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艾叶的策划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6:52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肺癌治疗药物)





























班级
:药学
0902
组员
:龚香文





王舒敏





一、

背景市场分析




艾叶属于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
去杂质,晒干。叶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 圆形,羽状溶裂,裂片椭
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
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下表面 密生灰白色绒毛。质
柔软,气清香,味苦。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 佳。又
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等。经研究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
油、黄酮类、桉叶烷类、三帖类及微量化学元素。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至端午节之际,
人们总是将艾臵于家中以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性味苦、辛、
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 通十
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

医草

,现
在台湾正流行的

药草浴

,大多就是 选用艾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
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 产、子宫出血
,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
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 ,为医家最常用之药。早在我国晋代,历史上第一位擅长灸治,以
灸治赘瘤而得名的著名女灸法家鲍姑就 认为,
灸法

不独愈病,
且并获美艳


其通过艾 灸的
温热性刺激和药理作用,使施灸部出现明显充血,加强营养,旺盛新陈代谢,同时可抑菌、
杀菌,使组织恢复青春。因此灸法用于美容日汇报扩大,由局部施灸为主治疗斑秃、面瘫、
面肌痉挛、痤 疮等病的局部美容灸,发展到治疗肥胖、美发、润肤、容

等整体美容灸。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艾叶还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
止血及抗
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此外艾草可作

艾叶茶



艾叶汤




叶粥

等食谱 ,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
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 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可见其是一种具有较高运用价值的新 型保健药材,
故艾叶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潜
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br>艾叶这一新型天然资源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
可。

二、产品概况


(一)艾叶的分布


主要分布 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
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 布。
其适应性强,
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
只要是向阳而排
水顺畅的地方 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二)艾叶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45

120
厘米。

茎直立,圆 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
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 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
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 毛,并密布腺
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
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 br>4

5
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
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 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
性花
10
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 约
1
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
红色,顶端
5裂;雄蕊
5
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
2
分叉 ,子
房下位,
1
室。果长圆形,花期
7

10
月< br>


(三)
化学成分
——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 酮类、
桉叶烷类、三帖类及微量化学
元素。

1.

艾叶挥发油

艾叶全草的挥发油含量为
0.20%

0.3 3%
,以
1,8-
桉叶素为主体化合物的挥发油
(39.45%)

40
种成分,主要为
α
-
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
1 -
辛烯
-3-
醇、对
-
聚伞花素、
1,8-
桉叶< br>素、
γ
松油烯、樟脑、龙脑等。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1,8-
桉叶油素
(35.40%)

1,4-

叶油素
(4.17 %)
、樟脑
(5.52%)
、甘菊环等。其中Ⅰ,
8-
桉叶精具有止 咳作用,甘菊环具有抗
溃疡作用,樟脑具有杀菌、消炎作用,龙脑具有止痛、消肿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 疗慢性支
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2


艾叶黄酮类

艾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
2

8
%,< br>成分主要有
5

7
二羟基
6

3

4-
三甲氧基黄酮
(eupatilin)

5-
羟基-6,7,3,4
四甲氧基黄酮、
槲皮素
(quercetin)
和柚皮 素
(naringenin)




黄酮是一种很强的< br>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
E
的十倍以上。同时黄酮 也
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的退化、衰老,减少细胞癌变的可能。其次,黄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可
以 降低胆固醇,
这些作用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也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此外,黄酮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渗出,可以增进伤口愈合和止痛。


3
.艾叶三萜类

三萜类成分有
α

β
香 树脂醇、无羁萜、
α

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
(lupen one)

粘霉烯酮、
羊齿烯酮、
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
西米杜鹃醇和

甲氧基


19
环羊毛甾
2 3(E)

25

26
二醇等

4
、艾叶微量元素

艾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
如锶(Sr

,
铬(
Cr

,
钴(
Co
,
镍(
Ni

,
锰(
Mn

,
铜(
Cu

,
锌(
Zn

,
铁(
Fe

,
钠(
Na

,
钾(
K

,
钙(
Ca

,
镁(
Mg
) 等。钙质,能有效地防护视网膜,
确保良好的视力,防止白内障的产生。由于黄秋葵富含锌、硒等微量元 素,
能增强人体防癌
抗癌能力。加上含有丰富的
Vc
和可溶性纤维,对皮肤具 有保健作用,能使皮肤美白、细嫩、
防黑。含钾高、含钠低,有利于人体内的水分平衡,加强排尿,同时 可增强血管扩张力,改
善心脏的收缩功能,
对高血压、
心脏病和肾病患者有较好的食疗 效果,
还能改善神经衰弱和
失眠症。

(四)药理作用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 经止血,散寒止
痛,
降湿杀虫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
痛经,
宫寒不孕,胎动 不安,心腹冷痛,
吐血,
衄血,
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 ,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





功用主治:理 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
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五)艾叶的开发与利用




艾灸法是养生保健的有效疗法。
在古代民间普遍运用灸法预防保健、
延年益 寿,
并流行

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



风门 之穴人人灸

等谚语。
无论男女,
一生中都必须灸治
4
次,
即十八岁时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岁灸三阴交,旨在增强生殖能力;四十岁灸足三里,
以促 进脾胃功能、
预防疾病;
至老年多灸足三里和曲池以防止视力衰退,
灸曲池可使眼睛明
亮,牙齿坚固。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
针疗不断得到发展,
而艾灸却 受到了人们的冷落。
主要原因是艾灸
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不但会使患者疼痛难忍,而 且还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
有时是永久性的。
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
正是病痛 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
使得艾
灸一蹶不振,
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
推 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下面就来介绍一种能较好地
取代传统灸法的产品。

1


艾叶温灸包简介

温灸包以包内的艾盐和中药成份,
通过加热敷在人体皮肤表面上方的穴位实行热灸。

借其湿热的作用,
所散发 出的药物成分被机体吸收后可传达肌肉深处,
渗透肌肤层,
通过经
络的传导、扶正祛邪 、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可大大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组织的新
陈代谢,松懈肌肉粘连,打通淤阻 的经络,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解除疼痛的功效。
它是一种对机体毫无损伤且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 中医外治法。

2


艾叶温灸包的制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6: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053.html

艾叶的策划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