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知识点归纳
考情分析
1.
抗真
两性霉素
B.
唑类、特比萘芬 及卡泊芬净的作用特点、用途
熟练
菌药
三十九、抗真菌药与
抗病毒药
2.
抗病
毒药
及主要不良反应
(
1
)常用抗病毒药的分类
(
2
)抗非逆转录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拉米夫定、
利巴韦林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br>
(
3
)抗逆转录病毒药齐多夫定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
4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一、抗真菌药
1.
浅部真菌感染(局部抗真菌药)
致病菌:各种癣菌,发病率高。
2.
深部真菌感染(全身抗真菌药)
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见于免疫缺陷患者
(一)全身性抗真菌药
1.
两性霉素
B
①作用:广谱
抗真菌药。对多种深部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杀菌。
②作用机制:
与真菌细胞膜的
麦角固醇
结合,在膜上形成孔道,从 而增加膜的通透性。
注意:
细菌不含固醇类物质,对细菌、立 克次体、病毒无效,人体细胞含固醇类,因此对人毒性大而
严重。
③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静脉注射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尿路感染等;
→口服给药用于肠道念珠菌感染;
→局部用于指(趾)甲、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
④不良反应:
◇肾损害(主要中毒反应)
◇肝损害
◇血液系统毒性
◇神经系统毒性
注意:
·滴注前需给患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
·滴注液中加生理量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
·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肾毒性。
2.
氟胞嘧啶
①作用机制:
在体内转化为< br>5-FU
,
抑制真菌
DNA
合成
而不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合成核 酸,
故不良反应少。
②抗菌作用:
抗菌谱较两性霉素
B
窄而弱
;单用易产生耐药。
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
③临床应用:
主要与两性霉素
B
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第
1
页
3.
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
①代表药:
·酮康唑、氟康唑(是酮康唑的
5
~
20
倍)、伊曲康唑
②作用机制:
·广谱抗真菌药。
·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
麦角固醇
合成,抑制真菌生长。
③临床应用:
·用于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
·也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甲癣)的治疗。
4.
特比萘芬
①抗菌机制:
抑制细胞膜
麦角固醇
的合成;
②抗菌谱:
对各种
浅部真菌
,如: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均有 明显的抗菌活性,体外
抗皮肤真菌活性比酮康唑高
20
~
30
倍,比 伊曲康唑高
10
倍。对酵母菌、假丝酵母菌也有抑菌效应。
< br>③应用:
口服或外用可治疗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效果较好。
5.
卡泊芬净
【抗菌作用及机制】
能有效抑制
β
(
1
,
3
)
-D-
葡聚糖
的合成,从而
干扰真菌细 胞壁
的合成。
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临床应用】
1
)适用于治疗
念珠菌败血症
和各种
念珠菌感染
;
2
)难治性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
如:两性霉素
B.
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制剂和(或)伊曲康唑的侵袭性曲霉 病的治疗。
3
)也用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
(二)外用抗真菌药
1.
咪康唑
·广谱抗真菌活性。
·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 反应多,故主要制成
2%
霜剂和
2%
洗剂作为外用抗真菌药
·治疗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
2.
克霉唑
·仅限局部应用
·治疗表浅部真菌病、皮肤黏膜或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
抗真菌谱广,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而仅作局部用药的是
A.
特比萘芬
B.
克霉唑
C.
酮康唑
D.
氟胞嘧啶
E.
伊曲康唑
【配伍题】下列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A.
两性霉素
B
B.
氟胞嘧啶
C.
氟康唑
D.
卡泊芬净
『正确答案』
B
第
2
页
E.
特比萘芬
1.
为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的是
2.
在体内转化为
5-FU
,抑制真菌
DNA
合成的是
『正确答案』
D.B
【多选题】下列抗真菌药物中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药物是
A.
两性霉素
B
B.
氟胞嘧啶
C.
氟康唑
D.
卡泊芬净
E.
特比萘芬
『正确答案』
ACE
二、抗病毒药
·治疗流感病毒药物
·治疗疱疹病毒药物
·治疗艾滋病的抗
HIV
药
·治疗肝炎病毒的药物
(一)抗病毒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穿入和脱壳抑制剂: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
(
2
)
DNA
多聚酶抑制剂:
阿昔洛韦、更昔洛 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
(
3
)反转录酶抑制剂:
①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
②非核苷类:依法韦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
(
4
)蛋白酶抑制剂:
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英地那韦、奈非地韦和安普那韦等。
(
5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
6
)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干扰素。
第
3
页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