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孕妇咨询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0-10-16 10:07

婴儿日记 纪录片-陨落星辰第3季

2020年10月16日发(作者:阙生)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

陈俊宏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龋齿发病情况,加强防龋治龋工作,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
方法:通过查 阅近年调查资料等文献,按性别和城乡分组对其患龋率、龋均、龋
失补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总 的患龋率为 38.95%,其中男生为 33.82%,
女生为 43.28%;农村学生为 39.42%,城市学生为 38.61%。农村学生的
龋失补构成比为龋 82.98%,失 3.02%,补 14.00%,城市学生则为龋 28.99%,
失 1.03%,补 69.98%。结论 :大学生患龋率与以往资料一致,女生患龋率
高于男生,城乡患龋率无显著差异, 这与城乡人们的饮食结构、保健意识的变化
有关。城乡龋失补构成比有着显著差异,显示农村口腔医疗工 作者缺乏、医疗设
备短缺和群众口腔保健意识淡薄。
关键词:龋病;产生因素;预防与治疗

前言:
龋齿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 成长的最常见疾病之一,WHO已将此列入危害人类健
康的第三位疾病。龋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 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
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 病,
它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龋患率在不同民族、年龄、性别之间有差异,
我国一般平 均患龋率在50%左右。对于本病如未及时治疗和修复,龋蚀继续发
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 脓肿、并能并发颌周蜂窝织炎及颌骨髓炎,
影响整个身体健康。所以,早期检查,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防 治龋病的发生,而
且可以防止其它疾病的发生。为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关系,我们通
过抽查部分典型人群以及查阅调查报告类文献,进行以下科研报告。

1.人们对于龋齿认知
龋病,俗称虫牙,是以细菌为主导因素的牙体硬组织的进行性破坏性感染性疾病。
龋齿是含糖类 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过致龋菌的作用产生酸,酸腐蚀牙
釉质致其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物。 龋齿造成的牙体缺损可引起疼痛,影响咀
食效率,干扰儿童的消化吸收,导致儿童的营养缺乏,还可导致 恒牙的釉质发育
及异位萌出,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影响美观和正常发音。
龋病通过不断的进 展可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的早失,下沉,恒牙的萌出
异常及错合畸形的发生,从而引起牙齿的疼 痛,缺损,干扰咀嚼消化,进一步影
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颌面部的生长及心理健康。
2.龋齿形成的因素:
2.1致龋菌
细菌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口腔中的致 龋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变形链
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产酸菌属为代表的产酸菌属,可分解糖类物质 产生酸,
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一 类是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代表的厌氧菌,可破坏有机质,
使牙 齿形成龋洞。在这些引起龋齿的菌类中,变形链球菌是最主要的原因菌。
2.2 饮食
儿童 龋齿的发生与所吃的食物有很大关系,一方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矿物盐类、
蛋白质、主要维生素以及微 量元素如钙、铁、磷、氟等的摄人有利于牙齿的发育,
增强牙齿的抗龋力。而另一方面,食物中的含糖类 成分也会与口腔中的致龋菌作
用,产生龋齿。儿童食用过多的甜食如含糖较高的饮料、蛋糕等均会增加龋 齿的
发病率,这是因为含糖量高的食物残存于口腔时会极大提高致龋菌的繁殖。睡前
吃甜食对牙 齿的损害更为严重,这是因为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量
减少,细菌的繁殖加速,因此会增加 患龋几率。研究发现,饮料除了含糖量高以
外,由于其 pH也相对很低 ,对牙齿有很强的酸蚀作用, 能破坏牙齿外层的保
护膜,削弱牙齿的抵抗力,已成为儿童患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
与含糖 量高的食物相反,有些食物反而会降低龋齿的患病率。比如酸奶和奶酪由
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双膦 酸盐和钙,能使口腔中的pH值升高,酸性降低,
而降低患龋率;橙子、猕猴桃和彩色的柿子椒等由于含 有丰富的维生素 C,不仅
可以消灭口腔中的致龋菌,还会促进牙龈生长所需要的胶原蛋白,增强牙齿的 抗
龋率;黄菜花、西芹以及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生吃时可以清洁儿童的牙齿,
去除牙缝中 的食物,而降低龋齿率。
2.3 牙齿状况
儿童牙齿发育不良以及矿化特别是钙化不足均会 增加龋齿的发病率。因为此时儿
童牙齿的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低,所以抗龋性低。出生时体重低于正常 值的婴
儿和早产儿乳牙釉质发育通常会有缺陷,因此会导致牙齿对致龋菌的易感性,并
且由于釉 质发育不完全,牙齿表面也会有点窝状或沟状凹陷容易滞留食物残屑,
不易清洁,从而产生龋齿。
儿童生长过程中,牙齿的发育有三个阶段,分别是乳牙列(3岁)、混合牙列 (6
岁)和年轻恒牙列 (12岁)。乳牙极易发生龋齿,原因是儿童进食时,食物必须
经过乳 牙咀嚼才能咽下,所以乳牙的牙釉质易被磨损而导致龋齿。胚胎在母体中
4~5周时,乳牙就开始发育, 因此孕母自身充足的营养摄入能够保证胎儿期乳
牙的良好发育。混合牙列阶段的恒牙,牙齿发育尚未完全 ,并且恒磨牙表面的窝
沟形状复杂,食物极易残存。而且一旦发生龋齿,就会影响恒牙的进一步发育。< br>年轻恒牙列阶段,牙齿的钙化程度很低,也易发生龋齿。
牙齿中第一恒磨牙患龋齿的几率最高, 原因是恒磨牙萌出最早,咀嚼食物的机会
最多,因此牙釉质的损伤几率最大,并且恒磨牙表面的窝沟很多 ,刷牙时不能彻
底清除窝沟中残存的食物,因此容易聚集细菌,形成牙菌斑。研究发现,下颌乳
磨牙由于食物重力的原因以及上颌中切牙由于生理性缝隙的原因均极易残存食
物,发生龋齿。
3.龋齿的预防与治疗

3.1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教育工作
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口腔知识水平,充分意识到龋齿对孩子的危害,然
后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良 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家长的口腔知识认识水平
如前所述,家长的口腔知识水平对儿童的龋病发生与否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
定期的口腔检查,教授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纠正口腔不
良习惯。[5]魏丽敏研究表明,68%的父母并不知道儿童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6.3 %的家长认为龋齿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有57.3%的父母不知道第一恒
磨牙何时萌出,可见大部 分父母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了解甚少。对幼儿家长
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工作是控制儿童龋病的必经 之路。
3.2 窝沟封闭
牙面窝沟是龋齿最易发生的部位,统计数据显示,窝沟龋齿占恒牙龋病的 84.7%。
窝沟封 闭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预防儿童窝沟龋齿发生的措
施。窝沟封闭是将一种对人体无害 可自凝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涂在牙齿的十字
型窝沟上,经光照后固化形成的一层牙齿保护性的屏障,防 止食物残留在窝沟内
与致龋菌作用产生酸性成分对牙体侵蚀,形成沟龋。一般来说,儿童在牙齿达到咬合平面就可以做窝沟封闭,乳磨牙的最佳封闭时间是 3-4岁 ,第一恒磨牙的
最佳封闭时间是 6~7岁,第二恒磨牙的最佳封闭时间是 1l一13岁,双尖牙的
最佳封闭时间是 9~13岁。
3.3 氟化物的应用
氟化物能够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延缓或者逆转已经存在的龋齿。有资料 表明,适
宜的氟可使邻面龋、游离光滑面龋、窝沟龋分别减少 78%、85%以及 26%一
45%¨ 。氟化物预防龋齿主要通过使早期受损的牙釉质再矿化、干扰致龋菌与
糖类 的反应、杀死致龋菌、使新发育的牙齿牙釉质更坚固以及牙咬合面更加圆润
易于清洁来实现的。氟化物在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儿童在每天的饮食以及喝水中
均可以获得一定的氟。另外,还可以通过人为氟化来增 加氟化物的吸收,比如饮
水氟化、牛奶氟化以及使用含氟牙膏和含氟漱口水等。
3.4 木糖醇的应用
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可以从许多水果和蔬菜的纤维中、各种浆果、燕麦和蘑
菇以及玉米壳、甘蔗渣和桦树中提取。木糖醇的甜度和蔗糖相似,因此能和蔗糖
一样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木糖醇对龋齿的预防效果表现在: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
的增长、残存在口腔中时不能被致龋菌分解产生酸 而腐蚀牙齿、清新的甜味能够
促进唾液的分泌而有助于清洁和保护牙齿。目前,可用的木糖醇形式有很多 ,例
如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咀嚼片、木糖醇牙膏等。木糖醇口香糖已被证实可以有
效地防治龋 齿。芬兰维耶斯卡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一项为其两年的木糖醇对儿童
龋齿预防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每 天通过咀嚼口香糖来获得 7~10g木糖醇的
11-12岁的儿童比不吃口香糖的儿童龋齿率降低了 30%~60%。
4.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儿童龋齿是有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提高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
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采用外在的方法如窝< br>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对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拥有健康的牙齿具有重要的
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建平 .儿童保健学[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7—250.
2.邱文彦,李哲,宋印章,等 .变形链球菌在牙齿表面定植与婴幼儿年龄变化
关系的研究 [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4):279-280.
3.王红忠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常规防治 [J]_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0):
147—148.

添阴-客家话学习


辽宁亲子鉴定-哪些食物含碘


宝宝打嗝能喂奶吗-安全期避孕法


林峰chok-洗头掉很多头发


辽宁男篮现场直播-宝宝经常打嗝怎么办


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女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小儿止咳糖浆-手术后不能吃什么


姚明是巨人症吗-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本文更新与2020-10-16 10: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324773.html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