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机哪种好-月经推迟的主要原因
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
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 ,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 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
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 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
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 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
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 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
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 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
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 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
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 会,
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 他儿
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 险。”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 一种说
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 趟。她有一种预感,她
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 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
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 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
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 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
的话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上……
有关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转载)
2014-01-08 10:24评论(1) 浏览(265)
在一所小学校门口,看到一小女孩兴冲冲地对来接她的妈妈说“我数学考 了98分!”她妈妈马上问谁谁
考了多少,听到人家考了100分,脸上有不满,“人家能考100分, 你怎么就考不了?”孩子原本兴奋的神
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脸委屈与沮丧。
孩子成绩好坏,并不在于家长对孩子说出了多少要求和希望,而在于怎样去说。语言不是呼出的空气,
不 会消散在空中无影无踪。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信口开河,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家长说过的任何话都
会 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迹,好痕迹产生好影响,坏痕迹只能产生坏影响。
我还在一个朋友家见过一 位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她没有前面这位妈妈的严肃,看起来性情很好。朋友
和他们母子寒暄,问孩子是 不是放假了,期末考试好不好。孩子很骄傲地说,语文98,数学99。我们一
听连连称赞孩子真棒,妈 妈倒也高兴,愉快地白孩子一眼,嗔怪地说孩子:“看你这臭显摆,班里有好几个
孩子考双百呢,你考个 双百再来吹牛!”妈妈其实在内心应该是比较满意的,她这样说多半是为了谦虚。孩
子听了有些不服气地 做个鬼脸跑开了。
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许多小学生家长在孩子的分数问题上,都是这样漫不 经心地犯错误。上面两位家
长虽然说话的口气和用意不一样,但话语中传达的价值观一样——100分才 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
家长就这样把学习变得功利,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习 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长,她
不但让孩子对学习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
1
当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去上学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可是用不了多长时间,许多孩 子就开始陷入痛苦。
作业像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分数像河一样挡在他们面前。尤其当他看到别的同学考 了好成绩,而自己的
成绩不理想,或者即使成绩还不错,仍然没达到家长期望的高度时,就会感到沮丧和 不自信。
与此同时,很多第一次把孩子送进小学的家长,在这关键的时刻,并不是通过向书本 学习或向他人学习,
知道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在学习上形成自信和好习惯;而是怀 着掷骰子的心理,被
动地等待着结果,看自己的孩子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也有家长自以为 是地瞎指导孩子,要求孩子
考100分,以为那就叫教育孩子。这些家长共有的表现就是单纯地向孩子要 成绩。
我见过一位小学教师,她的儿子很聪明,她觉得自己所在的小学不好,特意 把儿子送到市里最好的一所
寄宿制小学。那所小学以考试成绩好而著称。孩子们从上一年级,每周都有考 试。这位妈妈每周末接儿子,
总是首先谈考试,问语文考了多少,数学考了多少,班里有多少同学考了1 00分。她儿子尽管学习也不错,
但考试卷上总会或多或少错一点,没有一次能拿到100分。她也懂得 孩子需要鼓励,就总是安慰说“没事,
九十多分也很好,争取下次考100分”。期中考试前的一次小考 中,儿子终于数学拿到一个100分,高兴
极了。她接了孩子回家,马上就让孩子给姥姥和奶奶打电话, 汇报考了100分。姥姥家和奶奶家的人都一
个劲地夸孩子,这个成绩给所有的人都带来极大的愉快和幸 福,纷纷许诺说期中考试再拿了100分就给这
样那样的奖励。到期中考试,她一再叮嘱儿子考试要认真 ,好好检查卷子,不要出错,争取考100分。考
试后去接孩子,这个不到7岁的小男子汉一见妈妈就哭 了,告诉她自己没考出一个100分。妈妈尽管很失
望,却没批评孩子,只是又一次鼓励他争取下次考1 00分。
这位妈妈觉得自己是那种总能够给孩子鼓励的家长,认为儿子没拿到100分流泪是 有上进心的表现,她
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激励很有效。所以当她对我讲起这些时,也表现得很自信。但我听 得却忧心忡忡。
她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 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
握状态没去关注。她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的满 足感。而她及她的家人那
种共同的“满分癖好”,在学习动机上会给孩子误导,而他们对考出满分后的种 种许诺,看似和蔼,实则粗
暴,没有多少激励作用,却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满 分是一个成绩极限,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孩子根本达不到。家长对100分的爱好,只是不断制造
儿童 的失落与内疚感——孩子从偶尔的好成绩中,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愉快,但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内心
是不 安与痛苦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样,会不会让家长满意,他心里没有把握,惴惴不安,
一心 惦记着分数,真正的学习目标迷失了。
前些天在聚会中遇到一个老同学,他儿子上初中二年级 ,学习成绩一直平平,他为此有些发愁。那天我
们正吃饭中,他收到儿子的一条短信,说数学考了97分 。看来孩子非常高兴,都来不及等爸爸回家,急于
告诉他这个好成绩,并问他高兴不高兴。我这位老同学 当然高兴,当即对大家宣布了这个事,说他儿子已
有两年数学没上过90分了。他当即给儿子回了短信, 合上手机时,他有些得意地说,我告诉儿子“我高兴,
但你要考100分我更高兴”。他还陶醉在自己很 会鼓励儿子的良好感觉中。我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这样说
真是疯了,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眼前的快乐,他刚 刚建立起的一点自信,也足以被你这句话击碎。
假如家长提出什么要求孩子就能实 现什么,那么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成绩优异、习惯良好、多才多艺、
品貌出众——那样的话做家长真是件 轻松惬意的事。
可上帝似乎有一种不公,“分数越要越少”这个现象很残酷但确实存在。一些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费尽
心血,孩子却成绩差、习惯坏;另一些家长看起来做得轻轻松松,孩子在学习上 却又自觉成绩又好。这让
许多对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长感叹自己“命不好”。其实这些“命不好”的家长完 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就是改变不正确的成绩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 上,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一是对学习不利;二是对保持不利。庸俗目
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 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
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 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如果在训练
2
中 或赛场上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助跑、起跳、跃过横杆,而总是考虑场上观众如何看他,如何评价
他 ,他跳过去了会得到怎样的奖赏,跳不过去会如何难堪。这种想法会让他顾虑重重,甚至装腔作势,那
么 他在赛场上将不会取得好成绩。
“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 但分数不等于成绩。如果家长从孩子一上
学就只是着眼于每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没有培养起孩子对学习 本身的兴趣,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
一时的梦幻彩虹,让那些没有远见、没有踏实心地的家长最终失 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感到很奇怪:
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很优秀,经常考90多分或100分,为什么 上了中学就不想学也不会学了?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当然有很多种,但这之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孩子是因为 从小形成不良学习动机,其结果,一是败坏了学
习胃口,二是动机的低下束缚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能力, 使他们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了。
家长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 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几乎没有
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 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后的喜悦。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现代生活 最突出的一个心理特征是,许多为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及活动,已越来
越篡夺了目的的地位,而目的本 身却成为模糊的、非真实的存在……我们已陷落在手段之网中,经常忘记
了我们的目的。
3
贝因美奶粉好吗-谢娜多大了
打生桩是什么意思 -脐带绕颈一周
自然流产后注意事项-孕妇骗女孩
宝宝可以吃橄榄油吗-脑供血不足怎么办
塑料储物柜-石家庄妇产医院
顶臀-店宝宝软件
湿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着床的感觉
子宫平滑肌肉瘤-惠氏奶粉最新事件2013
本文更新与2020-10-22 15: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9409.html
-
上一篇: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
下一篇:对闲不住的孩子怎么办.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