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做哪些检查-切糕什么意思
贫血知识点归纳
一、概论
(一)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
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
疾病均 可引起贫血。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及
血 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2)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
12
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
3)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1)内源性:
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获得性血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2)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第1页
(3)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表9-10)。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因此贫血可出现因组织缺氧 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贫
血的表现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速率、主要脏器的原有功 能状况及机体的代偿能力有密切关系。除有引
起贫血的原发病的表现外,贫血的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表现 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是最多见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2.心血管系统表现 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严重者可以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查体可以有心
脏扩大,心尖部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易倦以及注意力 不集中。维生素B
12
缺乏时可有麻木、感觉障碍及
行走不稳等症状。
4.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减退、恶心较常见舌炎、舌乳头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黄疸及脾大常见于溶血性
贫血患者。
3泌尿生殖系统表现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多尿、尿比重降低。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月经失调 和
性功能减退。
(四)诊断步骤
可分以下三步:
1.确立贫血的诊断。
2.明确贫血的类型 包括细胞形态学分类、骨髓增生程度(增生性贫血或增生减低性贫血)分类以及病
第2页
因发病机制分类。
3.病因学诊断 最为关键。
诊断方法包括: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Hb、RBC、MCV、MCH、MCHC、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2)周围血涂片检查:RBC形态、白细胞的形态和分类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
3)网织红细胞计数: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4)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包括 铁染色),必要时行流式细胞仪检查和染色体检
查等。
(五)治疗原则、输血指征及注意事项
1.贫血的治疗原则 除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 疗外,缺铁性贫血者用铁剂治疗,缺乏维生素B
12
或叶酸引
起的巨幼细胞贫血者补充 维生素B
12
或叶酸,肾性贫血者用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机制发生的贫血可选用肾上
腺 皮质激素(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素(重型再生障碍除贫
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雄激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进行骨髓移植。
2.输血的指征 急性失血性贫血(血容量减少大于20%)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
3.输血的注意事项 宜推广成分输血;注意输血并发症,特别是输血传染病、输血反应及长期反复输血
引起的继发性血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有时输血反而带来严重反应,
诱发溶血,可考虑输洗涤红细胞。
二、缺铁性贫血
(一)铁代谢
1.铁的来源 ①来自食物,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的铁量约1.0~1.5mg;②内源性铁主 要来自衰老和
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制造红细胞所需铁约20~25mg。
2.铁的吸收 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食物中铁以三价铁为主,必须在酸性环境中
或有还原剂如维 生素C存在下还原成二价铁才便于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是吸收铁的主要部位。
铁的吸收量由 体内贮备铁情况来调节。
3.铁的转运 借助于转铁蛋白,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33%~35% 与铁结合。血浆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
的总量称为总铁结合力,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量称为未 饱和铁结合力。血浆铁除以总铁结合力
即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4.铁的分布 正常成年人 体内含铁量男性为50~55mgkg,女性为35~40mgkg。血红蛋白铁约占67%,
肌红蛋白 铁约占3.5%,贮存铁29.2%,组织铁、含铁酶则含量甚低。
第3页
5.铁的贮存 有两种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前者能溶于水,主要在细胞质中;后者不溶于水,可
能是变性的铁蛋白。体内铁主要贮存在肝、脾、骨髓等处。
6铁的排泄 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 ,尿液、出汗、皮肤细胞代谢亦排出少量铁。正常男性每天排铁
0.5~1.0mg,女性1.0~1. 5mg。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如下:
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 主要见于小儿生长发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妇女。
2.丢失过多 多种原 因引起慢性失血是最常见原因,主要见于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
出血、血红蛋白尿等。
3.吸收不良 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上述原因首先 引起体内贮存铁缺乏,继而发生红细胞内缺铁,最后由于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即缺铁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
除有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如疲乏无力、皮肤 黏膜苍白和各系统因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和引起缺铁
的原发病表现外,尚有因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 低引起的临床表现。表现为黏膜损害,常见有口炎、舌
炎,可有咽下困难或咽下时梗阻感(Plumme r-Vinson综合征)及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表现如皮肤干燥、毛
发无泽、反甲等,以及精神神经系 统表现,甚至发生异食癖。缺铁引起的贫血性心脏病易发生左心衰竭。
【例题】贫血治疗的首要原则是
A.及时补充造血物质
B.反复多次输血
C.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
D.休息与吸氧
E.刺激骨髓再生药物的应用
【答案】C
[答疑编号7]
第4页
试管到底要不要做唐筛-菠菜热量
试管移植后腹痛难忍大便后就好了-如何治痔疮小窍门
试管促排中肚子胀-怎么样算包皮过长
高龄试管出现奇形率多少-脚踝扭伤了怎么办
二代试管婴儿精子条件-婴儿前三个月决定性格
太原山大医院做试管-眼下有细纹怎么办
试管移植第7天温度只有36度8-儿童学画大全
试管婴儿流产有什么后-楼梯扶手设计
本文更新与2020-12-04 10: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77882.html
-
上一篇:内科学贫血类风湿(附带答案)
下一篇:贫血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