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试题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5:42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张燕生)
2020
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
中级
)
《相关专业知识》模 拟试卷
(1)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B

C

D

E5
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
1
个最佳 答案。并
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性产物是
D
A

X’
片段


B

Y’
片段


C

E’
片段

D

D-
二聚体

E


1-14
片段


2


导致食物中毒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在固体培养基上 菌落较大,
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
该细菌是
B
A
.产单核李斯特菌

B
.蜡样芽胞杆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枯草芽胞杆菌

E
.丹毒丝菌


3


男,
4 6
岁,
5h
前曾大量饮酒,出现上腹剧烈持续疼痛
1h
,弯腰时腹痛 可减轻,体

36

6

,疑为急性胰腺炎
(血淀粉酶的参考值小于
200U

L)
,还有哪种疾病可引起血淀
粉酶升高
C
A
.胃炎

B
.急性肝炎

C
.腮腺炎

D
.心肌炎

E
.肾炎

腮腺炎也可以引起血淀粉酶升高。


4


下列哪种情况需进行羊水检查
A
A
.疑为母婴血型不合

B
.确定胎儿性别

C
.胎盘前置

D
.多胎妊娠

E
.胎位异常

羊水检查的适应证之一为疑为

母儿血型不合。



5


不属于成分输血优点的是
C
A
.可提高疗效

B
.血液使用更合理

C
.避免输血传播疾病

D
.减少反应

E
.可节省血源

血液输注都可能感染输血传播疾病。



6


关于
HBeAg
,错误的是
B
A
.绝大多数见于
HBsAg
阳性血清中

B
.与
Dane
颗粒无明显关系

C
.是
HBV
复制活跃的标志

D
.持续
10
周以上阳性指示病变易慢性化

E
.存在于
Dane
颗粒中

HBeAg
是乙肝病 毒
Dane
颗粒核心的片段,较
HBsAg
稍后出现,阳性提示病毒在复制, 且有较强传染性,
持续阳性可发展为慢性乙肝。



7


常用于一般定性试验的国产化学试剂的级别是
D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8


单核细胞染色反应为阳性,并被氟化钠抑制的是
E
A

PAS
染色

B

POX
染色

C
.苏丹黑染色

D
.氯醋酸
AS-D
萘酚酯酶染色

E
.醋酸
AS-D
萘酚酯酶染色

单核细胞的醋酸
AS

D
萘酚酯

酶染色呈阳性且被氟化钠抑制的,而氯醋酸

AS

D
萘酚酯酶染色是粒细
胞的特异性

酯酶。


9


APTT
是反映
D
A
.外源凝血途径的试验

B
.纤溶系统活性的试验

C
.抗凝因子活性的试验

D
.内源凝血途径的试验

E
.血小板活化的试验


10


有关试带法测定尿蛋白,正确的是
C
A
.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原理

B
.主要与球蛋白反应

C
.滴注青霉素可致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

D
.尿液
pH≤3

0
时,出现假阳性结果

E
.尿
pH>9
可出现假阴性

滴注青霉素
250

U

2h

320

U
3h

480

U

5h
,可能对于化学法产 生假阴性。



11


尿三杯试验结果为第一 杯和第二杯均为清晰,
第三杯有弥散的脓液,
可初步诊断为

A
.急性肾盂肾炎
C
B
.肾病综合征

C
.前列腺炎

D
.急性肾炎

E
.急性膀胱炎

三杯试验可用于了解男性泌尿系统感染所在的部位:①第< br>1
杯尿,
排尿开始出现血尿或脓尿,
后两杯清晰,
提示病变在前尿道, 如尿道炎等;②第
1
杯尿和第
2
杯尿清晰,第
3
杯尿出现红 细胞和脓细胞,排尿终末
出现的血尿或脓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底部、后尿道或前列腺部位,如前列腺 炎、精囊炎等;③
3
杯皆
浑浊或出现血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或膀胱以上部位,如肾 盂肾炎,肾小球炎等。



12


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特异的指标是
C
A

CK
B

LDL
C

CTn
D

Mb
E

CK-MB
cTn
被认为是目前用于
ACS


断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



13


与弧菌科细菌无关的特性为
E
A

G
-
弧形,有极端鞭毛,运动活泼

B
.氧化酶阳性

C
.发酵葡萄糖

D
.钠离子可刺激生长

E
.脲酶阳性

弧菌科共 同特点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极端鞭毛、动力阳性、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直或微弯的杆菌。
脲酶阴性 。



14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 AML

M4Eo)
亚型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是
D
A

t(8

21)
B

t(9

22)
C

t(15

17)
D

inv(16)
E

inv(3)
AML

M
4
Eo

inv(16)(p13

q22)
染色体畸形。



15


抗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方法是给患者输入
A
A
.具有抗原性的疫苗


B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C
.单克隆抗体


D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E
.免疫球蛋白


抗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方法是给患者输入具有抗原性的疫苗。



16


酶介质法使被
IgG
致敏的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其原理是
E
A
.在红细胞膜之间的桥梁作用


B
.在致敏的抗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C
.中和红细胞表面电荷


D
.改变致敏抗体的结构


E
.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分子


木瓜酶或菠萝蛋白酶可以破坏 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使红细胞膜失去电荷,缩小红细胞间的距离,同时酶
还可以部分地改变红细胞结构 ,使某些隐蔽的抗原得以暴露,增强凝集性且对
IgG
的作用大于
IgM
,故 有
利于不完全抗体的检查。



17


胃液中缺乏哪种成分可引起恶性贫血
A
A
.内因子

B
.红细胞

C
.胃蛋白酶

D
.白细胞

E
.上皮细胞

由于内因子生成减低 和
(

)
体内有抗内因子抗体的存在,
使维生素
B
12
吸收减少所致的恶性贫血,
是一种巨
幼细胞性贫血。


18


心衰伴严重贫血时,输血应首选
B
A
.全血

B
.悬浮红细胞

C
.洗涤红细胞

D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E
.冰冻红细胞


19


对于极微量
(ng
甚至
Pg
水平
)
抗原的检测,首先可考虑使用
E
A
.反向间接血凝法

B
.荧光抗体技术

C
.补体结合试验

D

ELISA


E
.放射免疫测定

放射免疫测定敏感度高,能测到微克
/
升,甚至纳克
/
升或皮克
/
升水平,交叉反应少,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批间、批内误差小,用血量少。



20



Rh
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其母体产生的抗体以哪种为多见
C
A
.抗
C
B
.抗
C
C
.抗
D
D
.抗
d
E
.抗
E

Rh
抗 原到目前已发现
40
多种
Rh
抗原,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为
D

E

C

c

E5
种,这
5< br>种抗原中
D
的抗
原性最强,临床上最为重要。



21


不符合造血干细胞特征的是
A
A
.光散射较强

B

CD34
呈强阳性

C
.可以进一步分化

D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E
.胞体与淋巴细胞接近


造血干细胞有
4
个生 物学特性。①需要活化: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造血干细胞处于静止期,必要时在多种
细胞因子的协同下才 进入细胞周期进行细胞分裂。②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复制方式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
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 。③多向分化:造血干细胞向成熟细胞分化过程中,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可以分化形
成红系、髓系、巨核 系成熟血液细胞,也是淋巴系干细胞的来源。④表面标记:观察发现
CD34
阳性细胞
群具有长期造血重建能力,推测绝大部分造血干细胞应为
CD34
阳性。



22


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E
A
.平均数

B
.极差

C
.标准差指数

D
.卡方

E
.标准差

标准差是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

度的最佳指标。



23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正确的说法是
E
A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5%
白细胞总数,或其绝对值
>0.25×
10
9
/L
B
.临床以下午
3
时采血做直接计数较为合适

C
.分类计数增多
15%

50%
,直接计数为
(1

5

5

0)×
10
9
/L
属重度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

D
.所有病例血象中均可见到幼稚细胞,甚至有原始细胞

E
.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可见幼稚型,以嗜酸中晚幼粒细胞多见


24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
A
A
.血小板体积

B
.血小板相对数量

C
.平均血小板容积

D
.血小板压积

E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直方图,横坐标为血小板的体积,纵坐标为不同体积血小板的相对频率。



25


关于试带法测尿红细胞,错误的是
B
A
.尿液中完整
RBC
可呈阳性反应

B
.尿液中游离
Hb
呈阴性反应

C
.肌红蛋白可呈阳性反应

D
.尿液维生素
C
浓度过高导致假阴性

E
.高浓度蛋白尿可降低灵敏度

试带法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与完整 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蛋白、高比密尿液中,红细胞不溶解,
试带灵敏度减低;大剂量的维生素
C
或其他还原物质导致假阴性。



26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介导的血管和平滑肌反应属于
A
A

I
型变态反应

B


型变态反应

C


型变态反应

D


型变态反应

E
.非变态反应

I
型超敏反应主要由
IgE
抗体

介导,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是关键的效应

细胞,
其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引起各种临

床表现的重要分子基础,效应器官主要病变

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

增强、平滑肌收缩等。



27


化脓性支气管炎患者痰液可呈
A
A
.黄色脓性痰

B
.棕红色痰

C
.铁锈色痰

D
.棕褐色痰

E
.烂桃样痰

化脓性支气管炎患者痰液呈黄色脓性痰。



28


噬菌体在医学和生物学中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应用有
E
A
.噬菌体展示技术

B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C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实验工具

D
.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E
.以上均包括

噬菌体的应用包括;用于细菌的

鉴定与分型、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作为分

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噬
菌体展示技术。



29


前分光的光路特点是
A
A
. 光源

分光元件

样品

检测器

B
.光源

样品

分光元件

检测器


C
.样品

分光元件

光源

检测器


D
.样品

光源

分光元件< br>→
检测器


E
.分光元件

样品

光源

检测器


前分光的光路与一般分光光度计相同, 即光源一分光元件一样品一检测器。后分光的光路是光源一样品一
分光元件一检测器。



30


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的是
E
A
.发热反应

B
.溶血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变态反应

E
.肺炎

肺炎属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疾病,非输血引起疾病。



31


最容易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混淆的疾病是
D
A
.脾功能亢进

B
.恶性组织细胞病

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
.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均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



32


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电泳技术为
B
A
.琼脂糖凝胶电泳


B

SDS-PAGE
C
.淀粉胶电泳


D
.等电聚焦电泳


E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本题考查
SD

PAGE
电泳分离蛋白质原理,
SDS-P AGE
电泳分离蛋白质时,经
SDS
作用,所有蛋白质
带相同电荷,电泳的快 慢只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有关。



33



MIC
分型中,鉴别急淋白血病亚型最重要的是
C
A
.细胞形态特点


B
.细胞化学染色反应


C
.细胞免疫标志表达


D
.特异性染色体畸变


E
.融合基因表达
< br>ALL

MIC
分型主要根据细胞膜表面标记,将
ALL
分为
T

ALL

B

ALL
及其各自的亚型 。


34


等渗尿主要见于
C
A
.心脏功能不全

B
.糖尿病

C
.肾盂肾炎所致的远端肾单位浓缩功能障碍

D
.脱水

E
.高热

等渗尿的出现表明肾脏浓缩稀

释功能受损。



35


关于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
.肿瘤细胞缺乏有效的抗原表位


B
.肿瘤细胞
MHC
分子发生改变,影响抗原递呈


C
.不能正常表达活化免疫细胞的黏附分子


D
.患者血清中存在封闭分子,促进
CTL
与肿瘤细胞结合


E
.细胞表达
FasL
,介导淋巴细胞凋亡


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涉及:①肿瘤细胞缺乏有效的抗原表位,难以触发足够的抗肿瘤免疫效应。②肿瘤细

MHC
分子发生改变,影响抗原提呈。③不能正常表达免疫细胞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 分子。④血清中存
在着封闭因子,阻止
CTL
与肿瘤细胞的结合,抑制对肿瘤细胞的特 异性杀伤。⑤肿瘤细胞产生某些免疫抑
制因子。⑥细胞表达
FasL
,介导
C TL
凋亡。



36


不符合
M
2
的是
D
A
.我国急性髓系细胞自血病中,发生率最高

B

FAB

M
2
分为
M
2a

M
2b两型

C

M
2a
骨髓中原粒细胞
30%
90%(NEC)
D
.在其细胞化学染色中,
POX
阴性反应

E
.白血病细胞中可见
Auer
小体

细胞化学染色中,髓系特异的
POX
呈阳性反应。



37


测定某蛋白的含氮量为
8g
,此样品中含蛋白质克数约为
E
A

20g
B

25g
C

30g
D

40g
E

50g
本题考查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每种蛋白质都有其恒定的含 氮量,平均为
16%
,测定出的含氮量,再
乘以系数
6

2 5
,即为蛋白质含量。



38


关于
CML
由慢性期进展至加速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

B
.脾进行性增大

C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
>10%
D
.血液或骨髓中原粒细胞
>10%
E
.出现
Ph
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39


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大于
30%

B

POX

SB
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大于
3%

C
.骨髓象中退化细胞明显增多,蓝细胞
(
涂抹细胞
)< br>多见


D
.按
FAB
形态学分类,可分为
T-ALL

B-ALL
及其各自的亚型


E

PAS
染色,原始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淋巴细胞较脆,易于推破而成涂抹细胞。



40


葡萄球菌的色素不溶于
E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甲醇

E

H
2
0
金黄葡 萄球菌的色素属于脂溶性色素,只溶解于脂溶性物质如乙醚、乙醇、氯仿和甲醇等,不溶于
H
2
O




41


以下物质在机体中异位后,哪种不会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
D
A
.晶状体蛋白

B
.精子

C
.甲状腺球蛋白

D
.皮肤

E
.葡萄膜

正常情况下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终 身不与免疫系统接触,机体对这些组织细
胞的抗原成分无免疫耐受性,在手术、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释放 ,诱导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



42


有关
SDS
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B
A
.终产物的吸收峰波长为
538nm
B
.根据测定的吸光度可直接计算

C
.本法为国内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

D
.本法不适合进行白细胞计数

E

SDS
质量差异较大

SDS
测定法操作简单、呈色稳

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无公害等优

点。但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
最后确认,不

能直接用吸光度计算
Hb
浓度,而且
SDS


剂本身质量差异较大会影响检测结果。



44


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
B
A
.红细胞、巨核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B
.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C
.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和单核细胞


D
.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


E
.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45


反向溶血空斑试验利用的是
SPA
的什么特征
B
A
.能与人
IgG

Fab
段结合

B
.能与人
IgG

Fc
段结合

C
.能与人的
C3
受体结合

D
.能与绵羊红细胞受体结合

E
.能与丝裂原受体结合

SPA
具有与
IgG

Fc
段结合的特性,抗人
I gG
抗体的
Fc
段与
SPA-SR-BC
结合,抗体形成细胞分泌的
I
gG
与抗人
IgG
结合后,活化补体,介导
SPA-SR BC
的溶解,在分泌
Ig
的细胞周围形成圆形的溶血区,称
为溶血空斑。每一 个溶血空斑即代表一个
19
分泌细胞。


46


关于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胰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
.急性胰腺炎时,血 清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平行升高,其峰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
2

400



B
.两种胰蛋白酶的分布和急性胰腺炎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C
.轻型者
80%

99%
为游离胰蛋白酶原< br>-1
及极少的结合型的胰蛋白酶
-1
D
.重型者游离胰蛋白酶原-l
可低到胰蛋白酶总量的
30%
,大部分以结合形式存在


E
.胰蛋白酶原
-1
不可以和
α
1
-
抗胰 蛋白酶或
α
2
-
巨球蛋白结合

胰蛋白酶原
-1< br>它可以和
α
1
-
抗胰蛋白酶或
α
2
-
巨球蛋白结合。



47


血浆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在肝脏合成的
C
A
.清蛋白

B
.凝血酶原

C
.免疫球蛋白

D
.纤维蛋白原

E
.前清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
(
如病

原体
)
刺激后产生的,
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

免疫反应,
生成抗原一抗体复
合物,从而阻断

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

作用。



48


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B
A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

B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C
.血清蛋白电泳

D
.血清钙磷代谢及碱性磷酸酶检测

E
.肾功能试验

骨髓检查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确诊实验。



49


下列关于
PNH
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一种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性疾病

B
.病变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突变

C
.本病溶血的程度取决于高度 敏感
(


)
红细胞的多少

D
.本病的溶血属于慢性血管外溶血

E
.本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可相互转化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5: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873.html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试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