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
,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
[1
]
,
已成为继心血管疾 病、
肿瘤之后的另一个
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3]
。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
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
4
-
5]
。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 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
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 如下
:
1
、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
[
6]
。目前
认为
,
糖 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
95%
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
种危险 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
在家族聚集性
[7 -8]
,国外研究表明
,2
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
史者高
3~10
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
40 %,
如
果父母双方均患病
,
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
5
%[8]
。
H
L
i
等
[
9]
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
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
β
细 胞功能;有
2
型糖尿病家
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
C
肽水 平较高
,
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
于具有
1
型糖尿病家族史 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
[
1
0
]
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 br>尿病的患病率为
3.94
%,对照组一级亲属为
1.09%,
相对危险 度为
3.62
。许多资料均显示
具有
2
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 庭
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
1
1
,
12]
。
2.
2
年龄因素
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
目前我国
2
型糖尿病
高发年龄 为>
50
岁
,
其患病率达
7
%
;
>
60
岁达
10%,
其患病率是2
0
~
40
岁人群 的8
~
10
倍,
在欧美各国也类似。
在美国
,
过去 常将
4
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
然而
最近几年
,
在30
~39
岁和
40~
4
9
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 长了
70%
和
4
0%
[12
]
,
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苏联群等
[
13]
研究也显
示
,
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随着年龄的增 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唐晓君等
[1
4]
研究显示,年龄每增 长
1
0岁
,
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1.0~
2
.
0倍。因此,中老
2
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3
肥胖
(
或超重
)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
2
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
素
,
现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
体质指数与发生
2
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
在不同性别和不 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超
重者
2
型糖尿病患 病率都显著高于非超重者
,
前者大约是后者的
3~5
倍
[
1
5]
。
我国
11
省市的
调查发现
,
糖尿病 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患糖尿病的危险(R
R)
为正常人
的
2. 36
倍,
而肥胖的
R
R达
3.43
[16]
。W
a
ng
等
[1
7]
研究发现随着腰围的增加
,
发生糖尿病的
危险性也增加
,
腰围最高者其患糖尿病危险增加了
1 2
倍,而腰臀比及体质指数最高者患
糖尿病危险分别增加7倍和
8
倍。
2.
4
体力活动不足
许多研究发现体力 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
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
2
型糖尿病的患 病率相差2
~6
倍。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
及体育锻炼可增加胰岛素活性标志物的效应 ,从而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
[
1
8]
。马林茂
[19]
等对 我国
1
1省市的糖尿病调查结果进行了多因素
Log
i
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
职业体
力活动与休闲时的体力活动减少均是糖尿病 的危险因素。
2
.5
膳食因素
高能饮食是 明确肯定的
2
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
发生率与膳食中脂肪所 提供的能量百分比成正相关,与膳食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
百分比呈负相关。有学者认为
,< br>饮食支出的高低能部分反应居民的富裕程度。富裕的家
庭和地区其饮食支出往往高于贫穷和落后地 区
,
这些地区的居民脂肪摄入量也往往较
高,促进了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
,
是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内张毓
洪等
[
20]
研究 表明,
喜欢甜食和经常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同样是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
.
6
早期营养
有人提出生命早期 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和增加发
生糖耐量减低(I
G
T
)
和
2
型糖尿病的危险
[
2
1
]
。低体重新生儿较高 体重新生儿在成长
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
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 岛
β
细胞的发育。
2.7
社会经济状况
糖尿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
富裕国家的糖尿病患病高于
发展中国家。即使在不发达国 家,富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穷人。我国1
994
年
2
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的调查亦发现
,
糖尿病的患病率随收 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经济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
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
2.
8
吸烟与饮酒
国内的有关糖尿病的研究 中,
单纯用吸烟、
饮酒与否来分析其
与糖尿病的关系时
,
并不能看到 它们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而是戒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明显高于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
,
但经过年龄进行分层排除了年龄构成差异的影响后
,
可
以确定戒烟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比 吸烟者及不吸烟者高。当采用吸烟与饮酒指数来分析
吸烟与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可以看到吸烟、饮酒指 数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线
性关系
[22]
,
大量吸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 险因素
,
随着吸烟年限与吸烟量的增加
,
糖尿病的
发生也越多
[
2
3
]
。
相关研究表明
,
在过量饮酒致
2
型糖尿病的同时
,
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2
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
[ 24]
。
3、糖尿病与其他疾病
3.1
高血压
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
然而
这可能与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
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
2.5
倍,糖尿病患者至少1/
3
以上合并高 血压
,
并发肾脏损害者
高血压患病率达
70%
~80
%< br>。美国糖尿病协会
(
A
DA
)报告
,
高血压是
2
型糖尿病的高
危因子。
3
.3
心脑血管疾病
2
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
,
糖尿
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危险性是非糖尿病个体的
2
~
5
倍,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中
50
%由
心血管疾病引起,不论性别 差异
,
2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
2
5]
。
2
型糖尿病同样
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26]
,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糖尿病患者
卒中危险性增加
2~6
倍,糖耐量异 常的患者卒中危险性增加
2
倍
[27]
。
UKPDS
研究表 明
[28]
,
长期高血糖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其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糖尿
病患者的糖化终产物或氧化物增多
,
糖基化终产物能够与 胶原及其结构蛋白发生铰链反
应,
使动脉壁的顺应性降低
,
同时糖基化的胶原 可在血管壁上形成网状结构
,
捕获低密度
脂蛋白,使之氧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 沫细胞,造成细胞病理性改变。②由于
高血糖的存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
血液流经已 经狭窄的动脉更加缓慢,更易导致血栓
2
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的形成
;
同时由于糖尿病时细胞的修复能力减慢,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
血小
板在受损的内皮上黏附、聚集增加,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缓。③高血糖患者体内活
性氧的产生增多,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
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血
管各种病理性改变
,
促使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最 终导致冠心病和缺
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并呈弥漫性改变。
4、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急性并发 症主要有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状态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主要分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变;
后者主要包括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 因种族、地区和诊断标准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冠状血管并发症
,< br>其主要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
29]
,
也包
括脑血管[
3
0]
和外周血管疾病
[
3
1]
。心脑血管 疾病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其中超
过
70%
的死亡由此导致
[
32
]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
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
0.2
~
4
8
%
[33]
,
其中
12
.
6%
~
21%
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即被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4,
35]
,为成人后天致盲的主
要原因
[3
6
]
;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
约85
%
是由此引起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
20~40
%< br>[37]
,
己成为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
,
约占
50 %;
在中国
,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
期肾病的第三位病因
(
约占 1
5%)
并正在迅速增长
,5
年生存率小于
2
0
%
。
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的患病率为
15
~
75
%< br>[38-40]
。糖尿病足溃疡及其所导致的截肢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外周血管病变 及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是下肢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
6
、小结
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发病的,
仅有遗传因素或仅
有环境、行为因素引起者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 种危险因素共
同或相互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多种环境因素和行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6: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