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zero什么意思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1-08 10:51

美林试管不见了怎么办-残留物和血块的区别

2020年11月8日发(作者:鲁德馨)
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
一、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与否与儿童心理发育密
切相关。
(一)脑发育的可塑性
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各系统中居领先地位。生后前3年, 尤其第1年特别迅速。新
生儿出生时脑重约390g,只有成人的13;9个月时约660g,较新生儿 期增加一倍;3岁小
儿脑重达900~1000g,为成人脑重的23;6~7岁时接近成人脑重的90 %。儿童出生时大脑
神经细胞数目已基本与成人相同(约1000亿),但细胞分化还在继续。3岁时大 脑皮质6
层结构才基本完成,8岁已接近成人。
脊髓在胚胎时期即已开始发育,出生时形 态结构已较完善,2岁时与成人近似。可见,
儿童早期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
(二)环境对脑发育的影响
大脑发育并非随婴儿年龄增长而自然成熟,除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外 ,重要的是需要
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外界刺激愈频繁,愈强烈,则脑细胞发育速度就愈快。即在外界 环
境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过程中,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应抓紧3岁以前的关
键 年龄段对小儿进行早期教养。

二、运动语言行为发育
(一)运动发育
儿童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脑的形态及功能有关,此外尚与脊髓及肌肉的功能有关 。运
动发育是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运动发育又能促进儿童的神经精神发
育 。
1.运动发育的规律 儿童运动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即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同的运动行
为,而且运动的发展还遵循着一些规律:
(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不 精确的,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的、
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
(2)从上到下:儿童动作的发展是自头端向足端进行。
(3)从近到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身 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
然后逐渐向肢体远端发展。
(4)先正后反:即儿童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
2.大运动发育程序 儿童的姿势或全身的 活动称之为大运动,其主要发育程序为:2个
月俯卧抬头,4个月竖头稳定,6~7个月会坐,8~9个 月会爬行,12~15个月独走稳,2
岁会跑、会双脚跳,4岁独脚跳。
3.精细动作发育程序 儿童手和手指的运动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的能力称之为精细动
作。其发育程序为 :6个月伸手够抓面前的玩具,8个月会双手传递,10个月能用拇指、示
指对指取小物品。2岁叠6~ 7块积木,能一页一页地翻书,3岁叠10块积木,会穿珠子。
(二)语言发育
语 言为人类所特有,是人们交往、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听觉器官、发音器官
和大脑功能的完善。 任何一项功能的异常均可出现语言障碍。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发音、
理解和表述三个方面。
1岁以前儿童主要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阶段,听懂几样物品的名称,会招手“再见”,
或 拍手表示“欢迎”。以后开始学说话,1岁时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2岁说短
句子,会用代词 “我”,3岁会说歌谣、识性别。

三、心理发展
(一)感知觉
感知在婴儿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照顾婴儿的行为本身就对
婴儿 的视、听、嗅、味和触觉提供了刺激,所有这些刺激在婴儿的认知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1.视感知 视觉刺激在儿童和他的环境联系中提供着重要的信息,尤其婴儿期发育迅速。
2个月婴儿目光能跟随移动 的物体90°,4个月跟随180°,6个月能跟随落地的物体。
2.听感知 1个月的婴儿对铃 声有反应,3~4个月时头能转向声源,8~9个月可迅速寻
找声源。正常儿童的听觉强度为0~20d B。如果听觉强度在20~40dB为轻度听觉障碍,40~
60dB为中度听觉障碍,60~80dB 为重度听觉障碍,大于80dB以上为极重度听觉障碍。
3.触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皮肤 感觉的灵敏度和定位能力逐步提高,同时手部皮
肤在感知周围物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3岁儿 童已能辨别各种物体软硬、冷热等
属性,5~6岁能区别相同体积而重量不同的两个物品。
(二)注意
1.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当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事物时,这就 是
注意。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孤立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
知 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2.分类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是自然发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3.发展特点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还是无意注意,具有无目的、无预见的性质,其注
意仍是客观事物 的鲜明性、情绪性和强烈程度等特点所决定。3岁以后才逐渐发展形成有意
注意。注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2个月的婴儿仅为无条件的定向反射,
3~4个月则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 物;6~7个月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向反应,
会准确地转头寻找;之后到1岁,注意时间延长,并 会用手触摸注意的物品,尤其是注意感
兴趣的事情;1~2岁的儿童,不仅能注意当前感知的事物,还能 注意成人语言所描述的事
情;至3岁,儿童的注意进一步发展,能倾听故事、歌谣。学龄前儿童开始能控 制自己的注
意,学龄初期的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20分钟左右,10~12岁左右可达25~30分 钟。
(三)记忆
1.定义 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主要有再认和回
忆两种形式。原来感知过的事物在眼前重新出现,而且觉得确实感知过,即称为再 认;过去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却在头脑中重现出来,即为回忆。
2.发展特点 儿 童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记忆能力也随着初步发展起来。婴幼儿
的记忆首先出现再认。5~6个月 的婴儿再认妈妈,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妈妈的脸,但此
时再认的保持时间很短,如果离开妈妈一段时间 后,婴儿就不认得妈妈了。1岁的婴儿能再
认10天前的事,并开始出现回忆。3岁的儿童可再认几个月 以前的事,回忆可保持几周。
而4岁的儿童即可再认1年前的事,回忆可保持几个月。一般来说,人不能 回忆3岁以前的
事情。
3.婴幼儿记忆的特点 ①记忆时间短,仅可保持几天至几星期; ②记忆的内容少,限于
经常接触的熟悉的事物;③记忆内容多带有情绪色彩,对快乐或恐惧的事情比较容 易;④记
忆的无意性很大,记忆过程缺乏明确的记忆目的,主要凭兴趣进行。随着他们的探索行动,感兴趣的就记住了,不感兴趣的则不屑一顾;⑤记忆中喜欢背诵,但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远比
不理解的 机械背诵效果好;⑥记忆的精确性尚差,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
(四)思维
1.定义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婴幼儿期是人的思维发生和初
步发展时期。
2.分类 ①感知动作思维:就是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思维在动作中进行,
与行动分不开。②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即依靠表象、依靠事物
的具体形象的 联想进行的思维。③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
维,儿童在知识经验范围之 内进行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即依靠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
思维。
3.发展特点 2~3 岁儿童开始产生思维的低级形式一感知动作思维;儿童从3岁左右,具体
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具体形 象思维是在感知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感知动作思
维使儿童积累了最初的一批事物的表象,为具 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在整个学
龄前期的思维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出现思维的高级 形式——抽象逻辑思维,5~7
岁儿童的思维活动中已经有这种思维的萌芽,这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其中词起着重要作
用。儿童思维的发展经历着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 。年
长儿在进行思维时,三种思维往往相互联系,通常不会是单纯地利用某一种思维形式。
(五)想象
1.定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与回忆不 同,
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再现,而想象则是人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调节
在头脑中形成过去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2.发展特点 1岁以前的婴儿没有想象,1~3岁开始 有想象的萌芽。进入学龄前期的儿
童想象要丰富得多,从日常生活的人和玩具逐渐扩大到社会环境,甚至 宇宙。不仅想象的对
象广了,想象的内容变得完整、细致和系统,并且加入很多创造性成分。
3.学龄前儿童想象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想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①想
象的主体易变化 ,画画时一会儿画小人,一会儿画飞机;②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经常将
童话里的事情当成真实的;③ 想象具有夸大性,如儿童都喜欢听拔萝卜等夸张性强的故事;
④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常常没有预定的目的 ,因而富有幻想的性质。
(六)意志
1.定义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心理的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
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2.意志过程基本特征 ①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②意志行动体现在克服困难之中;
③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的。三个基本特征互相关联,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克
服困难是意志行 动的核心,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发展特点 新生儿没有意志,1~2岁的儿童才出 现意志的萌芽表现。2岁儿童在成人
语言的指导下能调节自己的行动,学会控制自己。3岁时,儿童的各 种好的意志品质,如自
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逐步明显起来,意志行动开始发展,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 来,独立
性增强。以后儿童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别人和自己提出的目的,不仅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而且也逐步掌握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
等。然而 这个年龄的儿童消极的意志品质,如顽固性、冲动性和依赖性也会出现。

四、儿童心理测验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性格等方面,对这些能力及特 征的检
查统称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即用一定的实验手段,用量化的方法,观察人的心理发育。测验
所采用的表格叫做量表。
(一)心理测验的目的
心理测定的目的在于评价儿童的 心理发育水平,并为智力低下、情绪紊乱及神经系统疾
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一次性评定难以准确地判断将
来,主要用于评价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适宜的干预 。
(二)心理测验分类
1.按测验性质分类
(1)言语测验:测验者以语言提出问题或指令,受试者用言语作出反应。大部分心理
测验均属于此类。
(2)操作测验:测验者以操作或言语提出问题或指令,受试者用操作作出反应,所以
也称 作操作测验。(3)言语与操作混合测验: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测验方法和内容。
2.按测验形式分类
(1)个别测验:在每次测验中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进行,这是心理诊断测验中常用的形
式。
(2)团体测验:可有一个或多个评估者对数量较多的被评估者,用于广泛心理健康调
查。
(三)儿童常用心理测验方法
1.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目的: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上有问题 的儿童,以便早期矫
治;②评价儿童智力低下的程度;③对一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是否伴有心理 发育异
常提供依据;④在治疗疾病或智力发育干预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价;⑤为科研和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手段。智力测验通常按测验性质分为筛查性测验与诊断性测验。
(1)筛查性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适用于早期发现2个月~6岁儿童智力发育的问题。
2)绘人测验:适用于对4~12岁儿童进行一般智力评价。
3)图片词汇测验:适用于对3~9岁儿童少年词汇能力的评价。
(2)诊断性测验
1)贝利婴幼儿发育测验:适用于对2~30个月儿童智力水平的评价,确定儿童智力发
育偏离正常水平 的程度。
2)盖塞尔发育诊断测验:适用于评价和诊断0~3岁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情况及功
能成熟程度。
3)斯坦福-比奈测验:适用于评价2~18岁儿童青少年的一般智力水平及诊断智力低下。
4)韦氏学前儿童智力测验(WPPSI):WPPSI适用于3~6岁学龄期儿童,可用于测查< br>一般智力水平、言语智力水平、操作智力水平和各种具体能力(如知识、计算、记忆及抽象
思维等 )。
5)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WISC适用于6~16岁儿童,是评价智力水平和诊 断智
力低下的重要方法。
2.其他心理测验疗法
(1)气质测验:气质影 响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而根据儿童的
气质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塑造儿 童良好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人格测验:人格评估是人格描述的一种方法,测验主要是对 人格进行特征或划分
类型的描述。人格测验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诊断、咨询和心理治疗。临床中常用的人 格量表
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3) 行为评定: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是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评定量表,适用于4~
16岁的儿 童和青少年。包括父母评定(CBCL)、教师评定和青少年自评三套量表。根据儿
童各分量表分布反映 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无和特点。
(4)适应性行为评定: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须结合适应性行为测验 结果。目前国内常
采用日本“婴儿至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儿童进行适应性行为评定。该量表既 可用
于儿童智力低下的诊断,又可用于儿童社会能力的筛查。






【例题】不属于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的是
A.感知发育
B.言语发育
C.动作发育
D.情绪发育
E.抽象逻辑思维发育



【答案】E

【例题】以下属于筛查性智力测验的是
A.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B.绘人测验
C.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
D.发育量表
E.斯坦福-比奈量表



【答案】B






试管里溶血的样子-肠胀气症状


妇幼广医三院试管-灯罩材料


试管监测卵泡 是b超还是阴超-维生素d的功效


试管技术有几种-临床表现


试管移植后喝牛奶会腹胀吗-啤酒洗头有什么好处


三院做试管步骤-牙烂到什么程度不能补


高龄试管为何容易生化-椰子功效


试管婴孩对身体的伤害-女人怎样延缓更年期



本文更新与2020-11-08 10: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47794.html

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