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幽门螺杆与胃癌知识科普(完整版)
幽门螺 杆菌是一种致病菌、一级致癌因子,目前证明至少有
70
多种疾病与
其相关;它主要定 植于胃粘膜,因此与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
相关
MALT
淋巴瘤等的 关系更为密切。由于被它感染后,有部分人并没有明显
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一旦它 酿成大祸,比如造成消化性溃
疡、胃出血、甚至胃癌的时候,才被人所重视;
由于抗 生素耐药、中国式共餐的原因,对它的剿灭,目前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即
使完全清除,也很有可能卷土重 来;所以,专家们称之为藏在胃里的幽灵!
本文简单讲述: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坏处、治疗的好处、以及如何治疗和检查
。
狡猾的潜伏者
至少在
6000
年前,人类的胃里已经有它潜伏了。 然而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人
们才逐渐认识了它:
1982
年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1985
年
Marshall
吞服细菌证明其致病性;
1994
年美国将消化性溃疡列为首个根除指征;
1994
年
WHO
将其列为胃癌第
1
类致癌原;
2005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015
年幽门螺杆菌胃炎被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
(HP)
是一种螺旋形,
微厌氧,
主要寄生在胃内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也是唯一能在胃酸里存活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菌体光滑,呈
s
形,有
4-6
条鞭毛。
由于它的螺旋状结构,
狡猾地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
寄生在黏液中靠近胃黏膜
上皮 ,不与胃酸直接接触。
由于有胃粘液层的保护,胃酸也对它无可奈何。
它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
也可直接激发免疫反应,
从而 造成胃黏膜炎症。
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影响胃酸分泌。
若使胃酸分泌增加,
则 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特
别是十二指肠溃疡;
而使胃酸分泌减少,
则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 。
胃黏膜慢性炎
症可导致萎缩
/
肠化生、乃至不典型增生的发生,而这些被认 为是胃癌的癌前病
变;
可怕的幽灵“菌团”
无数研究 已经确切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引起多达
70
多种疾病,最为常见
的就是与胃相关 的疾病:
数据表明: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地 区差异,约为
40%~60%
,也就是说,在我国约
有
7-8
亿人已 经被感染。
1
、感染者中,
100%
会发生慢性活动性胃炎;
2
、感染者中约
15%~20%
会发生消化性溃疡;
3
、
10%
的感染者可发生顽固的消化不良;
4
、约
4%~5%
感染者最终可发生胃癌;
5
、
80%~90%
的胃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
6< br>、以感染率
40%
计算,全国将有
12%
、约
1.7
亿的个体最终会
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症状性疾病。
当然,有大约
70%
的感染者,在初期并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但是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被伤害,这些人的胃,在电镜下都可看到炎性表现;
随着 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出现,持续性加重,最终会出现病理上的变化,比
如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 甚至胃癌。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4: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680.html
-
上一篇:幼儿园节目串词大全
下一篇:糜烂性胃炎严重吗?幽门螺旋杆菌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