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膳与养生
养生源于生活,
是人类文明的和生活进步的体现。
谈到养生就会联想到中医
中 的保健膳食,
即药膳。
保健膳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既能防病又能治病,
很好的
达到了养生的效果。而养生类药膳尤以补益类为多。
所谓“药膳”就是指在烹制荤素菜肴和粥 汤时
,
加入补益五脏阴阳气血的中
药
,
如人参、枸杞子、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党参、白术、杜仲等
,
这样
,
药
膳就使得一些普通的日常膳食具备了一定的补养和治疗作用。
应用药膳补益身体的时候
,
应恪守“
审因”
、
“
辨证”的法则
,
即因人、因时、因地、因病不同而
分别施用。
1
、补阳药膳
俗话说
:
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指人身 之阳气。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
问·生气通天论》言
:
“阳气者
,
若天与日”
。这就是说
,
阳气好像天上的太阳一
样
,
对人体具有温煦、
气化等重要作用
,
能给人体生命提供热能和动力。
明代医
学大师张介宾亦强调说
:
“天之大宝
,
只此一丸红日
;
人之大宝
,
只此一息真阳。
”
足见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 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啊
!
《黄帝内经素问·生
气通天论》还指出
,
人生之阳气“失其所
,
则折寿而不彰”
。意思是说如果阳气
出现虚 损或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
,
就会导致体力虚衰
,
抗病能力减弱
,
外感内伤
诸邪侵犯人体
,
许多疾病就会由此发生。
甚至
,
如果没有了阳气
,
就不能给人体
生命提供热能和动力
,
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
,
生命就会停止。因而
,
如
何运用食物及其他方式保持阳气的充沛及正常运行
,
在养生防病中有重要的意
义。
补阳药膳
,
适用于阳气不足之人。
所谓阳气不足
,
就是人们通常说的
“火力< br>不够”之意
,
其表现有畏寒肢冷、蜷卧嗜睡、神疲乏力、腰膝冷痛
,
阳痿早泄、
宫冷不孕、小便清长等症状
,
人们通常把这些表现概称为“阳虚”
。
针对阳虚表现
,
给以温热的补阳药膳
,
使阳气旺盛
,
即可达到一定补养和
纠正作用。补阳药食主要有鹿茸、附子、肉桂、杜仲、枸杞、猪腰子、狗鞭、鹿
鞭、狗肉、羊肉等。常 用药膳如鹿鞭壮阳汤、壮阳狗肉汤等。
2
、补阴药膳
阴
,
是指人体内的阴精和阴液。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
:
“阴者
,
藏精而起
亟也”
,
是指阴
是蓄藏精气而守于内的。《灵枢·
决气》
言
:
“谷入气满
,
淖泽注于骨
,
骨属曲伸
,
泄泽补益脑髓
,
润泽皮肤
,
是谓液。
腠理发泄
,
汗出溱溱
,< br>是谓津”
。
阴精和阴液
同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物质
,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孤阳不
生
,
孤阴不长。
《内经》言
:
“阴平阳秘
,
精神乃治”
。所以说
,
阴和阳是生命物
质能量的两个同样重要的组 成部分。
《素问·痹论》言
:
“阴气者
,
静则神藏
,
躁
则消亡”
,
阴气和阳气一样
,
生命的活力
- -
神潜藏于其间。
《素问·五常政大
论》
言
:
“阴精所奉 其人寿”
,
阴精充盈则人的生命力强
,
不易衰老
,
而能健康长
寿。阴虚是指机体阴液和阴精不足所表现证候
,
心、肝、脾、肺 肾皆有阴虚证。
《素问·调经论》言
:
“阴虚生内热”
。阴虚多因久病伤阴< br>,
或汗、吐、下、失血
过多
,
或先天不足
,
肾阴亏虚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
:
五心烦热
,
或午后潮热 、
形
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盗汗、颧红、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肝阴虚之
双 目干涩、
胁肋灼痛
;
心阴虚之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
;
脾阴虚之不饥不食、
手足
心热、
咽干不渴
;
肺阴虚之干咳无痰、
骨蒸潮热、
声音嘶哑
;
肾阴虚之腰膝酸痛、
发落齿脱、遗精经闭。
补阴药食主要有生地、沙参、麦冬、枸杞、龟板、鳖甲、龟肉、海参、鸭肉
等
,
药膳方如清蒸人参元鱼、生地黄鸡等。
3
、补气药膳
《内经》
理论认为
,
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
,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
人当然也不例外。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
所言
:
“本乎天者
,
天之气也
,
本乎地者
,
地之气也
,
天地合气
,
六节分而万物
化生矣”
。而《灵枢·本神》则言
:
“天之在我者德也
,
地之在我者气也
,
德流气
薄而生者也”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
也是维持生 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
本能量。因此
,
《素问·调经论》言
:
“人之所 有者
,
血与气耳”
。人体内的气是
由水谷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合并而 成的。
《灵枢·玉版》言
:
“人之所受气
者
,
谷也”
,
《灵枢·决气》言
:
“上焦开发
,
宣五谷味
,
熏肤充身泽毛
,
若雾露
之溉
,
是谓气”
。人体气虚多表现为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的衰退。导致气虚的原
因
,
一方面是饮食失调
,
水谷精微摄入不足
;
另一方面是因为久病体虚
,
或劳
累过度
,
或年老体弱等原因所致。人体正气虚弱后
,
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
以心、脾、肺三脏的气虚较为多见
,
临床表现有
: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
眩、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心悸 怔忡、胸闷气短、咳喘无力、自汗、舌淡苔白、
脉虚无力。
气虚是人生病的主要内因之一。《素问·
评热病论》
言
:
“邪之所凑
,
其
气 必虚”
。
《内经》
中还列举了五脏气虚的症状。
《灵枢·
本神》言
:
“肝气虚则恐
,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
,
心气虚则悲
,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少气
,
肾气虚
则厥”
。膳食补益是补气的最佳方法。
《灵枢·五味》言
:
“故谷不入,
半日则气
衰
,
一日则气少矣”
,
这里的气衰、气少
,
皆为气虚症状
,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可见
,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而言
,
应当经常食用补气的食物和药膳
,
特别是补气
药膳
,
见效更快。
补气药食主要有人参、黄芪、怀山药、莲子、大枣、茯苓、大米、小麦、 鸡
内金、动物胃肚、禽畜类肉等
,
药膳方如黄芪蒸鸡、人参猪肚。
4
、补血药膳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
,
《 素问·
调经论》
言
:
“人之所有者
,
血与气耳”
。
血的生成与饮食水谷有直接的关系。
《灵枢·决气》言
:
“中焦受气取汁< br>,
变化而
赤
,
是谓血”
。中焦是
指脾胃
,
就是说血这种赤色的液体物质
,
源于中焦脾胃摄纳的水谷精气。
血液内
养脏腑
,
外濡皮毛筋骨
,
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所以
,
《素
问·五脏生成篇》言
:
“肝受血而能视
,
足受血而能步
,
掌受血而能握
,
指受血
而能摄”
。血虚是指血液亏虚
,
脏腑百脉失养
,
所表现的全身虚弱性症状。引起
血虚的原因很多
,
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各种
急慢性出血、久病伤气耗血、思虑过度致暗耗阴血、因患肠内寄生虫病 而致等。
血虚证以心、
肝两脏多见
,
其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
唇色淡白、
爪甲苍白、
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四肢麻木、手足震颤
,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女子月经量
少或闭经等。
补血药食主要有当归、地黄 、首乌、龙眼肉、枸杞、红枣、阿胶、各种动物
类肉、动物肝脏等
,
药膳方如枸杞田七鸡、阿胶羊肝等。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9: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