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口腔正畸学_重点总结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16 03:49

做试管吃鱼胶对卵泡好吗-生男生女计算公式超准

2020年12月16日发(作者:包玉山)
口腔正畸学

08口腔 zyt wyz

第一章 绪论

错畸形(malocclusion)的概念※

①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 支科学,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
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和治疗。

②错畸 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的
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 导致的牙齿、颌
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关系异常、颌
骨大小形态位置 异常等。

一、错畸形的临床表现

1.个别牙齿错位: 如唇、舌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
低位、转位、易位等。

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如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

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如反,深覆,开,上颌
前突或下颌前突,双颌前突等。

二.个别正常与理想正常有何区别?

个别正常:凡轻微的错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 妨碍者,都可例
入正常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彼此之间有
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 。

理想正常: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
上排列得很整齐

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关系非常理
想,称之为理想正常。

三.错畸形的危害性

(一)局部危害性

1.影响颌面的发育,如反患者影响颌骨发育。

2.影响口腔的健康,

3.影响口腔功能,咀嚼功能下降,发音不清。

4.影响容貌外观。

(二)全身危害
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疾病,由于颜面的畸形对
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四.错畸形的矫治方法

(一)矫治方法

1.预防矫治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
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 影响其发育
而造成错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
错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 容。

2.阻断矫治 当错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
矫治,阻断 错畸形向严重发展,将颌面的发育
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

3.一般矫治 是口腔正畸 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
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
治 器等。

4.外科矫治 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畸形需采
1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其错,称为正颌外科或外
科正畸。

五.错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错畸形矫治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而不是理想正常


错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稳定、美观、健康。

第二章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一.概述

(一) 生长发育型与组织系统

生长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脏器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
看,可分为以下四型:
1.一般型(Ⅰ型)包括肌肉、骨骼、身高、体重、颌面部,均
沿此型进行生长发育, 呈S状进行。2.神经系统(Ⅱ型)表现为脑、
脊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颅底的生长发育也属此型,在6 岁左右可以
发育到90%,以后逐步完成。3.性器官型(Ⅲ型)以睾丸、卵巢等
生殖器官的生 长发育为代表,与神经系统相反,在青春期以后,显示
明显得生长发育。4.淋巴系型(Ⅳ型)以胸腺、 淋巴等组织为代表,
12岁左右达到顶峰,以后下降,20岁左右达到正常人类的数值。

二.颅面的生长发育
(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颅骨是从膜性颅开始的,面部是以原口为
中心开始的。

(二)出生后的颌面生长发育

1.颅面部的生长期※
颌面部的增大基本和身体一致,但和牙的萌出有关:
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 乳牙萌出 第二快速期:4~7
岁 第一恒磨牙萌出
第三快速期:11~13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 第四快速期:16~19
岁 第三恒磨牙萌出

2.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有三种※
(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2) 骨缝的间质增生:成骨基质钙化而成新骨。

(3) 骨的表面增生:在骨的表面以沉积的方式 ,外侧增生新骨和内
侧吸收陈骨,保持骨的厚度相对不变而体积增大。

(婴儿的颅面由骨表面增生及骨缝的间质增生而生长。髁突最后
停止生长活动)

3.颅面部划分标准 颅面的分界线有两种※

(1)颅底线(Bolton 氏平面 ):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至
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该平面之上为颅部,该 平
面之下为面部。

(2)面横平面(Frankfort 平面):自左右眶下缘最 低点至左右外耳
道最高点的连线,在人类学中,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

4.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及特征
(1) 比例的变化:胎儿初生时,颅部远远大于面部 ,其体积比例为
7:1,其后由于颌骨的长大与牙齿的萌出,使面部大为增长,到成年
时变为2 :1,其高度的改变也很明显,一岁时约为3:1,乳时为
2:1,第一磨牙萌出时3:2,到成人时变 为1:1。
2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
幼稚状态。
(2)Brodie 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
1) 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
2) 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
3) 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

4) 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
向下增长的综方向
5)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
6) 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
5.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1) 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径增大,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
颅部上下经及左右经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的表面
生长
(2) 颅 底的生长发育:受颌面部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脑的
生长发育影响。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 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
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蝶枕软骨结合在18-20岁之间还有活动,由
此可见后部有生长发育。
(3) 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宽度最大;出生后面部高度增长
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再次。

三.颌骨的生长发育

(一) 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上颌骨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上颌骨
与颅骨相连。

生长方向:主要向下,向前,向外生长。

生长方式:骨表面增生和骨缝的间质增生。
1. 三维生长

(1) 长度增长
1)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 缝、颞颧缝、翼腭缝四个大致平行
的骨缝处沉积骨质使面部向下前方扩展,面部的长度及高度得以增加。
2)骨表面生长: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
3)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大幅增加上颌骨长度
4)腭骨后缘有新骨增生,以维持后鼻棘的位置,使长度增加
(2) 宽度增生
1) 腭盖的宽度增长:腭骨及上颌骨表面增生
2) 颧骨宽度增加
3) 上颌骨前部随恒牙的唇侧萌出使宽度增加
(3) 高度增加
1) 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
2) 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
3) 腭盖表面增生,鼻底表面吸收使腭盖下降
2. 鼻部生长:以骨表面增生、内面吸收为主,鼻整体向前移动,鼻
变高。
3. 眼窝底部生长:骨表面增生,使眼窝间分离,鼻腔增宽,上颌向
3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前移动。
(二)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1. 三维生长
(1) 长度增长:下颌支前缘吸收陈骨和后缘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女
孩比男孩早1年)
(2) 宽度增长:下颌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下颌尖牙
宽度11岁后几乎无增加)
(3) 高度增长:髁突及喙突生长(下颌支)、牙槽突生长及下颌下
缘少量新骨增生使下颌骨 高度增加(下颌体)
2. 关节部:髁状突呈 v字形向后上方移动
3. 喙突:喙突顶端向上侧向移动。下方侧向唇颊侧移动
4. 颏部:随着发育慢慢突起
5. 下颌角变化:随年龄及功能发生变化
(三) 上下颌间位置关系的调整

四.牙列与的发育※※
(一) 的发育阶段
1. 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
2. 乳牙期7-8月至2-3岁
(1) 一般萌出顺序为12435:下Ⅰ→上Ⅰ→下Ⅱ→上
Ⅱ→Ⅳ→Ⅲ→下Ⅴ→上Ⅴ

(2)乳牙列的间隙变化:在前牙部分,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
间隙为生长间隙。在上 乳尖牙的近中和下乳尖牙远中出现
间隙为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

(3)终末平面类型:
乳牙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大致可分为三型:
1) 垂直型: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呈一直线,在
一个垂直平面上。
2) 近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
牙的近中位置。

3) 远中 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
牙的远中位置,这种类型极易造成上颌第一
恒磨 牙建时形成远中关系,对将来错合的
发生关系较大。

(4)乳牙特征※

①前牙覆盖很小,可有稍深的覆

②前牙部分可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

③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这对恒牙建立正常
的关系有影响

④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
接触。
3. 替牙期:6-12岁期间

(1) 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出生时上下第一恒磨牙开始钙化;
8-10岁时第二磨牙开始钙化

(2) 萌出时间及顺序:受种族、遗传等影响

顺序:上颌:6→1→2→4→5→3→7,下颌:6→1→2→3→4→5→7
4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或为上颌:6→1→2→4→3→5→7,下颌:
6→1→2→4→3→5→7

(3)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
冠宽度总和 ,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
称替牙间隙。

恒乳恒牙交替过程中,前牙比乳牙大,其差量通过以下几方面补偿:
1) 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
2)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颊侧
3) 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加
4) 前磨牙萌出时较偏颊侧
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
6) 替牙间隙的作用

(4) 替牙期的暂时性错※:是发育中的自然现象,暂不需要矫正,
包括以下:

1)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由于恒侧切牙牙胚挤压恒中切
牙根,两个中切牙间隙 可能增大,待侧切牙萌全后,此间
隙可逐渐消失。

2)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 倾斜。常因尖牙胚压迫所致,待
尖牙萌出后,同时牙槽骨也有所发育,侧切牙就可能恢复正常。

3)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前牙较乳牙大,随着
颌骨的增大和替牙间隙的利用 ,可自行调整。

4)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关系。当乳磨牙与前
磨 牙替换后,利用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以调整为中性关系。
(由于替牙后下颌的“剩余间隙”大于上颌的 剩余间隙,下第
一恒磨牙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较上第一磨牙为多)

5)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由于后牙的高度增长切牙
的深覆可能自行调整
4. 恒牙期:12岁-第二恒牙萌出直至第三磨牙萌出
(1) 恒牙特征:P29

第三章 错畸形的病因

错畸形可以分为二个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遗传因素(从种族演化角度理解错发生的遗传背景?※)

(一) 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
因生活环境的变迁、食物结构的变化等造成咀嚼器官的不 平衡退化,
机制为:①颅面比例和形态因生存环境变迁而改变,②咀嚼器官因
食物的结构变化而 出现退化,③咀嚼器官的退化呈现出不平衡的现
象,即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导致牙量、骨 量不调,
出现牙齿拥挤畸形。
(二) 个体发育(individual development)
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二. 环境因素(引起错畸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一) 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
从受精卵细胞的形成到胎儿的生长发育直到出生以前,导致错畸形
形成的各种 发育、营养、疾病、外伤等原因,都称为先天因素。
1.母体因素 妊娠期妇女的健康与营养状况影响胎儿颌面部的正常发
育以及错畸形的形成

5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2.胎儿因素
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
(1)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由牙胚发生过程中异常环境因
素或是遗传因素所造成
(2)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 missing tooth):多为位于各段牙齿
序列远中部位的牙齿。由于在牙胚发育早期阶段的异常因素所致,可
能与遗传或外胚叶发育障碍有关, 是人类咀嚼器官演化过程中出现的
一种现象。

(3) 牙齿大小形态异常:多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由于牙胚在发育形
成分化阶段出现异常而形成

(4) 舌形态异常:舌的形态与其功能、压力有关。

(5) 唇系带异常

(二)后天因素
是指出生后由各种全身和局部的环境因素造成错畸形的各
种因素。

1. 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2.佝偻病 3.内分泌功能异常 4.营
养不良

(三)功能因素(引起错畸形的功能因素有哪些?)※
1. 吮吸功能异常 初生儿上下颌骨常呈远中关系,婴儿吸吮
母乳能使下颌向前

2. 咀嚼功能异常 咀嚼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咀嚼肌群组织结
构的退化,也会使上、下颌骨发育不良而导
致错畸形 。

3. 呼吸功能异常 腭盖的上部有鼻腔,下有口腔,腭盖上部的
压力大于下部, 保证腭盖往下降,口呼吸时,
导致下颌骨下垂及面颊部肌张力增加;舌体
被牵引向下,上牙弓失 去舌的支持,又加两
侧颊肌的异常压迫,上颌宽度得不到正常发
育;气流从口腔进入,造成腭顶 正常下降受
阻。表现为:牙弓狭窄,颚盖高拱,上牙列
拥挤或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

4. 异常吞咽 不正常的张口吞咽,舌抵住上前牙,使上前牙
向前,下颌受肌肉力量向下拉 而不能向前发育,
形成开。

5. 肌功能异常 增强,限制骨骼发育;减弱,下颌移位。

(四)口腔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吮指习惯、唇习惯 、舌习惯、
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不良睡眠习惯等,是形成错
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五)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1.乳牙早失:因龋病、外伤或其他原因使乳牙在正常替换前丧
失。乳前牙早失可 造成反或深覆;
乳尖牙早失,横切牙远中倾斜或移位,导致继替
恒牙萌出障碍;第二乳磨牙早失 使第一恒磨牙近
中倾斜或移位,同时造成后牙关系的紊乱以及
第二前磨牙萌出障碍;多数乳磨牙 早失,造成颌
骨发育不足

6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2.乳牙滞留:继替恒牙因萌出受阻可能埋伏阻生,或错位萌
出。

3.乳牙下沉:乳牙根与齿槽发生粘连,形成低位,此时必须拔除
乳牙才能使恒牙萌出

4. 乳尖牙磨耗不足:当咬合时,乳尖牙可能产生早接触,而
引起创伤性疼痛,下颌 为了避免早接触,向前方或
侧方移动,形成假性下颌前突偏或反。

5.恒牙早失:恒牙早失尤其是第一恒磨牙早失的后果:会影响
恒牙正常建。

6. 恒牙早萌:常见的是双尖牙,牙根尚未形成即已萌出,易
松动而脱落。
7. 恒牙萌出顺序紊乱:上颌6先于下颌6萌出,易形成远中
错;上颌7先于345萌出,会使上颌6近中倾 斜而缩短上颌
牙弓长度,导致后萌的牙齿因间隙不足而拥挤错位

8. 恒牙异位萌出

第四章 错畸形的分类

一.Angle理想

二.Angle错分类法
(一) 第一类错——中性错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 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在正
中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 中
颊沟内,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
第一类错可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 突、前牙反、
前牙深覆、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二) 第二类错——远中错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
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 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
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关系或
开 始远中错。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远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
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 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者,则
称为完全远中错关系。根据Ⅱ类错畸形的机制,又可分为骨性Ⅱ
类和 牙性Ⅱ类错。
第二类,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关系,而另一侧
为中性关系,且上颌 前牙唇向倾
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磨牙为远中错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关系,而另一侧
为中性关系,且上颌
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可表现为前牙深覆盖、深覆、上唇发育不足和
开唇露齿等。第二类第二分类的症状可能有内倾性深覆。
(三) 第三类错——近中错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
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 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
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7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时,称为轻度的近中错关系或开始近中错。若下颌或下牙弓更
加位于近中 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
一、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关系。
第三类,亚类:为单侧的近中错。

Angle错畸形分类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和简明、易懂的特点,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此分类仍存在以
下不 足之处:

1.Angle分类法的前提是,认为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是确定错类别的关 键。而实践研究表明,上颌第一磨牙的位
置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牙弓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位
置的变化,因此,很多认为是下颌牙弓或颌骨位置异常形成的错
,实际是由于上颌第一磨牙或上 颌牙弓整体的位置发生变化而
引起的。

2.该分类法并没有包括牙、颌、面在长、宽 、高三维方向上形成错
畸形的综合机制。任何错畸形的形成,不但只是包括了牙齿、
牙弓、颌骨 与颅部结构在矢状方向上的异常,也常常伴有垂直方
向与横向关系的异常。

4. 对 于现代人类来说,牙量与骨量的不调是错合畸形形成的重要机
制之一。但Angle分类法未将此重要机 制反映出来。

三.毛燮均错合分类法7
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
1.第1分类(Ⅰ
1
):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表现为牙齿拥挤。
2.第2分类(Ⅰ
2
):骨量相对大,牙量相对小,表现为牙间隙。
第Ⅱ类——长度不调
1. 第1分类(Ⅱ
1
):后牙近中,前牙反或对。
2
2. 第2分类(Ⅱ):后牙远中,前牙深覆,深覆盖。
3
3. 第3分类(Ⅱ):后牙中性,前牙反。
4
4. 第4分类(Ⅱ):后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5
5. 第5分类(Ⅱ):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第Ⅲ类——宽度不调:
1.第1分类(Ⅲ
1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
2
2.第2分类(Ⅲ):上牙弓窄于下牙弓。
3
3.第3分类(Ⅲ):上下牙弓狭窄。
第Ⅳ类——高度不调:
1.第1分类(Ⅳ
1
):前牙深覆。
2
2.第2分类(Ⅳ):前牙开。
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
表现为各种 个别牙错位的形式,多因局部变化造成。不代表、颌、
面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不调。
第Ⅵ类——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畸形统属此类。

第五章 X线头影测量分析
X线头影测量:测量头颅定位X线照像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
标志点 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
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 表面形态深
入到内部的骨骼中去,进一步了解牙颌畸形发生发展的深部机
8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制。

(一)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应用
1. 研究颅面部的生长发设计



4. 研究矫治对牙颌、颅面形态结构
2.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的作用

分析

5. 外科正畸的诊断、设计

3. 确定错颌畸形的矫治6. 下颌的功能分析、舌位分析
(二)头颅定位X线照相和头影图描绘

1.头颅定位X线照相

2. 描图

(三)常用头影测量的标志点(Landmarks)及平面

1. 头影测量标志点(解剖标志点、引申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

鼻根点(N):鼻额缝的最前点

耳点(P):外耳道最上点

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点

眶点(O):眶下缘的最低点

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的最下点

前鼻棘点(ANS):前鼻棘之尖

后鼻棘点(PNS):硬腭候补骨棘之尖

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牙槽缘点之间的骨部最凹点

上齿槽缘点(SPr):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

上中切牙点(UI) :上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

3)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的交点

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下点

下齿槽座点(B):下牙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的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缘点(Id):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

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

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颏下点 (Me):颏部之最下点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4)软组织标志点

额点(G):额部的最前点

软组织鼻根点(Ns):软组织侧面上相应的鼻根点

眼点(E):睑裂的眦点

鼻下点(Sn):鼻小柱与上唇的连接点

唇缘点:

上唇缘点(UL’):上唇黏膜与皮肤的连接点

上唇突点(UL):上唇的最突点

下唇缘点(LL’) :下唇黏膜与皮肤的连接点

9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下唇突点(LL):下唇的最突点

软组织颏前点(Pos):软组织颏的的最前点

软组织颏下点(Mes):软组织颏的最下点

咽点(K):软组织颈部与咽部的连接点

2. 头影测量平面

1)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蝶鞍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相对稳定用来研究面
部对颅底的相对关系

眼耳平面( FH,):耳点与眶点连线,投照定位平面

Bolton平面: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头影图的重叠

2) 测量平面

腭平面 (PP.):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

全颅底平面 (Ba-N):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

平面 (OP,) 2种确定方法

解剖平面: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覆
或开的12处)的连线

功能平面:第一恒磨牙及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的接触


下颌平面 (MP, Mandibular Plane) 3种确定方法

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

下颌支平面 (RP, Ramal Plane):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

面平面 (N-P, Facial Plane):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

Y轴 (Y axis):蝶鞍中心与颏顶点的连线

(四)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1. 骨性测量项目

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

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做点;

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

反映上下颌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NP- FH(面角):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的后下角;

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下前< br>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NA-PA(颌突角):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NA,与颏前点 至上牙
槽座点连线PA延长线之角,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于
整个侧面的关系

MP-FH(下颌平面角):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

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ANS- Ptm(上颌长):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垂足间的距


代表上颌的长度

S-Ptm(上颌位置):翼上颌裂点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
10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的距离

代表上颌后界与蝶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亦反映上颌骨
的前后位置关系

Co- Po(下颌长):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的距


代表下颌骨的综合长度

S-Co(下颌位置):髁突后切线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
距离

代表下颌髁突后界与蝶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

2. 牙性测量项目

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

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上内角

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NA交角,代表倾斜度和突度

1-NA距:上中切牙至NA的垂直距离

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NB的交角

1-NB距:下中切牙至NB的垂直距离

上下中切牙角: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

3.常用高度测量项目

全面高(N-Me):从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

上面高(N-ANS):从鼻根点至前鼻棘点的距离

下面高(ANS- Me):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

上面高全面高:N-ANS N-Me×100%

下面高全面高:Ars-Me N-Me×100%

(五)常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

分析法

以眼耳平面作为基准平面,具体测量以下内容:

面角、颌凸角、A-B平面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

平面角、1-1、1-OP、1-MP、1-AP

分析法

Tw eed分析法主要测量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所
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 三角。

分析法

Jacobson 认为ANB角在有些情况下 不能正确反映出上下颌骨前
部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主要因为:1.N点位置的前后向移动。2.
上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旋转。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分别从上、下牙槽座点 AB向功
能平面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o点和Bo点。然后测量Ao点和
Bo点间的距离以反映 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六)常用软组织测量项目

面型角(FCA):额点与鼻下点连线和鼻下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
后交角

代表软组织的面型突度

鼻唇角(NLA):鼻下点与鼻小柱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的前
交角

代表上唇与鼻底的位置关系

面上部高(UFH):分别从E点Sn点向GSn连线作垂线,两垂线间
11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上唇长(ULL):分别从Sn点和上口点向Sn- Pos连线作垂线,两垂
线间距

下唇长(LLL):分别从Mes点和下口点向Sn-Pos连线作垂线,两
垂线间距

上唇突度(ULP):UL到Sn-Pos连线距

下唇突度(LLP):LL到Sn-Pos连线距

H角:Pos- UL连线又名H线,与NPo的交角,代表软组织颏部与唇
的位置关系

H线与软组织侧面关系:包括H线与鼻、鼻唇沟、上唇、下唇、颏
唇沟、颏部的关系

(七) 计算机化的X线头影测量

优点:增加测量的精确性、提高效率、大样本分析

第六章 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正畸组织改建主要涉及三个区域:

一、
牙齿受到一定正畸力后引发的牙周组织改建;

二、
颌骨受到较重的矫形力后引起颅颌面骨缝区的组织改建;

三、
牵引下颌前移或后移而引起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组织改建。

一、正畸生物力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1.力(force):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矩和力偶

力矩(moment):力和力臂的乘积 (一般以顺时针方向为负,逆时
针方向为正)

力偶(couple):作用于物体上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
同一直线上的平行的力

力偶矩(moment of a couple):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3. 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
中心。

自由空间中:质心。重力场中:重心。

4. 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转动
所围绕的中心点

(二)牙齿的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

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牙移动的两种最基本的
方式:即平移和移动。

这两种移动方式取决于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的位置关系。

1.平移:当外力的作用力 线通过牙的阻抗中心时,牙产生平动,此
时旋转中心距阻抗中心无穷远

2.转动:当 一力偶以阻抗中心为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从相反方
向作用于牙齿时,产生转动,此时旋转中心位于阻 抗中心处。

临床上任何类型的牙移动都可由单纯的平移和转动组合而形成为
复合类型 的牙齿移动。转动中心的位置依赖于MF的比率,通过调
整该比率可控制牙移动的类型。

(三)各种正畸矫治力

1.矫治力的来源

12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1) 金属弹性丝:不锈钢丝、NiTi、β-钛丝、HA-NiTi

(2) 各种橡皮圈、橡皮链:

(3) 永磁体:钕铁硼永磁体

(4) 肌肉收缩力:功能矫治器

2.矫治力的分类

(1)以矫 治力强度划分:重度力:力强度大于350g、中度力:为60~
350g之间、轻度力:强度小于60 g

(2)以力的作用时间划分:间歇力、持续力

(3)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划分:机械力、肌能力、磁力

(4)以矫治力的来源划分:

颌内力:在同一牙弓内的牙齿相互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颌间力:上下颌之间 的牙或牙弓相互牵引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分为II类、III类颌间牵引和垂直颌间牵引

颌外力:以颈部和额、颏、颅等骨作为抗基,将力作用于牙、牙弓
或颌骨,使牙、牙弓与颌骨发 生位移或改建

(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

正畸力:力值较小,作用范围小,通过牙齿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
以矫治错畸形

矫 形力:力值较大,作用范围大,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
使骨骼形态改变,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 变作用大

(四)颌骨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

1.上颌骨的矫形治疗

(1)上颌骨和上牙弓阻抗中心的位置

(3)矫形力的要素

矫形力的力值

矫形力的作用时间

矫形力的作用部位和方向

2.下颌骨的矫形治疗

(1)促进下颌骨生长

(2)抑制下颌骨生长

二、正畸矫治的生物学基础

颌骨、牙骨质、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

1.颌骨(牙槽骨)的可塑性

2.牙骨质的抗压性

3.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

三、正畸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一)牙周组织的变化

1.牙周膜(PDL)的反应

2.牙槽骨的反应

张力侧:牙槽骨内侧面成骨细胞功能活跃,有新骨沉积,镜下可 见
固有牙槽骨表面覆盖一薄层类骨质,紧靠类骨质边缘的牙
周膜中排列一层成骨细胞,新生牙槽 骨内有传统纤维埋入,
称为束骨。

压力侧:牙槽骨的内侧面,即固有牙槽骨将被吸收 ,表面出现蚕食
状吸收陷窝,其陷窝区的牙周膜中常见多核破骨细胞。骨
组织的改建可涉及牙槽 骨内外骨板,发生相应的增生与吸
13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收,以维持原有牙槽骨的结构 和骨量。在松质骨内形成新
的骨小梁,其排列与矫治力方向相同,成为过渡性骨。

· 在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在内表面直接发生,
也称为直接骨吸收;
·当矫治力过大时,牙槽骨的吸收不在其内表面直接发生,而在其深
部稍远处发生,这种骨吸收形式 成为间接骨吸收,骨吸收的方式呈
“潜掘式”,可使牙齿移动速度减慢,并出现牙齿过度松动和疼痛,< br>应尽量避免。

3.牙龈的变化

○在压力侧微有隆起,张力侧略受牵拉

○牙龈上皮组织和固有层结缔组织有改建

○牙龈的改建速度慢于硬组织

(二)牙体组织的变化

1.牙骨质的变化:牙骨质抗压能力较强,与牙槽骨相比,其 吸收范
围小,程度轻,并能较快地由新生牙骨质及时修
复。

2.牙根的反应性改变

·进行性吸收:多发生正在牙根尖,是牙根变得短而钝

·特发性吸收:可能是个体自身骨代谢异常所致

牙根吸收的风险因素:

一方面是正畸治疗本身的因素,如矫治力的大小、持续时间、牙移
动方式、移动速度等;

另一方面即患者个体存在的易感性是中极牙根吸收的重要潜在因
素。(患者的遗传特征、牙 根的形态、不良习惯、外伤史等)

减少牙根吸收的措施:尽可能减少牙齿移动的距离,特别 是成人患
者,使用轻而间段力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牙根吸收。

3.牙髓组织的变化

○牙髓组织可发生轻度充血、对温度变化敏感

○有时可出现牙髓活力下降,一般可在矫治完成后恢复

○矫治力过大可引发牙髓炎症,牙髓变性甚至坏死

○死髓牙如没有根尖周围炎,也可进行正畸移动

(三)乳牙移动对恒牙胚的作用

○在乳牙根尚未吸收的情况下进行矫治, 恒牙胚可随同乳牙向同一
方向移动,可利用这种乳牙矫治的方法,间接收到矫治恒牙的效果
< br>○恒牙胚移动时受压区的陷窝骨上出现破骨细胞和骨质吸收,相应
的张力区有新骨形成,终于恒牙 胚也随着乳牙移动而达到一个新
的位置

○在用力过猛或出现乳牙倾斜移动时,恒牙胚 就会被乳牙根推向与
乳牙冠移动相反的方向

(四)腭中缝的变化

○在青春期之前腭中缝无完全的骨性联合,其间依靠其结缔组织相
连接

○在 快速扩弓中发现,随着扩弓的进行,其间的潜在裂缝逐渐扩大,
骨质的增生发生在每侧骨突的顶端部分, 大量的成骨细胞在此区
集聚分布

○在腭中缝处还发现结缔组织的血管数目增多,血供更为丰富,纤
14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维细胞的数目增多

(五)矫治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

1.施力的强度和时间

合适矫治力的特点:
1)无明显自发疼痛

4)矫治效果明显

2)无叩诊反应

5)无明显牙根及牙周异常
3)无明显松动

2.机体条件

1)年龄与生长发育

2)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激素、维生素

3)血供的影响:·血氧张力影响细胞的分化

·PH值对祖细胞的作用

·肥大细胞被激活

四、常见牙移动类型的组织变化特征

1、倾斜移动 2、整体移动 3、压低或伸长 4、旋转移动 5、转矩


第七章 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一、概述

(一)矫治器的定义:

是一种矫治错畸形的装置产生或传导矫治力,以矫治错畸形的
装置。

(二)矫治器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1.无毒无害:不影响颌面牙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

2.舒适美观: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对美观影响小

3.卫生健康:易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

4.简便高效:结构简单、固位好、力量易于控制。

(三)矫治器的类型

1.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类

·矫治性:对、颌面畸形进行主动的矫治,其作用力 可为机械力,
也可为口周肌功能力。

·预防性:目的在于预防可能发生的错,如缺隙 保持器或预防性舌
弓,以保持牙弓长度,可用固定或活动装置。

·保持性:专供积极治疗后保持被移动牙齿固定在新的位置上而不至
于复发

2.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类

·机械性:此类矫治力来源于各种金属丝变形后的回弹力 或软硬弹力
材料(如橡皮圈)拉长后的回缩力,该人工施加的机械力,
间接或直接作用于牙颌器 官,以达到调整颌间关系和移动
错位牙的目的。

·磁力性:利用永磁材料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作用力矫治错畸形。

·功能性:矫治 原理是利用咀嚼肌或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戴用
的矫治器传递至被矫治的部位,改变错位的牙颌器官 ,诱
导其生长发育向正常方向进行。

3 .按固位方式分类

·固 定矫治器:用黏合剂粘固于牙齿上,病人自己不能取下,只有医
生用器械才能取下。

15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活动矫治器:附于牙齿或粘膜上,患者自己可随意摘戴,经医 生调
整加力后重新戴入口内。

(四)各类矫治器的优缺点

1.活动矫治器

·优点:①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卫生。

②避免损伤牙体 牙周组织。施力过大疼痛时,患者可自行卸下,
矫治力也可因矫治器离位而抵消。

③不影响美观。如有外交、演出等某些场合需要,晚间戴即可。

④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畸形。

·缺点:①支抗不足。

②作用力单 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
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

③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
楚。

④异物感 、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
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

⑤剩余间隙处理难。

2.固定矫治器

·优点:①固位良好,支抗充分

②能使多数牙齿的移动

③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向(整体移动、转矩移动)

④能矫治较复杂的错畸形

⑤体积小,较舒适

⑥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

⑦复诊间隔长

⑧不能摘下,矫治力持续发挥

·缺点:①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保健

②固定矫治技术复杂,只能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使用

③如力量过大,患者不能自行取卸,可损伤牙周组织。

(五)支抗

1.支抗的概念: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
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 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反作用力的结
构称为支抗。是一个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

2.支抗的种类

·颌内支抗:支抗牙与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这种支抗一般可来自于
牙周膜面积较大的后牙。在颌内支抗中有时对相反方向
移动的两个牙或两组牙,以支抗力作为牙 齿移动的矫治
力,这种支抗称为颌内交互支抗。

·颌间支抗:是以 上颌(上牙弓)或下颌(下牙弓)作为支抗来矫正
对颌牙齿,它是一种交互支抗,以矫正上下颌间的颌位 。

·颌外支抗:是指支抗部位在口外,如以枕部、颈部、头顶部等作为
支抗部位,这 样可以作为较大矫治力的支抗来源。

3.加强支抗的方法

(1)增强支抗牙的数目:

?
增大可摘矫治器的基托面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

?
固定矫治器上,带第二磨牙带环

16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2)将支抗牙连成整体:如连轧

(3)增大可摘矫治器的基托面积
(4)在应用颌内、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颌外支抗来增强支
抗,以防止支抗牙移位

(5)上颌磨牙间加横腭杆

(6)上颌磨牙间Nance 弓

(7)下颌磨牙间加舌弓

(8)种植支抗,绝对支抗

二、活动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一)活动矫治器的结构与作用

(1 )固位部分:固位是指矫治器能稳固地戴在口内,不会因其本身
的重力、矫治力和肌肉功能力等因素而发 生脱位。

例: 1卡环(a.箭头卡环 b.后牙连续卡环 c.单臂卡环) 2
邻间钩

(2)加力部分:它是矫治器对错位牙发出力量的部分,也就是对需要移动的牙给与矫治力的部分,是直接起矫治作用的部分。

例:1.副簧 (a.U形簧 b.双曲簧 c .环圈簧)

2.弓簧(a.唇弓 b.舌弓 c.扩弓簧)

3.弹性橡皮圈

4螺旋扩弓器

5.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

(3)连接部分:它是把活动矫治器的加力部分和固位部分 连成一整
体,以便发挥矫治力作用。例:1.基托或环托 2.唇、舌弓

(二)常用活动矫治器及其适应症

(1)垫式活动矫治器

(2)带翼扩弓可摘矫治器

(3)螺旋器分裂基托矫治器

(4)平面导板矫治器

(5)斜面导板矫治器

(三)活动矫治器初戴和复诊

1.初戴注意事项:

1)检查矫治器质量:固位、加力和连接三部分是否合乎要求

2)吃饭时不戴活动矫治器,饭后戴入。垫式活动矫治器例外

3)塑料基托不能用开水烫或酒精泡擦,可用牙膏刷洗,不用时
放入冷水中

2.活动矫治器加力

1)矫治力大小要合适:如患者反应加力后自觉牙发胀2-3天 ,
则说明医师给予的矫治力较为合适,如牙有疼痛感且持续5
天以上者,则说明力量太大,应及 时纠正。

2)加力间隔时间:活动矫治器一般是每隔1-2周加力一次,如
反纠正、 牙向近远中移动以每周加力一次;扩弓矫治两周
为宜;平、斜导板矫治器以每隔3-4周复诊。

三、方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一)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带环、托槽、矫治弓丝、颊面管及其他附件组成

托槽的位置:

17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1)高度:牙尖或切缘至槽沟的向底面间的距离。常用高 度如
下,新萌恒牙临床牙冠高度不足时,其托槽高度可减小0.5mm。

6 5 4 1 1 4 5 6 3 3 2 2

4.5mm 5.0mm 4.0mm
7 6 5 4 4 5 6 7 3 3 21 12

(2)近远中位置:托槽中心与牙冠的唇颊面近远中中心一致。

(3) 轴倾度

(二)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1.特点

1)能有效地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

2)每个牙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槽沟后经 结扎丝固定,牙弓由弓
丝连成一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位移,
在上下牙弓 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
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

2.使牙齿移动的两个原理

1)被弯曲的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2)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三)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弓丝弯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第一序列弯曲(first order bend)

矫治弓丝上作水平向的一些弯曲,弯制后的弓丝应完全保持水平,< br>并代表正常牙弓形态的自然弧度。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弯曲。

?
内收弯(in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内凹。

?
外展弯(offset):所成弯曲的弧度向外凸。

·第一序列弯曲的意义:保持牙弓生理形态

·第一序列弯曲的临床应用:

*牙弓基本排齐后即需弯制,直至最后保持

*防止矫治过程中支抗磨牙的近中舌向扭转

*圆丝、方丝上均可弯制

2.第二序列弯曲(second order bend)

矫治弓丝在垂直向的一些弯曲,这类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亦
可使牙前倾或后倾。

?
后倾弯(tip back bend):

?
末端后倾弯(terminal tip back bend):

?
前倾弯(tip forward bend):

?
前牙轴倾弯(axial positional bend):

·第二序列弯曲的临床应用

*增强支抗

*加深或打开咬合

*维持切牙长轴良好外观

*矫正开始即需应用,各阶段以曲度大小控制力量

*圆丝、方丝均可应用

3.第三序列弯曲(third order bend)

这类弯曲在方形弓丝上作 转矩(toeque)产生转矩力,转矩力的应
用主要对矫治牙做控根移动,即使牙根作唇颊、舌向的移 动。

?
第一、二序列弯曲可在圆形弓丝或方形弓丝上弯制,而第三序列
弯 曲只能在方形弓丝上完成。转矩分为根舌向转矩和根唇(颊)
向转矩

18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目的:整体移动,控根(根颊舌向移动,切缘不动)

·转矩弯曲的意义

*控制矫治牙移动方向及控根移动

*保持矫治牙正常的三维方向

*转矩是方丝弓矫治技术 的精髓

4.常用的各种矫治弹簧曲

(四)临床基本矫治步骤

(1)排齐和整平牙列

(2)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关系

(3)牙位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4)保持

四、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一)正常六项标准

1.磨牙 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
颊沟上;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 颌第二恒磨牙近中
颊尖的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2.牙齿近、远中倾斜(冠角、轴倾角):代表牙齿的近、远中倾斜
程度。临床冠长轴的龈端向远中倾斜 时冠角为正值,向远中倾斜
时为负值。正常的冠角大多都为正值

3.牙齿唇(颊 )-舌向倾斜(管倾角、冠转矩):上切牙冠向唇侧倾
斜,冠转矩为征;下切牙冠接近直立;从尖牙起, 上、下后牙牙
冠都向舌侧倾斜,冠转矩为负,磨牙比前磨牙更明显,下颌比上
颌为甚

4.旋转:正常应当没有不适当的牙齿旋转。后牙旋转后占据较多
的近远中间隙;前牙相反

5.间隙:正常牙弓中牙齿都保持相互接触,无牙间隙存在

6. 曲线:正常的纵曲线较为平直,或稍有曲度,Spee曲线
深度在0~2mm。

此标准是的最佳自然状态,是直丝共矫治器的理论基础,也是正
畸治疗的目标。

(二)直丝弓矫治器原理

1.消除了弓丝的第一序列弯曲

托槽底厚度设计决定了牙齿在牙弓上的唇(颊)舌向位置

2.消除了弓丝的第二序列弯曲

直丝矫治器的托槽,根据不同牙齿的位置,在槽沟上加 入了不同
的近远中倾斜角度(tip)。注意此角度依据临床冠确定而不是整
个牙长轴。

3.消除第三序列弯曲

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在唇弓上弯制第三序 列弯曲,加转矩力,然后,
当弓丝固定入槽内时,牙齿会受力产生控根移动。

(三)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方法与步骤

1.第一阶段: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此阶段要求采取尖牙向后结扎
和末端弓丝回弯

2.第二阶段:关闭拔牙间隙
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此阶段要求牙弓完全平整,滑动法是直
丝弓矫治技术特有的关闭拔牙间 隙的方法。

?
19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3.第三阶段 关系进一步调整

4.第四阶段 保持

第八章 错畸形的早期治疗
一、概述

(一)早期矫治: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
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
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 、阻断、矫治和引导治疗。

(二)早期矫治的特点

·早期矫治的有利因素(advantage factors)

1.可利用生长发 育的潜力及细胞代谢活跃、牙周组织和颌骨可缩性
大、对矫治力反应好、适应性强等优势,有利于错畸形 矫正治
疗。

2.可降低错畸形的发生率及复杂错畸形的治疗难度、改善骨性错
的上下牙弓、颌骨的不调关系,有利于后期的正畸治疗,甚至
免除后期的正畸治疗或外科手术。

3.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较短的时间,即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4.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早期矫治的不利因素

1.难以正确判断矫治适应症,易造成误诊或矫治失误。

2.畸形复发的可能性大、矫治期长、往往需要双期矫治。

3.治疗不当,会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医源性
损伤。

4.合作性差,疗效难以保证。

·早期矫治的临床特点

1.矫治时机十分重要 乳 牙 期——4岁左右

替 牙 期——8-9岁

早期矫形治疗——10-12岁前(青春生长高
峰期前1-3年)

2.矫治力应适当

3.矫治疗程不宜太长 一般不超过6-12个月

4.矫治目标有限

(三)早期矫治的方法

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

1.简单矫治器治疗 缺隙保持及早萌牙的阻萌

牙弓不调的矫正

2.序列拔牙法治疗:

3.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庭盾、平面导板、功能调节器等

FR, twin block, Herbs等

4.口外矫形装置治疗:上颌前方牵引装置、颏兜头帽

唇肌功能训练

5.肌功能训练: 舌肌功能训练

下颌位置训练

正常吞咽功能训练

二、早期预防及预防性矫治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 ontics):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
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的因素均可造成错畸形的发 生,
20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而在错畸形发生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去除各种可能造成 错畸
形的因素,防止各种错畸形的发生,即为预防矫治。

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的内容。

(一)早期预防

1.胎儿时期的预防

2.婴儿时期的预防

1)正确的喂养方法

2)正确的睡眠位置

3)破除口腔不良习惯

3.儿童时期的防治

·饮食习惯 ·防治疾病 ·防龋 ·心理维护:

(二)预防性矫治

1.乳牙或恒牙早失

·病因:龋、外伤、医源性误拔

·表现:下颌乳尖牙早失——下切牙向远中移动,下牙弓前段缩短,
深覆、中线偏移

个别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前移,后继前磨牙萌出位置
不足而错位萌出,

关系紊乱。

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造成偏侧咀嚼或前伸下颌用切牙咀嚼的习惯单侧后牙
反或前牙反。

上恒中切牙早失——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动,关系紊乱,
上颌中线丧失。

第一恒磨牙早失——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动,对磨牙伸
长,关系紊乱,下颌运动障碍。

·诊断:

乳牙早失:乳牙提前脱落,X线片显示后继恒牙牙根形成不足12,
牙冠面有较厚的骨质覆盖。

恒牙早失:根据病史、口腔检查、X线片可准确诊断。

·治疗:

(1)乳牙早失的治疗:

--缺隙保持器的适应症

① 乳牙早失,后继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牙冠面有较厚的
骨质覆盖。

② 间隙已缩小或有缩小的趋势。

③ 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咀嚼功能者。

--缺隙保持器的要求

①能保持牙弓的长度,

②不妨碍牙及牙槽高度和宽度的发育

③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常用的缺隙保持器:


丝圈式缺隙保持器


固定舌弓


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


缺隙开大矫治器

21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2)恒牙早失的治疗

·可保持间隙,以后作义齿修复

·判断困难者观察,至替牙后再诊断

·正畸临床中可保持间隙或邻牙前移的代替疗法

2.乳牙滞留

·病因:

--恒牙胚位置异常,萌出道异常而异位萌出使乳牙根完全或部分
未被吸收而滞留。

--乳牙严重龋坏导致根尖周感染造成乳牙根粘连而滞留。

·诊断:乳牙逾期未退,恒牙已萌出。

·矫治方法:

① 尽早拔除滞留的乳牙。

② 当上颌侧切牙已舌向萌出与下颌切牙形成反时,应及时矫正。

3.恒牙萌出异常

(1)恒牙早萌

·病因:先导乳牙根尖周感染破坏了牙槽骨及恒牙胚的牙囊致后继
恒牙过早萌出。

·危害:早萌牙因无牙根或牙根很短易受外伤、感染而脱落。

·诊断:恒牙萌 出时间过早,临床检查早萌的恒牙常伴有轻度松动,
X线牙片检查见该牙根形成长度不超过13或牙根尚 未形
成。

·矫治:使用阻萌器阻止其萌出,至牙根形成12时去除。

(2)恒牙迟萌、阻生、异位萌出

·病因:

①乳磨牙 早脱,第一磨牙向近中移位,第一前磨牙或尖牙向远中
移位,牙弓长度变短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阻生。< br>
②乳磨牙因根尖周感染,牙根与牙槽骨粘连,妨碍了后继恒牙的
萌出。

③多生牙或残根使恒牙萌出道受阻。

④牙囊、牙瘤、牙龈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或恒牙萌出道上有致密骨
组织妨碍了恒牙的萌出。

⑤牙弓长度不足常引起上颌尖牙、第二前磨牙阻生。

⑥恒牙萌出道异常。

·诊断:X线牙片显示未萌恒牙根已大部分形成,位置异常,部分
或全部阻生在牙槽骨中。萌 出道异常的恒牙常伴有邻牙牙根
吸收。

·矫治方法:

①去除病因。尽早拔除滞留的乳牙、残根、残冠、多生牙,切除牙
瘤及致密软硬组织。

②导萌——恒牙牙根形成23以上但仍不能萌出时,可经外科手术
开窗、导萌。

(3)恒牙萌出顺序异常

·病因: ①乳牙根吸收异常、乳牙滞留、乳牙根与牙槽骨粘连、乳
牙冠的不良充填、恒牙胚的牙囊 未被吸收等。

②遗传

·诊断:临床检查,参考全颌曲面断层片

22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危害:恒牙萌出顺序异常对的形成,特别是磨牙关系的建立影
响较大。

--如上颌第一磨牙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之前萌出,易形成
远中;

--下颌 第二磨牙先于尖牙和第二前磨牙萌出时,可引起牙弓
长度变短,使尖牙及第二前磨牙萌出时间隙不足而错 位出。

·矫治方法:

①当第二磨牙先于尖牙和第二前磨牙萌出时——固定舌弓。

②如上颌第二磨牙已前移或已形成远中时——推上颌第二磨牙向
远中,保持中性关系。

4.系带异常

三、早期阻断性矫治

在错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
畸形向严重发展,将

、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即阻断性矫治。

(一)口腔不良习惯矫治

1.吮咬习惯

·临床表现:吮拇指、吮其他手指、吮咬唇、吮咬颊、咬物

·防止方法:

◆ 说服教育,自行改正口腔不良习惯。

◆ 涂药或戴指套。

◆ 使用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正器。

2.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

·防治方法:

--说服教育

--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等疾病

--舌系带过短者,应先行手术治疗

--矫治器破除不良习惯—腭刺、腭屏、腭网

--正确吞咽动作的训练

3.口呼吸习惯

·病因:由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扁桃体肥大等鼻咽 部
疾病,使鼻呼吸道阻塞而长期部分或全部口呼吸.

·临床表现:下颌及舌下降、唇 肌松弛、开唇露齿、唇外翻、上前
牙前突、上牙弓狭窄、腭穹窿高拱、下颌向下 向后旋
转、形成II类高角型畸形

·防治方法:去除病因、用前庭盾改正口呼吸习惯

4.偏侧咀嚼习惯

·病因:多因一侧后牙龋坏、残根、残冠而用对侧咀嚼,长期形成
偏侧咀嚼习惯。

·防治方法:

--尽早去除病因——治疗龋齿、拔除残根、残冠,去除合干扰,
修复缺失牙。

--说服教育。

--对已为恒牙列应根据错合情况,进行一般性矫治。

第九章
常见错畸形的矫治

一、
牙列拥挤

23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一)
牙列拥挤分度 ·轻度拥挤(Ⅰ度拥挤) 牙列拥挤程度≤
4mm 。

·中度拥挤(Ⅱ度拥挤) 4mm<牙列拥挤程度
≤8mm。

·重度拥挤(Ⅲ度拥挤)牙列拥挤程度?8mm。

(二)牙列拥挤矫治的基本原则

应用各种正畸手段减少牙量或(及)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趋于
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 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及颜面美
观。

(三)决定治疗方案时考虑的因素

1、牙量骨量不调的发生机制

2、牙列拥挤严重程度

3、其他错畸形的类型

4、牙体的健康状况

5、颌面部生长发育状态

(四)矫治方法

1、
牙弓扩展

(1)牙弓长度扩展

①推磨牙向远中

适应证:

A.因第一恒磨牙前移造成的轻度牙列拥挤

B.部分中度拥挤病例,必要时配合其他牙弓扩展方法

C.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后可以纠正
磨牙关系

D.第二恒磨牙未萌或初萌尚未建,最好无第三磨牙

E.患者夜间配合戴用

不适合上颌发育不足,有反倾向的患者。

②切牙唇向移动:切牙唇向移动1mm可以得到2mm间隙

(2)牙弓宽度扩展

①矫形扩展:扩展上颌腭中缝,刺激骨缝内新骨沉积。即快速
扩弓矫治器

适应证:

A.年龄:8-14岁的替牙期和恒牙早期患者有效。成年患者需
配合颊侧骨皮质切开术。

B.拥挤度:严重拥挤或者严重宽度不调(后牙反)。

C.骨性Ⅲ类错:上颌发育不足进行前方牵引时可以合并使
用腭中缝扩展。

D.下颌平面角正常或偏低,无开趋势。

②正畸扩展:通过后牙的颊向倾斜移动使牙弓宽度扩大,每侧
可得1-2mm的间隙

2、
邻面去釉

(1)适应证:

①轻中度牙弓间隙不足,特别是不宜拔牙的低角病例。

②牙齿较大,或上下牙弓牙齿大小比例失调。

③口腔健康好,牙少有龋坏。

④成年患者。

24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3、
拔牙矫治

(1)
决定正畸拔牙的因素

①单 纯拥挤:拔牙的目的是解决拥挤,主要依据拥挤的严重程度。
轻度拥挤:扩大牙弓。中度拥挤:边缘病例 ,拔牙要慎重,能不拔时
尽可能不拔牙,也可考虑邻面去釉方法。重度拥挤:拔牙方法。
②复杂拥挤:目的是不但解决拥挤,还要改善上下牙弓间矢状不
调和垂直不调,来掩盖可能存在的颌 骨畸形。应全面考虑:

A.牙齿拥挤度:每1mm的拥挤需要1mm的牙弓间隙解除

B.支抗磨牙的近中移动: 若采用拔牙矫治,关闭间隙时支抗磨
牙的前移是不可避免的。

确定拔牙时应考虑到磨牙前移占去的
拔牙间隙。

曲线曲度:Spee曲线每整平lmm,需要1mm的牙弓间隙

D.切牙内收: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1mm,需要2mm的牙弓间隙

E.上下磨牙、尖牙关系,中线矫正:中线偏斜严重,需考虑拔牙;
尖牙的中性关系比磨

牙的中性关系更重要;

F.垂直骨面型: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
要从严掌握。

G.失状骨面型

H.颌骨生长

I.面部软组织侧貌

(2)
拔牙方案的基本原则

①拔牙保守原则

②病牙优先原则

③左右对称原则

④上下协调原则(即补偿性拔牙)

二.前牙反

(一)分类诊断

1、按牙型分类

①Angle错分类: I类或Ⅲ类错

②毛燮均错分类:Ⅱ
1
类或 Ⅱ
3
类错

2、按骨骼型分类

①骨骼I型:ANB角≥0

②骨骼Ⅲ型:ANB角<0

3、按致病机制分类

①牙源性(牙性):牙齿萌出、替换过程中的障碍,上下颌切牙
位置异常所致。

a.前牙反,磨牙多为中性, b.颌骨颜面基本正
常,矫治容易,c.预后良好。

②功能性(肌能性):后天获得;神经—肌肉参与;下颌向前移位
所形成的安氏Ⅲ类错牙

,称功能性Ⅲ类错或假性Ⅲ类错,其所伴有
的下颌前突症状称为功

能性或假性下颌前突。

③骨骼性(骨性) :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成的颌间关系异常

25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4、鉴别诊断

(1)骨性前牙反的诊断:

①磨牙近中关系;

②ANB角小于0?,Ⅲ类骨面型;

③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或下颌虽可后退但后退位时ANB
小于0;

④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

⑤前牙代偿明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下前牙代偿性舌倾。

(2)功能性前牙反的诊断

①检查下颌关闭道,确定牙位与肌位的不协调,有干扰或
早接触。

②下颌能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

③年龄较小的患者,因前牙反,关节及神经肌肉发育不成
熟,同时理解力较差,

常常需要咬蜡记录肌位 。

④X线头影测量:神山分析法:两张X线片的下中切牙切点
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交

角明显减小。

(二)矫治(原则及方法)

前牙反对口腔功能和颜 面美观有较明显影响,并可随生长发育
症状加重,一般主张早期矫治。替牙期是前牙反矫治的关键时期,
治疗目的是解除反,促进颌骨生长向正常方向发展。

1、矫治计划

①乳牙期

·治疗目的:①恢复下颌正常咬合位置,改善骨面型;②解除前牙
反,促进上颌发育、抑制下颌过度发育。

·最佳矫治时间:3—5岁,

·疗程:3—5个月

·预后:乳牙反不矫治,将有半数以上发展为恒 前牙反,且症
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矫正后,恒牙反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
症状较轻。
②替牙期:避免长期使用矫治器,尽快解除反.

③恒牙早期

2、
矫治方法

垫矫治器;下前牙塑料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肌激动器 ;功能调
节器Ⅲ型(FR-Ⅲ);头帽颏兜;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固定矫治器

三、
前牙深覆盖

(一)定义:前牙深覆盖指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超过3mm者。

(二)前牙深覆盖的分度

·I度:上切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为3—5mm

·Ⅱ度:5—8mm

·Ⅲ度:8mm以上

(三)按病因机制分为三型

牙型(性):上下牙齿的位置或数目异常.

功能型(性):功能性下颌后缩.

26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骨型(性):颌骨发育异常.

三类:①上颌正常,下颌后缩.

②下颌正常,上颌前突.

③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因上下前牙位置和数目异常造成前 牙深覆盖,后牙关系多为中性;因
功能因素和颌骨不调造成的前牙深覆盖,后牙关系远中,为安氏II< br>类1分类错。

安氏II类1分类错的重要机制是下颌后缩,上颌正常,上颌前突
的比例很少。

(四)矫治

1、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原则

早期矫治

综合性矫治

外科矫治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促进下一般不拔牙

严重者需
颌向前生长



轻度上颌前突

口外弓抑制上颌向 拔除4个一般不需要

下颌后缩

前生长或功能矫治双尖

器促进下颌向前生


上颌前突

口外弓推上颌向远拔除44

常常需要



牙型II类骨口外弓推上牙向远拔除44

不需要

型I类



2、
矫治目标

·解除可能存在的牙列拥挤,排齐牙列

·纠正前牙的深覆

·纠正前牙的深覆盖

·矫正磨牙远中关系

·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3、常用的拔牙模式

(恒牙期前牙深覆盖治疗希望减 数拔牙,通过上下牙弓前后牙齿的不
同移动代偿已存在的颌骨发育异常。)

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或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双
尖牙

4、
矫治治疗过程

①排齐和整平牙弓

②关闭拔牙间隙,同时矫正前牙深覆盖与远中磨牙关系

③咬合关系的精细调整。

四、后牙锁

(一)定义:锁是后牙的一种错畸形,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
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
牙的颊侧,为锁畸形。分为正锁及反 锁。


(二)
矫治原则

反锁
升高咬合,解除锁关系,以便矫正。

五、深覆

(一)定义:深覆是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所致的错畸
27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正锁
形,即前牙区及牙槽高度发育过度,后牙及后牙槽高度发育不足.

(二)分度

I°: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l3—12或下前牙咬合在上
前牙舌面切端l3—12处

Ⅱ°: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l2一23或下前牙咬合在上
前牙舌面切端l2一23处

Ⅲ°: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23以上甚至咬在下前牙唇侧龈组
织处或下前牙咬 合在上前牙舌侧龈组织或硬腭粘膜处.

(三)矫治总体原则

通过协调前后 段牙及牙槽的垂直高度来打开咬合,通过纠正前牙
轴倾度来改善牙弓形态,通过调整下颌矢状向位置来改 进上下颌骨间
的位置关系。多数患者不需要拔牙矫治

一.


(一)分 度

I°: 上下切牙垂直分开3mm以内

Ⅱ°: 上下切牙垂直分开3—5mm

Ⅲ°: 上下切牙垂直分开5mm以上

第十章 成年人正畸治疗

一、辅助性矫治牙齿移动的特点——小范围牙移动(MTM)

1、
小范围 牙移动(MTM):系指牙齿移动范围及距离较小、矫治目标
单一、方法较简单的一类单纯牙性畸形的正 畸治疗。在临床中,
将牙列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仅有个别牙或少数牙位置不正,且牙
移动距离一 般在2~3mm以内的成年人正畸治疗患者,归入此类治
疗范畴,即通常所谓的少量牙移动。

2、
小范围牙移动(MTM)的矫治特点:

①移动牙的数量及范围小;

②简化矫治设计;

③轻力及间歇力的应用;

④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⑤及时保持及调

3、
小范围牙移动(MTM)的适应证:

(1)
美观考虑:


轻度前牙拥挤:由于牙量骨量的轻度不调 或上下颌牙齿
Bolton比例不调所致,往往可以通过扩弓或邻面去釉解除
者。


前牙间隙:系由不良习惯、先天性缺牙、多生牙拔除及系
带异常等所致的前牙间隙 ,可通过简单牙移动关闭且不致
造成牙过度倾斜及牙周损伤者。


个别前 牙反:由个别前牙唇(舌)向错位所造成,没有
明显骨骼异常,牙弓内有排齐该牙的足够间隙或间隙差不
大者。


个别前牙扭转、错位:个别前牙的扭转、唇向、舌向、高
位、低位等,但没有显著牙量骨量的不调者。


牙-牙槽性前牙开:主要针对长 期不良习惯(如咬烟斗等)
所致的牙性开,但应注意不良习惯的纠正及保持,否则
易复发。
28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过大邻牙间隙:牙齿间的正常接触存在,主 要是由于牙周
疾病或增龄性变化,牙龈乳头及牙槽骨的过度萎缩所致,
可以通过邻面去釉缓解者 。

(2)
牙周考虑:


创伤性


倾斜的磨牙


其他:如因牙齿扭转、拥挤、错位等造成牙间 隙,导致食
物嵌塞、牙周乳头炎、牙龈炎的情况,也是MTM的适应证。

(3)
配合修复治疗

二、牙周病与正畸治疗

1、治疗原则:①全面系统 考虑;②充足的支抗;③策略性拔牙;④
选择合适的矫治器;⑤正确的应用矫治力

第十三章 保持

1、
保持(retention):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 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
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

2、
保持的原因:


牙齿矫治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矫治后牙齿周围的骨骼及邻近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的时间


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


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响


第三恒磨牙的萌出


超过牙颌正常限度的正畸治疗将导致疗效不稳定

3、
影响保持的因素:

(1)
自然保持因素:

咬合关系和邻接关

过度矫治



牙弓大小与基骨的

牙周软硬组织

关系


口周肌功能的协调

下颌尖牙的扩展


去除错牙合的病因

髁突与下颌位置
(2)
机械保持因素:在 未能达到充分的自然保持时,为了形成自
然保持状态而应用机械保持装置进行保持称为机械保持

4、
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牙列,不能妨碍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


尽可能不妨碍各个牙齿的正常生理活动


不妨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不影响美观


便于清洁,不易引起牙齿龋蚀或牙周组织的炎症


结构简单,容易摘戴,不易损坏


容易调整

5、
保持期限

二.
有期限的保持:


以前突或上切牙间隙为特征的安氏I类错牙合非拔牙病



安氏I类或安氏II类拔牙病例


深覆牙合矫治病例


严重扭转牙矫治后

29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存在异位萌出和多生牙的病例


安氏II类2分类错牙合矫治后

三.
永久或半永久保持


扩弓矫治


散在间隙较多


严重扭转


上颌中切牙间隙

四.
不保持


前后牙反牙合


经过抑制上颌生长完成病例时,上颌生长停止


开展间隙治疗阻生牙

30 30下载文档可编辑

柳州哪里做试管好-白带有点粉色的图片


试管移植后有胎心胎芽-肝怎么治疗


51岁试管成功-乳房增生吃什么食物好


慈铭博鳌做三代试管费用优选全心国际优孕-汉臣氏益生菌粉四联菌


尿蛋白高能做试管婴儿吗-浑身发冷无力但不发烧


宫腔镜子宫息肉试管-什么叫传染病


俄罗斯试管婴儿sou天伦生殖问答-儿童智力开发


试管移置能吃乌鱼吗-伊利谷粒多



本文更新与2020-12-16 03: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84389.html

口腔正畸学_重点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