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专家讲乳腺疾病(完整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3 00:48

-

2021年3月3日发(作者:烫伤疤痕)
乳腺疾病

目录





1
常见的乳腺疾病

2
预防乳腺疾病
,
一?

3
临床乳腺疾病的?

4
乳房疾病的预兆?

5
常见的乳腺疾病

6
预防乳腺疾病
,
一?

7
临床乳腺疾病的?

8
乳房疾病的预兆?

9
如何治疗

10
饮食

11
预防知识

12
注意事项


1
、常见的乳腺疾病

让女性痛苦不堪的
乳腺病
乳腺病是 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是危害妇女身心
健康的主要疾病,分为
乳腺
炎 、
乳腺增生
、乳腺纤维瘤、
乳腺囊肿
、乳腺
癌五大类,
其致 病因素比较复杂,
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就可能发生
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 br>

2
、预防乳腺疾病
,
一生的呵护计划



婴儿期



乳房变化:
整个婴幼儿 期乳房都处于静止状态。
但出生一周左右,

60
%的初生儿乳头下面出现蚕 豆大小的硬结,
双侧乳腺肿大,
有时甚至有
少量分泌物溢出。



呵护原则:
别挤、
别揉,
听之任之。
乳房是个受激素影响 很大的器官,
激素变化它就异常,
婴儿出生后母体的激素供应突然中断,
它立刻发现了 。
大约
3
周以后,
婴儿自己调整好体内平衡,
乳房自然恢复正常并进 入静止
期。



少女期



乳房变化:

9

10
岁开始,
乳房因卵巢分泌激素的刺激 ,
出现乳核,
并慢慢增大,到
15
岁时基本成型。不过刚开始,乳房因为脂肪 细胞含量
较少,所以比较有韧性,有些人可能两乳房大小不同,随着身体的发育,
这种差别会自 然消失。



呵护原则:抓住时机,协助发育。





乳房的大小虽然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在此时打好基础也会出现
超常发挥。我们可以在两方面努力,一是多做胸部运动,例如俯卧撑、游
泳及各种球类运动,随时保持 挺胸收腹;二是注意均衡营养,不偏食,特
别是补充足够的脂肪和水分。





适时穿
Bra
。穿文胸太晚影响形状,太早妨碍发育,穿戴时间 可
以依此判断:乳头变得明显、跑动时乳房摇动、乳房轮廓明显。如果上下
胸围差大于
16
厘米,也可以戴文胸。另外:文胸不要过紧,戴文胸一天
不要超过
12
小 时,每隔三四个月重测胸围以便更换。



成年期





月经时



乳房在月经前
7

10
天,
受体内雌激素影响开始增大,
直到
月经来潮
激素水平下降,乳房逐渐复原,至月经后
7

8
天回复正常。



呵护原则:月经前一周内,远离辛辣刺激,尽量吃清淡
高纤维食物< br>,
以免激素过于活跃,加剧经期乳房胀痛。





妊娠时



妊娠期乳腺发育的程度是决定乳汁分泌多少的重要因素 之一。
正常乳
房重约
200
克,妊娠后皮下静脉曲张,腺体管腔扩大,乳晕颜 色变深,乳
房体积增大,妊娠末期乳房可达
400

800
克。


呵护原则:
孕期乳房按摩。
在怀孕满
6
个月后进行,
方法是用手托住
乳房,
自乳房底部开始向乳头方向按摩,
同时揉 捏乳头以增加韧性。
这样
有利于产生乳汁,并使输乳管开放,确保乳汁分泌通畅。





哺乳期



产后2

3
天内,在
催乳
素的作用下,各乳腺小叶分泌活动增加,交
替分泌乳汁,
乳房迅速胀大而坚实。
随着规律哺乳的建立,
乳房会规律地充盈、排空,再充盈、再排空。



呵护原则:产后乳汁容易瘀积,造 成乳腺小结,甚至
急性乳腺炎
。每
次哺乳前,
揉一揉或热敷一下乳房,
有助于疏通乳汁通路。
哺乳时让婴儿
多吸不适的乳房,可以促进乳房疾病的好转。





中年以后



由于卵 巢分泌的激素开始减少,
乳房缺乏雌激素的刺激逐渐萎缩,

体逐渐被
脂肪组 织
代替,乳房体积变小,即使增大也是脂肪在增加。



呵护原则 :
此时乳房疾病发生率增高,
应该定期做专业检查。
对突然
出现的异常感觉、 乳房体积形态的改变、
乳头溢液
等情况,要立即就诊。


3
、临床乳腺疾病的种类及治疗

临床中,

80 < br>%的病人是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发现的,
等到出现症状再
就诊时大多已处于Ⅱ、
Ⅲ期;
有的
乳腺癌
患者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的希
望。如果早期发现Ⅰ期乳癌 ,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


一、乳腺炎:


A
、急性乳腺炎:



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所致,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由于哺乳方法不当、
乳汁流出不畅,
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
下最易发生
乳汁淤积

造成细菌繁殖;
或在乳头破裂、
乳头畸形或乳 头外
伤的情况下,细菌可从乳头逆行进入乳房而扩散至乳腺,引起感染。


B
、慢性乳腺炎:



一是急性乳腺炎失治误治, 如抗生素使用不当等;二是发病开始即是

性炎症
过程,
多因排乳不畅乳汁淤 积形成硬结。
其特点是起病慢,
病程长,
不易痊愈,经久难消;乳房内可触及肿块,以 肿块为主要表现,肿块质地
较硬,边界不清,有压痛感,可以与皮肤粘连,肿块不破溃,不易成脓也不易消散;乳房局部没有典型的红肿热痛现象,发热、寒颤、乏力等全身
症状不明显。


熟悉自己的乳腺,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部;
乳腺新出现的变化,
远比 面部新
出现的皱纹重要。
那么,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
和保健呢?


专家建议,女性从
20
岁开始就应该每
3
年做一次正规的
乳房检查
,从

40
岁开始则需要每年检查一次。
检查手段包括乳房
X
光片、
核磁共振和
超声波检查。此外,他建议从
20
岁开始,每月做一次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目测:站 在镜子前,双臂下垂,观察乳房的
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然后双臂上举,做同样的观察。若两侧乳房 不
对称,就应引起注意。接下来,双手置于
胯骨
上,用力使胸肌收缩,同时
弯 下腰,
如果感觉乳房吃紧,
那就可能有肿瘤。
接下来躺卧进行触摸检查:
在肩 膀下垫一个枕头或毛巾,
手臂伸直,
使乳房组织充分伸展,
用三根手
指触摸整 个乳房,
连腋窝和锁骨附近也不能忽略,
如果觉得有硬块或者厚
度有变化,就应该进行 进一步的检查。


除了自我检查,专家还提出,女性应该适当增加
体育锻 炼
,同时少喝酒,
多吃水果、蔬菜、胡萝卜素及
全麦食品
,摄取足够的叶酸、 维生素
D

钙,少吃脂肪,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二、乳腺增生:



多发生于中年妇女,常在乳房内有多个大小 不等而较硬的不规则结节,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患者常感乳房疼痛,
月经前症状加重 ,
是乳腺间质
的良性增生,
临床上以
乳腺肿块

疼痛及月经 不调为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

内分泌紊乱
,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三、乳腺纤维瘤:


为乳房内最常见的肿瘤,
多见于 青年女性,
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有关,
可发
生在一侧或两侧乳房内,
一般为单发 性。
肿块为卵圆形或圆形,
表面光滑,
质地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皮肤无 粘连,肿块易被推动。目
前治疗多为手术治疗,
但多不能被青年女性所接受,
主要是手 术虽切除了
局部的肿瘤,
体内的
内分泌失调
却并未得以纠正,
故易复 发,
其次是给乳
房上留下斑痕。


四、乳癌:



是发生在乳房内最多的恶性肿瘤,早期为无痛性单发的小肿块,质硬,
表 面不光滑,组织界限不清,不易被推动。早期无自觉症状,多数被患者
无意中发现。乳癌肿块增大时,则 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可凹陷,呈橘皮
样。癌肿侵犯乳管时,可使乳头回缩。



发现自己患了乳腺病时,要及时治疗。日前,乳腺病专家一致认定,传
统中医药是治 疗乳腺病的理想选择。

乳房疾病的预防

乳房疾病多见于成年妇女,
男性也可能患上乳癌,
但机会会比女性少一百
倍。(
1
)、临床表现:90%
患上乳癌的妇女,首先会发觉乳房出现无痛、
单发的小肿块,肿块质硬,表现不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自我检
查乳房:
?
首先应熟悉乳房在每月不同时间的感觉,
并在冲凉时经常抚摸
乳房,
当乳房有不寻常的变化时,
你会很快地感觉得到,
如果你的乳房有
任何不寻常的东西,应立即看医生。



(一)、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
其是初产妇最为常见。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 ,
除了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或因
情绪波动、饮食不节等因素可影响人体抗病能力外,有以下两方 面原因:



1

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的细菌生长繁殖。
原因:


乳头 发育不良
(

长或内陷
)
妨碍哺乳。


乳汁多或婴儿吸乳量少,
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


乳管不通,影响排乳。



2

细菌入侵:< br>乳头皮肤破损,
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婴儿含乳头而睡或婴儿患有
口腔炎
而吸乳,也有利于细菌直接入侵乳管。
临床表现:早期感觉乳房肿胀和疼痛,伴发热, 可见皮肤发红,轻度压痛
的硬块,以后随炎症的发展病情加重,腑窝
淋巴结肿大
、触痛 ,白细胞计
数升高,晚期形成脓肿。



3
、预防:



(1)
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应用温水清洗乳头。



(2)
防止乳汁郁积:
定时援乳,
每次援乳时乳汁应全部排空,
如有郁
积, 应及时挤、吸出。



(3)
局部进行热敷:热水袋,热毛巾
(
每次
20
分钟左右
)
利于早期炎
症的消散。


(4)
抗菌药物
控制感染



4

乳房疾病的预兆有那些

常见的乳房疾病有常见的 有乳腺癌、
乳腺增生、
乳腺炎、
乳腺良性肿瘤等
等。
乳房疾病治疗要 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每个
妇女要有自我保健意识,
学会自查乳房有无病变,
有可能发现早期乳房病
变。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是发生 于女性乳腺的两种常见疾病,
其临床表现均
为乳房内肿块,
但其性质根本不同,
治疗手段各异,
故当发现乳腺内肿物
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做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 时治疗。



乳腺增生是发生于乳腺的一种良性疾病,
表现为乳房 内条索状、
片块
状或囊性结节。
乳腺增生结节
一般质地较软或中等,
伴有压痛,
活动较好,
边界清楚,
常随月经周期或情绪而发生变化,
其肿物大 小短期内无增大趋
势。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
和接缔组织增生为基本
病理变化,
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 br>本病好发于
30-50
岁的妇
女,国内
30
岁以上妇女患病率 为
38

6%-49

3%

40-49
岁为发病高峰,
其癌变率大约为
20%
左右,被认为是
癌前病变
。< br>



1
)乳房疼痛:一般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不 适,疼痛严重
不可触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肿快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
射,也有的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
疼痛随着情绪与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
常于月经前或生气时 ,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

乳房肿块
:一侧或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好发于乳房的
外上方,
呈 片块状节状,
颗粒状或条索状,
以片块状多见,
肿块边界不清,
中等或稍硬, 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
砂粒,
大者可超过
3-4C M

乳房肿块在月经前增大,
月经来潮后缩小变软。




3
)伴随症状:病人常感觉情绪不畅或心烦易怒,可兼见痛经,月
经前后不 定期等,少数患者乳头溢出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岩石样肿块:
我国古代把乳腺癌称为乳岩,
即指乳房内长有高低不平,
硬如岩石的肿块,
这是乳腺癌 的第一个主要信号,
此肿块一般无压痛,

期内增大明显。

5

常见的乳腺疾病

让女性痛苦不堪的乳腺病乳腺病是一种常见 病,
多发病,
是危害妇女身心
健康的主要疾病,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 乳腺囊肿、乳腺
癌五大类,
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
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就可能发生
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




7

临床乳腺疾病的种类及治疗

?

临床中,有
80
%的病人是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发现的,等到出现症
状再 就诊时大多已处于Ⅱ、
Ⅲ期;
有的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
的希望。如果早期 发现Ⅰ期乳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


、一、乳腺炎:



A
、急性乳腺炎:



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初
产 妇的哺乳期。
由于哺乳方法不当、
乳汁流出不畅,
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
下最易 发生乳汁淤积,
造成细菌繁殖;
或在乳头破裂、
乳头畸形或乳头外
伤的情况下 ,细菌可从乳头逆行进入乳房而扩散至乳腺,引起感染。


B
、慢性乳腺炎:



一是急性乳腺炎失治误治,如抗生素使用不 当等;二是发病开始即是慢
性炎症过程,
多因排乳不畅乳汁淤积形成硬结。
其特点是起 病慢,
病程长,
不易痊愈,经久难消;乳房内可触及肿块,以肿块为主要表现,肿块质地
较硬,边界不清,有压痛感,可以与皮肤粘连,肿块不破溃,不易成脓也
不易消散;乳房局部没有典型 的红肿热痛现象,发热、寒颤、乏力等全身
症状不明显。


熟悉自己的乳 腺,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部;
乳腺新出现的变化,
远比面部新
出现的皱纹重要。
那么,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
和保健呢?


专家建议,女性从
20
岁开始就应该每
3
年做一次正规的乳房检查,从

40
岁开始则需要每年检查一次。
检查手段包括乳房
X
光片、
核磁共振和
超声波检查。此外,他建议从
20
岁开始,每月做一次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目测:站 在镜子前,双臂下垂,观察乳房的
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然后双臂上举,做同样的观察。若两侧乳房 不
对称,就应引起注意。接下来,双手置于胯骨上,用力使胸肌收缩,同时
弯下腰,
如 果感觉乳房吃紧,
那就可能有肿瘤。
接下来躺卧进行触摸检查:
在肩膀下垫一个枕头或 毛巾,
手臂伸直,
使乳房组织充分伸展,
用三根手
指触摸整个乳房,
连腋窝和锁骨附近也不能忽略,
如果觉得有硬块或者厚
度有变化,就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br>

除了自我检查,专家还提出,女性应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同时少喝酒,
多吃水果、蔬菜、胡萝卜素及全麦食品,摄取足够的叶酸、维生素
D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3 00: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332.html

专家讲乳腺疾病(完整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