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远有李-轩辕剑宁珂
试卷代号:089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
2015年7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 中)
1.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 )阶段。
A. 二个 B.三个
C. 四个 D.五个
2.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
A.感知运动期 B.前运算期
C. 具体运算期 D.形式运算期
3.研究表明,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 )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会影
响到胎儿的发育。
A.有 B.没有
C. 在少数情况下有 D.在多数情况下有
4.“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 )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
致的生长障碍。
A.营养不良 B.营养过剩
C.生长素分泌不足 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
5.当孩子看到成人 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
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 它放在嘴里。皮亚杰认为,这个过程就是( )。
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创造
6.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 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
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 )”。
1 21
A.简单句 B.被动言语
C. 主动言语 D.单词句
7.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 倩”
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现象。
A. 过度规则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 词汇的过度扩张 D.词汇的过渡缩小
8.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 )往往被认为有较多
的社会和情感问题,人学后他们的学业问题和品行问题可能较多。
A.被拒斥的儿童 B.矛盾的儿童
C.被忽视的儿童 D. 受欢迎的儿童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横向研究
10.髓鞘化
11.知觉整合能力
12.社会性参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论。
14.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
15.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16.幼儿的游 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
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 家庭功能?在和谐健康的家
庭中,家庭功能有什么特点?
2 21
试卷代号:089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5年7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
1.C 2.B 3.B 4.D 5.C
6.D 7.A 8.A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 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
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0.随着大脑细胞 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
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 形成一层髓鞘。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
线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 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
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11.知觉 整合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
或形式的能力。婴儿知觉整合能 力的发展表现在其视觉与触觉的整合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
中。
12.当婴儿处于不确 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
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 性参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论。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 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
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 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
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 ,这种作用
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4分)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
宏观系统 和时间系统。(3分)
3 21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微系 统里活动,微系统相互连接成为中
间系统,外面又嵌套着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该理论认为,人与环境之 间达到最佳拟合有利
于心理的发展,如果拟合不理想,人就会通过适应、塑造或更换环境来提高拟合度。 (3分)
14.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
依恋是婴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非常稳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非常
深远. (1分)
首先,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婴儿与母亲的交往经历会促使婴儿对他人、自我、世界以及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产生
期待 和信念,形成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被称为“内部工作模式”,它将成为日后所有亲
密关系的范型,并 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中。(3分)
其次,依恋会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很多纵向研究表 明,与母亲建立了安全型依恋
关系的婴儿,在2岁时会表现出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喜欢参与更复杂 、更具创新性的
象征性游戏,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同龄人中也更受欢迎。而那些有不安全依恋关 系
的婴儿,在学前期和学龄期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并可能被同龄人排斥,在人
际 关系中没有安全感。(3分)
第三,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和父母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的婴儿,成年后与
他们的配偶也有安全的亲密关系,当他们成为父母后,更有可能以积极、敏感的方式抚 养他
们的孩子,并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亦然。(3分)
15.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气质是 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气质的不稳
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
统中 。如比较喜欢哭闹的孩子,当他们学会了自我控制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安静。(3分)
第二, 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
如早期活动水平高的孩子,可 能比较容易哭闹、不容易被安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
变得更敏感、更喜欢探索。(3分)
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抚养实践、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也
会对 孩子的气质产生重要的影响。(4分)
16.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 ,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
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4 21
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
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 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
游戏。 (4分)
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一平行游戏
(2岁半到3岁)+ 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一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4分)
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1
分)
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
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 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
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 段的主导游戏。(1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 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家庭功能?在和谐健康的家
庭中,家庭功能有什么特点?
从家庭功能的执行过程来看,家庭功能是指家庭为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
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 、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如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
等方面的物质条件,还要为他们提供 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养条件。(3分)
从家庭功能的结构来看,家庭功能就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 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
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包括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关系、相互关怀 、应对能力、
家庭凝聚力以及在家庭应对外界压力事件中所体现的家庭生活质量。(3分)
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家庭功能执行情况 良好的家庭,面对家庭问题时,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
解决能力强);(1.5分)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顺畅,每个人都能坦诚相待,言所欲言、知无不言(家庭沟通
顺畅);(1.5 分)
(3)家庭角色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既没有人越俎代庖,也没有人推卸责任(家庭角< br>色分工明确);(1.5分)
(4)家庭成员间互动充分、情感交流深入,经常有爱与相互接受 的身体的、语言的沟通(如
拥抱等)(情感反应能力强);(1.5分)
(5)家庭成员间有 较高的情感卷入,家庭成员对家庭有较高的认同,家庭成员间也有较
高的接纳和认可(情感卷入程度高) ;(1.5分)
5 21
(6)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情绪 激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
自己的冲动(行为控制能力强)。(1.5分)
“幸福的家庭都 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功能执行情况不好的家庭
(如有婚姻冲突、冷战或离异的家 庭),各有各自的问题,但基本上都可从以上一个或几个、
也可能是6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
试卷代号:089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
2015年1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
A.十九世纪末期 B.中世纪以前
C.上世纪六十年代 D. 中世纪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 )《儿童心理》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 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 普莱尔 D.华生
3.( )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3 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8周
结束。这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成 长中的胚胎特别容
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
A. 胚种期 B.胚胎期
C. 胎儿期 D. 怀孕期
4.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 )。
A. 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B.脑瘫和早产
C. 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D.缺氧、早产、脑瘫和足月低体重儿
6 21
5.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 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
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 )。
A.复制 B.修复
C. 髓鞘化 D.分化
6.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
A.词汇量的变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义的过度扩张 D.词义的过渡缩小
7.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如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 的声
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 )”。
A. 妈妈语 B.模仿
C. 强化 D.儿语
8.(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 交往关系 D.生物血缘关系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社会生态系统论
10.视觉偏好法
11.情绪调节
12.自我控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4.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7 21
15.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
16,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父母的教 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试卷代号:089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5年1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
1.A 2.C 3.B 4。A
5.D 6.C 7.A 8.A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 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
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 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
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 互作用,这种
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
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10.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
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11.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
界 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12.自我认识的产生为自我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我 控制是指对优势反应的抑
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优势反应就是儿童最想做的事:得到某个东西或者进行 某种活动;
劣势反应就是儿童应该去做的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
胎儿的发育。
8 21
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2分)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 有时是直接
的,有时是间接的。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 br>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如
X 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等)。(2分)
母亲的因素:(1)母亲的疾病。疾病会改变母 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
而某些疾病的病毒也会透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进而影响 胎儿的正常发育。(2分)
(2)母亲的营养。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 营养不良的母亲好,
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2 分)
(3)母亲的情绪压力。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2分)
14.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
同步 的过程,各系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3分)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 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
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3分)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 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
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2分)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 力,提高营养
的吸收)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
之后就迅速下降。(2分)
15.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
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1分):这类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积极亲密的 依赖关系。他们能以母亲
为安全基地探索周围环境。这是最健康的依恋关系(1.5分)。
(2)抗拒型依恋(1分):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如果母亲要离开 ,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这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1.5分)。
(3)回避型依恋 (1分):对这类婴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没有
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 时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
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依恋的儿童”(1.5分 )。
(4)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1分)。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
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这
也是 —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1.5分)。
16.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
9 21
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物权意识”常会引发一些冲突,这可能并不是孩子自私的表
现,而是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结果(4分)。所以,当父母和老师遇到学前儿童争抢玩具时,
可以首先 将幼儿的占有欲理解成他们成熟的标志而加以肯定(“对,这是你的!”),然后再鼓
励他们让步 (“ 但是,过一会你可以和其他人轮流玩吗?”)。而不是一味地从成人的眼光出
发坚持让孩子分享(3分) 。同时,成人也应该允许孩子拥有某些为数极少的、只属于他自己
的、可以不与人分享的玩具或其他物品 ,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3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几种类型?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 哪些?
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温暖和控制维度。父母教养行为的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父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
儿童身上 的管理和监督。(2分)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 专制型教养、
放任型教养、忽视型教养。(4分)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 致上可以从父母自身的特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
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三方面来分析。(3分)
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
其教养方式。母亲对怀 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此外母亲接
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 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2分)
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存在于家庭内外的压力因素,往往影响父母
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态度。(2分)
孩 子自身的很多特征也都会影响父母教养行为。其中,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之一。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另一因素,母亲与
面貌较好的子女接触较多,对肢体残障 或智能不足的子女,父母常持有补偿心理,容易表现
出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2分)
教养行为也常常是动态的。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随之不同,孩子的
年龄越小,父母越多地 扮演管辖监督者的角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亦趋向平等。
(1分)
试卷代号:131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
2014年7月
10 21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斯金纳
2.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 )”的概念,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
“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存在一个区域。
A.组织和适应 B.具体运算
C.图式 D.最近发展区
3.(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 孩
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
此 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 唤起性的互动 B.主动性的互动
C.被动的互动 D.无选择的互动
4.在新生 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
有适应性价值,如——等,这 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
A. 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
C. 眨眼反射和游泳反射,吸吮反射和行走反射
D.行走反射和眨眼反射,吸吮反射和游泳反射
5.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
特有的接点——“( )”。
A.突起 B.轴突
C. 突触 D.树突
6.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 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
精细力11T_~2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 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 )为主。
A. 复述
11 21
B.组织
C. 精细力1132
D.提取信息时的检索
7.爸爸对爷爷:爸,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1
4岁的浩浩:他是爷爷!
爸爸:是,他是你爷爷,他也是我的爸爸呀。
浩浩,不,他是爷爷!他不是爸爸!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
A. 词汇量的变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义的过度扩张 D.词义的过渡缩小
8.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 用的回应
方式是( )。
A.扩充 B.重新塑造
C.澄清问题 D.重复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气质
10.依恋
11.感知运动图式
12.社会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1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15.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16.简述托马斯的“拟合模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2 21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 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
生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 欺负”,
以后就尽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试卷代号:131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7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
1.B 2.D 3.C 4。A
5。C 6.A 7.D 8.A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气质是由神经类型决定的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 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
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10.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11.感知运动图式是 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
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
12.社会化是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1分);
13 21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 加于他们,
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1分);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1分);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1分);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分);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1分);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 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
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我建构的(1分);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 实现全面
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1.5分);
儿童的学习 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
习、阅读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 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1.5分)。
1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 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
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2分)
遗 传因素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 异的一个主要因素。(2分)不过,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弗林效应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2分)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 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Q持
续下降的儿童一般都生活在贫困的环境里。贫困的环境会阻 碍智力的发展,而且这种抑制效
应会随时间而累积,所以,个体处于贫困环境中越久,智力测验的成绩就 越差。明显,贫困
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2分)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比如通过玩具、 游戏和
阅读材料提供刺激;语言刺激;物理环境的组织;骄傲、爱和温暖;学业行为的刺激;树立
榜样和鼓励儿童社会成熟;各种日常刺激的变化;避免身体惩罚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2分)
15.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
6个月左右,婴儿对 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为了降低消极的情绪体验,
6个月大的婴儿会转身避开引起消极情绪 的刺激,或是转而寻找可以吸吮的对象,比如吸吮
自己的拇指或从照顾者那里寻求安慰。(2分)
14 21
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 身体、咬东
西(如咬指甲)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2分)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 意识地
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如在等
待食物、索要礼物、等待游戏的时候,他们能让自己把视线转移开。(2分)
3—6岁的幼 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
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2分):使用 语言和认知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自言自语,
“打针不疼,打了针病就好了。”);通过限 制感觉输入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快闭上眼
睛,我怕大鲨鱼”,或是闭上眼睛挡住强光,捂住耳朵 防止刺耳的声音);通过改变目标来转
换心情(如被一个游戏小组拒绝后,决定参加另一个小组的游戏) ;用一些愉快的念头来克服
负面情绪(“妈妈离开我,但是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去看电影了”);重新解 释消极情绪产生
的原因(“他(电影演员)没有死,是在演戏,是假的”)等(2分)。
16.简述托马斯的“拟合模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 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
来解释气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 3分)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
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只有抚养方式与 孩子的气质拟合良
好,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3分)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 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
父母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 味指责孩子的过错。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
父母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 ,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
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4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毛毛妈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她没有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分)
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
经验、宣泄情绪,习得 、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这些技能是无法从与成人互动中获得的,
例如,如何与同龄人交往,如何与 领导者或管理者相处,以及如何应对敌视、攻击、欺负和
控制。对年长儿童而言,同伴还可能具有心理治 疗的功能:年龄相仿、处境相似的同伴,可
能能帮助儿童面对和处理个人问题,解除烦恼—一同伴们共同 存在的问题、冲突和复杂的情
感,缓解了他们的压力,消除了他们的忧虑,也可能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4分)
具体地说,同伴有以下作用:
(一)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
(1)同伴具有强化作用。同伴间的互动(接受、 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惩罚
或消退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
15 21
同伴是儿童强化的重要来源。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引起同伴积极的或消极 的反应,进
而使儿童的行为得以强化、维持或消退。(2分)
(2)同伴具有示范作 用。同伴作为一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一个害怕
狗的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 的狗愉快地玩耍之后,就可能会克服这种恐惧。
情绪反应和社会互动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与那些喜欢用 大笑和微笑回应别人的同伴在一起
时,幼儿更可能对幽默报以微笑和大笑。与喜欢社交的同伴接触,对减 少儿童的羞怯感、鼓
励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有积极效果。
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孩子们 还能轻易地获得亲社会行为、成就行为、道德判断、
延缓满足的策略及性别分化的态度和行为等。
同伴榜样的另一个功能,是告知儿童在特定情境中他该有怎样的表现。例如幼儿可
能不 知道上课期间未经教师允许是否可到操场上玩,但如果他看到有其他幼儿这样做了,他
很快就会尝试这种 行为。(2分)
(3)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 许多其它
方面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儿童将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成就与同伴进行比较,就可能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如果一位六岁的儿童在赛跑
时常落后 于同伴,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跑得很慢的人。(2分)
(二)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
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
经能 认识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让这些孩子来教其他孩子“识字”,对这些孩
子和其他孩子都会 很有助益。研究表明,曾经被别的儿童指导过的儿童,在阅读和算数技能
方面都有改善,如果这种指导是 长期的、一‘对一的,那么学生的收益就会更大:水平发展
略高的小导师在教同伴的过程中也会受益,他 们的成就动机更高,对课程材料的掌握更好,
拥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学校(教师 和学科)也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所
以,在幼儿园大班,或在混龄互动中,可尝试这种大带小的方法。(4 分)
试卷代号:13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
题号
分数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16 21
2014年1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高尔顿 B.皮亚杰,弗洛伊德
C.弗洛伊德,皮亚杰 D.高尔顿,华生
2.研究表明,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 )直接的联系,母亲的情绪状态会影响
到胎儿的发育。
A.有 B.没有
C.在少数情况下有D.在多数情况下有
3.分娩过程通常要经过( )明显的阶段。
A.不确定的几个 B.三个
C.四个 D.两个
4.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 )。
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B.脑瘫和早产
C.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D.缺氧、早产、脑瘫和足月低体重儿
5.“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 )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丽导
致的生长障碍。
A.营养不良
B.营养过剩
C.生长素分泌不足
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
6.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
翁,他就可能会试 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皮亚杰认为,这个过程就是( )。
17 21
A.平衡 B.同化
C.顺应 D.创造
7.一周岁左右, 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
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 此我们称之为“( )”。
A.简单句 B.被动言语
C.主动言语 D.单词句
8.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 半边字的现象,如把“倩”
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现象。
A.过度规则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汇的过度扩张
D.词汇的过渡缩小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横向研究
10.髓鞘化
11.知觉整合能力
12.同伴
兰、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14.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
15.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16.简述过程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
18 21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当一个2岁的儿童经常看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并且 受到夸奖,他可能会喜
爱小狗,并与它们建立积极的关系,请用班杜拉的理论解释这个学习过程。
试卷代号:13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1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
1.D 2.B 3.B 4.A
5.D 6.C 7.D 8.A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 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
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0.随着大脑细胞 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
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 成一层髓鞘。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
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高 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身
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11.知觉整 合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
或形式的能力。婴儿知觉整合能力 的发展表现在其视觉与触觉的整合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
中。
12.同伴就是指儿童与 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
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 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
动。
19 21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 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一般而言,婴
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 最为迅速的阶段。错过了这
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基尼语言的发展 说明了语言敏
感期的存在。(4分)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刺激。环境和学习 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
的。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3分)
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2岁的婴幼
儿心理表征能力逐 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
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3 分)
14.依恋是婴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非常稳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非常
深远。(1分)
首先,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婴儿与母亲的交往经历会促使婴儿对他人、自我、世界以及自我和外界的关系产生期待
和信念,形成心理 表征,这种心理表征被称为“内部工作模式”,它将成为日后所有亲密关
系的范型,并贯穿于个体一生的 发展过程中。(3分)
其次,依恋会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很多纵向研究表明,与母亲建立了 安全型依恋关系
的婴儿,在2岁时会表现出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喜欢参与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象 征
性游戏,拥有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同龄人中也更受欢迎。而那些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
儿 ,在学前期和学龄期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并可能被同龄人排斥,在人际关
系中没有安全感 。(3分)
第三,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和父母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成年后与 他们
的配偶也有安全的亲密关系,当他们成为父母后,更有可能以积极、敏感的方式抚养他们的
孩子,并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亦然。(3分)
15.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气质的不稳
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
如比较喜欢哭闹的孩子,当他们学会了自我控制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安静。(3分)
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如早
期活动水平高的孩 子,可能比较容易哭闹、不容易被安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
更敏感、更喜欢探索。(3分)
20 21
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抚养实践、孩子成长的 社会环境也会对
孩子的气质产生重要的影响。(4分)
16.该理论认为,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 )问题解决能力(1。5分);(2)家庭沟通(1。5分);(3)家庭角色分工(1.5分);(4)情感< br>反应能力(1.5分);(5)情感卷入程度(1.5分);(6)行为控制(1.5分)。
根据家庭在上述6个方面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出家庭功能发挥的程度(1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4分)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3分)。在他看来,童
总是“张着 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
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 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
有的反应特点(3分)。当一个2岁的 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喜爱
小狗,并与它建立积极的关系(3分)。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相应的强化。当
儿童看到他的姐姐爱护小动物,并获得了夸奖,那么他以后也会尝试使用这一方法。(3分)
21 21
西游降魔篇音乐-上海儿童网球培训
蜜桃成熟时李丽珍在饯-罗志祥和杨丞琳
老年人喝什么奶粉好-沦落人评价
一把桃木梳-9c8965
女人生孩子过程图片-成人动画片
宝宝缺钙的症状-普通阴炎可以自愈吗
刘氏姓名大全-宝宝脸上长奶癣
左枕横-老是打嗝怎么办
本文更新与2020-10-22 05: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9054.html
-
上一篇: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
下一篇: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营养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