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珍贵的
40
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
40
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
巧独特,操作规范简 便,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
--
一、脾经(脾土)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
自指尖至指间关节 横纹处
(
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
;
②在拇指桡侧
缘自指尖至指 根
(
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
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
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
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
300
~
500
次。
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
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 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
面色等。
说明:
经实验证明:
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
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
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 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
--
二、肝经(肝木)
位置:
在食指掌面。
操作:
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 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
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
100
~
500
次。
作用:
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
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
肝经 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
为肝之母,
补肾 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
可用泻心火,
或用清天河水、
清小肠穴代之,
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
--
三、心经(心火)
位置:
在中指掌面。
操作:
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 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
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 br>~
500
次。
作用:
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
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
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
水穴代之。如患儿高 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
推
1
~
2
次后.
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
对剧咳也可缓解。
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 色赤者,
用之无效。
--
--
四、肺经(肺金)
位置:
在无名指掌面。
操作:
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
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 尖或
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
100
~
500次。
作用:
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
感冒,发热,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
说明:< br>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
清本穴时间要 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
穴
1
~< br>2
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
补法 。
--
--
五、肾经(肾水)
位置:
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
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
100
~
500
次。
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
主治:
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7: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8227.html
-
上一篇:附近小儿推拿培训学校?
下一篇:如何考小儿推拿保健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