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诊断学症状学复习资料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0:46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溶血症)
诊断学症状学复习资料

第四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体温
36

37
℃,口腔温度
36.3

37.2
℃,腋下温度比口腔低
0.2

0.4


;生理变异
24
小时波动
<1


下午高于早晨

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

月经前及妊娠期

青壮年高于老年人

高温环境

发生机制

在正常 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所致发热;内源性致热源所致发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单核吞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 中枢的体温调定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热
增加散热减少→发热

产热

散热

骨骼肌

皮肤血管

代谢

汗腺
病因

(

)
感染性发热




最主要因素


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

)
非感染性发热


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

1.
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2.
抗原抗体反应

3.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4.
皮肤散热障碍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一)
.
临床分度

37.3~380C
低热

中等度热

38.1~390C
39.1~410C
高热

超高热

410C
以上

【临床表现】

(二)
.
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伴全身疲乏不适、肌肉酸痛

缓升型:如伤寒、结核病等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脉搏随体温 升高而加速
(
伤寒等可出现相对缓脉
)

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临床表现】出汗多、皮肤潮湿

缓降型:如伤寒、风湿热等

体温上升方式



骤升型:如疟疾、败血症等

体温下降方式



骤降型: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的概念: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
曲线 的不同形态




1

/
7


诊断学症状学复习资料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不规则热

伴随症状

寒战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出血

关节肿痛

皮疹

昏迷

体温在
39~400C
以上水平持续 数日或数周,
24h
波动范围不超过
10C
。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


体温在
390C
以上,波动幅度大,
24h
体 温差可达
20C
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重症肺结核、严重化 脓性感染

高热期与无热期
(
间歇期
)
交替出现,无热期可 持续数日,如此反复。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体温急骤上升达
390C
以上,
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数日后又出现高热,
如此规律地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体温逐渐升高达
390C
以上,持续 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
于布氏杆菌病

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第十三节





腹痛


:多由腹部病变所引起,亦可由胸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急腹症:一类以急性腹痛 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特点:发病急、变化多、进展快,病
情重,如延误诊 断或治疗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

一、病因




1.
急性腹痛






1
)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2
)空腔脏器阻塞与扩张






3
)脏器扭转
/
破裂











4
)腹膜炎症






5
)腹壁疾病







6
)腹腔血管阻塞






7
)胸腔疾病所致腹部牵涉痛:多见于膈上器官疾病或病变波及膈









8
)全身疾病

2.
慢性腹痛






1
)腹部慢性炎症






2
)消化道运动障碍






3
)消化性溃疡











4
)腹腔脏器扭转
/
梗阻






5
)脏器包膜牵张






6
)中毒与代谢障碍






7
)肿瘤压迫及浸润


二、发生机制(基本机制有
3
种)









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


2

/
7


诊断学症状学复习资料





1.
内脏痛特点为:










部位不确切











疼痛感觉模糊










常伴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2.
躯体性腹痛特点为:










定位准确










疼痛剧烈呈持续性











可伴局部肌紧张










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3.
牵涉痛








亦称感应痛、放射痛,是 腹部脏器病变所致疼痛,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脊髓相应节段而放射定位于某部
体表。

三、
【临床表现】



1.
腹痛部位


提示病变所在部位

消化性溃疡

胰腺疾病

阑尾炎

上腹
/
右上腹

上腹和左上腹

右下腹麦氏点

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胆石症或泌尿道结石

胆道蛔虫症典型特征

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胆囊炎、胆结石

胰腺炎

多与腹部手术有关

肝脾破裂

胆胰疾病、胃部肿瘤等

为消化性溃疡

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卵泡破裂

可能为胃粘膜脱垂症

可能为反流性食管炎

提示胰腺肿瘤

胆囊炎、胆石症

右上腹



2.
腹痛性质和程度与病变性质密切相关

中上腹突发剧烈刀割样剧痛

阵发性绞痛,剧烈,辗转不安

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

持续、广泛剧烈腹痛伴肌紧张或板状腹



3.
诱发因素

进油腻食后发作

酗酒、暴饮暴食后发作

部分机械性肠梗阻

腹部暴力外伤后腹痛伴休克

4.
发作时间及与体位的关系

餐后腹痛

周期性节律性疼痛

与月经周期有关下腹痛

上腹痛于左侧卧位减轻

胸骨后痛于前屈位加重,直立位减轻

上腹痛于仰卧位加重、俯卧位时减轻

四、伴随症状



伴发热、寒战



伴黄疸

◆伴休克

◆伴呕吐


◆伴腹泻






◆伴血尿者





◆伴血便:

◆伴里急后重:


3

/
7


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加剧

多为急性胰腺炎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0: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288.html

诊断学症状学复习资料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