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民俗礼仪:生日礼仪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23:21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专业吸脂减肥塑身)
民俗礼仪:生日礼仪




1.
“三朝”与“九朝”



是指婴儿出生的第三日与第 九日。“三朝”这天要给婴儿洗澡,
谓之“洗三”。一是洗去污垢,二是从小习水性,成长过程中不怕< br>水鬼之类,保一生平安。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家人采摘艾蒿等草 药煎水,请有经验的老
婆婆为婴儿洗澡,谓之“洗三”。洗毕,用姜片、艾叶团擦拭婴儿
的关节 ,再用葱敲打三下,取聪明伶俐之义。然后,用多个煮熟去
壳的鸡蛋在婴儿的全身滚来滚去,说是为婴儿 润肤。滚完的鸡蛋送
给街坊邻居的小朋友吃,谓之吃“滚胯蛋”。“滚胯蛋”很多人都
争着吃。 因为人们认为,吃“滚胯蛋”是财运和福气的象征。



“三朝”这天,主 人为庆贺自己“升级”
(
当了爹娘
)
,得了
“千金”
(指女儿
)
或“公子”
(
指男孩
)
,总要大办宴席。用以 款待前
往祝贺的亲朋戚友,这叫做“做三朝”
(
或“做九朝”
)
。各 房亲人
前往赴宴叫做“吃三朝
(
或九朝
)
饭”。当然,前往赴宴的客 人是一
定要送礼物和红包的。当然,婴儿出生的当天或第二天,做爹的一
定得带上“万子鞭”和 礼物前往岳父家报告喜讯,称为“报喜”。
告诉岳父母大人其女儿生了孩子,并祝贺岳父母大人当了外公 婆。
并且告慰岳父母大人,母婴均安然无恙,让他们不必牵挂。“万子
鞭”是在进岳父母家门之 前在路边或地坪里燃放的,是“报喜”第
一程序,同时通过燃放“万子头”鞭炮,可晓明街坊,其岳父母 大
人当了外公外婆了。岳父母大人得知自己得了外孙子
(
或外孙女
)

定会喜得合不拢嘴。接着,岳父母杀鸡打鸭,招待女婿。饭后,岳
母会将早已准备好做外婆的 礼物整理好,准备前往女婿家,看望和
打点女儿和外孙子。七仙湖周边“打三朝
(
做外 婆
)
”总是少不了这
么些礼物:三五套婴儿穿的内衣外服、鞋帽、摇篮、架笼子
(
木制的
学步器
)
,甚至婴儿用的尿布片儿也准备了一大堆哩
!< br>女儿“坐月子”
要吃的母鸡
(7-8

)
,鸡蛋
(2 00-400

)
,面条,荔子、桂圆、墨鱼、
红枣、红糖等补品。岳父母挑 着这些礼物送到女婿家去看望女儿,
照顾外孙,叫做“送三朝”。外公外婆“送三朝”的礼节如今仍在< br>七仙湖周边地区流行,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变化,但送去的摇篮和架
笼子被现代新式摇篮和“学步车 ”代替了。



2


婴儿“出窠”



出窠本来是指小鸟长到一定的时候由其鸟公鸟婆带出鸟巢练习
飞翔、认路 、捕食等巢外活动,期以今后离开父母能独立生活,经
得起风霜雨雪的磨练。婴儿“出窠”指婴儿满月之 后,由其父母带
去外婆家认亲戚。据说经过出窠这么个程序之后,婴儿长大后不会
忘记外婆那边 的亲戚。更不会忘记祖恩。另外,孩子从小就能出远
门走亲戚,身体接受了锻炼,将来会健康强壮
;
人生道路上将会风雨
无惧,独立生活能力强,经得起生活的磨难。



出窠这天,婴儿的父母要给他
(

)
好好打扮一番。穿戴 一新,
还在婴儿的双眉之间
(
印堂处
)
擦点黑锅烟灰,有点像包黑炭 之威风。
一路上可避妖驱魔,保佑孩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另外,这一点
还是个装饰打扮,白 嫩的额头上一点黑点,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果。



到了外婆家 之后,外祖父那边的亲戚朋友都会聚拢来,抢着亲
吻他,弄得婴儿啼来大人笑,好不热闹。外公外婆在一 边看了,乐
得合不拢嘴,杀鸡打鸭,采办丰盛的筵席,款待亲朋戚友。大舅二
舅满舅轮回请客, 九天九夜不撒席。真可谓添丁之喜为大喜呀
!
在外
婆家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



“出窠”回家这天,外公外婆、舅父舅母还要打发婴儿的红包、
衣服、糖 果糕点之类。出门时,抹去婴儿额头上的黑点,俗称“去
黑”,再点上一个朱砂红点,表示观音菩萨施了 法术,寓意走向光
明与幸福,一生平安。



除了打发红包之外, 七仙湖区的农家另外还赠送又大又圆的
“糍粑”
(
用糯米做的
)
,上 面用红曲写字,或用红纸剪字贴在上面。
多为福、禄、寿、喜之类。预祝婴儿及全家生活圆满,前程似锦 。
得到的糍粑越多越显富贵。



婴儿的父亲挑着满满的一担“打 发”,“闪唧丫唧”,婴儿的
母亲抱着孩子一同回家。爷爷奶奶老远出门迎接,见了孙子回来,
喜得合不拢嘴。连忙接住孙子,一边张罗着把那些糍粑大部分分发
给亲朋戚友,街坊邻里。其意义是:一 来分享孩子家人的幸福和喜
悦,二是吃掉婴儿的不幸和灾祸。这样,婴儿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
就 会逢凶化吉,茁壮成长。



3
、“做华周”



即为婴儿满一周岁做生日贺酒。生日那天,举家忙碌,操办筵
席,为其庆贺。前来庆 贺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来人往,热热
闹闹的。特别是婴儿的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带着丰盛的礼物 、怀
揣红包来喝酒,欢天喜地坐大边
(
坐上座
)
。宾主济济一堂,有 说有
笑,热闹非凡。



吃罢酒席,婴儿的父母在桌子上摆满各类 物品,诸如文具、食
品、玩具、书籍、劳动工具
(
模型
)
……等等, 让孩子自己去抓取。用
以试探孩子的志趣和爱好。如果孩子首先抓到笔和书本,表明孩子
今后喜 欢读书学习,将来是文化人的料
;
如果先抓到劳动工具,表示
孩子今后是做工的料;
如果最先抓到食品,表示孩子是个只懂得吃喝
享受的人……这就是流行于七仙湖区的婴儿 “抓周”仪式。其实,这
只是大人们的一种取乐方式罢了。没有任何人能规定,孩子长大成
人后 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只能看他自己后天的奋斗与磨练了。满
周岁的孩子一般也开始咿呀学语、慢慢学会 走路了,也可以辨认家
人和一些物品了。



平时生日:七仙湖区 当地人民过生日习惯沿用农历
(
阴历或古

)
,很少用公历
(
阳历
)
来过生日的。孩子过完周岁后直到十九岁,
再没有像过周岁生日那么 隆重的了。就是满二十岁,也只是家人或
同学朋友一块过一过,没有大吃大喝的习惯。



4
、“百家衣”



旧时,农村因 受佛、道教思想影响极深,又因医疗卫生知识不
够普及,农村的小孩尤其是幼婴儿养不活而夭折的可能性 极大。为
了表示小孩儿命很轻贱,父母常给孩子冠以“狗伢子”、“牛伢
子”、“虎伢子”等低 贱动物的名称来称呼。大概是因为狗,牛,
虎之类动物很贱,但身体很健康,不生病痛的缘故吧。做父母 的不
像现在把他们当成“小祖宗”,而是像对待小和尚似的。因此,他
们为孩子向东家讨一块碎 布,西家要一块布角——称作“讨百家
布”。母亲用讨来的不同色泽和质地的碎布
(
“ 百家布”
)
剪成多种
几何图形
(
多为小三角形或菱形或正方形
)
,拼接成一件小孩适穿的
衣服
(
外衣或抱巾
)
,俗称“ 百家衣”。民间普遍认为小孩穿上此
“百家衣”,就像佛门传递给小和尚穿的“百纳衣”一样,虽然补< br>了又补,但能得到佛门菩萨的保佑,又可得到“百家”祖灵的护卫。
这样,被民间普遍认为的妖魔 鬼怪就不敢侵害年幼的孩子,从而使
孩子一生顺利,长大成人。并如同佛门弟子一样,无疾无病,健康< br>高寿。



此习俗反映出民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总认为孩 子夭
折是妖魔鬼怪坑害所致。却不知是因饮食卫生不周等原因引起的疾
病所致,从而一味地指望 道教佛教等“神灵”的保佑。结果往往延
误了治疗时机而痛失爱子
(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类颇具迷信
色彩的思想意识已随着人民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及人民生活条 件
的改善而日益淡化了。小孩大人身上一有不适,便去求医问药,而
不再指望什么“神灵”的庇 护了。值得重视的是,旧时的“百家衣”



拼奏规则,

做工精细,经穿耐用,图案新颖,色彩斑斓,别致
玲珑,百看不厌,着实是一种难得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



旧时还有戴银项圈和“百家锁”的习俗,今日能见者不多了。



5


中年人生日



关于成年及成年 人“寿诞”
(
即“生日”
)
的话题,七仙湖区的
城乡人民中流传着这 么一些俗语:“女长十八足,男长三十六”。
做生日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进,女做满 ”等习
俗。



“女长十八足,男长三十六”,意思是说女孩子到 了十八岁时
已发育成熟已成年了,可以找婆家出嫁了。而男子到了三十六岁还
有发育成熟的时光 ,因此可以晚娶晚育,即使到了三十六岁结婚也
不为迟。这一习俗比旧社会里的“指腹为婚”或“童养媳 ”进步了
许多,但与现时《婚姻法》有相抵触的地方。这种旧时习俗应该改
变。



“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说的是已婚男女在庆贺诞辰时的习
俗。一般而 言,当男子进
30
岁时不大搞庆寿活动。而妇女到了满
30
岁这年要大庆30
岁寿辰。因为在当地民俗习惯中,“男子
30

上花,女子
30
藤上瓜”。
30
岁的男子才进而立之年。正是事业起
步与发展时期,正如 瓜藤上才长出的花朵,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时间还早着呢
!
正是“挑得一担起,放得 一担落”的黄金时代,大有
前途。这时候做生日大寿,会被人们嗤笑的。而女子满
30
岁时,由
于生儿育女,家务和生产劳动拖累,昔日的黄花闺女已不再青春亮
丽,甚至有点未老先 衰的迹象,趁还年轻时享受一下生日的快乐与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23: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9057.html

民俗礼仪:生日礼仪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