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之辩
< br>“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句话出自《黄帝内
经·素问》第五篇之阴阳应象大论,到现 在为止,没有一人给
我一个满意的解释,今晨思之良久,偶有心得,记之:
这句话里面最让人困惑的就是:苦可泄,辛甘可散。
酸为什么涌泄?《黄 帝内经》说酸主收敛啊,中医药大学课
本也说了,你看看拉肚子吃点酸的止住了,这不是
收敛住
了吗?错!
大错特错。
咱们看到收敛住拉肚子只是一个外象,
不是 内在机理。我用苍术也止住泄了,难道我说苍术也是酸
味的?有人用四逆散治早泄,四逆散
里哪有酸味药?下面
我来解开谜底:
酸主收敛这句话 是要放到五行里去理解的,辛主散、酸
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是针对气机循行,升降浮
沉的,我们调理气机的时候要用这个理论,如厥阴热化,气
机上涌,要用乌梅。
酸苦涌泄这句话是要用到阴阳里去理解的,大家看这
句话的前面两句话: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
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
食少火,
壮火
散气,少火生气。尤其注意:味厚则泄,薄则通。怎
么理解?其实就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经典示人以规矩。
很多人理解酸苦涌泄的时候会把他放到五行里 去理
解,就
怎么理解都理解不通。从所谓科学的理解,你喝进味道重的
东西 身体会有一个应急反应,这个应急反应就是吐,拉,分
泌唾液等,大家可以查一下西医资料,
酸味是刺激唾液分
泌最强的。
也就是说,
这里只用味重,
味淡这组阴 阳来理解,
不要用酸苦甘辛咸的五行来理解,否则坠入思辨则难以自拔。
再比如大家经常说:哥们,你口味真重,什么意思?你
口味重,
和大家不一样,
大家不喜欢和你玩,
大家都排挤你,
排挤不就是“涌泄”吗?
大家再看内经的这篇题目“阴阳应象大论”,< br>就是讨论
阴阳的。简单之极。我们把它复杂了。
另外提 醒大家对”泄“这个字的理解,
泄,
不只是拉肚子,
只要可以排除体外的都是泄,味苦 是入心的,心是与夏天相
通的,夏天要干什么?出汗,出汗要干什么?排毒,你没看
现在大街小 巷都是汗蒸馆?还说排毒,商人都比咱们学中医
的聪明。
< br>拿麻黄,桂枝做例子,麻黄这味药《神农本草经》明
明说是味苦,我就不理解大家为什么总是说辛 ,今天我再把
这个谜给破了,苦者,泄也。辛者,通也。麻黄味
苦外泄,
桂 枝味辛温阳活血利水。学中医的还需要我过多的解释吗?
你再看二陈汤,其实正宗的二陈汤里面是要有乌 梅的,为什
么?用味重之味去泄,古书上说乌梅
酸,滋阴,错,而且
大错特 错,真正滋阴的只有食物和甘味药。你没看温病上说
什么时候用乌梅?温病后期要用,为什么温病后期用 ?这时
候脾胃已经累了,用味道
重的酸刺激一下,刺激脾胃活动
吸收食物, 这时候放进沙参,麦冬,山药,增加营养。因为
读者不同,
我再稍微深一点解释,
酸入 肝,
肝在八卦属震卦,
震卦的先天
卦在后天卦的艮,艮为小儿,阳气之始。 做个
大胆的设想,酸是连接先后天的开始,所以厥阴才有乌梅,
好了,不多说。
。。
。
不知道学中医的人明白
没有,中 医和传统文化是分不
开的,他往单里说只有元气,往多里说是十二地支,放到人
体就是十二经络 ,不同的时候可以拿出不同的理论,下面我
大体总结一下?
一是元气,二是阴阳,三 是天地人,四是
四象,五是五行,六是六经,七是七星,八是八卦,九是九
宫,十是十天干,十 二是十二地支。
关于什么时候用什么解释,我用风水给大家一个解释比
较直观。就是形以形破,气以气破,星以星破。比如房子的
外形不好了,要调整外形,气不流通 了要调整物体不能阻碍
气机流通,某个不好的星位高大了,要把它修一下,然后把
好的星位调整 了。
个人觉得已经说得比较明白了,望明者识之。我文笔有
限 ,难免挂一漏万,请看文章的朋友斧正。
李玉成
壬辰年己酉月庚辰日午时泽灵:這是個很好的討論議題。俺
個人認為這裡是說複味﹐也就是味道組合迭加以後的總效果﹐
而不是分開兩個味道來討論。以辛甘發散為例﹐若單獨用甘味
﹐並沒有明顯發散的效果﹐只有圓潤的效果。辛味發散﹐大概是無爭之論。甘辛組合效果﹐是辛味作主﹐甘作陪襯﹐反而能緩其
過散的副作用。
故此二味之 發散﹐沖擊力不及單用辛味﹐但是卻
有後勁﹐把單辛味散力強而短暫變成較緩而持久﹐同時避免對
惡辛味之內臟的衝擊﹐這是甘緩的效果。如外感常用辛散藥﹐
但若單用辛味﹐肺臟可能受不了或過燥﹐ 容易咳嗽﹐加用點甘味
以緩之﹐則散而不燥﹐能緩解對肺臟的衝擊。
酸味單用肯定有收
斂作用﹐止瀉﹑收汗﹑斂膽火常用酸味藥﹐這不但理論上成立﹐實
際臨床也證明了這一點。
苦能 泄﹐大概沒有疑議﹐問題是泄什麼
﹐又這裡的涌泄和收斂是否就一定對立﹐這是個問題。
內經原 文
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似乎是兩種相反的作用。
同時
﹐我們注意到﹐收斂 和發散正好相反﹐可見涌泄和收斂並非對立。
我個人認為﹐辛甘發散是把陰積給散掉﹐涌泄是把高亢之陽
(
或
熱氣
)
給瀉掉﹐雖
發散
和< br>
涌泄
都有散和瀉之意﹐所言作用則
完全不同。
也可以看成陽藥 治陰病﹐陰藥治陽病﹐或說陰積用陽
藥散之﹐陽亢用陰藥瀉之。
再回來說酸苦組合起來的涌泄效 果
﹐應該和單用苦味酸味的涌泄不同。
苦味鎮熱的效果較強﹐而寒
性一般較重些﹐酸味 可收斂陽氣﹐到底用哪一個﹐應視察病人體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22: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