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道溃疡
·
一、小建中汤
·
二、复健散
·
三、附子理中丸
·
四、桂附理中丸
·
五、理中化痰丸
·
六、枳实理中丸
·
七、香砂理中丸
·
八、理中丸
·
九、归脾汤
·
十、复方河车散
·
十一、良附丸
·
十二、胃溃疡汤
·
十三、保和丸
·
十四、温胃饮
·
十五、扶阳助胃肠
·
十六、温中补脾汤
·
十七、沉香温胃丸
·
十八、沉香桂附丸
·
十九、溃疡汤
·
二十、良附丸
·
二十一、高良姜汤
·
二十二、蒲草木香汤
·
二十三、十四味建中汤
·二十四、良姜散
一、小建中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桂枝
(
去皮)
,生姜各
9
克,甘草
6
克,大枣
(
擘)< br>12
个,芍药
18
克,饴糖
30
克
(
后烊冲)
。
(用法)上药以水
700
毫升 ,煎至
400
毫升,去渣,人饴烊化,分
3
次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
腹痛。
证见腹痛喜温喜按,
按则痛减,
舌淡苔白,
脉细弦而缓 ;
或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面色萎黄;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中虚吐血衄血,遗精 等。现常用
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低热、贫血等病。
(按语) ①证见痛处喜按,得食痛减,饮食喜温畏凉,舌苔白,脉缓。②本方可用治消化道
溃疡,功能性低热,贫 血。
二、复健散
(方源)
《山西中医》
1998
;
(3
)
:
3
(组成) 东洋参
30
克,生黄芪
30
克,党参
30
克,五灵脂
30
克,丹参
30
克,郁金
30
克,
川楝子
30
克,甘草
30
克,鸡内金
120
克,陈皮
60
克, 神曲
60
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次服< br>1
.
5
克,每日服
3
次。
(功效)补益脾气,消食。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见胃脘规律痛,伴泛酸、纳呆,苔薄白,脉弦细。
(按语)①本方以胃脘规律性痛,泛酸纳呆,苔白、脉细。②本方可用治消化性溃疡。
三、附子理中丸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炮附子30
克,人参
30
克,白术
30
克,干姜
30
克,炙甘草
30
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
10
克,每日服
3
次;亦可用上药各
1
/
3
量, 水煎服,水煎
2
次作
2
次服,每日服
2
剂。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腹痛。证见腹痛,面色觥白,手足不温,心下逆满,呕哕不止,呕吐泄利,霍乱转
筋,饮食不进,及一 切沉寒痼冷。
(按语)①本方证以腹痛喜温面色觥白,
手足不 温,呕哕不止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药物乃理
中丸加附子。③本方用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胃扩张等。
四、桂附理中丸
(方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肉桂
15
克,附子
15
克,党参
30
克,白术
30
克 ,干姜
30
克,甘草
30
克。
(用 法)
制小丸,
一次服
10
克,
每日服
3
次;
亦可以用上药各
1
/
3
量水煎服。
水煎
2
次(
肉
桂炯服)作
2
次服,一日服
2
剂。
(功效)温中散寒,益气健脾。
(主治)腹痛。证见腹痛,吐泻,不思饮食,手足冷。
(按语 )①本方证以腹痛喜温按,吐泻,手足冷,脉沉迟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附子理
中丸加肉桂。③本方 可用治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扩张等。
五、理中化痰丸
(方源)
《明医杂著》
< br>(组成)干姜
30
克,人参
30
克,白术
30
克,炙 甘草
30
克,法夏
30
克,茯苓
40
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
10
克,每日服
3
次;亦可以用 上药各
1
/
3
量水煎服,水煎
2
次作
2
次 服,每日服
2
剂。
(功效)益气健脾,温化痰涎。
(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 之咳嗽呕吐。证见咳唾痰涎,呕吐清水,食少,或饮食难化;
大便不实。
(按语)①本方证以咳唾痰涎,
呕吐清水,大便不实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药物乃理中丸 加法
夏、茯苓。③本方可用治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等。
六、枳实理中丸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枳实
15
克,白术
30
克,人参30
克,甘草
30
克,茯苓
30
克,干姜
30
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
10
克。每日服
3
次。或用上药各
1
/
3
量水煎服。水煎
2
次作
2
次服,每日服
2
剂。
(主治)腹痛。证见脘腹痞满作痛,手不可近。
(按语)①本方证以脘腹 痞满作痛,
手不得近,咳唾痰涎胸闷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乃理中丸
加枳实、
茯 苓。
③本方可用治慢性胃肠炎,
胃、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急性胃扩张,
胃下垂等。
七、香砂理中丸
(方源)
《通欲伤寒论》
(组成)广木香
3
克,东洋参
5
克,干姜
3克,砂仁
3
克,白术
6
克,炙甘草
2
克。
(用法)水煎
2
次作
2
次服,一日服
2
剂。
(功效)温中健脾,行气止痛。
(主治)中寒腹痛。证见腹痛喜温喜按,肢冷,便溏,或吐利脘满,苔白腻,脉沉弱。
(按语)①本方证以腹痛喜温喜按,肢冷,便溏,脉沉弱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乃理 中丸加广
木香、
砂仁。
③本方可治慢性胃肠炎,
胃、
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
以及冠心病之属虚寒气滞者。
八、理中丸
(方源)
《伤寒论》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各
30
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
10
克,一日服
3
次。亦可以上药各
1
/
3
量水煎
2
次作
2
次服,一
日服
2
剂。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证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腹满食< br>少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痹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
温,以 及小儿慢惊凤,病后喜呕涎沫等。
(按语)①本方证以腹痛喜温喜按,
四肢不温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原用法为少量多次服:鸡
蛋黄大小一九,日
3
、
4
服,夜
2
服,即一日夜可服
6
次。服至腹中觉热为度,< br>
可增至三、
四丸
,每次服量也可增大。但虽如此,药效还是不及汤剂, 即现代所谓的
理中汤
。原《伤
寒杂病论》
已有
人参汤
药物同此方,
各药均为三两
(
今每剂各药用
10
克)
治胸痹因虚寒者。
③霍乱,指吐、泻并作之证
(
与西医学的霍乱 杆菌引起的霍乱不同)
。本方证所指霍乱,是吐
泻并作之属虚寒证者。④本方可用治急慢性胃肠 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扩张,
以及
小儿消化不良、冠心病之属于虚寒证型者。
九、归脾汤
(方源)
《正体类要》卷下。
(组成)白 术、当归、白茯苓、黄芪
(
炒)
、龙眼肉、远志、酸枣仁
(
炒)、人参各
3
克,木香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13: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7660.html
-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资料—水肿
下一篇:胃溃疡诊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