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乳腺超声检查指南
一、
检查目的
1.
判断乳腺有无病变。
2.
判断病变的物理性质,即囊性、实行、混合性。
3.
根据病变 的灰阶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给出疾病诊断或良恶性等提示性意
见。
4.
评估乳腺引流区淋巴结的状况。
5.
乳腺病随访。
二、
适应证
1.
出现乳腺相关症状和体征
(
1
)
诊断和定位乳腺包块。
(
2
)< br>评估特殊症状:
如扪诊异常,局部或整个乳房疼痛,乳头溢液
(超声应重点检查乳头、< br>乳晕后方和乳晕周边区域)
。通常需要结合乳腺
X
线检查、乳腺导管造影。
(
3
)
30
岁以上的女性,
对乳腺可触及肿块的首次 评估,
常规选择乳腺
X
线检查和超声检查
两种技术联合评估。
2.
其他辅助检查发现乳腺异常或诊断困难
(
1
)
乳腺
X
线检查或其他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如
MRI
、核医学、胸部
CT
)发现的异常或
包块。
(
2
)
乳腺
X
线检查诊断不清的致密乳腺、结构扭曲、难以显示的乳腺包块。
3.
乳腺病变的随访
(
1
)
随访以前超声检查发 现的乳腺病变,观察包块稳定性和周期性变化(随访时间视病变
特点而定)
。
(
2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随访肿瘤大小、血供、引流淋巴结等变化。
4.
乳腺外科术前、术后评估
(
1
)
术前评估: 术前评价病变的位置、大小、肿块的数目,引流区淋巴结受累情况。根据
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推断肿块良恶性,
判断困难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检。
精品
.
(
2
)
术后评估:术后早起可了解局部血肿、积液、水肿等情况 ;术后定期随访可检查有无
乳腺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
5.
乳腺置入假体后的评估
假体囊是否完整、有无变形、有无破裂等。
6.
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和(或)治疗
(
1
)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检查。
(
2
)
扪诊阴性的乳腺包块术前体表定位或术前超声引导下乳腺导丝置入定位。
(3
)
为各种介入操作提供超声引导,如超声引导下囊液抽吸(术后积液、囊肿、脓肿等)< br>、
肿瘤消融术、经皮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手术局部切除术等。
7.
常规体检
(
1
)
一般人群
(
2
)
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的中老年妇女。
(
3
)
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个人史,
以前活检显 示高危险性,
遗传易感。
三、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
四、
检查前准备
1.
常规检查前一般无须特殊准备。检查时充分暴露乳房和腋窝。
2.
检查前应避免乳腺导管造影和穿刺活检,以免造影剂和出血干扰影响诊断。
3.
检查乳腺癌是否发生腹腔、盆腔转移时,需要空腹和充盈膀胱。
4.
介入前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凝血功能。
五、
检查方法
1.
选择仪器和探头
(
1
)
仪器:一般选用中、高档彩色多普勒彩色诊断仪。
(
2
)
探头:常规采用≧
7.5MHz
线阵探头。若病变位置表浅, 可选择更高频率。对于深部较
大的占位、有置入硅胶填充物等可采用腹部探头。
2.
设置检查部位
利用仪器预设置键,选择浅表器官——乳腺。
精品
.
3.
患者体位
(
1
)
嘱患者充分暴露乳房和腋窝 。双侧手臂上举,自然置于头部上方或枕后。这种姿势使
乳腺组织紧贴胸壁可减少病灶的滑动,减少乳房 下垂和褶皱对检查的影响。
(
2
)
患者常规取仰卧位。检查乳房外 侧时,可调整为面向对侧的半侧卧位。
(
3
)
乳房较大或乳房下垂明显时,检查者可用手向上托起乳房。
(
4
)
如果肿块只有在特殊体位才能触及时,可采用特殊体位,如直立位或半 直立位。
(
5
)
有时为了与乳腺
X
线检查结果相 对照,超声检查可采取与乳腺
X
线检查相同的体位。
4.
乳房和腋窝扫查
(
1
)
常用的扫查方法:包 括旋转扫查法、纵切法、横切法、放射状
/
反反射状扫查法(与放
射状方向垂直)和斜 切法等。
①旋转扫查法:
沿所查部位旋转扫查,
以便判断有无病变,
该方法能较好地观察肿块的形态
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浸润情况,测量肿块的大小和纵横比。
②放射状扫查法:沿着乳晕连续做放射状切面,可以较好地显示乳腺导管。
③反放射状扫查法:与放射状方向垂直的切面进行放射状扫查的方法。
④纵切法从腋中线或腋前线乳腺侧缘至胸骨旁,沿乳房依次纵切扫查。
⑤横切法
:
从乳房上象限的外周上缘至乳房下皱褶,沿乳房依次横切扫查。
⑥斜切扫查:将探头置于乳头旁,使声束斜切入乳头后方,以清晰显示乳头及深面结构。
(
2
)
扫查范围:双侧全乳腺扫查,怀疑乳腺癌时应检查腋窝淋巴结。
(
3
)
扫查内容
①乳腺扫查
:
探头直接 放在皮肤表面进行扫查。较好的扫查方式是放射状和反放射状扫查联
合应用。
因为乳腺导管和腺 叶是以乳头为中心,
呈放射状排列,
放射状扫查可以较好地显示
导管和腺叶的结构。< br>将探头沿导管长轴方向置放,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滑动扫查,
从内
向外移动 探头,各扫查断面而相互覆盖完成
360
°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可联合使用多种
扫 查方法,包括放射状和反放射状扫查、横断面、纵断面、斜切扫查等。怀疑导管扩张时,
应沿导管长轴断 面检查和测量。
发现肿块后,
探头轻放于肿块表面,
使用彩色多普勒彩色显
示 病变部位是否有血流信息,
如果有血供,
应使用脉冲多普勒模式,
获得血流速度和阻力 指
数等参数。
②乳头、乳晕扫查
:
乳头和乳晕处组织致密,可致后 方衰减,乳头和乳晕深面为病变好发部
位,
需采用多方位斜切扫查。
对乳头溢液特别是 溢血的患者,
应特别留意乳头本身回声均匀
精品
.
性,乳头内和 乳晕深面导管有无扩张、管壁是否光滑,管腔内或导管周围有无肿块。
精品
. ③腋窝扫查:沿腋动脉长轴和短轴多断面检查,向外扫查到臂侧近端,
向内扫查到胸壁。判
断腋窝淋巴结有无增大,回声有无异常,有无副乳腺或其他占位病变等。
5.
检查时仪器调节
(
1
)
调节增益、
TGC(DGC)
:以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为标准。
(
2
)
调节检查深度:图像能够充分显示乳腺和胸壁结构。
(
3
)
聚焦点位置:常规置于腺体对应的深度,发现病灶时应注意及时调节到病灶所 在的深
度。多个病灶时,随检查病灶的深度做适当调节。
(
4
)< br>局部放大:对于较小病变,可选择局部放大功能观察病变及周边的细节。
(
5
)
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
:
发现病灶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血流。使用低滤 波,适当提
高超声多普勒增益,以不出现杂波信号为标准。
(
6
)
脉冲多普勒测量:病灶内有明显的血流信号,特别时不能排除乳腺癌时,需要测量血
流速度和阻 力指数(
RI
)
。尽可能减小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取样门尽可能小。
6.
测量方法
(
1
)
肿块大小的测量:肿块测量 包括最长径,与之垂直断面的短径和前后径三个径线。在
测量肿块大小时,
如果低回声肿块边缘 有增强回声晕
(晕环征可能代表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
润)
,其径线测量应包括周边回声 增强的不规则外缘,不能只限于低回声区。
(
2
)
导管管径的测量 :导管扩张时测量导管管径没打过长轴断面测量。
7.
病变的定位
(
1
)
时钟表盘式定位法
:
乳腺病变的体表定位参照时钟表盘形式 。发现病变,应明确标明位
于哪侧乳腺,
病变位于几点钟处、
距离乳头的距离。
此方法定位精准、
完整,
便于病变活检、
手术介入、临床随访和影像对比,最为常用 。
(
2
)
象限的定位法
:
对于较大的肿块,可采 用象限定位法。以乳头为中心,经过乳头的水平
线和垂直线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即外上象限、外下象限 、内上象限和内下象限,
乳头和乳
晕所在区域为中央区。
(
3)
解剖层次定位:病变定位还包括解剖层次定位。乳腺病变大多来自腺体层,少数来自
皮肤 、皮下脂肪或胸壁,应明确注明病变的解剖层次。
8.
扫查时注意事项
精品
.
(
1
)
扫查时各扫查断面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区域。
(
2
)
扫查速度不能太快。
(
3
)探头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特别在检查肿块内血流
时,加压会使小 血管难以显示。
(
4
)
检查乳腺腺体组织的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 层、
Cooper
韧带等有否异常。乳腺结构的
不均匀性和腺体内脂肪可能会干扰对占 位病变的识别。
(
5
)
腺体内局灶性脂肪可造成类似肿块的假象, 应仔细加以甄别。腺体内局灶性脂肪与腺
体周围的脂肪回声一致,且加压探头时局部明显变形有助于鉴别 。
(
6
)
由于恶性肿瘤可能浸润胸壁,而胸壁占位性病变临床触诊 又容易误诊为乳腺肿瘤,因
此在乳腺超声检查时,乳腺后方的胸壁结构应该常规观察。
(
7
)
注意皮肤和皮下脂肪层的占位病变与乳腺肿的鉴别。
(
8
)
除采用多种扫查手法外,应强调问诊和触诊,病结合其他影像资料,减少漏诊 。
六、
正常乳腺超声表现
由浅至深,正常 乳腺结构可分为
3
层,即皮肤、皮下脂肪、腺体层。女性乳腺有明显的年
龄变化,随月 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在妊娠、泌乳期和绝经后,乳腺也发生相应变化。由
于乳腺肿瘤可能浸润胸壁, 或胸壁肿瘤可能误诊为乳腺肿瘤,因此,应注意观察胸壁结构。
1.
皮肤
皮肤表现为一条平直带状稍高回声,厚度约
2mm
,光滑、整齐。乳头大小 因年龄、
发育及经产情况而异。年轻、乳房发育良好及未生育者,乳头较小,哺乳后乳头增大。乳头回声均匀,边界清楚,形状规则。
2.
皮下脂肪层
皮下脂肪层及腺体前脂肪主要为脂肪和
Cooper
韧带,除乳头外,腺体层均
被脂 肪组织覆盖。脂肪厚度个体差异较大,青春期皮下脂肪较薄,
随年龄增加,皮下脂肪逐
渐增厚。 皮下脂肪呈等回声,穿行于其间的线状高回声为
Cooper
韧带,一端连于皮肤和浅
筋膜浅层,
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
牵拉乳腺小叶,
使腺体表面在韧带附着处不平整略呈 波浪
形。
Cooper
韧带通常在老年女性和皮下脂肪较多时容易显示。
Co oper
韧带将皮下脂肪分割
为结节样等回声结构,
检查时需注意观察,
勿误 认为肿瘤。
皮下脂肪伸入腺体或腺体内出现
局限性脂肪团时,容易误诊为肿瘤,应注意鉴别。< br>
3.
腺体层
乳腺由管泡状的腺组织(实质)
、 围绕腺体组织的纤维性结缔组织(间质)和小
叶脂肪组织组成。腺体实质由分之的导管和终末腺泡组成, 腺组织被结缔组织分隔为
15
~
20
个腺叶,每个腺叶有一条较大的输乳管开 口于乳头孔,每条输乳管连同它的分之和末端
腺泡呈树状结构,围以结缔组织,故乳腺叶大致呈椎体形, 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每
个腺叶又由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乳腺小叶,
小叶的结构受激素的 影响而变化。
乳腺的导管包
括终末管、
分导管和输乳管。
乳腺内的脂肪组织通 常存在于小叶间,
脂肪组织的含量个体差
精品
.
异很大。
精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0: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355.html
-
上一篇:乳腺癌的4种典型表现
下一篇:2018乳腺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