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7:01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肿瘤药品)
作用

灸法
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 。而对其机制
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
5
个方面有 关。

折叠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 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
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 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
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 能力加强,
促进炎症、
粘连、
渗出物、
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 br>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
;< br>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折叠
经络调节

经络学 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
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
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现代研究表明
经络腧穴具有 三大特点
:
1.
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 的体表点,其
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
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 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
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 的生理功能,
在这种循环感应
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 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
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 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
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折叠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 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
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
即低者可以 使之升高,
高者可以使之降
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折叠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 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
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灸 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
清代
吴仪洛在
《本草从新》
中说
:
艾 叶苦辛,
生温熟热,
纯阳之性,
能回垂绝之亡阳,
通十二经,
走三阴 ,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
以之艾火,能透诸
经 而除百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折叠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 影响、相互补充、共同
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 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
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
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 的抗衰老等,
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
(

部化脓灸、隔物灸
)、经络腧穴
(
特定选穴
)
、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 不
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 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
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
芳香药物在温热环 境中特别易于吸收,
艾灸施于穴位,
则首先刺激
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 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
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 合的。
治疗手段
(
灸疗
)--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
(
人体反应

)
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 ,疗效也不尽
相同,
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
在中医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思
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折叠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 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
行,
完全是由于



的推送。
各种原因,


寒则气收,
热则气疾

等,
都可影响血 气的流行,
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 br>点。所以朱丹溪说
:
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 ,没有热象的疾病,
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灵枢
·
刺节真邪》篇中说
:
脉中之血,
凝而留止,
弗之火调,
弗能取之
< br>。《灵枢
·
禁服》亦云
:
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其
温热刺激,
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 激,
可以温经散寒,
加强
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 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
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折叠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
脏腑
,外布体表 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
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 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
气血凝滞,
经络受阻,
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 能障碍,
此时,
灸治一定的穴位,
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 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
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折叠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 阴盛,阴盛则为寒、为
厥,或元气虚陷,
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
·
厥论》所云
: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 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
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
回 阳
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
针灸资生


也提到
:
凡溺死,
一宿尚可救,
解死人衣,
灸脐中即活


《伤寒论》
指出
:
少阴病吐利,
手足逆冷
……
脉不 至者,灸少阴七壮



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


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
关 元
、神
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

阳救逆
,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
痢疾
等急症的急
救。

折叠
升阳举陷

由 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


、 滑胎等,《灵枢
·
经脉》篇云
:
陷下则灸之

,故气虚下陷, 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
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

陷下者,皮毛不 任风寒



天地间无他,唯阴
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 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
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
固经等作用,对
卫阳
不固、腠理疏 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
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

推而上之

,又如《类经图翼》云
:
洞泄寒中脱肛
者,灸水 分百壮

。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折叠
拔毒泄热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095.html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