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完整版)口腔正畸学个人整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16 03:47

试管卵子不排-香菇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2020年12月16日发(作者:管瑞才)
第一章 绪论
错合畸形malocclusion: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遗传 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
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 列不齐、上
下牙弓间的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这些异常机制是牙量与骨量、牙齿与颌< br>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颌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
★【临床表现】:
(1)个别牙齿错位:唇颊向、舌腭向、近中、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
(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列拥挤;牙列间隙
(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 ①前牙反合 ②前牙反合,近中错合,骨性下颌前突
③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 ④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 ⑤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
⑥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 ⑦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
【患病率】:以个别正 常合为标准,乳牙期为51.84%,替牙期为71.21%,恒牙初期为72.92%。
以理想正常合 为标准患病率为91.2%
【危害性】:局部(影响牙颌面的发育、影响口腔的健康、影响口腔功能、 影响容貌外观)
全身(消化不良、心理障碍)
【治疗】:方法——预防矫治、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外科矫治; 标准——个别正常合,而
不是理想正常合; 目标——平衡、稳定、美观
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
都可例入正常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
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 ,牙齿在上下
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
第三章 错合畸形的病因
【遗传因素】(占错合畸形病因的29.4%)
(一)种族演化——山顶洞人无错合,殷墟人错合占28%,而现代人占67%
机制:①颅面 比例和形态因生存环境变迁而改变:颌骨逐渐退化缩小,而颅骨却逐渐扩大
②咀嚼器官因食物的结构变化 而出现退化③咀嚼器官的退化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即肌肉
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
( 二)个体发育:①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②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③表现形式主
要有重复表现、 断续表现和变化表现;④具有严重遗传性错合畸形的矫治比较困难,应争取
尽早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计划 ;⑤治疗后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持
【环境因素】
(一)先天因素——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
(1)多生牙:最常见于上颌中切牙之间,最常引起的错合畸形为牙列拥挤
(2)先天性缺 牙:第三磨牙>下颌切牙>上颌5>下颌5及上颌2,会出现牙列间隙,牙弓
不对称及上下牙弓不协调等 症状
(3)牙齿大小形态异常:过大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导致上颌前突或牙列拥挤;
过小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造成上牙列间隙
(4)舌形态异常:巨舌症会使牙弓出现散在间隙,下颌前牙的唇向倾斜则会形成前牙反合,
若过大的舌体常处于上下颌之间,久之则会形成广泛性开合
(5)小舌症:可出现牙弓狭窄、牙列拥挤
(6)唇系带异常:通常10-12岁时,上唇系带附丽已退缩至约中切牙间龈缘上方3mm处,
若此时未退缩,则会出现上颌中切牙间隙

1
(二)后天因素
(1)全身性疾病——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异常、营养不良
A.垂体功能亢进时会出现前额、颧骨及下颌前突,严重者出现全牙弓反合;舌体过大而出
现牙列间隙;垂体功能不足,下颌骨较小,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齿萌出发育迟缓
B、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乳恒牙均早萌,乳牙根吸收缓慢,乳牙滞留;甲状腺功能不足时,
下颌发育不足,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等
C、佝偻病会出现上颌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颌前牙拥挤前突等
(2)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乳牙早失:因龋病、外伤等各种原因使得乳牙在正常替换前丧失,称为乳牙早失
①上颌乳前牙早失会造成前牙反合,下颌乳前牙早失会造成深覆合
②乳尖牙早失时,恒切牙会向远中倾斜,导致继承恒尖牙萌出障碍;下颌乳尖牙可使下切牙
舌侧倾斜,造成前牙深覆盖;
③第二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会近中倾斜,使牙弓长度缩短以及第二前磨牙萌出障碍
④多数乳磨牙早失,患儿会用前牙咀嚼使下颌前移,形成近中错合,初期只是假性下颌前突,
日久会变成真性;多数乳磨牙早失还会使颌间高度降低,导致前牙深覆合
■乳牙滞留:可导致继承恒牙异位萌出或埋伏阻生
■乳尖牙磨耗不足:为了躲避乳尖牙的早接触,下颌会向前伸或向侧方偏移,形成假性下颌
前突、偏合或反合
■恒牙早失:尤其是6的早失会影响正常咬合的建立
■恒牙早萌:牙根发育不完全,易脱落
■恒牙萌出顺序异常:上颌6先于下颌6萌出,易造成远中错合;上颌7先于前磨牙或尖牙
萌出,会使6向近中倾斜缩短牙弓长度,导致后萌出的牙因间隙不足而拥挤错位
(3)功能因素
¤吮吸功能异常:翼外肌功能不足会出现远中错合;翼外肌功能亢进则会出现近中错合
¤咀嚼 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咀嚼肌群组织结构的退化,也会使上、下颌骨
发育不良而导致错合 畸形
¤异常吞咽: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婴儿式吞咽方式的继续保留,就变成了异常吞咽。在异常的
吞咽方式下,由于吞咽时舌体仍位于上下牙列之间,使上下牙齿不能正常咬合,且上下唇亦
不能闭合, 牙弓内外侧就失去了正常的动力平衡,易形成上颌牙弓前突及前牙开合畸形;如
果舌体置于上下后牙之间 ,则会形成后牙的开合畸形
¤肌功能异常:肌肉过度收缩会限制骨骼的生长如斜颈;肌萎缩则表现为下 颌移位,并出现
垂直向过度生长,后牙过度萌出及前牙开合等畸形
¤呼吸功能异常
★★口呼吸引起错合畸形的类型及机制(考题)

①当出现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 大、增殖腺肥大等疾病时,正常的鼻腔通道部分或全部
地被阻塞,只能被迫用口进行呼吸。口呼吸时,会 导致下颌骨下垂以及面颊部肌张力的增加;
舌体也被牵引向下,使上颌牙弓内侧失去舌肌力量的支持,而 牙弓外侧却受到来自颊肌的异
常压迫,内外动力平衡失调,上颌牙弓的宽度得不到正常发育;同时,由于 气流从口腔通过,
腭顶的正常下降也受到阻碍。口呼吸表现为睡眠时最为严重,呈现大张口,舌及下颌后 退。
因此口呼吸所致的畸形可以表现为: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牙列拥挤或上颌前突、下颌后
缩等
②当腭扁桃体肥大时,咽腔则变窄,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舌体必须向前伸以使舌根离开会厌,因此下颌也被带动向前,若这种功能状态长期存在就会形成下颌前突的错合畸形
(4)口腔不良习惯——造成的错合畸形约占14。吮指习惯习惯通常会在4-6岁自行消失

2
★★口腔不良习惯造成错合畸形的类型和机制(考题)
(一)吮指习惯——所造 成的错合畸形的类型与吮指的种类和部位、颊肌收缩的张力机吮吸
时的姿势有关,其严重程度与吮吸程度 、持续时间、频率等因素有关。
①如果吮吸时拇指将拇指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颌前牙之间,则会阻止前 牙的正常萌出,造成
前牙圆形开合畸形。吮拇指动作时,舌体处于较低位置而减弱了舌肌施加在上颌牙弓 舌侧的
力量,而此时颊肌的收缩却使牙弓外侧受到更大的压力;同时,吮指的强大力量可造成口腔
内气压降低。所有这些机制最终可导致上颌牙弓狭窄、上颌前突、开唇露齿,并伴有单侧后
牙反合。吮 拇指时,由于拇指压迫在硬腭组织上,长期作用可造成局部组织的凹陷,妨碍鼻
腔的向下发育。
②如果吮小指或示指时,一般会形成局部性的小开合
(二)舌习惯——包括伸舌习惯和舔牙习惯
①伸舌习惯时,经常将舌尖放置在上下颌前牙之间 ,使恒牙不能萌至合平面,形成局部性的
开合;因为舌体的两侧薄、中间厚,因而形成前牙的梭形开合间 隙;有时舌体向前方伸展,
也可使下颌向前移动,造成下颌前突畸形。
②舔牙习惯常为用舌尖 舔初萌的下颌前牙,可导致下颌前牙唇向倾斜,并出现牙列间隙,甚
至形成前牙反合。如果舔牙习惯同时 发生在下颌前牙区域,则会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畸形
(三)唇习惯——包括咬下唇习惯、咬上唇习惯以及覆盖下唇习惯
①咬下唇习惯:咬下唇时, 下唇处于上颌前牙舌侧和下颌前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颌前牙
的唇向压力及对下颌前牙的舌向压力,导 致上颌前牙唇倾,前突,并出现上颌的牙列间隙;
而下牙弓及下颌骨向前发育则受到阻碍,形成下颌前牙 区拥挤、前牙深覆合、下颌后缩、开
唇露齿等畸形
②咬上唇习惯:机制与咬下唇相反,可形成 前牙反合、上颌前牙的舌倾、下颌骨的前突及近
中错合等畸形
③覆盖下唇习惯:由于口腔不良 习惯或其他因素造成严重前牙深覆盖的存在,使下唇在休息
位时自然处于上下颌前牙之间,且被上颌前牙 所覆盖,这种情况称为覆盖下唇习惯。由于下
唇压力的存在,加重了上颌前牙的唇倾程度以及下颌远中错 合的程度
(四)偏侧咀嚼习惯asymmetrical chewing——由于一侧后牙区存在严 重龋患牙而不能正
常咬合,或是因多颗牙缺失及错合问题而不存在后牙咬合关系,导致该侧后牙无法行使 正常
的的咀嚼功能,而只能由健侧牙齿承担所有的咀嚼功能,久之就形成了偏侧咀嚼习惯。发生
偏侧咀嚼时,下颌骨向咀嚼侧偏斜,由于下颌骨的偏斜使得咀嚼侧的咬合关系趋于远中关系,
而废用侧咬 合关系趋于近中关系
(五)咬物习惯——局限性开合
(六)睡眠习惯——面部不对称
第四章 错合畸形的分类
★Angle分类法

(一)第一类错合,中性错 合neutroclusion: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
关系为中性关系,即在正中 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
中颊沟内,但牙列中存在错位牙。 (二)第二类错合,远中错合distoclusion: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
上下第一 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合或开始远中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处
于更加远中的位置,以 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前
磨牙之者,则称为完全远中错合。

3
第二类,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磨牙为远中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 三)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mesioclusion: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
及下 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
即上第一恒磨牙的 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近中错合或开始近中
错合。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 近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
一、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合
第三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近中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Angle分类法的评价
——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简明、易懂的特点,对临床诊断
和治疗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 ,此分类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Angle分类法是在“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恒定不变”,这一 前提下定义错合类别的。而
实践研究表明,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牙弓内、外 因素的变
化而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对于某些远中或近中错合,很可能是由于上颌6或上牙弓
整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非下牙弓或下颌骨位置异常所引起的
(2)该分类法没有包括牙、颌、面结构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形成错合畸形的综合机制。
(3)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牙量与骨量的不调是错合畸形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Angle分
类法未将 此重要机制反映出来。
★毛燮均分类法

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
第1分类(Ⅰ):牙量大于骨量,主要症状为牙列拥挤
2
第2分类(Ⅰ):牙量小于骨量,主要症状为牙间隙
【第Ⅱ类——长度不调】
1
第1分类(Ⅱ):上颌长度小于下颌,主要症状为后牙近中错合,前牙对合或反合
2
第2分类(Ⅱ):上颌长度大于下颌,主要症状为后牙远中错合,前牙深覆盖
3
第3分类(Ⅱ):上颌长度小于下颌,主要症状为后牙中性合,前牙反合
4
第4分类(Ⅱ):上颌长度大于下颌,主要症状为后牙中性合,前牙深覆盖
5
第5分类(Ⅱ):上下颌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主要症状为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第Ⅲ类——宽度不调】:
1
第1分类(Ⅲ):上颌宽度大于下颌,主要症状为后牙深覆盖或正锁合
2
第2分类(Ⅲ):上颌宽度小于下颌,主要症状为后牙对合、反合或反锁合
3
第3分类(Ⅲ):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宽度过小,主要症状为上下牙弓狭窄
【第Ⅳ类——高度不调】:
1
第1分类(Ⅳ):前牙牙槽高于后牙,主要症状为前牙深覆合
2
第2分类(Ⅳ):前牙牙槽低于后牙,主要症状为前牙开合
【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有局部变化 所造成,主要症状为唇颊向、舌腭向、近中、远
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情况
【第Ⅵ类——特殊类型】: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合畸形统属此类。
1
注意点:①复 合错合类型可用“+”表示,重者放前面;②个别牙错位间隙不足时应算为Ⅰ
类,个别牙错位但无拥挤时 ,应算V类;③II类及III类错合有时是单侧的,可用“ ”符
号表示;④将一段牙弓分为三段,即 前牙段及两侧的后牙段,若一段牙弓内只有1-2个牙错
位,算个别现象;三个以上可代表牙弓的异常, 例如1-2个前牙反合,无骨量牙量的不调应
归V类,若表现为骨量不足则归于I类,3个以上的前牙反 合则为II类
1

4
★★毛氏分类法的评价(考题)
(1)此 分类法基于对人类咀嚼器官进化的研究结果,反应了两个科学依据,即咀嚼器官的
立体结构和咀嚼器官的 形态变化
(2)此分类法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不仅从形态上分类,还较全面地阐述并划分< br>了形成机制,同时又提出大致的矫治方法和原则,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 )此分类法着重强调了现代人类错合畸形的基本机制,即牙量骨量不调的原则,并从长、
宽、高三方面对 错合畸形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五章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即为拥挤度。
I度:0~4mm; II度:4~8mm; III度:>8mm
■深覆盖deep overjet: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合。
I度:3~5mm; II度:5~8mm; III度:>8mm
■深覆合deep overbite: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者称为深覆合
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者; I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
超过切12而不足23者; II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23
■开合open bite: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称为开合。
I度:0~3mm; II度:3~5mm; III度:>5mm
■正锁合:上后牙的舌尖咬在下后牙颊尖的颊侧
反锁合:下后牙的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记存模型study mode l——是矫治前、矫治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治完成后患者牙合状况的记
录,应制作精准,长久保存。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对照观察;用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病例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时的重要 法律依据
工作模型job model——是矫治装置制作及模型测量分析的载体
【模型底座的要求】:①厚度:尖牙到前庭沟底高度的12 ②前臂:上颌尖形,下颌弧形
③后壁:与底面及牙弓的正中线垂直,距最后磨牙约12磨牙宽度 ④侧壁:与前磨牙及磨
牙的颊尖连线平行 ⑤颊壁:与后壁及侧壁间夹角的平分线垂直
【模型的测量分析】
(1)拥挤度分析
牙弓应有长度: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测量第一磨牙前各牙齿的牙冠宽度
牙弓现有长度: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用直径0.5mm的黄铜丝从第一磨牙近中接触
点沿前磨牙颊尖、尖牙牙尖经过切牙切缘到对侧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
注意:全牙弓弧形长度测量时,应测至第三磨牙远中,但有时第二、第三磨牙尚未萌出,
牙弓后段的可利用间隙应包括目前可用间隙加估计的增量,估计增量为每年每侧1.5mm
(2)替牙期拥挤度的预测
①牙弓应有长度的预测——牙片预测法和Moyers预测法
Moyers预测法: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
牙牙冠宽度的方法。此法简单,可靠性大。首先测量已萌出4个下切牙牙冠的总宽度,然后
以75%概率值查表,将所得宽度值乘2即为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
②牙弓现有长度的预测——先测量第一磨牙前的现有牙弓弧形长度。若上下6为尖对尖关系
则希望下颌6前移,此时应测量左右侧下颌6的前移量,并在现有牙弓长度中减去前移量则
为实际牙弓弧形长度
(3)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指数分析

5
Bolton指数:是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 关系。前牙比为78.8%±1.72%,全牙比为91.5%±1.51%。可用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牙冠 不
协调的问题
(4)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合曲线曲度、牙弓对称性、牙弓长度测量、牙弓宽度测量
Spee曲线曲度:将直尺放置在下切牙切端与最后一个磨牙的牙尖上,测量牙齿颊尖连线
的 最低点至直尺的距离。分别测量左右侧,所得数相加除以2再加0.5mm即为排平牙弓或
改正合曲线所 需要的间隙
(5)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①牙槽弓的长度及宽度——长度是1唇侧牙槽弓最 凸点至6远中接触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宽
度即左右侧5牙槽骨最凸点间的距离
②基骨弓的长度 及宽度——长度是1唇侧黏膜移行皱襞处牙槽骨的最凹点到6远中接触点连
线的垂直距离;宽度是左右侧 5颊侧黏膜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间的距离

X线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
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 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
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中去。
★【
应用】:①研究颅面部生长发育②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③确定错颌畸形矫治设计④研究矫治中及矫治后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⑤正合外科诊断和矫治设计⑥下颌功能分析

头影测量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
鼻根点(N):鼻额缝的最前点。这是前颅部的标记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
耳点(P):外耳道最上点
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常作为后颅底的标志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点
眶点(O):眶下缘的最低点
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的最下点。确定上颌骨后界和磨牙近远中向间隙及位置
前鼻棘点(ANS):前鼻棘之尖
后鼻棘点(PNS):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上牙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牙槽缘点间的骨部最凹点
上牙槽缘点(SPr):上牙槽突的最前下点
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缘的最前点
3)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髁突颈后缘的交点。关节点常在髁顶点不易确定时而代替髁顶点
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下点
下齿槽座点(B):下牙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的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缘点(Id):下牙槽突的最前上点
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
颏下点 (Me):颏部之最下点
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6
★头影测量平面

1)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 点与鼻根点的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
后范围。这一平面在生长发育上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因而常作为面部对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眼耳平面( 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眼耳平面与地面平行
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此平面多用做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
2) 测量平面
腭平面(ANS-PNS):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
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
合平面(OP):解剖合平面(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的连线)
功能合平面(第一恒磨牙及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的合接触点)
下颌平面 (MP):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
下颌支平面 (RP):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
面平面 (N-Po):鼻根点与颏前点的连线
Y轴 (Y axis):蝶鞍中心与颏顶点的连线
★上下颌骨的常用测量项目
SNA角:蝶鞍中心、鼻 根点、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
系。当此角过大时,上颌前突、面部侧 貌可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呈凹面型
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 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此角过大,下颌呈前突,反之下颌呈后缩
ANB角:上牙槽座 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此角亦即SNA角与SNB角之差。
此角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 互位置关系。SNA大于SNB时ANB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NP-FH(面角):面平面NP与眼 耳平面FH的后下角;此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此角越大
表示下颌越前突,反之则表示下颌后缩 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的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此
角越 小则表示颏部越突,反之则颏部越缩。Y轴同时代表面部的生长发育方向
NA-PA(颌凸角):由鼻 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NA,与颏前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PA延长线
之角,此角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 于整个侧面的关系。此角越大表示上颌相对突度越大
MP-FH(下颌平面角):下颌平面MP与眼耳 平面FH的交角。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
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ANS- Ptm(上颌长):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上颌的长度
S-Ptm(上 颌位置):翼上颌裂点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上颌后界与蝶
鞍中心点的位置关系 ,亦反映上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
Co- Po(下颌长):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下颌骨综合长度
S-Co( 下颌位置):髁突后切线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下颌髁突后界
与蝶鞍中心点的位 置关系

★上下前牙的常用测量项目
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
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上内角
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NA交角 1-NA距:上中切牙至NA的垂直距离
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NB交角 1-NB距:下中切牙至NB的垂直距离
上下中切牙角: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

7
★面部高度的常用测量项目
全面高(N-Me):从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
上面高(N-ANS):从鼻根点至前鼻棘点的距离
下面高(ANS-Me):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
上面高全面高:N-ANS N-Me×100%
下面高全面高:Ars-Me N-Me×100%

★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
(1)Downs分析法——以眼耳平面作为基准平面
面角(facial angle):面平面与眼耳平面相交的下后角。此角代表下颌的突缩程度。此角 越
大则表示下颌越前突,反之则表现下颌后缩
颌凸角:NA与PA延长线的交角。此角代表面 部的上颌部对整个面部侧面的关系。此角越
大表示上颌相对突度越大
上下牙槽座角:AB或其延长线与面平面的交角。此角代表上下牙槽基骨间的相互关系
下颌平面角MPA: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此角表示下颌平面的陡度及面部的高度
Y轴角:Y轴与眼耳平面相交的下内角。此角也表示颏部的突缩。Y轴也代表面部生长方向
合 平面角:合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此角代表合平面的倾斜度。此角越大合平面越抖,为
安氏II类面型 倾向
上下中切牙角:上下中切牙牙长轴的交角
上中切牙突距:上中切牙切缘至AP连线的垂 直距离,此距代表上中切牙的突度,上1切缘
在AP连线前方时为正值
(2)Tweed分析 法——主要测量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所组成的代表面部
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
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以下颌下缘的切线作为下颌平面
下中切牙-眼耳平面角FMIA:下中切牙长轴与眼耳平面的交角
下中切牙- 下颌平面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
(3)Wits分析法——用于测量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关系 Jacobson 认为ANB角在有些 情况
下不能正确反映出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主要因为:N点位置的前后向移动;上
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旋转。
测量方法:分别从上、下牙槽座点AB向功能合平面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o点和Bo点,
然后测量Ao点和Bo点间的距离以反映上、下颌骨前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它将正常合的Wits
值定为女性为0,男性为-1mm(Bo在前方定为负值)。当Ao点在Bo点前方过大时表示安
氏II骨性错合;Ao点在Bo点后方过大时表示安氏III骨性错合;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进入生长发育高峰期(考题)
(1)身高与体重的生长情况
(2)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月经初潮表明女孩生长高峰已约过11个月
(3)手腕X线片
第六章 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正畸组织改建主要涉及三个区域:
一、牙齿受到一定正畸力后引发的牙周组织改建;
二、颌骨受到较重的矫形力后引起颅颌面骨缝区的组织改建;
三、牵引下颌前移或后移而引起颞下颌关节区域的组织改建。

8
力矩moment:力和力臂的乘积 (一般以顺时针方向为负,逆时针方向为正)
力偶couple:作用于物体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力
力偶矩: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为阻抗中心。
自由空间中:质心;重力场中:重心。
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所围绕的中心称为旋转中心
【牙齿的阻抗中心与牙根 的几何中心基本上相一致,单根牙阻抗中心位于根长的13~12,
多根牙位于根分叉向根尖方向1-2 mm处。计算阻抗中心公式:Y=35根长】

牙移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即平移和转动。 取决于阻抗中心和旋转中心的位置关系。MF
决定牙齿的移动方式
■平移:外力的作用力线通过牙的阻抗中心时,产生平移,此时旋转中心距阻抗中心无穷远
■ 转动:当一力偶以阻抗中心为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从相反方向作用于牙齿时,产生转
动,此时旋转中 心位于阻抗中心处。

【正畸矫治力的来源】——金属弹性丝、橡皮圈、永磁体、肌收缩力
【矫治力的分类】
(1)以力强度划分:轻力(60~100g)、中度力(100~300g)、重力(大于300g)
(2)以力的作用时间划分:间歇力、持续力
(3)以力产生的方式划分:机械力、肌力、磁力
(4)以力的部位划分:颌内力、颌间力、颌外力
(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
正畸力orthodontic force:力值较小,作用 范围小,通过牙齿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
错合畸形。该力抓哟表现为牙和牙弓的改变,以及少量基骨 的改变,对颅、颌骨形态的改变
作用不明显。活动与固定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多为正畸力
矫形力orthopedic force:力值较大,作用范围大,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 形态改变,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上颌牵引器、头帽、颏兜、扩弓螺旋器等所
产生的矫 治力多为矫形力
【矫治器及附件产生作用力的特点】:
(1)正畸弓丝——粗弓丝加力后初 始力值很大,但力值衰减很快,后期作用力变化平缓,
力值很小;细弓丝弯曲形变所用的力量小,初始释 放矫治力也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力值
改变很小,牙移动的效率较高
(2)弹性橡皮圈——形变范围大,力量柔和而持续,力值衰减也很明显
(3)平面与斜面导板——它是通过增加口周肌张力产生矫治作用。
(4)永磁体——初期矫治力较大,随牙齿移动力值衰减较快
【上颌骨的矫形治疗】
√上颌骨阻抗中心位置在正中矢状面上,其高度在梨状孔下缘,前后位置在5和6之间
√上颌牙弓的阻抗中心也在正中矢状面上,高度在前磨牙牙根尖,前后位置在5处。
√当牵引方向为合平面下20°~30°时,牵引力线同时经过上颌骨和上颌牙弓的阻抗中心
√牵引力一般为每侧500-1000g,分裂骨缝的力对于儿童需要1000g,青年需要2000g
√牵引时间12-16小时
【下颌骨的矫形治疗】——促进下颌骨生长(肌激动器)、抑制下颌骨生长(效果不理想)



9
★★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考题)
(1)颌骨与牙槽骨 的可塑性——颌骨特别是牙槽骨是从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正畸治
疗过程中颌骨和牙槽骨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破骨与成骨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2)牙骨质的抗压性——在适当正畸加力条件下往往只有牙槽 骨的吸收,而没有或只有少
量的牙骨质吸收。这是由于牙根表面总是覆盖着一薄层尚未钙化的类牙骨质, 其对压力较牙
骨质有更强的抵抗力,对深层牙骨质起到保护作用,这是进行正畸牙齿移动的可靠保证 < br>(3)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对牙齿施加正畸力后,机械力传递至牙周组织,引起牙周
膜结构 变化、牙槽骨的吸收与新骨形成,牙齿发生位移。当外力去除后,牙周组织可以在新
的位置上通过改建重 新恢复正常结构、形态与功能。正畸矫治完成后经过保持,牙周膜的宽
度、牙周膜与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的 连接都能恢复正常,牙周组织维持这种内环境的稳定性是
正畸治疗的必要条件

★★正畸治疗中牙周组织的变化(考题)
(1)牙周膜的反应
A、温和而持续的 矫治力→→压力侧牙周膜受挤压而紧缩,牙周膜间隙变窄,血管受压血流
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 收,分化出破骨细胞;张力侧,牙周膜纤维拉伸变长,牙周
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分化出成骨 细胞,牙周膜方向也发生一定改变
B、矫治力过大→→牙周膜中的微血管可因过度受压而局部缺血或出 血,导致血栓形成及无
细胞区的玻璃样变。当牙周膜内细胞发生坏死后,局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 化也就终
止了,会导致牙齿移动减慢和牙齿松动
(2)牙槽骨的改建
A.压力侧, 固有牙槽骨将被吸收,表面出现虫蚀状吸收陷窝,其陷窝区的牙周膜中常见多
核破骨细胞;张力侧,成骨 细胞功能活跃,有新骨沉积
B.骨组织的改建可涉及牙槽骨内外骨板,发生相应的增生与吸收,以维持 原有牙槽骨的结
构和骨量。在松质骨内形成新的骨小梁,其排列与矫治力方向相同,称过渡性骨。矫治力 去
除以后,这些新生骨将逐渐钙化形成正常骨结构,骨小梁也恢复正常。过渡性骨恢复正常骨
结 构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C.牙槽嵴高度:随牙齿的伸长而增高;随牙齿的压低而降低;保持临床冠高度不变
D.直接骨吸收:适宜的矫治力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在内表面直接发生,称为~
间接骨吸收:矫治力过大时,牙槽骨的吸收不在其内表面直接发生,而在其深部稍远处
发生,这种骨吸收 形式称为间接骨吸收,骨吸收的方式呈潜掘式,可使牙齿移动速度减慢,
并出现牙齿过度松动和疼痛,应 尽量避免
(3)牙龈变化——压力侧牙龈受挤压轻微隆起,张力侧牙龈受牵拉,牙龈上皮组织和固有< br>层结缔组织出现一定的增生与改建。牙龈组织的改建速率慢于牙槽骨的改建,这对正畸治疗
后的复 发与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牙齿移动过快时,容易引起牙齿移动前方牙龈增生堆积,影
响牙龈美观及患者不 适感,也容易导致复发
【正畸治疗中牙体组织的变化】
(1)牙骨质的变化——发生少量吸收和沉积
(2)牙根吸收——一种是进行性吸收,多发生 在牙根尖,使牙根变得短而钝;另一种是特
发性吸收,可能是个体自身骨代谢异常所致。牙根吸收最常见 的牙齿依次为上1、2、上3、
下1、下6、下7和上6、7。使用轻而间断力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牙根吸 收
(3)牙髓组织的变化——牙齿受到一定的矫治力后,牙根尖部血管受轻压,牙髓组织发生
轻度充血,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如矫治力过大则可能引发牙髓炎、牙髓变性甚至坏死;死髓
牙如没有根尖 周炎,经根管治疗后同样可以进行正畸治疗

10
【正畸治疗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
(1)矫治力强度和时间:固定矫治器加力间隔时间为4-6周,活动矫治器间隔2-3周加力
(2)机体因素:A.年龄与生长发育:替牙期及恒牙早期是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期B.机体
骨代谢与骨 改建:如骨质疏松患者,加力更应采取轻力和间断加力原则C.局部牙周组织异
常:牙周炎症控制后再开 始正畸治疗

★★临床适合的矫治力作用于牙的表征(考题)
:①无明显自觉疼痛, 只有发胀感觉
②叩诊无明显疼痛③牙齿松动度不大④牙齿移动效果明显⑤X线片显示,牙根及牙周无异常

★常见牙齿移动类型与组织变化特征
(1)倾斜移动tipping movem ent:是指牙齿以支点为中心,牙冠和牙根朝相反方向移动,
一般牙支点的位置在牙根中13与根尖1 3的交界处,倾斜移动的最大压力与张力区在牙根
尖和牙颈部。
(2)整体移动bodily movement:是指牙冠、牙根同时向相同方向等距离移动。整体移动的
压力与张力被均匀地分布在 牙根两侧的牙周组织。整体移动牙所需的力量约大于牙倾斜移动
所需的2倍。
(3)伸长或压低extrusion or intrusion:是指牙齿向外拉出伸长或向下压入移动。矫治力应
轻柔,否者容易造成牙髓坏死
(4)旋转移动rotation:是指牙齿沿长轴发生旋转转动。较其他形式移动更为困难且易复发。
(5)转矩移动torque:是指使牙齿的一部分移动,另一部分限制其移动。牙齿转矩移动容
易发生牙根吸收和牙髓坏死。
第八章 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
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及之前阶段,对已表
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 、阻断、矫治和引导治疗。
【有利因素】:
√可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及细胞代谢活跃、牙周组织和颌骨可塑性大、对矫治 力反应好、
适应性强等优势,有利于错合畸形矫正治疗
√可降低某些复杂错合畸形的治疗难度 ,改善骨性畸形的上下牙弓及颌骨的不调关系,有
利于后期的正畸治疗,甚至免除后期的正畸治疗或外科 手术。
√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较短的时间,即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不利因素】:
√难以正确判断矫治适应症,易造成误诊或矫治失误
√畸形复发的可能性大、矫治期长、往往需要双期矫治。
√治疗不当,会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医源性损伤。
√合作性差,疗效难以保证。

临床特点】:
(1)矫治时机要适当:乳牙期(4岁)替牙期(8-9岁)早期矫形治疗(10-12岁)
(2)矫治力应适宜
(3)矫治疗程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6-12个月
(4)矫治目标有限



11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 ,各种先天、后
天的因素均可造成错合畸形的发生,而在错合畸形发生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去除各种 可
能造成错合畸形的因素,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即为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
矫 治两方面的内容。
预防性矫治——包括维持正常牙弓长度的保隙、助萌、阻萌,维护正常口腔健康环境 。去除
咬合干扰,矫治异常的唇、舌系带,以及刺激牙颌发育的咀嚼训练等

★★缺隙保持器的适应症及要求(考题)
【适应症】:①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 ,牙冠上覆盖有较厚的骨组织②间隙已缩
小或有缩小的趋势,影响下一步常规矫治③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 牙早失,影响咀嚼功能者
【要求】:①能保持牙弓长度②不妨碍牙及牙槽高度和宽度的发育③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常用的缺隙保持器】:
丝圈式缺隙保持器:常用于个别后牙早失,丝圈应离开牙槽嵴1-2mm,不妨碍其宽度发育
固定舌弓:常用于下乳尖牙早失
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用于多数乳磨牙早失,可恢复一定咀嚼功能
缺隙开大矫治器:磨牙已近中移动,缺隙已缩小的患者可设计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
唇系带附着异常——临床表现:上中切牙间有间隙;唇系带粗大与腭乳头相连,牵动上唇时
切牙乳头 区发白;X片见上中切牙间腭中缝处牙槽嵴较宽并有倒V形缺口。矫治:常用固
定矫治器矫治,用关闭曲 簧或托槽间橡胶圈牵引,将中切牙向中线靠拢,切不可直接用橡皮
圈套入两牙外缘关闭间隙;待间隙关闭 后进行外科手术。如果过早进行手术,由于切牙间瘢
痕影响关闭间隙
舌系带过短——①下牙弓过宽②前牙开合③影响舌前伸和上抬运动④舌尖代偿性活动增加

阻断性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是对乳牙列期及替牙列期因遗传、 先天或后天因素所
导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用简单的矫 治方
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目的是阻断畸形发展的过程,使之自行调
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


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
1)吮咬习惯—— 说服教育,自行改正口腔不良习惯;涂药或戴指套;使用破除不良习惯的
矫正器,如唇挡
2) 异常吞咽及吐舌习惯——说服教育;舌系带过短者,应先行手术治疗;矫治器破除不良
习惯如腭刺、腭屏 、腭网;正确吞咽动作的训练
3)口呼吸习惯——去除病因、用前庭盾改正口呼吸习惯
4)偏侧咀嚼习惯——治疗龋齿、拔除残根、残冠,去除合干扰,修复缺失牙。说服教育


乳前牙反合的早期矫治——应尽早矫治,一般在3-5岁左右进行
(1)反覆合浅者——调磨下切牙切缘的舌侧部分、上切牙切缘的唇侧部分
(2)反覆合中度者——上颌合垫附双曲舌簧的活动式矫治器推上前牙向唇侧
(3)反覆合深 者——可设计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或下颌合垫式联冠斜面导板,斜面与上切
牙长轴呈45°角以引导上切 牙向唇侧
(4)反覆盖过大者——若下颌过长,可先带头帽、颏兜抑制下颌骨的生长;若上颌不足,< br>可用面框前牵引上颌

12
第九章 常见错畸形的矫治
牙列拥挤的矫治——牙弓扩展、邻面去釉、拔牙矫治
(1)牙弓扩展
■牙弓长度扩展——推磨牙向远中、切牙唇向移动
①推磨牙向远中适应证:A.轻度牙列拥挤B.部分 中度拥挤病例,必要时配合其他牙弓扩展
方法C.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后可以纠 正磨牙关系D.第二恒磨牙未
萌或初萌尚未建合,最好无第三磨牙E.患者夜间配合戴用
②切牙唇向移动:切牙唇向移动1mm可以得到2mm间隙
■牙弓宽度扩展——矫形扩展、正畸扩展、功能性扩展
①矫形扩展适应证:A.年龄:8-1 4岁的替牙期和恒牙早期患者有效B.拥挤度:主要用于因
骨性牙弓狭窄造成的中重度牙列拥挤或者伴有 后牙反合C.骨性Ⅲ类错合:上颌发育不足进
行前方牵引时可以合并使用腭中缝扩展。D.下颌平面角正 常或偏低,无开合趋势。
快速腭中缝扩展每日螺旋开大0.5-1mm,即每日旋转至少2次,每次14圈,连续2-3周
慢速腭中缝扩展每日螺旋开大1mm,或2天旋转1次,每次14圈,连续10-12周
②正畸扩展:通过后牙的颊向倾斜移动使牙弓宽度扩大,每侧可得1-2mm的间隙
③功能性扩展:牙弓宽度增加可达4mm
(2)邻面去釉——牙邻面釉0.75~1.25m m,一般去除厚度为0.25mm,共可获得4mm间隙
适应证:①轻度或部分中度牙列拥挤② 牙齿近远中径较大,牙冠形态呈切缘或合面宽、
颈缘窄,且邻面接触点近合向③口腔健康好,牙少有龋坏 。④成年患者。
(3)拔牙矫治

★★决定正畸拔牙的因素(考题)
1)牙齿拥挤度:轻度一般不拔牙,中度根据具体情况,重度一般拔牙
2)支抗磨牙的近中移 动:若采用拔牙矫治,关闭间隙时支抗磨牙的前移是不可避免的。确
定拔牙时应考虑到磨牙前移占去的拔 牙间隙。
3)Spee 曲线曲度:Spee曲线每整平lmm,需要1mm的牙弓间隙
4)切牙内收: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1mm,需要2mm的牙弓间隙
5)上下磨牙、尖牙关 系及中线的矫治:中线偏斜严重,需考虑拔牙;尖牙的中性关系比磨
牙的中性关系更重要;
6)垂直骨面型: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
7)矢状骨面型
8)面部软组织侧貌

★★试述拔牙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考题)
(1)拔几个牙——根据牙列拥挤度决定
(2)拔哪个牙——考虑依据如下:
①牙齿的状况:病牙优先
②拥挤部位:在拥挤 的中间或边缘减数既可以简化治疗又可缩短疗程。临床上常选择第一前
磨牙。因为它位于牙弓每象限的中 部,可解除后牙及前牙的拥挤;第一前磨牙拔除后有外形
相似的第二前磨牙取代,能够与尖牙建立良好的 邻接关系;拔除第一前磨牙对功能及外观都
无影响
③牙齿的位置:错位难以排入牙列的牙常是拔除的对象
④左右对称原则及上下协调原则(即补偿性拔牙)

13
序列拔牙——是 应用于替换期通过拔牙手段矫治严重牙列拥挤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有序
地拔除乳牙,诱导恒牙进入到 较好的合关系,最后通常拔除第一前磨牙,达到解除拥挤,部
分阻断主要畸形的发生
【适应症】:严重牙列拥挤、无恒牙胚缺失、无明显牙合关系异常、肌功能基本正常
【拔牙顺序】:

一期
二期
三期
时间
8-9岁
9-10岁
10岁左右
拔除牙位
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一前磨牙
目的
解除侧切牙拥挤,并调整到正常位置
第一前磨牙尽早萌出
让尖牙向远中调整至第一前磨牙的位置

【各种矫治方法的获利】:

拔牙
邻面去釉
推磨牙向后
前牙扩弓
后牙扩弓
比例
1:1
1:1
1:2
1:2
公式
获得间隙
16mm
4mm
6mm
6mm
2-3mm

前牙反合cross bite——牙尖交错位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之前,覆盖为负值

【病因】
(1)遗传因素:如先天愚型
(2)环境因素:
①先天因素:如先天性唇腭裂、上颌恒牙先天性缺失、巨舌症
②后天因素:a、全身性疾病:如垂体功能亢进和佝偻病 b、乳牙期及替牙期局部障碍:如
上颌乳前牙早失、多数乳磨牙早失、上颌乳切牙滞留、乳尖牙磨耗不足c、功能因素:不正
确人工喂养、 腭扁桃体肥大d、口腔不良习惯:伸舌、吮指、咬上唇、
★★【分类】(考题)
(1)按牙型分类——①Angle分类:I类或Ⅲ类 ②毛燮均分类:Ⅱ
1
类或Ⅱ
3

(2)按骨骼型分类——①骨骼I型:ANB角≥0 ②骨骼Ⅲ型:ANB角<0
(3)按致病机制分类
①牙源性(牙性):牙齿萌出、替换过程中的障碍,上下颌切牙位置异 常所致。磨牙多为中
性,颌骨颜面基本正常,矫治容易,预后良好。
②功能性(肌能性):后 天获得、神经—肌肉参与、下颌向前移位所形成的安氏Ⅲ类错合。早
接触和合干扰是主要原因。治疗反应 较好,预后佳。
③骨骼性(骨性):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成的颌间关系异常,表现为下颌发育过度 、上颌
发育不足,近中磨牙关系,矫治难度较大,严重者需要配合外科手术

【鉴别诊断】(考题)
■骨性前牙反合的诊断:①磨牙近中关系②ANB角小于0?,Ⅲ类骨面型 ③下颌不能后退
至 前牙对刃,或下颌虽可后退但后退位时ANB小于0°④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
和位置异常⑤前 牙代偿明显,上前牙代偿性唇倾,下前牙代偿性舌倾
■功能性前牙反合的诊断:①检查下颌关闭道,确 定牙位与肌位的不协调,有合干扰或早接
触②下颌能后退至上下前牙对刃关系③年龄较小的患者,因合、 关节及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
同时理解力较差,常常需要合蜡记录肌位④X线头影测量:神山分析法:牙 尖交错位和姿势
位两张X线片的下中切牙切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明显减小

14
【骨性前牙反合的颅面类型】
矢状类型——上颌正常下颌前突型占46%、上 颌后缩下颌正常型占21%,上下颌均正常占15%,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占13%。
垂直类型——高角型(40%):下颌平面陡、下颌角大、前牙反覆盖较小,开合或开合倾向
低角型(8%):下颌平面平、小颌角正常或较小,前牙反覆盖较大,反覆合较深
适中型(52%):下颌平面角适中、前牙反覆合反覆盖适中
★前牙深覆盖的病因、及分型(考题)

【病因】
(1)遗传因素:上颌发育过度或下颌发育不足;
(2)环境因素:
①先天因素:上颌牙相对于下颌牙不成比例地偏大;上前牙的多生牙;下切牙先天性缺失
②后天因素:a、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 b、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滞留、上6
早于下6萌出 c、功能因素—不正确喂养姿势、口呼吸 d、口腔不良习惯—吮拇指、咬下唇
【分型】
■ 牙性:上下牙齿的位置或数目异常所导致,一般没有上下颌骨之间以及颅合面关系的明显
不调,治疗较为 简单
■功能性:由于神经肌肉反射引起的下颌功能性后缩,也可由早接触或合干扰所致。当下颌
前伸至中性磨牙关系时,上下牙弓矢状关系基本协调,面型明显改善。此型预后良好
■骨性:颌骨发 育异常所致的上下颌处于远中错合关系。ANB通常大于5°。颅面骨骼类
型分为三类:①上颌正常,下 颌后缩②下颌正常,上颌前突③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矫治】:

下颌后缩
轻度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上颌前突
早期矫治
功能矫治器促进下颌向前生长
口外弓抑制上颌向前生长或功能
矫治器促进下颌向前生长
口外弓推上颌向远中
综合性矫治
一般不拔牙
拔除4个双尖

拔除44
拔除44
外科矫治
严重者需要
一般不需要
常常需要
不需要 牙型II类骨型I类 口外弓推上牙向远中
深覆合的病因、分型
【病因】:
(1)遗传因素——上颌发育过度,下颌发育不足;下颌支发育过长,下颌平面角较小;
(2)环境因素
■先天因素:多生牙的发生引起深覆盖,下前牙失去垂直向的咬合限制而伸长 ,导致深覆合;
上颌前牙相对于下颌前牙过大;先天性缺失下切牙
■后天因素:①全身性疾病 —儿童时期慢性疾病导致颌骨发育不良,后牙牙槽高度过低,后
牙萌出不足,而前牙槽高度发育过度②乳 牙期及替牙期局部障碍—多数乳磨牙或6早失,颌
间距离减小;乳尖牙早失;多数磨牙颊舌错位严重,后 牙过度磨耗,颌间距离减小③功能因
素—下颌功能性后缩使得下前牙脱离咬合而过度萌出④口腔不良习惯 —咬下唇、紧咬牙
【分型】
牙性——主要由牙或牙槽垂直向发育异常引起,常表现上下颌前 牙及牙槽高度过高或后牙牙
槽高低过低。磨牙关系多为中性合
骨性——不仅有前牙及前牙区牙 槽发育过度、后牙及后牙区牙槽高度发育不足的牙及牙槽问
题,同时伴有上下颌骨间位置的失调。磨牙关 系多为远中

15
【矫治】
■生长期儿童
①牙性深覆合
原则:改变切牙长轴,抑制上下切牙生长,促进后牙及后牙牙槽生长
方法:上颌附舌簧的平面导板矫治器
②骨性深覆合
原则:唇向展开上前牙,消除下 颌骨向前发育的障碍,协调上下颌骨间关系,并抑制前牙及
前牙牙槽高度的生长,刺激后牙及后牙槽高度 的生长
方法:上颌附舌簧的平面导板矫治器、固定矫治器
■成年人
①牙性深覆合
原则:压低上下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
方法:固定矫治器
②骨性深覆合
原则:纠正上前牙牙轴,整平spee曲线,协调上下颌骨间关系
方 法:固定矫治器,并附有上颌舌侧小平面导板打开后牙咬合;必要时上颌用微种植牵引以
压低上切牙,后 牙垂直牵引以刺激后牙槽生长;严重者可采用正合外科
第十章 成年人正畸治疗
★成人正畸与青少年正畸区别(考题)

(1)正畸治疗动机和治疗心态更为复杂——要求更为苛刻
(2)治疗方案——以简化、对症治疗为主
①拔牙方案多样化:亦可不对称拔牙、策略性拔牙
②更应选择轻力、采用间断力:给牙周组织提供充足的细胞反应和组织改建时间
③不易采用利用自身生长潜力的颌骨生长控制及合诱导方法进行矫治:因其生长潜力有限
④一般不应有较大范围的改动和重建:因成年人多已建立稳定的咬合和功能平衡
(3)疗程与保持时间相对较长
(4)正畸治疗目标不同——个体化的最佳关系、前牙区的美 观协调、保障牙周健康、维护
颞下颌关节功能

辅助性正畸治疗adjunctive orthodontic treatment——即通过牙齿 移动,为其他牙病的控制和
恢复口腔功能的治疗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大部分成人正畸治疗属于这类。
综合性正畸治疗comprehensive orthodontic treatment——即对 非骨性或仅有轻度骨性错合
畸形的健康成年人牙列进行的全面的正畸治疗。这种治疗与恒牙列初期青少年 的矫治相同,
常需移动所有牙齿。
正合外科治疗orthognathic treatme nt——是对发育已经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性错合畸形采用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进行矫治的方法

小范围牙移动(MTM)的矫治特点:①移动牙的数量及范围小;②简化矫治设计;③轻力
及间 歇力的应用;④需要患者积极配合;⑤及时保持及调合

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 且必须在牙周病静止期,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才
能进行。III度松动牙、牙周破坏累及根尖13 或根分叉暴露、牙根唇或舌向牙槽骨薄弱则不
应进行正畸

16
第十一章 正畸治疗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
【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
A临床表现:在治疗中或拆除矫治器后,牙齿唇颊面上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即釉质脱矿。
B好发部位:上前牙区最易发生,其中侧切牙的发病率最高,下尖牙和前磨牙也易感。上颌
牙齿脱矿重于 下颌牙齿。在牙齿上托槽周围及龈方好发。
C病因:①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与 再矿化失衡,脱矿过程占优势,
最终导致釉质脱矿②上前牙远离大唾液腺开口,自洁较差③患者本身唾液 系统问题
【正畸治疗中的牙周组织损害】
A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出血、有些则表现为牙龈增生
B好发部位:后牙较前牙容易发生,而且其程度重于前牙
C病因:菌斑滞留是直接原因
第十三章 保持
保持retention: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 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
而采取的措施,称为保持
★★保持的原因(考题)
① 牙齿矫治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② 矫治后牙齿周围的骨骼及邻近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的时间
③ 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④ 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
⑤ 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响
⑥ 第三恒磨牙的萌出
⑦ 超过牙颌正常限度的正畸治疗将导致疗效不稳定
自然保持natural retention——是指利用自然力(口周肌力、咬合力等)来进行保持,不需
要戴保持器。
机械保持mechanical retention——在未能达到充分的自然保持时,为了形成自然 保持状态而
应用机械保持装置进行保持称为机械保持。
★★影响保持的因素(考题)

①咬合关系和邻接关系
②牙周软硬组织
③口周肌功能的协调
④去除错牙合的病因
⑤过度矫治
⑥牙弓大小与基骨的关系
⑦下颌尖牙的扩展
⑧髁突与下颌位置

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① 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牙列,不能妨碍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
② 尽可能不妨碍各个牙齿的正常生理活动
③ 不妨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不影响美观
④ 便于清洁,不易引起牙齿龋蚀或牙周组织的炎症
⑤ 结构简单,容易摘戴,不易损坏
⑥ 容易调整

17
【保持器的种类】
(1)活动矫治器——标准Hawl ey保持器(最常用)、改良式Hawley保持器I型(用于拔牙
病例)、改良式Hawley保持器 II型、改良式Hawley保持器III型(适用于初诊时尖牙唇侧
错位的患者)、牙齿正位器(对有 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负压压膜保持器、颏兜
(2)固定保持器
(3)功能性保持器
【保持期限】——一般要求至少保持2年,通常第一年需要全天戴用。

复发relapse:错合畸形矫治后,牙和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为~

预防矫治后复发的主要方法

(1)从防止复发的因素考虑,错位应进行过矫治
(2)生长发育期矫治,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3)对严重扭转牙矫治后,对该牙进行牙颈部周围纤维的切断
(4)永久性保持
(5)正颌外科
(6)消除错颌病因






18

试管婴儿可以放到其他妈妈肚子吗-如何能帮助睡眠


试管 四周验血-下腹部隐痛原因


试管移植失败后多久来月经量-半边屁股痛是什么原因


试管可以爬着睡嘛-束腰带一天用几小时


广州中山二院试管婴儿多少钱一次-金银花


试管婴儿比正常聪明吗-取环要求


试管婴儿移植后第一天有出血-怎样炸鸡腿


试管促排13颗卵泡-男性尿道刺痛原因



本文更新与2020-12-16 03: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84386.html

(完整版)口腔正畸学个人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