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虫咬皮炎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23:38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樟树根)
虫咬皮炎(方数:
5










本病系虫类叮咬,
接触其分泌液或粉尘等而引起的 皮炎。
皮疹往往以水肿性
丘疹、风团或瘀点多见。皮损顶部常有一丘疱疹
(
虫 咬痕迹
)
,偶有水疱,甚至血
疱,亦可见到伪足。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但根据害虫习 性不同又各有异,如虱
病又分头虱、衣虱和阴虱三种,分别寄生在人的头发、内衣和阴毛上。主观有剧< br>痒或刺痛感,
由于搔抓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本病除局部反应外,
严重者可发生全
身性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 br>较为常见的虫类有蚊、跳蚤、虱、蠓、臭虫、蜂、蜈蚣等。引起虫咬皮炎的
机理一般分为:
(1)
叮咬的机械损伤:如蚊、蠓、臭虫等;
(2)
毒性刺激:如蜈蚣
等虫 类的分泌物、排泄物、鳞片、刺毛等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
(3)
变态反应:
有些昆虫 的毒腺浸出液和唾液内,含有多种抗原,引起变态反应;
(4)
异物反应:
昆虫的口器 或肢体留在组织内,可引起肉芽肿性丘疹或结节性反应。






根据各类昆虫活动季节,有虫类叮咬史、皮损形态等,本病较易诊断,但要
明确致病 昆虫种类有时就较困难。治疗主要是止痒,可外搽
1
%薄荷或樟脑炉甘
石洗剂、
清凉油等物。
皮损严重者可给予抗组织胺制剂。
蜂或蜈蚣螫伤后可用肥
皂水、
3
%氨水或
5
%碳酸氢钠液涂擦或湿敷。






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记载颇多,
如隋
《诸病源侯论》
有 “蜂螫”、
“蜈蚣螫”、
“蚝虫螫”、“湿疥”等论述。人禀性畏虫毒、触诸毒虫便中其毒,风 邪乘虚而
入与毒相搏客于皮肤;或禀性不耐之体,每食鱼腥辛辣之品,脾胃运化失司,生
热助湿 ,蕴发肌肤而发病。



方名:蜈蚣樟酊方


【功能主治】


功能攻毒祛风。主治蠓咬皮炎。


【处方组成】


蜈蚣
3-4
条,浸于
75
%酒精
500
毫升中,
2-3
周后滤出蜈蚣,加雄黄粉
30
克、
樟脑
20
克、冰片
5
克、人造牛黄
5
克即可 。用前振摇。轻者用棉球蘸上药外搽,
1

3-4
次,重者以药液棉球敷患处 ,
1

2
次。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
50
例蠓咬皮炎,其中搽
3
次而愈者
31
例,搽药
6
次而愈者
13
例,敷药
3
天而愈者
6
例。有
2< br>例因淋巴结炎而加用抗菌素。搽药越早,效果越好。


【处方来源】


湘柿竹园工程井巷指挥部卫生所王绍明。


【按语】


本方含有剧毒之药,不可内服及误入眼内。孕妇忌用。蜈蚣本为有毒,在此以毒
攻毒 ,而雄黄、樟脑、冰片均有祛虫止痒作用。







1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23: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6155.html

虫咬皮炎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