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刘仕昌医案风温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2:59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最快的瘦腿方法)

xx
医案

张某某,男性,
48
岁。初诊日期:

1996

2

21
日。

主诉:

发热、咳嗽
8
天。

病史:

患者于

1996

2

13
日淋雨后起 病,始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咳嗽,伴呕
吐两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病历资料显示前医诊其舌边 尖红,苔薄白,脉浮
略数。曾服用

环丙沙星



藿香正气散

无效。
2

18
日发热增高,体温达

39

5

,并见咳嗽,痰黄,心烦,口渴,便秘,尿黄,舌质 红,苔薄黄而
干,脉弦数。改用

大承气汤

等。
2

21
日诊时见烦躁不安,咳嗽气促,发热


37

8


38

5

之间,以下午及夜间增高,右下肺可闻湿哆音。诊见舌绛,苔少,
脉弦细数。

胸部
X
线透视报告:

右下肺大叶性肺炎。

血常规:

WBC


15

O×109/L
(

)
案例解析


1

/
15



本例发病 于
2

13
日,正是风温病好发季节,为感受风热病邪而致病,符
合 风温发病较急,初起必有肺卫见证;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病程中常出
现邪热壅肺证候的病理变化特 点及诊断要点。故可诊断为风温。

辨治方面本例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
2

13
日~
2

18
日。< br>2

13
日起病,开始见发热,恶寒,
头痛咽痛,咳嗽,伴呕吐两次,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诊其舌边尖红,苔薄白,
脉浮略数。辨证为风热犯卫,肺气失宣。呕吐为风热上扰所 致,可用银翘散宣
肺泄卫,疏风透邪。呕吐可加枇杷叶、佩兰叶等。前医只注意呕吐用藿香正气
散而无清热疏风作用,故效果不佳。

第二阶段:
2

18
日~
2

21
日。
2

18
日发热增高, 体温达

39

5
度,并见咳嗽痰多,心烦,口渴,便秘。尿黄,舌 质红,苔薄黄而
干,脉弦数。为邪入气分,其病位以肺胃为主,兼于阳明大肠。可用麻杏石甘
汤 加大黄等清肺胃热盛,兼泄腑实。而前医只用承气攻下腑实。未用针对肺胃
炽热的药物治疗,故效果不佳 ,病情恶化。

第三阶段:
2

21
日以后。风热病邪由气 分进入营分,热灼营阴,心神被
扰,治宜清营泄热,方可选用清营汤加减。玄参
15
克 丹参
lO
克水牛角
(
先煎
)30
克金银花
15克连翘
15
克鱼腥草
30
克竹叶
15
克北杏仁
6
克大青叶
15
克紫菀
10
克甘草
6
克,一天两剂 ,水煎服,加用紫雪丹
1
支.一天
3
次,及清开灵注
射液
3 0ml
加输液中静脉滴注.一天一次。经治疗病情逐渐妤转,痊愈。

xx
医案

xx
某某,男,
53
岁,农民。

2005

2

7
日首诊。

主诉:

发热、头痛、呕吐
1
天,昏迷
1
小时。

病史:


2

/
15



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
2

7
日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 ,发热,头痛,
心烦,口苦,干呕,饮食减少,尿赤,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
9
时,出现高热,面色发红,心烦,口干不甚渴饮,突然出现昏睡,下肢皮肤斑
疹隐隐,急送医院 。

症状:

患者高热,神志不清,呼之不应,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苔薄黄,舌
红绛。

检查:

体温

39

8

,脉 搏
98
/分,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
散在出血点。

白细胞计数:

总数

21

O×10
。 /
I
,,中性粒细胞
90
%,淋巴粒细胞
10
%。

治疗经过:

经采用中医卫气营血理论辨证及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后,患者连服四剂中< br>药,于
2

12
日神志转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食欲渐振而能食形 瘦。经调
治后病得转机而渐趋向愈。

(

)
案例解析

第一阶段
(
初期
)

2

7
日上午起病,开始见发热,恶寒,心烦,口苦,干呕,尿赤,脉弦数,为新感引动伏邪.热郁少阳所敛。可用黄芩汤加减,苦寒
清热,宣郁透邪。但患 者末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

第二阶段
(
中期
)
2

7
日晚上
9
点时,患者高热,面色发红,心烦,口干
不甚渴饮,突然出现昏睡,下肢皮肤斑疹隐隐,病情急剧转化入营。


3

/
15



第三阶段
(
极期
)

2

7
日晚上
9
点后,患者急诊入院时高热< br>(
体温

39

8

)
,昏迷神志 不清,呼之不应,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颈项有
抵抗感,下肢行散在出血点,苔薄黄,舌红绛,病机 系春温病营分失治,热毒
内陷,内闭心包。治疗可用清营汤合用安宫牛黄丸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第四阶段
(
木期
)

2

12
日人事清醒,仅热早凉,热退无汗,食欲渐振能
食,形瘦,病机系余邪末尽,邪留阴分。辨证:

邪留阴分证。可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滋阴清热、入络搜邪。

xx
医案

xx
,男,
19
岁,
8

8
日收入院。

主诉:

发热
10
小时,伴神志异常
1
小时。

病史:

因患者
8

7
日午后在烈日下游泳,傍晚 自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习
呕吐,随即发热。上半夜汗出甚多,午夜后已不出汗,但胸腹灼热,气促 ,口
干不多饮,烦躁不安,渐而嗜睡,溲少色黄;入院
1
小时前偶发谵语。

体查:

体温
40
度,脉搏
112

/< br>分,呼吸
24

/
分,血压
16/lOkPa
。嗜睡 。呼之
能醒,面红气粗,颈项强直,四肢厥冷,心率
112

/
分、 律齐、无杂音。双肺
无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舌红绛,苔薄黄而干,脉细教。脑膜刺激
征阳性。未引出病理征,肌力、肌张力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
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及 蛋白量轻度增高。

(二诊)
8

12
日:
经治疗
3
天后体温逐步下降至
38
度,神志正常,神疲纳呆,口干欲饮, 尿
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4

/
15



一天一剂中煎服,连用
5
天后诸证消失 ,调治
10
天后出院,无后遗症。

xx
医案

x x
,男,
38
岁。
9

26
日首诊。

主诉:

发热干咳
6
天。

病史:

9

20
日出差西北,途中

感冒

,次日即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
燥。在出差地诊治,病情好转。
5
天后回原住 地时身热已退,但仍干咳,口鼻、
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咽红,心肺正常,肝牌 不大。
胸透正常,血常规正常。

(
风热犯卫
)
病史摘要:

xx
,女,
3
岁。

198 4

3

1l
日初诊。发热
7
天,微恶风寒,头痛 咳嗽,住某院:

儿科病房。白细胞总数

18

7×10 9

L
。中性粒细胞
80
%,淋巴粒细胞
20
%, 体温

39

7

,听诊两肺上野水泡音,诊断

肺部感染

。住院后用

青霉素链霉




先锋霉素

热不下。会诊时,高热,无汗,咳嗽微喘,口渴,舌边赤,苔
白干,脉浮数。

xx
诊断;肺部感染

中医诊断:

风温
(
风热犯肺,肺气郁闭
)

5

/
15



治法:

xx
表,宣肺透卫

。方药:

xx

xx
加减

银花
15xxxx10xx
杏仁
10xxxx
lOxxxxlOxx
桔梗
10xx
牛蒡子
5xx
薄荷
5xxxx30xx5xx
甘草
3xx
水煎频频饮之。

药后得微汗,身热稍轻,咳嗽有痰,舌苔薄,脉滑数,表闭已开,里 热尚
未除,宜清解分利。

处方:

银花
15
克黄 芩
5
克连翘
10
克前胡
5
克花粉
10
克橘 红
5
克枇杷叶
lO
克桑

5


水煎饮之。:

药后汗畅出,身热退,诸症皆除。
(xx.
1993

xx
临证经验荟要.
xx


xx


中医药出版社
)
肺热壅盛【案例】

xx
,男,
34
岁,工人。

1990

11

7
日初诊。


6

/
15



病史摘要:

哮喘反复发作
4
年,近一月来持续频繁发作,喉中作水鸡声,痰鸣喘咳,
气急 ,咯黄色黏痰,排吐不利,胸部闷痛,咳则尤甚,咽干作痒,口干,烦
热,面赤自汗,口唇、指端微绀, 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

xx
诊断:

哮喘急性发作


中医诊断:

风温
(
肺热壅盛
)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

xxxx
汤加减:

蜜炙麻黄
6
克光杏仁
10克石膏
(
先煎
)30
克炒黄芩
lO
克知母
l( )
克桑白皮
lO
克法半夏
l0
克海浮石
l0
克芦根
20
克射干
6
克地龙
l0
克金荞麦根
15
克南沙参
l0g

7
剂,水煎服。

二诊
(1 1

14

)


药服
3
日哮喘 即告减轻.痰易咳出,连服
l
周,喘平,咽痒,面赤自汗,胸
部闷痛俱见消失,但有干 咳,咯痰质黏,咽部干燥,唇红。证属痰热郁蒸,耗
伤阴津。治宜清化痰热,养阴生津。

处方:

蜜炙麻黄
5
克炒黄芩
10
克知母
l0
克桑白皮
lO
克光杏仁
10
克海浮石
l0
克< br>芦根
30
克金荞麦根
15
克天麦冬
(

)1 0
克南沙参
l0
克生甘草
3
克地龙
l0g

7
剂,水煎服。


7

/
1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2: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478.html

刘仕昌医案风温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