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21:08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降糖神茶)
精品文档

2014

4
·
25
全国预防 接种日宣传材料
(

)
预防接种家长必读

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 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
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 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
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
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 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甚至还能危及生
命。
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 体,
增强免疫力,
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所以,
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br>国家对儿童实行预
防接种证制度。
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 应当相互配合,
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
防接种。

二、家长怎样配合接种工作

孩子出生后或从外地迁入,要在
30
天内到所在镇卫生院防保科登记建簿,免费领取《儿童预
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
。 然后按照免疫程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
种票据》
,按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 防疫医生凭证给孩子接种疫苗。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应按
预约的时间打针或服糖丸,
只有按 免疫程序全程接种,
才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
预防接种证要妥善
保管,丢失后要及时补 办。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和学校将查验每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三、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

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 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
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
1

4
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
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 ,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较长。因此一定
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四、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儿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宜接种或暂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

体 温超过
37
.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br>症状,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所以,应病愈后再接种;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 病、结核病的儿童,不易接种。他们体质较差,有病的器官不能
再增加额外的负担;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也不宜接种;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 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易接种他们形成免疫力的原料缺乏或
免疫器官功能不全;
< br>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儿
童接 种,会发生过敏反应;

大便每天超过
4
次的腹泻儿童,不易服用小儿麻痹 糖丸疫苗。腹泻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
失去作用。另外,腹泻如为病毒感染所致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 力。

五、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疫苗是由细菌、病毒或它们的代谢 产物经减毒或灭活制成的,比较安全,但是,疫苗对于机体
来说毕竟是外来物质,接种到人体内有可能出 现一定的反应。

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或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需 适当休息,多饮开
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就可以了。对较严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 每日
4-5
次,每次
10

15
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 痛。但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于较重
的全身反应,
可采取对症治疗,
高 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
要及时到接种点或其它医疗单位处理。

六、流动儿童怎么打预防针

我县流动儿童已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流动儿童与 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与本地
儿童同等的免疫服务。
接种疫苗的种类也与常住儿童一样 。
凡未在原居住地接种过疫苗的儿童,

到就近卫生院补种有关疫苗。
流动儿 童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
接种证是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

国通用,在预防接种、入 托、入学、出国时均要求出具接种证。流动儿童居住地发生变动时,应携
带接种证或向原接种单位索取接 种证明,
并到新居住地就近的卫生院防保科建立卡、
册及安排预防
.
精品文档

接种。



2014

4
·
25
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材料
(

)

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一、为什么要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为防治疾病,使 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扩大免
疫规划就是将免疫规划所涉及的 疫苗种类和疾病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扩大覆盖人群。

实施免疫规划,
开展疫苗接 种是控制与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
通过有计划的扩大免疫规划,
可以提高人
群的免 疫水平,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我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疫规划
30
年来取得了极大 成效,疫
苗针对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年发病率下降
98%
以上,并实现了消灭脊髓 灰质炎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安全有效的疫苗得到开发应用。
因此,
为提高全民素质,
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避免受到相关传染病的侵害,
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
国家有能力逐步将一些对群众危害较大、
且可以通过接种疫
苗有 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到国家免疫规划中。
2007

3
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
报告》中提出了: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 br>15
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
免疫规划”的要求。


我省已于
2003
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了儿童免疫规划,
2008
年又将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等纳入到儿童
免疫规划。
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 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将有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到国家免疫规划,
相关疾
病的发 病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二、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后,疫苗的种类有些什么变化?



答: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从2008

5

1
日起,全省儿童常规免疫
疫苗将由< br>8
种扩大为
11
种。即在现行全省范围内已经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 苗、百白破疫苗、白破
疫苗、麻疹疫苗、
A
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
8
种疫苗的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目的是
进一步减少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并将麻腮风疫苗、
A+C
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
3
种疫苗纳入儿童免 疫规划
(目的是将免疫病种范围扩大到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C
群流脑、甲型肝炎)< br>,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
11
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
腺炎、风疹、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等
12
种传染病。

我省规定 的
“接种
11
种疫苗预防
12
种传染病”
主要是针对儿童常 规免疫而言的,
同时我省还将根据传染病流行
趋势,
必要时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包括成人)
进行出血热疫苗、
炭疽疫苗或者钩端螺旋体病疫苗的应急免疫。
这与 国家规定的“将
15
种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一致的。

三、
、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后,儿童常规疫苗的免疫程序是什么?



答:根据我省实际,省卫生厅修订完善了《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在 全省范围内实行一个标
准。这里所说的免疫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指的是适龄儿童按规定必须接种的
11
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
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具体的免疫程序如下:

⑴乙肝疫苗:接种
3
剂次,儿童出生时、
1
月龄、
6
月龄各接种
1
剂次,第
1
剂在出生后
24
小时 内尽早接种。



⑵卡介苗:接种
1
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⑶脊灰疫苗:口服
4
剂次,儿童
2
月龄、
3
月龄、
4
月龄各服用脊灰疫苗(液体)
1
剂次,
4
周岁服用脊灰疫
苗(糖丸)
1
剂次。



⑷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
剂次,儿童
3
月龄、
4
月龄、
5
月龄和18

24
月龄各接种
1
剂次。



⑸白破疫苗:接种
1
剂次,儿童
6
周岁时接种。



⑹麻疹疫苗:接种
1
剂次,儿童
8
月龄时接种。



⑺麻腮风疫苗:接种
1
剂次,儿童
18
月龄时接种。




A
群流脑疫苗:接种
2
剂次,儿童
6

18
月龄时接种
2
剂次,接种间隔为
3
个月。


A+C
群流脑疫苗:接种
2
剂次,儿童
3周岁和
6
周岁各接种
1
剂次。



⑽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
2
剂次,儿童
8
月龄和
2
周岁各接 种
1
剂次。

.
精品文档



⑾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
1
剂次,儿童
18
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 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
灭活疫苗接种
2
剂次,儿童
18
月龄 和
24

30
月龄时各接种
1
剂次。





2014

4
·
25
全国预防接种日 宣传材料
(

)

告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儿童家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
儿童健康是我 们每个家长的良好愿望,
而疫苗接种是预防相应传染
病,
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措施 。
为让每位儿童得到规范及时的预防接种,
希望各位家长了解以
下知识,配合我们更好 地搞好接种工作。



1
、儿童出生后即可接种卡介苗,
用以预防结核病。
卡介苗接种
2-3
周局部可出现硬结、
红肿、
继而 破溃,最后形成疤痕,此为正常反应,不需处理。



2
、儿童满
2
个月后服第
1
次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预防脊髓灰质炎(又称 小儿麻痹症)

第一次服苗后间隔
1
个月服第二次,再间隔
1
个月服第
3
次,
4
岁时再加强服苗
1
次。服苗后无明显反应,服后半小时请勿喂奶或饮热水,如有呕吐请补服。

3
、儿童满
3
个月后开始接种第一次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儿童传
染病。第一次 接种后间隔
1
个月接种第二次,再间隔
1
个月接种第
3
次,
1
岁半到
2
岁时加强接种
1
次,
6
岁时再 加强
1
次白破二联制剂。接种后少数儿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痒,接种部位出现
硬结 、全身微热,不适等,此种状况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硬结可用热敷(避免烫伤)


4
、儿童到
8
月龄时应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接种后少数儿童可出现短暂性发热 或一过性
皮疹,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5

乙肝疫苗儿童出生后
24
小时内即可接种第
1
针,
预防病毒性乙型 肝炎。
间隔
1
个月接种第
2
针,再间隔
5
个月接种 第
3
针。接种后少数儿童有轻微发热,不需处理。



2 008
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麻腮风、乙脑、
A
群流脑、
A+C
群流脑等
15
种可以
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婴幼儿接种
HIB
结合疫苗,
可降低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肺炎、
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的发病率、死亡率和 高致残率;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儿童中具有高
度传染性 的水痘、水痘患者康复多年后的带状疱疹,
降低皮肤感染、脑炎、肺炎等水痘并发症的发
生;< br>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可预防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出现的发热、
呕吐、
腹泻等急 性胃肠炎症状,
防止出现严重脱水甚至死亡,
有效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接种 麻
-

-
风三联活疫苗,
可同
时预防麻疹、风疹、
腮腺炎三种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接种肺炎双球菌疫苗,
可降低由此
菌引起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接种是一种预防相 应传染病,
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经济、
有效的手段,
可节约因孩
子 患病后付出的昂贵的经济负担,减轻家长巨大的精神压力,
减少儿童的痛苦,因此,我们应让儿
童适时接种。



儿童在接受接种前,如有身体不适、发热、腋温≥
37.5
℃;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免疫
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过敏史等 状况,
请告诉接种登记人员。
您在接种过程中,
如有什么意见、
建议,或需用 咨询有关情况,请电话与我们联系
(
咨询电话:
12320 )



.
精品文档


衷心祝愿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2014

4
·
25
全国预防接种日 宣传材料
(

)


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


一、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病 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
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 、流涕、咳嗽等,第
3

7
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
面部,而后遍 及全身,持续
4

7
天,出疹前后
5
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 手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
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均大幅下降。
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
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
能有效预 防麻疹的感染。
麻疹疫苗应接
种两次,初种月龄为
8
月龄,复种为
1 8

24
月龄。
2008
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 br>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腮风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疾病。

二、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 大国,约有
9300
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
传 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
40%
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 乙
肝病毒后,
90%

95%
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
10%
左右。


2002
年,
我国将乙 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接受乙肝疫苗
全程免疫后 ,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



新生儿出生后 立即按照
0

1

6
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
3
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
的孕妇在怀孕、
分娩及产后,
有可能将乙肝病 毒传染给新生儿,
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
时性——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
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 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
、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2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 会传播乙肝病毒。



3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5
、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6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
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 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杜绝医源性传播。



7
、乙 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
肝病毒携带者在生 活、工作、
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

业和生 活。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21: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835.html

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