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经止血药之艾叶
本类药物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达
到温经
止血之效。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
血、崩漏、紫
癜等,出血日久,色暗淡者。
应用时,
若脾不统血者配益气健脾药,
若肾虚冲脉失固者配益肾
暖宫
补摄之品。因此类药药性温热,热盛火旺之出血证忌用。
艾叶
《别录》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Levl
.
et Vant
.的
叶。
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与应用】
1
.温经止血,用于虚寒出血,尤宜于崩漏。本品气香
味辛,性
温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常配阿胶、地黄
等
同用,如胶艾汤。若配入凉血止血药中,也可用于血热出血,如四生
丸,是防止寒凉太过而留瘀,且可加强止血之效。
2
.调经安胎,用于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
宫冷
不孕、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
本品辛温,入肝、脾、肾三阴经,
能温通
经脉,散寒止痛,又能止血安胎。治痛经、月经不调、宫冷不
孕,常配香
附、当归、肉桂等,如艾附暖宫丸。治胎漏下血,胎动不
安,常配川断、桑
寄生等同用。
3
.除湿止痒,用于湿疹瘙痒。本品煎汤外洗,可治湿疹瘙痒。
若与地肤子、白鲜皮并投,效果更著。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之熏灸体表穴位,能
使热气
内注筋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药料。
【处方用名】陈艾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以止血)、生艾叶、蕲
艾(生
用,用以散寒止痛)、艾绒(捣制成绒,用以烧灸)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艾叶性温而辛香,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
《金匮
要
略》的胶艾汤用以治崩漏下血,
《本草纲目》
认为是治经带的药品。
因
此,本品在妇科方面应用较多。总的来说,艾叶所治的病症,以下
焦虚寒为
主,如寒冷腹痛,经寒不调,都是取它散寒的功效。在止血
方面,在临床上
也是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为主,所以,从温经止血
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有
点类似炮姜的功效。艾叶捣制成绒,为针灸常
用的料品。用以烧针,则热气
内注,具有温熙气血的作用。
【方剂举例】胶艾汤《金匮要略》艾叶、阿胶、川芎、当归、芍
药、地
黄、甘草。治妇女冲任虚损,崩中漏下等症。
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
《圣惠方》
)
【使用
注意】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挥发油。具有平喘、镇咳及祛痰、抗过
敏、抑
菌作用,
近年以本品制成艾叶油胶丸服用,治喘息型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
管哮喘。艾叶油有抗过敏作用,治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
炎、荨麻疹等。
温经止血药之紫珠和蚕豆花
紫珠
【药用】马鞭草科灌木杜虹花
.
等
的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119.html
-
上一篇:艾叶油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篇:大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