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_图文(精)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4:22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葱白煮水)

?
1796
?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编者按】本刊编辑部分别于
1984< br>年
5
月和
1992

lo
月先后在桂林市和青
岛市召开了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两次专题座谈会的学术纪要分别刊登于《中华
外科杂志》
1984
年第
12
期、
1985
年第
1
期和
1993
年第
8
期。
2008

4

,
本刊编
辑部会同
SICOT
中国分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在上海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颈椎
病专题座谈会。会议结合近
20
年来颈椎外科及相关 学科的进展
,
对颈椎病的定义、
临床分型、诊断标准、手术方式、疗效评价以及其他若 干临床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
论。

本纪要归纳总结了本次会议的研讨情况
,< br>并以
1992
年第二次全国颈椎病专题座
谈会的学术纪要为基础
,根据近年来颈椎外科的临床进展
,
提出了若干修订意见。本
纪要中提出的修订意见 只是初步意见
,
我们希望脊柱外科同道们就有关问题开展深
入讨论
,
以使有关内容更加成熟和完善
,
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由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SICOT
中国分会、同济大学附

属东方医院共同举办的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2008

4

4“
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地 区

的包括骨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康复医学及中医科等学科的

400
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
围绕颈椎外科实验研

究、影像学进展、颈椎病诊治现状、颈椎病手术方式、手术并

发症等议题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会议根据近十几年来颈椎病诊断水平及治疗技术的发


,
结合临床 实际情况
,

1992

10
月在青岛举办的
“< br>第二



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会议纪要中关于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

疗、颈椎病病情及疗效评价标准等问题

进行了重点讨论
,
并就相关内容提出的修订意见书面征求了部分专家的意见。

现概述如下。

颈椎病的定义

一、共识与争议

多数专家认为
,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中关于颈椎病定义的基本内容是明确的。但有专家认为
,


虑到近 十几年来除
x
线平片、动力侧位片外
,CT

CTM
MR


MRA
等均有明显进展
,
且为阳性发现
,
因此有必要在定义中

加以补充
,
进一步明确。也有专家认为
,
原有的定义中已涵

盏了影像学表现特征
,
再提出影像学改变似无必要
;
还有专

家认为
,
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所见
,
因此在

临床表现中强调影像所见似更实际。

二、修订意见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

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

通讯作者
:
赵定麟
.
会议纪要
?



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
,
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

现者
,
其英文名称为
Cervical Spondylosis


这一定义包含
4
个基本内容
:(1
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
< br>关节退变
;(2
累及其周围组织
;(3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
(4
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一、共识与争议

对于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的诊断标准
,
讨论热烈
,
争议亦较多。特别是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其他型颈椎


,
专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

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争议焦点
:
许多专家认为
,
仅靠症

状而无特定的病理解剖部位
,
而且交感神经症状散布于诸型

之中< br>,
更无定位特征
,
难以明确诊断
,
亦难以设计治疗方案

(
含手术
,
因此建议取消此分型
;
也有专家认为临床上 许多

患者的症状难以用椎动脉型解释
,
而是仅表现为交感神经症


,
因此应保留此分型
;
有专家提出
,
由于椎动脉 和交感型颈

椎病在临床症状方面有较显著的相似性
,
常常很难区分
,


此建议统称为交感或椎动脉型。另有专家鉴于对伴有交感

症状的脊髓型和
(
或神经根型患者施以颈前路减压术后
,


其伴发之交感神经症状也随之消失
,
因此认为此种现象与后

纵韧带上可能附着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刺激有关。

2.
其他犁颈椎病的争 议焦点
:
部分学者提出
,
这一分型


,
除了食管受压型颈椎病之外
,
应当补充颈椎不稳定
(


稳型及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

提出颈椎不稳定
(
失稳型的理由是
:
颈椎与腰椎在结

构上相似
,
既然在腰段有腰椎不稳定这一诊断并有其独立的

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
(
包括手术
,
那么对于颈椎有类同的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表现者
,
亦应有与此相类似的诊断。根

据临床 观察
,
这一分型的诊断标准可为
:(1
症状介于颈型、万方数据
< br>根型与椎动脉型之间
;(2
症状时隐时现
,
与体位不当、过劳和颈部过 度活动
(
含推
拿及练功等相关
;(3
侧位
x
线片动 力片及
MR
检查显示椎节不稳
(
前后滑移
>2mm

椎动脉曲折与狭窄
;(4
牵引及制动有效
;(5
个别病例可行椎节撑开融合 术或人工髓核
植入术。

提出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的理由是
:
事实 上
,
临床病例中
,
此种情况并非罕见
,
目前高清晰螺旋CT

MR
技术已能发现和证实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概况
,
而且 随着
影像学技术的提高
,
将被普遍确认
,
因此建议列为一种分型。< br>
这一分型的诊断标准为
:(1
以脊髓前方受压所致的运动障碍为主
; (2
多伴有头颅
供血不全及交感神经症状
,
且波动性大
,
屈 颈时加剧
;(3MR
所见为硬膜囊前方中部受
压征
;(4MRA
及< br>CTM
显示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征
,
包括变细、中断等
;
减压 术后则缓

;
椎动脉亦多受波及
;(5
牵引及制动疗法有效
;(6
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反复发作已影响
生活质量或工作时
,
可行手术疗法。



不赞成补充上述两种分型的专家认为
:(1
关于颈椎 不稳定
(
失稳型
:
尽管颈椎不稳
定在颈椎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
但它是颈椎椎间关节减退过程
中的一种病理现象< br>,
是椎间盘退变的继发改变。由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是一个独
立诊断
,
因此颈椎不稳症不应成为另一分型
;
从另一方面看
,
颈椎不稳是颈椎病的一 个
并发症
,
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
,
不必再作为独立分型。也有专 家认为
,
这一分型与
颈型颈椎病不好区分。
(2
关于脊髓前中央动脉 受压型
:
脊髓前中央动脉难以获得明
确的影像学特征
;
此种情况单独 存在的机会很少
,
因此放在其他型中即可。也有专家
认为
,
脊髓前中 央动脉受压较难用客观检查证实
,
能否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形成过程中
强调前中央动脉的 重要性。

二、修订意见

1.
颈型颈椎病
:(1
主诉枕、颞、耳廓等下头部、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
,
并伴有
相应的压痛点
; (2x
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及椎问关节不稳等表现
;(3
动力侧位
x线或
MR
片显示椎节不稳或梯形变
;(4
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
(
落枕、肩周炎、风湿性
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忧郁症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背 部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
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
手臂麻木、疼痛
,
其范围与颈脊神
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
压颈试验或臂从牵拉试验阳性
;(3
影像学
(x
线、
MR< br>所见
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
除外颈椎外病变
(
胸廓出口综合 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
管综合征、肩周炎和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
脊髓型颈椎病
:(1
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
以四肢运动、感觉及反射障
碍为主
;(2
影像学所见证实脊髓受压
,
并与临床症状相吻合
;(3
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
硬化症、脊髓肿瘤、急性脊髓损伤 、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等。

4.
椎动脉型颈椎病:(1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
旋颈试验阳性
;(3
多伴
有头颅症状
,
包括视力模糊、

?
1797
?



耳鸣及听力障碍等
; (4X
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5
除外眼
源性、心源性 、脑源性及耳源性眩晕
;(6MRA
或椎动脉彩超显示第二段椎动脉
(V
一< br>Ⅱ有局限性狭窄或扭曲征
;(7
除外椎动脉
I

(
进 入颈
6
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
动脉Ⅲ段
(
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 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8
手术
前需行
MRA
或 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DSA
有助于明确诊断。

5.
交感神经型颈 椎病
:
由于对此分型的诊断标准尚有较多争议
,
尚待进一步讨论
,< br>因此暂不提出修订意见。

6.
其他型颈椎病
:(1
食管受压 型颈椎病
:
吞咽困难
,
尤以仰颈时为甚
;x
线平片显示椎节前方有明显之骨赘形成
;
钡餐检查显示食道受压征
;
多合并其他型颈 椎病症状。
(2
颈椎不稳定
(
失稳型
:
确切含义待进一步讨 论。
(3
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型
:
确切含义
待进一步讨论。

7.
混合型颈椎病
:
具有前述诸型两种及两种以上颈椎病者
,
均属此型。多见于病
程久、年龄较高者。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问题
会议交流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经验。会议就颈椎病非手术治疗问题形成的基
本共识是
:
1.
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
非手术疗法应视为颈椎 病的
首选和基本疗法。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乎生理要求的生活、工作体位是防治 颈
椎病的基本前提
,
包括避免高枕、埋
(
低头、猛刹车和剧烈运动等 。

(2
持续、轻重量
(1.5

2.0kg
的头 颈牵引应视为安全、有效的疗法
,
并在牵引下
进行颈背肌锻炼。
(3
针灸、理疗、按摩及药物均可酌情选用
,
但不提倡推拿、推搬
和颈部体操
,< br>以防加重颈椎的退变、不稳和损伤。
(4
游泳运动
(
尤其是蛙泳、仰泳 有
利于颈椎康复
;
不提倡使颈椎过度活动的高强度运动。

2.建议加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
,
以求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
大量长期使用类固醇易引发骨缺血坏死和硬膜外粘连。因此应慎用。

4
。手法治疗颈椎病
(
特别是旋转手法有引起急性脊髓损伤的风险
,
应当严格掌
握适应证。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问题

有关颈椎 病手术原则、各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手术入路、手术方式等问题
,
是本次会议讨论最为热烈的 话题。经过讨论
,
会议就有关问题形成以下基本共识。

一、手术疗法的基本原则

1.
颈椎手术比较复杂
,
有一定 风险
,
因此应从严掌握手术指征。

2.
颈椎病手术以减压与重建稳 定性为目的
,
对于脊髓本身不可逆转的病损没有治
疗意义。

3.< br>在选择手术治疗时
,
对于患者的年龄、职业、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患者对
手 术治疗的态度应给予必要的考虑。

万方数据

?
1798
?

4.
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
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
式。

5.
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
,
酌情保留椎体的活动度。如选择椎节成形术
,
需视患
者椎体稳定性、经济状况以及受累节段数酌情选择
,
以单节段者为宜
;
应注意 避免造
成医源性不稳。

二、各型颈椎病手术适应证



1.
颈型颈椎病
:
原则上不需手术治疗。但对于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
,
而且严重影
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个别病例
,
亦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
包括椎间融合术或人工椎问
盘植入术以及或其他术式。

2.
神经 根型颈椎病
:
原则上采取非手术治疗。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采取手术
治疗
: (1

3
个月以上正规、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
,
或非手术治疗虽然 有效但反复
发作而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正常工作的患者
;(2
由于神经根受压 病损导致
所支配的肌肉进行性萎缩者
;(3
有明显的神经根压迫症状和持续性剧烈疼痛 、严重
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者。

3.
脊髓型颈椎病
:
凡已 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
如无手术禁忌证
,
原则上应及早
手术治疗 。但其中椎管较宽、且症状较轻者
,
亦可先采取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
并定期< br>随访
,
无效或逐渐加重时则应及时手术。

4.
椎动脉型颈椎 病
:
符合下列情况者可手术治疗
:(1
颈性眩晕伴有猝倒症状
,经非
手术治疗无效者
;(2

MRA

DSA
证实者。

5.
混合型颈椎病
:
该型患者症状复杂
,
以高龄患者居多
,
对于手术治疗应持谨慎态
度。 对于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

2

3
个月非手术疗法无效 者
,
应考虑手术治疗。

6.
其他犁颈椎病
:(1
食道受压型颈椎病
:
如因骨赘压迫与刺激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
经非手术疗法无 效者
,
应将骨赘手术切除。
(2
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征
:

1~2
个月非
手术疗法治疗无效
,
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患者
,
可考虑手术治疗。
(3
颈椎不
稳定
(
失稳型:
因颈椎不稳引起头颈及肢体发作性脊髓或脊神经根或椎动脉症状
,
经较
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者
,
可行颈椎稳定手术。

三、关于手术入路选择的基本共识

一般情况下
,
对于致压物位于椎 管前方者
,
应选择颈椎前入路手术
;
对于致压物位
于椎管后方者,
应选择颈椎后入路手术。但对于椎管前方致压物广泛
,
致压过重
,前入
路减压风险较大的病例
(
例如前后方均有严重压迫脊髓的病例
,亦可适当选择后人路
减压
,
或者前、后路分期手术
,
或者一期前 、后路同时手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04.html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_图文(精)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