豆制品、肉类)
(2)蛋白质→多肽(胃)→氨基酸(小肠)
(3)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
5.消化的部位:有口腔、胃、小肠。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6. 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吸收酒精、少量水;
(2)小肠吸收水分、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
肪酸等;
(3)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7.吸收的部位:有胃、小肠、大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8.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9.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1)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
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
(2)小肠有5~6 米长,内表面有环形
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
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示意吸收的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
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三、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平衡膳食:按 “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
合理配餐,五谷杂粮类(最多),油脂类(最
少);早、中、晚餐 能量各占3:4:3,按时
进餐。青少年要多补充蛋白质类食物。
3.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 注意是否有“QS”质
量安全标志;买肉时要看是否有“检疫合格”印章;
4.绿色食品: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分A级和AA级。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
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咽是呼吸与消 化的共同通道;
(2)肺由大量肺泡组成,是呼吸系
统气体交换的场所(器官)。
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二、呼吸运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肋 骨向上向外运动,胸腔扩大,肺扩张,
肺内气压下降,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气体入肺; 2、呼气:膈肌、肋间肌舒张,膈肌上降;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腔缩小,肺回缩,
肺内气 压上升,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气体出肺。
3. 膈肌收缩时导致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肌 收缩导致胸廓的前后
径增大,胸腔扩大,吸气;膈肌舒张导致胸廓的上下径缩少,肋间
肌舒张导 致胸廓的前后径缩小,胸腔缩小,呼气。
4. 吸气和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外界气体压力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
换:
1、肺部有利于肺泡与血液
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1)肺泡数量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薄,都只有1层上皮细胞。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
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过程:

氧气 氧气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2)原因: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消耗
氧,释放二氧化碳。 (3)结果: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
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1.血浆:加抗凝剂静置后上层的淡黄色液体。
(1)成分:主要是水,还有血浆蛋白、氨基酸、
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蛋白
(2)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含血红蛋白。(数量最多,成熟时无核。过少患贫
血)。
(2)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数量较少,有核。过多可能
有炎症)
(3)血小板:止血凝血。(个体最小,无核。过少会流血不止)
(二)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
(三)来源:血细胞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四)实验:观察血液涂片。发现 :红细胞数目最多,体积最小;
白细胞体积大,有核;看不到血小板(太小)。
二、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种类: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分(离心)的血管。特点:
壁厚,弹性大,无瓣膜,血流最快;
2.静脉:把血液从 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回心)的血管。特点:壁
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有瓣膜,血流慢,; < br>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
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 胞物质交换。特点:管壁最薄、血流
最慢、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腔最小(毛细血管“五最”)。 < br>(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速度最
快,方向心脏到全身,血管分支 大到小是动脉;方向全身到心脏,
管道小到大是静脉。(低倍镜观察,注意显微镜下血流方向相反)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⑦上腔静脉






④右心室

⑧下腔静脉
心脏结构图
(一)心脏位置: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②左心室
(壁最厚)
⑤主动脉
(最粗的血管)
⑥肺动脉
⑨肺静脉
③右心室
①左心房
(二)心脏结构:心脏四腔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心室的壁比心 房
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体循环路径比肺循环长)。
(三)心脏相连血管与血流方向:
1.静脉连心房,动脉连心室。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即: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心脏右边:流静脉血);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心脏左边:流动脉血)
2. 房室瓣、动脉瓣保证了血液能按方向流动。(四肢静脉有静脉瓣,
三者都可防止血液倒流)。
(四)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称输送血液的“泵”。
四、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体内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
脉血变成动脉血)。
3.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4.体循环与肺循环是一个整体,是同时进行的,输出的血量也是相
等的。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
将养料和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含氮废物排出体外。
(三)动脉血与动脉血的区别
1.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2.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着动脉血,静脉里流着静脉血;肺循环中,
肺动脉里流着静脉血,肺静 脉里流着动脉血。
(四)血压、脉搏、心率
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动脉 )血管壁产生的侧压
力。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2.脉搏,指动脉的搏动;
3.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脉搏次数与心率相同。
五、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系统:人类的血型系统ABO,包
括A、B、 AB、O。(受基因控制)
(二)输血原则:大量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
则。
1.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
(万能献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2.成分输血: 大面积烧伤可补充血浆;严重贫血可补充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减少补充血小板悬液。
(三)输 血血量: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
公民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 l,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影
响健康。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排泄与排遗:
( 一)排泄:将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含
呼吸(肺)、排汗(皮肤汗腺)、排尿( 肾)等;
(二)排遗:将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如排出粪便(消化道)
二、泌尿系统: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肾脏—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泌尿系统的组成
单位,由肾小体(含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组成。
即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三、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50L-1.5L)。
血液(成分: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
无机盐、尿素等)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原尿(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注:
(1)原尿和血液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
没有葡萄糖。
(2)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3)疾病相关:肾小球病变可导致蛋白尿和血尿;肾小管病变可导
致糖尿或排尿过多。
四、尿的排出:
1.途径:肾脏形成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储存,储存到一定量就产
生尿意,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即: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意义:排出体内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
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其他排泄的器官皮肤与汗液分泌
1.组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下面是皮下组织,上有毛发、
汗腺等附属物;
(1)皮肤具再生功能的是表皮
的 生发层细胞,还含有黑色素
细胞能吸收紫外线。
(2)皮肤出血,那至少伤到了
皮肤的真皮。
2、功能:皮肤可以感受冷、热、
痛等;
3、排汗的作用:不仅起到排泄汗液(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
汗腺
毛发
角质层
生发层
皮脂腺
血管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透光,轻微折射光线
虹膜:有色素,中央是 瞳孔
瞳孔:光线通道,能扩大和缩

晶状体:折射光线,像凸透镜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透光,
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折射光线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
脉络膜:含丰富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形成“暗室”
视网膜:有对光敏感的细胞,感受光的刺激
视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属于“传入神经”
睫状体:主要是肌肉组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注:1.看近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晶状体曲度变小;
2.由亮到暗,瞳孔变大;由暗到亮,瞳孔缩小(眯眼睛);
3.眼白部分为巩膜,眼黑部分为虹膜。
(二)视觉形成: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 网膜(感光细胞,
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注:1.视觉的形成: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3.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的结构:视网膜
4.能将光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结构:视网膜
5.倒立物象的形成在:视网膜
(三)近(远)视及矫正
1.近视:
( 1)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即过
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物
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2)矫正:凹透镜。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
2.远视:
(1)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
后方。
耳郭
(2)矫正:凸透镜。
半规管
听觉神经
二、听觉
听小骨
(一)耳的结构组成:
1.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
2.外耳道: 声波传导的通道
耳蜗
3.鼓膜:将声波转变成震动
4.听小骨:将震动放大并传给耳蜗
鼓膜
咽鼓管
5.鼓室:属于中耳
6.半规管和前庭: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
7.耳蜗:听觉感受器,具有对声音敏感的感觉细胞
8.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属于“传入神经”
(二)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 小骨→耳蜗(听觉细胞)
→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注:1.外耳=耳郭+外耳道
2.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
3.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三)耳朵的保健:
1. 咽部发炎要及时治疗,防止引起中耳炎
原因:咽鼓管-- 连接(鼓室)和(咽部)的通道,所以咽喉炎可能
会引起中耳炎(注:鼓室属于中耳)
2.遇到巨大声响:①闭嘴堵耳 或 ② 迅速张口
目的: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防止鼓膜破裂
3. 避免用尖锐物体挖耳屎易伤鼓膜。
4.飞机在爬升或降落过程嚼口香糖,可打开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气
压平衡。
三、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它们发出的
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系统包 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 围神经系
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
神经系统的组成
层,含有多种神经中枢(听觉、视觉、
运动、语言中枢等)。
4.小脑:①维持身体平衡;②使运动协调、准确,如醉酒麻醉小脑,
走路不稳。
5.脑干:能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6.脊髓:①反射(简单) ;②传导。如脚踩到钉,先缩回(简单反射)
后感到痛(传导到大脑)。
7.神经元(神经细 胞):神经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
胞体与突起组成。功能:接受刺
激、产 生冲动、传递冲动。
(二)神经调节
神经元模式图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结构:通 常包括5个
部分。见图示。其中任何一个部
分受到损伤,反射都无法进行。
(1)感受器:如眼睛视网膜、耳
的耳蜗、皮肤等等;
(2)传入神经受损,人体无感觉
反射弧模式图
也无反应;
(3)神经中 枢受损害,不能发生发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一般在
大脑,而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有的在脊髓;
(4)传出神经:若受损,人有感觉但无反应;
(5)效应器:在肌肉、腺体)五部分。
3.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简单、先天性的反射;如:缩手、眨眼、
排尿、膝跳。
4.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复杂、后天性的反射;如:望(听)梅止
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 < br>5.人类特有的反射:人类特有语言中枢,语言、文字的反射人类特有,
如谈虎色变、听谈到酸梅 (看文字)分泌唾液。
四、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组成:内分泌腺
无导管( 直接排到血液),组成内分
泌系统,分泌物是激素(微量)。
(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
2.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作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
用:①促进新陈代谢;②促进生长
发育;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3.胸腺--- 分泌:胸腺激素,作用:提高免疫力等。
4.肾上腺--- 分泌:肾上腺素,作用:让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
红耳赤,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爆发力等
5.胰岛---分泌:胰岛素,作用: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
化等,降低血糖浓度。
6.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作用: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等
7.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作用: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等
(三)激素与疾病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幼年缺碘元素:呆小症
成年缺碘元素: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3.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
分泌不足:糖尿病(导致)
(四)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到全身各处。
2.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运输到特定的部
位起作用。如消化腺(唾液腺、胃腺 、肝脏、胰腺、肠腺)、汗腺、
泪腺、皮脂腺等
(五)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
的影响。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少 生(控制人
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婚前体检、孕检等);
2.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
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酸雨)
值(溶液的酸碱度):酸性(0≥PH<7);中性(PH=7);碱性(7≤14)
2.酸雨的PH值小于5.6(PH值<5.6)
3.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是属于大气污染。
4.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一种大量的酸性物质。
如二氧化硫。
5 .酸雨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②水体(河流湖泊)
酸化,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和威胁人 类健康;③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子,造成植物成片死亡;④腐蚀建筑物等
6.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
料时的污染物的排放。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乱砍滥伐;
2.大气污染会形成酸雨(大量排放二氧化硫);
3.水污染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6.废电池等重金属污染(汞、镉),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人类;
(二)人类活动也可改善生 态环境。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多种
树,少燃烧。但要注意种植单一的速生林(如桉树林),对生态环 境
影响也是负面的。
(三)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等,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我们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试管前吸宫后吃头孢-萝卜炒鸡蛋


试管什么样的卵泡质量最好-胎心胎芽最晚什么时候出现


可做试管的医院 只找和万家 正规-腐竹炒芹菜怎么做好吃


做试管放射科做什么-护肤霜


一般试管放几个胚胎好-红枣银耳汤怎么做粘稠


一姐妹输卵管堵塞4年试管没有成功-螨虫过敏症状


试管胚胎培养需要十几天吗-冰箱牌子


试管婴儿双胞胎减掉一个危险吗-胸痛是怎么回事



本文更新与2020-12-16 04: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84433.html

2018中考生物七下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新人教版的相关文章

2018中考生物七下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新人教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