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华医院于立志试管怎么样-女童鞋品牌
婴幼儿睡眠的基本知识
作者:李辉 鲍秀兰
一、睡眠的生理特征和基本功能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有规律的休息状 态。它是以身体活动减少、对
周围事物的知觉降低为特征。睡眠不同于其它的似睡眠状态如冬眠或昏迷, 因
为它容易被外来刺激如大的声音所干扰。
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睡眠才被认 为是一种运动减少和对刺激唤醒阈降
低的一种简单状态。1953年美国生理学家Eugene Aserinsky和 Nathaniel
Rleitman 确定了睡眠是由两种状态组成即有快 速眼球运动的“眼球快速运动
睡眠”(REM)和无明显眼球运动的“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 )。
1.REM和NREM 睡眠
REM 睡眠又叫“活动睡眠”或“梦睡眠”。REM 睡眠状态与NREM 睡眠相
比,前者是处于非常活跃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状态。REM 睡眠的特征是闭合的眼
睑之下的急速眼球运动。REM 睡眠中的脑电波近似清醒状态,提示大脑的高级
区域包括感觉和运动皮层在REM 睡眠中十分活动,这与人们经常能清晰地述说
做梦的情景是一致的。在REM 睡眠中心跳和呼吸相对较快,与大脑的高级活动
及活跃的梦幻相一致。可以观察到REM 睡眠中有眨眼、作鬼脸、说梦话等,这
与觉醒后回忆梦境相关。
NREM 睡眠 ,又叫“安静睡眠”,是从清醒状态进入的第一个典型状态。其
特征是没有快速动眼,肌肉及脑的血流减 少,但不缺乏。在大多数NREM 睡眠
中身体和脑都处于休息状态。NREM 睡眠分为四个阶段(从 昏昏欲睡到深睡),
这些阶段以优势脑的脑电波形成、典型的行为、觉醒水平及对环境的反应等为
特征(表1)。
表1 睡眠阶段
大约占成人睡
眠时间的百分典型行为
比
清醒
α波(8-12Hz)及β波(13-40Hz)
θ波(4-7 Hz秒)NREM 睡眠中
的脑电波,它明显不同于REM 睡
( NREM, 轻、现在夜间睡眠眼球滚动,眼睑
浅睡)
的早期。
可张可闭。
眠和清醒状态的短速波,是大而
慢的波型。
脑电波特征
阶段Ⅰ 5%,大部分出身体活动减少,
50%,大部分出眼运 动、呼吸和在θ波范围内独特睡眠轴中较
阶段Ⅱ
(NREM)
现在夜间睡眠心率放慢,肌张慢的基线波(高电压短束12-15
的后半部分。
力减弱。
睡眠者身体非常
20%,大部分出
阶段Ⅲ和Ⅳ
(NREM)
放松,呼吸浅慢,
现在夜间睡眠非常慢的δ波(1-3Hz)
心率慢。睡眠者
的后半部分。
显得平静。
闭合的眼睑之下
REM
20~25%
的急速眼球运短、速波型,类似于清醒状态的
Hz和K复合波。
动,快速心跳和活动脑电波。
呼吸。
2.睡眠周期
整个夜间睡眠是NREM和REM交替循环的过程。循环的数量、一个特定 睡眠
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和整个睡眠长度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状态和生活年龄。
成人夜间睡眠是在NREM和REM 睡眠之间进行非常有规律的循环。成人睡
眠开始于NREM 睡眠,从阶段Ⅰ移动到阶段Ⅳ,再返回到阶段Ⅱ,然后转变到
REM 睡眠。REM 睡眠大约每90分钟出现一次。从NREM 睡眠到REM 睡眠的一个
循环为一个睡眠周期。在夜间睡 眠中有4~5个循环,但在每个循环中每个睡眠
阶段的比例是不相同的。REM阶段在夜睡的开始通常持 续约10分钟,此后逐渐
延长,在临近早晨的几个小时中持续到30分钟。尽管婴儿在睡眠过程中有NR EM
和REM阶段的交替循环,但婴儿的睡眠周期循环不同于成人。通常新生儿的睡
眠周期开始 于REM 睡眠,成人则相反首先进入NREM 睡眠第Ⅰ期。到3个月龄,
睡眠进入整个NREM阶段 。婴儿睡眠循环的平均周期在新生儿约50~60分钟。90
分钟的较长成人睡眠周期直到青春期才能观 察到。
二、婴儿的睡眠方式和特征
婴儿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多于 清醒时间。一个新生儿大约有23的时间在
睡觉。睡觉在儿童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婴儿的睡眠时间要比 成人多(婴儿65%
的时间在睡觉而成人仅20~30%)。一个儿童的睡眠方式包括从新生婴儿频繁而
短暂的睡眠周期到学步婴儿夜间长觉白天小睡,直至学龄儿童只有夜间长觉。
在 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另外任何一个时期能象生命的第一年那样变化多
端。科学研究表明这些变化间接说 明了神经系统功能从不成熟到完全成熟的演
变过程。睡眠中的所有事件反映了神经中枢的活动,伴随着发 育的神奇变化。
因此,睡眠可以看作是发育中的儿童大脑的一个窗口。
儿童睡眠 方式在所有年龄段变化相当大,也是经常引起家长焦虑的重要原
因。因此了解有关儿童睡眠行为的正常范 围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强调的是:(1)
正常睡眠行为有一个广泛的变动范围; (2) 24小时的睡眠觉醒周期在4个月
左右才能很好的建立; (3) 随着年龄增长白天的睡眠变得少而有规律; (4)
4~12月龄间频繁的夜间觉醒常常干扰父母的睡眠。
1.新生儿
新生儿大约每天睡16个小时,平均新生儿最长的睡眠时间为2.5~4小时,
而且不能区 分白天和黑夜,在任何时间可以睡觉和觉醒。
通常新生儿睡眠阶段开始于REM 睡眠,不同于成人最初进入NREM 睡眠(Ⅰ
期)。新生儿睡眠通常包括1~2个睡眠周期,这可以解 释为什么他们的睡眠频
繁而短暂。REM和NREM交替进行,但不如成人那样有规律地循环,因此不易 区
分这两种睡眠状态。新生儿的睡眠很容易被外来刺激所干扰,如湿尿布、换尿
布等。因此,对 于新生儿来讲,保持干燥和舒适,有利于睡眠。
2.1~12月婴儿
在头6个月,婴儿需要越来越少的总睡眠时间,到6个月时逐渐减少至大
约每日14.5小时,到12个 月约13.2小时。睡眠周期的长度从出生~6月逐渐
增加,说明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次睡眠时间逐 渐变长,睡眠周期缩短至每
天3~4次,最长的睡眠时间平均约6小时,并且大多在夜间。大约在同一时 期
(4~6月),几个睡眠周期可以统一到每天有一个较长的睡眠。在同样长的时
间之前孩子需 要喂食。尽管孩子显得“一夜在睡”, 其实在夜间睡眠中有清醒
和半清醒状态出现,但不需要在这种状 态下喂食或护理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睡眠。
3.1~3岁幼儿
随着 年龄增长,每日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从2岁的13个小时降至4岁的
11.5个小时。12月龄时,婴儿 通常白天睡两小觉,到5~6岁,儿童可以象成人
一样没有规律的日睡眠,而仅有夜间睡眠。
表2 与年龄有关的睡眠长度、阶段和方式
睡眠时
年间
睡眠阶段
睡眠特征
龄
(小时
日)
新生儿每日睡16~18小时,有时甚至20小时。
仅有REM或NREM
出
生
16~18
睡眠,在NREM 睡
眠中没有阶段。
新生儿不能分辨白天和夜间,而是随着时钟进行
周期睡眠 。尚未建立24小时睡眠周期方式。新
生儿通常觉醒2~4小时,1日睡6~7次。
2~3月每日睡15~16小时,开始建立睡眠节律(24
2~3
月
15~16
小时睡眠方式),比新生儿睡得少,白天清醒时< br>间变长,夜间睡眠时间变长。需要在夜间喂哺。
夜间睡9~12小时,白天睡2小觉( 每次2~3小
时)。每个睡眠周期长30~70分钟,这个时间逐
3~4
月
14~15
NREM 睡眠可分清
睡眠阶段。
渐演变成 2个规律的日间小睡。4个月龄的婴儿
能够自己入睡。大多数家长可以在这个时期建立
睡眠表。
夜间睡11小时,白天2小觉(每次2~3小时)。
6~8
月
14~15
增加深睡的比例
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婴儿能在夜间睡整觉。9~1 2
(NREMⅢ和Ⅳ期)
月在半夜醒来是非常普遍的。
夜间睡10~12小时,白天2小觉(每次1~2小时)。
夜间睡10~12小时,白天2小觉(每次1~2小
时)。
夜睡11~12小时,白天1小觉(2小时)。
夜睡10~11小时,白天1小觉(2小时)。
1岁
14~15
18
月
14~15
2岁
14~15
3岁
13
总之,随着婴儿年龄增长,REM 睡眠比例快速下降。在出生时REM 睡眠占
总睡眠的60~80%,1岁时降至40%,并逐渐减至成人水平(20~25%)。
失眠症不但会破坏睡眠节奏,而且会使“睡眠结构”産生异常。睡眠根据
脑电波活跃程度,分爲4个阶段。失眠症患者虽然能入睡,但即便是入睡,脑
电波也不安,而且因睡觉浅 ,中间经常醒或过早醒来。 如果4周以上连续出现
以上症状,就应视其爲慢性失眠症患者。
睡眠生理
睡眠(sleep),占据人生命的13的左右的时间,与人的健康、心 理及工
作能力密切相关,睡眠可使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有助于保持睡眠后良
好的觉醒状 态,使大脑随时处于准备接受体内外信息刺激的状态,维持有效作
业能力所必需的睡眠与粮食和水一样重 要。
睡眠的人体的一种生理休整活动,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一般表
现为 :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
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 ,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
少、体温下降、代谢率减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可增多而 唾液分泌减少、发
汗功能增强等。
人体整个睡眠过程具有两种不同的时 相状态。其一是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
的时相;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前者称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SWS),脑电波图主要表现为波与波;后者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 睡眠。异
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
一步减弱 ,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此餐,还会有间断
性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 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心率升高、呼吸加快
而不规则等。
慢波睡眠(S WS)和异相睡眠(PS)是两相相互转化的同时。成人睡眠—开
始首先进入SWS,持续约80~12 0分钟后,转入PS;PS持续约20~30分钟后,
又转入SWS;以后又转入PS。整个睡眠期间, 这种反复约4~5次,越接近睡眠
后期,PS持续时间渐长。在成人,SWS和PS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 态;但觉醒状
态只能进入SWS,而不能直接进入PS。做梦多发生于PS之中,是PS的特征。
觉醒状状下,促生长表(GH)分泌较少;进入SWS后,其分泌明显升高;
而 转入PS后,GH分泌又减少。故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睡 眠发生的机制:睡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一个主动过程而造
成的,中枢内存在着睡眠中枢,即 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上行激活系统和上行抑制
系统。脑干部存在能引起睡眠与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中枢向 上传导可作用于
大脑皮质(有人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与上行激动系统相对抗,从而调节睡
眠 与觉醒的相互转化。慢波睡眠主要与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有关;异相睡眠
主要与脑内5-羟色胺递质 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关。
成都市医院试管婴儿-大人支原体咳嗽的症状
试管婴儿移植早孕测试纸不加深-月经期怎么做丰胸
试管是否不能同房-下面痒痒怎么回事
试管移植之前孕酮高-治疗乙肝疫苗
试管口加什么棉花-割了皮包有什么坏处
试管婴儿移植后第三天发烧-男性不育的原因
为啥做试管婴儿那么多-隔代遗传
错误实验使试管破碎-白萝卜汤
本文更新与2020-11-20 07: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62750.html
-
上一篇:五大原因导致宝宝睡眠质量差
下一篇:脾气暴躁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