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四川当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这几年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创新主体动力活力不足、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能力不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深、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聚焦体制机制障碍,四川将如何改革?
6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将在三个领域进行改革。
一是全面创新改革。这是中央部署的“国字号”改革任务,新一轮改革重点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对创新领域改革具有抓纲带目的牵引性作用。
二是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唐文金介绍,这是四川省先行探索的“川字号”原创改革,重点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意义十分重大。这次全会提出,要在前期探索基础上,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形成更强改革综合效应和更多终端转化成果。
三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项科研领域的“放管服”行动,就是用行政管理的“减法”和创新服务的“加法”换取创新动力活力的“乘法”。全会提出,要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真正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低效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改进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组织方式。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