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7:53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惠氏奶粉上火吗)






























































`


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耳鼻喉科
21
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
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碰用。

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胀、 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相
当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2

1
诊断依据

2

1

1
以耳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伴 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
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

1

2
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耳闭多由耳胀 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
病者,病程在
2
个月以上。

2

1

3
耳部检查:鼓膜有陷,或行混浊、增厚、粘连 ,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
咽鼓管不通畅。

2

1

4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

2

1

5
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2

2
证候分类

2

2

1
风邪犯耳: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 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
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2

2

2
痰浊积聚: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 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
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舌苔白腻,脉溺或滑。

2

2

3
气滞血瘀: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 鸣不聪。检查见鼓膜混浊、
陷,或增厚、粘连,或有鼓室积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

2

4
脾气虚弱: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 胀,或有便溏。检查见鼓膜
陷,或有鼓室积液。舌淡,苔白,脉弱。

2

2

5
肝肾阴虚: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
少,脉细数。

2

3
疗效评定

2

3

1
治愈:耳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

3

2
好转:耳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2

3

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脓耳是因 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
于化脓性中耳炎。

3

1
诊断依据

3

1

1
以鼓膜穿孔,耳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
耳深部痛。

3

1

2
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或治疗不彻 底者迁延成漫性脓耳,病程
长。慢性脓耳在感冒、疲劳、耳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

Word
文档































































`
3

1

3
耳部检查:急性期初见鼓膜充血,色深红。继 则穿孔,耳流脓。慢性期鼓
膜穿孔不愈合,长期或间歇性流脓。

3

1

4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慢性脓耳乳突
X
线摄片有阳性表现。若听力检查
呈混合性耳聋,
X
线摄片见有骨质破坏腔 ,提示属重症,可出现颅外并发症可能。

3

1

5
小儿脓耳应与旋耳疮相鉴别。

3

2
证候分类

3

2

1
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 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
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3

2

2
脾虚湿困:耳流脓,量 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
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3

2

3
肾阴亏虚:耳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 ,带秽臭味。听力检查呈传
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
X
线乳突摄 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
苔薄,脉细数。

3

3
疗效评定

3

3

1
治愈:耳流脓停止,鼓膜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

3

3

2
好转:耳流脓减少,听力改善。

3

3

3
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4
暴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4

1
诊断依据

4

1

1
听力突然下降,
1

2
天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
晕。

4

1

2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4

1

3
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

4

1

4
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4

1

5
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4

2
证候分类

4

2

1
风邪外犯: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 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
热、身疼。舌苔薄白,脉浮。

4

2

2
肝火上炎: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 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
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

2

3
肝阳上亢:突聋发于恼怒之后,头晕、头痛、口苦,烦躁易怒。舌苔薄白,
脉弦。

4

2

4
气滞血瘀: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 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舌
质暗红,脉涩。

4

2

5
气血亏虚:素体虚弱,面色无华,突发耳聋; 或暴聋数日后头痛、耳胀闷
等症消除,而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语声无力、四肢倦怠等症仍在。舌淡,苔 薄,
脉细弱。

4

3
疗效评定

4

3

1
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4

3

2
好转:听方提高
10
分贝以上,耳中不适感减轻。

Word
文档































































`
4

3

3
未愈:听力提高不足
10
分贝。

5
久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久聋是因脏腑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气滞血 瘀所致,以长期听力下降为特征的感
音神经性聋。包括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等。

5

1
诊断依据

5

1

1
以持续日久的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或伴耳鸣及轻度眩晕。

5

1

2
起病缓慢,耳聋程度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困暴聋后长期不恢复而成久聋。

5

1

3
常因使用耳毒性药物、年老体衰、营养不良等因素致病。

5

1

4
耳部检查:鼓膜少光泽,或有陷、增厚、粘连、钙质沉着等表现。

5

1

5
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5

1

6
应与耳胀耳闭、听神经瘤相鉴别。

5

2
证候分类

5

2

1
肾精亏损:耳聋日久,耳鸣如闻蝉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红,苔少,
脉细数。

5

2

2
气血亏虚:耳聋耳鸣,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 ,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
苔薄白,脉细弱。

5

2

3
痰火郁结:耳聋,头重而晕,耳中胀闷,脘腹痞满。舌苔黄腻,脉滑数。

5

2

4
气滞血瘀:耳聋或重或轻,或伴耳鸣,鼓膜增 厚,或有粘连、钙质沉着。
舌质紫暗,脉涩。

5

3
疗效评定

5

3

1
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5

3

2
好转:听力提高
10
分贝以上。

5

3

3
未愈:听力无明显好转。

6
耳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眩晕是因邪犯耳,或脏腑虚 弱,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特征的疾
病。相当于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
。< br>
6

1
诊断依据

6

1

1
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伴有耳鸣及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神
志清楚。

6

1

2
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

6

1

3
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

6

1

4
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发作期有自发性水平 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或有
偏倒及错指物位等表现。

6

1

5
听力检查在发作期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有条件时做甘油试验及重振试验,
常呈阳性表现。

6

1

6
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等鉴别。

6

2
证候分类

6

2

1
肝阳上亢:眩晕 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或加重。平时性情急躁,胸胁胀闷。舌
红,苔黄,脉弦。

6

2

2
痰浊中阻:眩晕而胸脘痞闷,泛泛欲吐,咽喉痰多而粘。舌苔白腻,脉滑。

6

2

3
脾气虚弱:眩晕因疲劳而发,或发作后头晕乏 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Word
文档































































`
舌淡,苔白,脉弱。

6

2

4
肾阴 亏虚:眩晕、耳鸣常有发作,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红,
苔薄黄,脉细数。

6

2

5
肾阳亏虚: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萎靡 ,腰痛背冷,面色恍白。舌
淡胖,苔白,脉沉细。

6

3
疗效评定

6

3

1
治愈:眩晕症状消失,听力及其他有关检查正常。

6

3

2
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6

3

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

7
伤风鼻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伤风鼻塞是指风邪犯及鼻窍所致,以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急性鼻病。相当于急性鼻
炎。

7

1
诊断依据

7

1

1
以鼻塞、喷嚏、流清水样或粘液性鼻涕为主要症状。伴有恶寒、发热、头
痛。

7

1

2
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分泌物增多。

7

1

3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易并发耳胀耳闭、脓耳、鼻渊等病。

7

1

4
应与鼻鼽、鼻渊相鉴别。

7

2
证候分类

7

2

1
风寒外袭: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量多。 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鼻粘膜充血轻,但肿胀较甚。舌苔薄白,豚浮紧。

7

2

2
风热外犯:鼻塞,流涕粘稠,色白或黄,发热 ,微恶寒,口微渴。鼻粘膜
充血。舌质偏红,脉浮数。

7

3
疗效评定

7

3

1
治愈: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消失。

7

3

2
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7

3

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8
鼻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鼻窒是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 致,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指
慢性鼻炎。

8

1
诊断依据

8

1

1
以长期持续鼻塞,或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 涕量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
头昏、记忆力下降、失眠、耳鸣、耳闭塞感等症。

8

1

2
病程较长,疲劳、感寒后症状加重。易并发耳胀、耳闭。

8

1

3
鼻腔检查粘膜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为主。

8

1

4
应与鼻鼽、鼻渊相鉴别。

8

2
证候分类

8

2

1
肺虚邪滞:鼻塞多为间歇性,时轻时重,鼻涕 白粘、量多,遇寒加重。或
伴气短乏力、大便溏薄等症。鼻粘膜肿胀,色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
8

2

2
气滞血瘀: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粘稠 ,不易擤出,嗅觉迟钝。伴头昏、
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鼻粘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 面不平滑,
Word
文档































































`
如桑椹样,
触之较硬,
缺乏弹性,
对一般滴鼻剂收缩反应较差。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8

3
疗效评定

8

3

1
治愈: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

8

3

2
好转: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局部体征明显改善。

8

3

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9
鼻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鼻槁是因津液不能上濡鼻窍所致 ,以鼻中干燥、粘膜萎缩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
指萎缩性鼻炎。

9

1
诊断依据

9

1

1
以鼻中干燥,鼻塞,无涕或少涕,或鼻腔有脓 痂,有恶臭为主要症状。伴
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嗅觉丧失、鼻衄等症。

9

1

2
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病程较长。常易并发慢喉痹、干燥综合征等。

9

1

3
多见于女性。气候干燥、寒冷、环境空气污染、体质虚弱等因素容易发病。

9

1

4
鼻腔检查:鼻粘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空旷,鼻腔可有黄绿色痂皮。

9

2
证候分类

9

2

1
燥热外犯:鼻干无涕,鼻腔痂皮积聚,时作鼻 衄。伴口渴喜饮,小便短黄,
大便干燥。鼻腔粘膜干燥充血。舌红,苔黄燥,脉数。

9

2

2
肺阴亏虚:鼻中干燥,痂皮积聚,鼻塞失嗅, 口干不欲多饮,或有午后潮
热、盗汗、头晕、手足:心热。鼻甲萎缩,粘膜暗红。舌红,苔薄,脉细数。

9

2

3
肺脾气虚:鼻燥少涕,头晕,神疲 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鼻粘膜
干燥萎缩,色淡红。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9

3
疗效评定

9

3

1
治愈:鼻中干燥无涕等症状消失,鼻粘膜及鼻甲恢复正常。

9

3

2
好转:鼻中干燥症状及鼻甲萎缩减轻。

9

3

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10
鼻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鼻鼽是因禀质特异,邪犯鼻窍 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为特征的疾病。相当
于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10

1
诊断依据

10

1

1
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 量多为主要症状。伴有失嗅、
眼痒、咽喉痒等症。

10

1

2
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可
并发荨麻疹、哮喘等病。

10

1

3
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
亦可诱发。

10

1

4
鼻腔检查粘膜多为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
物。

10

1

5
有条件时做鼻分泌物涂片检查、
变 应原皮试、
血清或鼻分泌物
IgE
检查等,
有助明确诊断。

10

1

6
应与伤风鼻塞、鼻窒、血管运动性鼻炎等鉴别。

Word
文档































































`
10

2
证候分类

10

2

1
肺虚感寒:常因感受风冷异气发病,恶风寒 ,面白,气短,咳嗽,咯痰
色白。舌苔薄白,脉浮。

10

2

2
脾气虚弱:鼻痒而喷嚏连作,清涕量多,四 肢乏力,大便溏薄。鼻粘膜
色淡红。舌淡,苔白,脉细弱。

10

2

3
肾阳亏虚:鼻痒,鼻塞,喷嚏较多,遇风冷 则易发作。畏寒肢冷,小便
清长,大便溏薄。鼻粘膜淡白,鼻甲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10

3
疗效评定

10

3

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3
个月以上无复发。

10

3

2
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10

3

3
未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11
鼻渊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鼻渊是因邪犯鼻窦,窦湿热蕴 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为特征的鼻病。
主要指急、慢性鼻窦炎。

11

1
诊断依据

11

1

1
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急性鼻渊伴发
热及全身不适。

11

1

2
急性鼻渊发病迅速,病程较短。若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为慢性鼻渊,病
程较长。

11

1

3
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11

1

4 X
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1

1

5
应与鼻窒相鉴别。

11

2
证候分类

11

2

l
肺经风热:多见于发病初期,或慢性鼻渊因 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涕
多色白或微黄,头痛,咳嗽,咯痰。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舌苔薄白,脉浮 数。


11

2

2
胆经郁热:多见 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鼻塞、头痛较甚,
涕多色黄而浊。身热,口渴,大便干燥。鼻粘膜充 血明显,且肿胀,鼻腔可见较多
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11

2

3
脾胃湿热:多见于急性鼻渊后期。鼻塞,流 涕缠绵不愈。伴头昏,食欲
不振,大便溏薄。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有较多黄浊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濡 数。

11

2

4
肺脾气虚:多见于慢性鼻渊 。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
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 血,但肿胀,并有粘
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11

3
疗效评定

11

3

1
治愈:症状消失,
X
线鼻窦片无异常。

11

3

2
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粘 膜肿胀等表现减轻。
X
线鼻窦
摄片有明显改寿。

11

3

3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2
鼻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鼻衄是由肺热上蒸,逼血逆行 ,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

Word
文档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337.html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