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宝宝大便有血丝婴儿药浴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21 05:50

爱打听-小孩坐飞机要买票吗

2020年10月21日发(作者:茅瀚)
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满月至1岁左右的小儿。皮疹好 发于头
面部,症状轻者较易消退,严重者也可波及躯干、四肢。皮疹呈多样性,可有红斑、丘疹、
水疤、糜烂、渗液、结痂等。瘦弱患儿的皮损主要是红斑和脱屑,有剧痒,常反复发作。中
医称本病为 奶癣、胎疮等。认为多因内有胎火湿热、外感湿热邪气所致。
方-
[来源]《幼科条辨》
[配方]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洗1次。
[功效]祛风渗湿、消炎止痒。适用于婴儿湿疹。
方二
[来源]《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配方]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生大黄、松花粉、青黛各30克,川黄柏15克,枯矾9克。 [用法]先将前2味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中,备用;再将后5味药共研细末,
贮瓶备 用。使用时,先用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再取药粉扑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洗擦
1次。
[功效]解毒凉血、收湿止痒。适用于小儿湿疹。
方三
[来源]《广西中医药》(3)1985年
[配方]地榆、川黄柏、野菊花、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百部各等量。
[用法]每 日1剂。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连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
每次15分钟 ,每日3--5次。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露、祛风止痒。适用于脂溢性婴儿湿疹。
方四
[来源]《中医杂志》(3)1983年
[配方]苍耳草(全株)30克(或 以苍耳于15克代之),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生大黄、
川黄柏、地肤子各15克(此为2-3 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用量酌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 擦患处。每日早、午、晚各
1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婴儿湿疹。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黄柏、黄连、金银花、苦参、紫草各9克,蛇床子、白鲜皮、地骨皮、枯矾各6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药液倒入盆内,越热熏蒸患处,待液温不烫
手时 ,用毛巾蘸药液洗擦忠处。每日熏洗2--3次。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适用于小 儿急性和亚急性湿疹。通常连用3-5天可

小儿水痘
水痘只名水疱,是由于水痘病毒引起的-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发疹性传染病。证见
发热,皮肤疱疹 ,其形椭圆,其色晶莹明亮,内无浓浊痘浆,故名水痘。本病出
疹的特点是以此起彼落、同时并见为其特 征。脱痂后,大多无瘢痕,若因搔伤可
留下浅痕。本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1-4岁小儿为最多见,预 后良好,病后大
多终生不再感染。
方一
[来源]《中医杂志》(3)1989年
[配方]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10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5克。
[用法]上 药共煎汤100毫升,对入温水中外洗患部(最好用烧开后放温的水)。
每日1-2次,3天为1个疗程 。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除疹。适用于水痘。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生苡仁、车前草各20克,赤芍、粉甘
草各10克,土茯苓3 0克,黄柏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煎沸,倒入盆内,用干净毛巾蘸药水擦洗患儿全身。每
日洗3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敛疮。适用于水痘,根盘色红、晶莹饱满者。一般连用
3-- 5次即愈。


小儿积滞

小儿积滞,又名伤乳食或停乳,西医 学称为慢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多发
病。中医认为,多因乳食不节、饥饱失常或食入不易消化之食物, 致脾胃损伤、
停滞不化、气滞不行所致。其临床症状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或发热、
大便腥臭等。
方一
[来源]经验方
[配方]白术、枳实、大黄、槟榔、皮硝各等量。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和匀。每取50 --100克加清水适量,煎沸5分钟,倒入盆
内,趁热熏蒸腹部;待温后,用毛巾蘸药液擦洗自胸口至 小腹部。每次熏洗30
分钟,每日2--3次。下次用再加热即可,可连用2次。
[功效]健脾消食、荡涤化积。适用于小儿积滞。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党参、白术、麦芽、陈皮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水煎,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效]主治脾虚积滞。
方三
[来源]经验方
[配方]枳实、木香、陈皮、莱菔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待药液温热时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效]主治乳食不化所致的积滞

痱子
赤日炎炎似火烧,痱子痒痛更难熬。酷热的夏季,痱子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 病,以儿童发
病率为最高。小儿肥胖或皮肤不洁更易患此病,痱子多发生于面部、颊部、躯干、大腿内侧 、
肘窝处等,轻重不一。

痱子可分为“晶痱”(俗称“白痱子”),症状最轻 ,治疗得当1~2天可愈;“红痱子”(红色汗
疹),是汗液潴留真皮内,症状较重,有痒、灼热、刺痛 的感觉;“脓痱子”,指痱子顶部有小
而浅表的小脓疮,以孤立、表浅且与毛囊无关的粟粒脓疮为特点, 处理不当可继发感染为疮
疖。痱子不仅奇痒难熬,而且经搔抓后,还可导致细菌感染,并发某些化脓性皮 肤病,如暑
疖、脓疱疮等。

祖国医学认为,痱子是因天气闷热、汗泄不畅、热 不能外泄、暑湿邪蕴蒸肌肤所致。故
外治当以清暑解表、化湿止痒为主。用下列简便中药方洗浴,治疗痱 子有良效。

痱子草浴

以痱子草为主洗浴治痱子,疗效颇佳。 其配方用法是:取痱子草30克,配苦参、黄柏、
苍术各20克,薄荷6克,藿香15克。每日1剂,水 煎洗浴,一日2次。一般当天即可止痒,
连洗5~7天即愈。痱子草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全草,又名紫花 草、野香茹,其性味辛苦而
凉,含挥发油、生物碱、皂甙和鞣质,有解表清暑止痒之功。该方既能清暑化 湿,又能解表
而通畅汗路,为治痱子良方。

小儿口角流涎
流涎,又称滞 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以
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由于幼儿长 期流口水,致使口周潮红、糜烂,尤其是
两侧口角为着。流涎,西医学称为流涎症,常因口、咽粘膜炎症 、面神经麻痹、
脑炎后遗症或小儿呆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
方一
[来源]《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配方)白矾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早、
晚各1次。
[功效]导热消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一般用药3-5次见效,6-8天即愈。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肉桂、吴萸各适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 药液倒小盆内,待温,每晚临睡前浸泡双足1
次。每次30分钟。
[功效]温脾散寒。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由脾虚寒所致者尤宜。
小儿厌食症
小儿 厌食症,系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或拒食的一种病证。临床以食欲不振、
甚则拒食、食量明显减少、 病程在2个月以上为特征。可因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
消化功能,或因中枢神经系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使 消化功能低下,从而导致本
证的发生。
方一
[来源]经验方
[配方]连翘、橘皮各30克,土茯苓20克。
[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扎,放入适量水中浸 泡一段时间,再将药和水一起入锅煎
后,去渣取汤,倒入浴盆内,待不烫手时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效]主治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
[宜忌]洗浴时宜保暖,以防患儿感冒。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藿香、吴茱萸、山药、车前子各10克,木香、丁香各5克。
[用法]上药煎汤,洗浴患儿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功效]主治小儿厌食。
方三
[来源]经验方
[配方]槟榔2份,良姜1份。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待药液温热后,洗浴患儿腹部。每日1次。
[功效]主治小儿厌食。
咳嗽
感冒主方:贯众5 大青叶5 板蓝根5 紫苏5 白菜根5

风寒明显者:加麻黄5 荆芥5 羌活5 细辛3 白芷5
风热明显者:加银花10 连翘10 浮萍10 公英10

咳嗽较重者:紫苑5 百部5 细辛3 半夏5 黄芩5 冬花5 银花15 陈皮
5

小儿疝气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指睾丸、阴囊 肿胀疼痛或牵引小腹疼痛的一类疾病。多因
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或因久咳、久哭而使小肠下降到阴囊内 所致。
方一
[来疆]《辽宁中医杂志》(2)1983年
[配方]生香附、木瓜、苏叶、橘叶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 入盆内用干净毛巾浸药液先擦洗患部
10分钟左右,再浸透稍拧热患处,冷则去之。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散寒祛湿、理气止痛。适用于小儿疝气。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茶叶10克,橘叶20克,老生姜25克,淡豆豉30克,白术、食盐各15
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20-- 30分钟。先
熏后洗,冷则加热,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温经健脾、散寒止痛。适用于小儿虚寒性疝气。一般连用3-5次即愈。
方三
[来源]《医学文选》(1)1988年
[配方]川厚朴、透骨草、艾叶各9克,槐树枝23厘米,葱白7根。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 面盆,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30分
钟。每日1次。
[功效]散寒祛湿、通络止痛。适用于小儿疝气。通常,轻者2次、重者5次即愈。
新生儿胎黄
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两目、小便发黄,因与胎孕守因素有关,故名< br>胎黄或胎疸。中医学认为,多由湿热之邪所致;或小儿脾气虚弱,郁久成疸;
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 ,胆汁不循常道运行而外溢出现黄疸。与西医学的新生儿生
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乳幼儿肝炎、胆汁粘 稠综合征、胆道畸形等类似。
方一
[来源]经验方
[配方]大黄、硝石、黄柏、山栀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煎汤1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新生儿黄疸。
方二
[来源]民间方
[配方]黄柏30克。
[用法]上药煎水去渣,待水温适宜时,给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每日1--2
次。
[功效]清湿热、除胎黄。适用于胎黄。
方三
[来源]民间方
[配方]十大功劳叶(阔叶)350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加清水4000毫升煎沸,倒 入盆内,趁热给新生儿洗澡。每
日1次;如黄未退净,可再洗1次。
[功效]活血解毒、消疸。适用于胎黄。
感冒
白芷、防风、荆芥、生姜各15克, 入季葱6根,薄荷8克。煎水洗浴,祛风解表,对风寒
感冒有显着疗效。
治上感发热
银花、柴胡、青蒿、香蕾、竹叶、桑叶各20克,煎汤洗浴,适用于小儿夏季上感发热,常
常洗后汗出 热退
治腹泻。
车前子3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米壳10克、律草30克,煎水泡 足及洗浴。适用于
婴幼儿脾胃虚弱、腹泻等症。
新生儿硬皮症
新生儿周身或局部皮 肤变硬,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其它病,尤属危候。临床症状
可见周身或局部皮肤发冷,皮肤或皮下脂肪变 硬。多因受寒、早产、感染、窒息
等多种原因所致。
方一
[来源]《赵炳南医疗经验集》
[配方]伸筋草、祁艾、桑枝各15克,透骨草、刘寄奴、官 桂、穿山甲各克,苏
木、草红花各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纱布袋内,用桑木架水锅上 蒸后用;或加清水煮沸后,
备用。用时,蒸后热溻或浸洗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活血通络、温经软坚。适用于硬皮症、下肢静脉曲张、象皮肿等。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肉桂、川乌、草乌各6克,当归、赤芍、川芎、红花、透骨草、祁艾各
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7000毫升煎浓汁,连渣倒入盆内,嘱家人抱患儿将硬皮处对
准盆口趁热熏之 ,同时用薄被覆盖其上以免散热。待温时,再淋洗或浸泡15-25
分钟。每日熏洗1次。
[功效]温经散寒、冶血化瘀、软坚散结。适用于新生儿硬皮症。

澳优能力多-怎么样治疗痛经


爱上玻璃苣的女孩-维淋金通素


za的护肤品怎么样-陈奕迅主演的电影


生理盐水的配制-长春婴儿


小妞是什么意思-天津肛泰肛肠医院


不孕不育的症状有哪些-seasons in the sun歌词


什么是黑素瘤-问道外传加点


大象怀孕多长时间生小象-大号安全套



本文更新与2020-10-21 05: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8231.html

婴儿药浴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