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感冒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秘方大全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2-15 00:42

准备试管了-泡打粉可以做包子吗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史怀璧)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治疗秘方大全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 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
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
特征 。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
称为伤风、冒风、冒 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一、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
暑 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二、治疗原则
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 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 br>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
清暑祛湿解表。
一、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
暑 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二、治疗原则
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 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 br>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
清暑祛湿解表。
一、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
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 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方剂;荆防达表汤;羌活5克 柴胡5克 前胡5克 独活5克 枳
壳5克 茯苓5克 荆芥5克 防风5克 桔梗5克 川芎5克 甘草3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蒿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
食化滞。
7. 很怕冷而无汗的,加入麻黄5克,桂枝5克。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 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
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
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 < br>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
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 。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
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 力。用参苏饮加减。
6.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
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温阳解表。
7.如出现外寒内热,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
芩、栀子以解表清里。
临证参考:
风寒感冒轻者,可服用中成药或食疗方,如感冒通、葱白萝卜汤
等;
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甚者,可
用麻黄汤;
夏季风寒感冒,可用香薷饮;
若风寒兼有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可选
用小青龙汤。

二、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
白,脉浮紧或浮缓
方 剂;荆防败毒散;羌活9g、独活9g、柴胡9g、前胡9g、枳壳
9g、茯苓9g、防风9g、荆芥9 g、桔梗9g、川芎各9g,甘草3g。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 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
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
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 < br>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
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 。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痛,倦
怠,咳嗽,咯痰无力,舌 质淡白,脉浮无力。可加人参益 气解表,
或改用
参苏饮加减。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 ,畏寒肢冷,神疲乏
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 温阳解表。
6.如外寒逐渐化热 ,里热偏盛而表寒未解,出现外寒内热,症见
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 表清里。
加减2:
1.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
食化滞。

三、若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咯痰稀白,舌
淡苔白,脉浮缓无力者,
方剂;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
枣12枚
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2.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
3.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4.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
5.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
6.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
7.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
蝉蜕、丹参等。
加减:
1. 咳喘、痰白者,加厚朴、杏仁、半夏宣肺化痰平喘;
2. 食纳欠佳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健脾;
3.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4. 头痛项强者,加白芷、葛根疏风止痛。
5. 如小儿反复感冒,营卫不和,汗出者,加黄芪、龙骨、牡蛎等。
4.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无汗)
甚者,
方剂;麻黄汤;麻黄9克(包)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6克
1.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2.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3.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
4.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5.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风寒夹湿证:

四、身体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如裏,肢体骨节疼痛,咳嗽声
重, 鼻塞多涕,舌苔白腻,脉濡。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6克 独活6克 藁本3克 防风3克
炙甘草3克 川芎3克 蔓荆子2克加减:
1.如果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入酒汉防已3克。
2.如果病较轻则加入附子3克更效。
3.如果病情较重则加入川乌3克更效。
4.如果汗少加入豆卷5克。
5.如果头痛、身痛加入白芷5克;防风、藁本都加到5克。
6.如果脘痞(胃胀)加入苍术5克、厚朴5克。
7.如果咳嗽痰粘的加入半夏5克,陈皮3克。
8.纳呆腹胀,加陈皮、半夏、厚朴燥湿除满;
9.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健脾化湿;
10.若有咳嗽,可加杏仁、桔梗、前胡。
五、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楚等表证,且兼有口渴等里热
者,
方剂;九味羌活汤;羌活9克 防风9克 苍术9克 细辛3克(后
下)川芎6克 白芷6克 生地黄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
1.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
2.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
3.如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
4.无口苦,若微渴者生地、黄芩当酌情裁减。
5.里热甚而烦渴者,可加石膏、知母。
6.若夏季风寒感冒,方剂;香薷饮;香薷10克 白扁豆5克 姜厚
朴5克
7.若风寒兼的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
方剂;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
克 细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
8.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9.外寒内热证:风寒外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因肺热素盛,
风寒外束,热为寒遏 。
方剂;麻杏石膏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
克 石膏24克加减:
1.如果比较怕冷的,加入豆豉9克、薄荷5克(后下)。

2.如果内执热甚,加入黄苓6克、山栀子6克、芦根10克。

3.如果咳甚加入前胡6克、桑白皮6克。

4.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5.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6.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热利湿;

7.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8.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9.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0.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温病初得,
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方剂;清解汤;薄荷叶12克 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
克 甘草4.5克

11.若风寒束表,肌腠郁热,证见恶寒发热,身热渐增,无汗头痛,
全身酸痛,口 干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疼痛
方剂;柴葛解肌汤;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
活3克 白芷3克白芍6克 桔梗3克 生姜3片红枣2枚石膏5克
1.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
2.若热邪伤津者,宜加天花粉、知母。
3.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
花、连翘,并重用石膏。

12.若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目赤,
咽喉不利,咳 逆喘满,便秘尿赤,苔腻,脉滑实
方剂;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 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
克麻黄1.5克 栀子1.5克 连翘1.5克 川芎1.5克 当归1.5克 薄
荷1.5克
白术1.5克 桔梗3克 黄芩3克 石膏3克 甘草6克 滑石9克 生
姜1片 葱2根
1.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
2.无憎寒者,去麻黄;
3.内热不盛者,去石膏;
4.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
5.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

13.恶寒发热阵作,午后热 重,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心烦懊侬,
头眩口粘腻,咳痰不利,舌红,苔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 方剂;柴胡达原饮;柴胡4.5克生枳壳4.5克川朴4.5克青皮5
克炙甘草2.克黄芩5克苦桔 梗3克草果1.8克槟榔6克荷叶梗10~
15克加减:
1. 头痛甚者,加羌活、葛根疏风止痛;
2. 表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解表化湿;
3. 里湿重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健脾燥湿。

14.若邪入少阳,热郁腠理,证见寒 热往来,或壮热不退,胸胁苦
满,口苦,咽干,目赤,或呕吐,或口渴,大便干结,
方剂;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
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
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
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
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15.风寒兼气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
倦怠;咳嗽,咯 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方剂;参苏饮;人参6克紫苏叶6克葛根6克姜半夏6克橘皮3
克前胡6克 茯苓6克 木香4克 枳壳4克 桔梗4克 炙甘草4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
2.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3. 无汗、恶寒者,加羌活、防风解表散寒;
4. 鼻寒者加辛夷、苍耳子通窍散寒;
5. 纳谷不香,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
6. 表虚自汗的,加入黄芪6克、白术5克、防风5克。

16.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
胸膈满闷;或眩 晕嘈杂,怔忡哕逆。
方剂;香苏散;紫苏叶23g葛根23g姜半夏23g前胡23g人参23g茯苓23g,木香15g、枳壳15g、桔梗15g、陈皮15g、炙甘草15g

17 .风寒兼阳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
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 ;舌淡胖苔白,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包) 炮附子5克 细辛6克
加减:
1. 鼻塞者,加苍耳子通鼻窍;
2. 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疏风散寒止痛;
3. 背寒者,加葛根疏利太阳经气;
4. 无汗者,加防风、荆芥穗解表发汗;
5. 有汗者,去麻黄,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6.如果兼气虚的,加入黄芪5克、炙甘草3克。

18.若阳气虚弱风邪较甚之头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
方剂;参附再造丸;党参10g ,附片6g,桂枝10g,黄芪15g,羌
活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5g。

19.风寒兼血虚感冒证:感受风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
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 苔白,脉细无力。
方剂;葱白七味饮加减;葱白9克 豆豉6克 葛根9克 生姜9克
地黄9克 麦冬9克
1.恶寒重,加入苏叶6克、荆芥6克。

2.热重,加入银花6克、连翘6克或黄芩6克。
3.若有出血症,加入阿胶珠6克、藕节15克、三七5克(粉服)、
白芨6克。
4.若脾失健运,加入陈皮3克、砂仁5克。
加减2:
1. 头痛者,加羌活、白芷止痛;
2. 鼻塞加苍耳子通鼻窍;
3.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4. 无汗者,加苏叶、荆芥穗发其汗,但不可大发汗;
5.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
6. 血不养心,又因血虚感 邪,邪阻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脉结、
代者,可加桂枝、红花、丹参以通阳养血,活血宣痹。

20.风热证受热而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
面色多赤;咽喉肿痛,鼻流 浊涕;咳嗽,痰粘或黄。
方剂;银翘散或葱豉汤:银花10克(可用30-60克)连翘10克
(可用15-30克)苦桔梗6克薄荷6构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
穗4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6克
1.头胀痛较甚的,加入桑叶9克,菊花9克。
2.咳嗽痰多的,加入贝母6克,前胡9克,杏仁6克。
3.咯痰稠黄的,加入黄芩6克,知母6克。
4.热甚的,加入生石膏30~50克,鸭跖草9克。
5.热毒症状明显的,加入大青叶9克,蒲公英9克,蚤休9克。
6.咽喉肿痛的,加入一枝黄花6克,土牛膝6克,玄参9克。(加
用冰硼散吹咽部)
7.口干咽燥的,加入南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犁皮15克。
加减2: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
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渐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 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辨证加减】
1 .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症,加黄
芩、葛根、石膏、知母、天花粉
2.如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
气急,痰稠,声哑,可加石膏、麻黄 清宣肺热。
3.如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去荆芥,酌加板蓝根、玄参、马勃、
山豆根或土牛膝 根、一枝黄花、射干等清热利咽。
另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敷咽部。
4.兼夹湿邪,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
郁金以芳香化湿。
5.如感受时行病毒,症状明显者,配合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
草河车等以增强清热解表之功。
6.秋令感受温燥致病,或风热化燥伤津,兼见干咳少痰,咽干口
燥,舌红少津,脉数者,酌加 南沙参、天花粉、 梨皮等清热润燥,
此时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7.兼见里热者,加细生地黄、玄参、黄芩、知母以清热生津。
8.如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

21.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予滋阴解表,
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
加减: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
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174试管和妇幼试管哪个贵-黄瓜咸菜


秦皇岛妇幼医院能做试管婴儿吗-四维检查哪里好


试管针药回家打-艾灸的作用和功效


南京妇幼保健院试管好做吗-菊花茶的功效


有没有可以自己生育去做试管-女人小肚子右下侧隐痛


试管14天血值低成功-松子桂鱼


试管婴儿吃阿斯匹林-飞鹤贝迪奇奶粉


试管成功经验 要询九洲-失眠吃什么水果



本文更新与2020-12-15 00: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83806.html

感冒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秘方大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