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讲义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08:52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小学生近视的原因)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

腹针的原理:

1


固定的穴位有

22
个,深浅不同疗效不同,所以一个穴位有多个疗效。因此一定要细致,

可调理脏腑
以及经络循行的气血功能。因此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

中医的经络学说作指导。

2


周易八卦,每个卦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应,即可调理脏腑之间的

平衡。

3


全息理论每个局部代表一个整体,可定点定位调理。


腹针的特点:

1


穴位少,易懂易记。

2


针刺浅,较安全。

3


见效快,具体的痛点和压痛点当时见效。

4


适应面广,治疗面广。

技术的要求:

1


取穴一定要准,

(毫厘之差)疗效不同。定位一定要准。

2


深浅要合适,深浅不同,针尖的方向不同对疗效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

3


留针的时间一定长,一般在

45
分钟以上。越时间长,疗效越好。

(有腰间盘突出问题的

时间不要太长。

只能

45
分钟,否则会反弹回来。

)虚损的慢性病留针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4


腹针治疗强调间隔,让气血自我恢复。可连续扎三至五三次之后,隔一天扎一次,或一

周两次,保健性的治疗一周一次。急性的炎症连续扎好即可。慢性病要有间隔,补气血

不是三五天就能好的,所以要有间隔的调理一段时间。

腹针的针法:垂直进针。

1


定位要精确。

2


深浅度要合适。

3


不需要捻转提插。


注意:随病人的呼吸,针可能会有深浅和针尖方向的变化,要勤观察病人的变化,如病

人感觉不适,
4


要及时观察和调整。


腹针针刺时三个不同的深度:

浅刺:

针尖在皮肤内或刚到皮下。作用具体的病灶治疗。如:口腔溃疡。


中刺:

针尖在脂肪层。不触到腹肌,手法要轻,感到有东西挡住。作用通经络。

深刺:

针刺任脉时针尖要触及到腹白线(筋膜)

。针刺两侧腹肌时针尖要触及到腹肌。而没

有酸麻胀
痛的感觉。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用深刺。

怎样取穴:

上腹:

从脐中心至胸键联合处为

8
寸。

侧腹:

从脐中心至侧腹外缘为

6
寸。

下腹:

从脐中心至耻骨联合处上缘为

注明:

上腹一寸并不等于下腹一寸,


太胖者按髂骨上缘的宽度为准。

5
寸。

定要按骨与脐的距离定尺寸,

手的

4
寸也不能适用于

此。

用针的标准:

1.
针体的长度标准:一般多用于


1
寸的针,也可根据每个人的胖瘦体形的不同来分别

1
寸的


0.5

1.5
寸,
2
寸的针。身体的好 坏看小腹,小腹摸得实在,是正气足,用
针即可。小腹摸得虚软,气血两虚正气不足。用


1.5
寸即可。针的长短取决于下腹

部关元穴。

2.
针体的粗细标准:一般多用于

0.25


0.22

0.16
的粗细。针是越细越好用。创面

小,病患感觉舒适。

腹针常用的穴位及作用:

(腹部的经络及穴位和作用)

经络的位置:

任脉是在

身体正中间。

肾经是旁开

0.5
寸。

旁开

2
寸是胃经。

旁开

4
寸是脾经。

任脉:

脐上:

中脘

脐上

4


。深刺时针尖向下较安全

45
度角,否则会很危险,扎出副作用。中脘很危

险一定要
时常观察病人。

针尖可以垂直,

如果针体立不住时可以把针尖向下调向肚脐。

绝不

能针尖向上,并且针刺要浅。

作用:调理脏腑。

下脘

脐上

2


。针尖垂直深刺,如:瘦人站不住针向下斜刺。

作用:调理脏腑。


水分

脐上

1


。瘦人站不住针尖向下。

作用:局部消肿。

脐下:

气海

脐下

1.5


。针尖垂直深刺。

作用:

调补肾气,以调补肾阳为主。

关元

脐下

3


。针尖垂直深刺。


作用:

调补肾气,以调补肾阴为主。以垂直深刺最好,针尖绝不能向上或向下。向上会导致

脚冰凉

,向下会导致气下沉上不来形成阴阳隔离出人命。


中极

脐下

4


。可深刺也可浅刺。

深刺:

1.
尾骨有病痛,肿或增生。


2.
小便不下,是膀胱的募穴。

3.
前例腺炎,肥大,增生。

浅刺:

外阴感染,龟头炎。


作用

:
做治疗时的病灶定位。

肾经:

阴都

是中脘旁开

0.5
寸。


商曲

是下脘旁开

0.5
寸。

般不用,只作脸部定位时的标志。

中刺。

作用

:
调节上半身(肚脐上)

的经脉运行和下脘三穴位同时合用。单用一个可调节对侧上肢


的疾病。


气旁

是气海旁开

0.5
寸。

金河)经外奇穴垂直深刺,左侧可针尖向下斜刺。

作用
:1.
与气海穴位同时用可活跃腰椎的

2


3
椎的肌肉组织。

2.
单用可调节对侧下肢的疾病。

气穴

是关元旁开

0.5
寸。垂直深刺。

作用:与关元同用可加强关元补肾的效果。

胃经:

以通为顺,以降为和。针尖可向下。

天枢

是平脐旁开

2
寸。中刺,小肠的募穴。

作用

:
调补脾胃,诸之虚证,上脘,下脘,天枢。中刺站不住时可针尖向肚脐。

滑肉门

是天枢上

1
寸。中刺。

作用:

1.
治精神方面的病。


2.
调胃的气血,站不时针尖向肚脐。

3.
肩关节的病,(调节上肢时先开滑肉门)垂直中刺,站不时针尖向病灶点。

外陵

是天枢下

1
寸。中刺。

作用:

1.
股骨头,髋关节,下肢。

(调节下肢时先开外陵)

2.
外陵与滑肉门合用时可调四肢的气血循环。垂直中刺。

3.
降胃气,

外陵与滑肉门合用时针尖向下可调肝脾不合有胃火和胃气上逆。

脾胃虚寒

的人。不可降胃气。否则会腹泻。

大巨

是外陵下

1
寸。垂直中刺或针尖向下。如果膝关节以上有问题可以略向上高取一点。

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关节炎,动脉炎或静脉曲张)

脾经:

大横

是平脐旁开

4
寸。垂直中刺。向肚脐斜刺,脾升胃降,针尖不可向下也不能向上,取

穴平脐或
略高,不可略下。

作用:健脾化湿,祛痰,滑利肌肉。与天枢合用。

腹部全息定位标准

(用于病灶部位的治疗)

任脉:脊椎

(哪里有病灶就在相应的部位扎针)

中脘

中极

-
-

脊柱。中脘

颈椎。中极

尾椎。

中脘

下脘

七节颈椎。

中脘下

环枢椎。(环枢椎有问题在中脘下

0.1
分。)

下脘

气海上

0.5


十二节胸椎。(胸椎的问题一般在上胸椎段,

八、九椎在水分

下一点。)

气海上

0.5


关元

五节腰椎。(气海上

0.5
分至气海一般是腰二、三椎,气海下

至关元腰四、五椎。




/




中极

骶骨,尾椎。

腰五、骶一的病灶在关元下

0.5
分。)


尾椎的病灶在中极,

增生造成的疼痛腹针效果好,

针离病灶部位的位置别差

01

0.2
分。)
肾经:脊柱的两旁的肌肉。

也是膀胱经。

如果脊柱的有增生应在任脉外的肾经相对的穴位上扎针。

环枢椎除外。扎患侧。

四肢关节的定位:


滑肉门

肩关节内侧。

肩关节外疼痛有问题需从滑肉门向外一点

0.2


0.3








肩关节里疼痛有问题需从滑肉门向里一点

0.2


0.3
分。

肩关节前疼痛有问题需从滑肉门向下挪一点。针刺略浅。

肩关节后疼痛有问题需从滑肉门向上挪一点。针刺略深。

滑肉门配曲商颈肩部都放松。

肘关节

腕关节

指关节

外陵

滑肉门向外

0.5
寸向上

0.5
寸。

滑肉门向外旁开

1
寸。

腕关节向外旁开

0.5
寸,再向上和向下各开

髋关节、股骨头。

外陵四面个加一针,

0.2
分。

平气海旁开

2
寸,外陵向下

0.5
寸向外

0.5
寸。

膝关节向下

0.5
寸向外

0.5
寸。大巨外

1
寸。

踝关节向斜下方开

0.5
寸,再向上和向下各个开

0.25
寸。

股骨头坏死


膝关节

踝关节

趾关节


0.5
寸。

中脘:嘴。



跟解剖学关系密切



中脘往上

0.6

0.7
分旁开

0.5

---
额。

怎样确定病灶点扎的深浅与病灶的解剖学部位位置相关。

皮肤粘膜

肌肉组织

骨骼


针扎上皮肉不掉就行。

(如:黄褐斑、红眼病)皮下

---
青春痘、毛囊炎。

肉厚扎的深,肉薄扎的浅。四肢往末梢越扎越浅。

环枢椎浅刺、

腰骶椎深刺。(脊椎是从上往下从浅入深的扎)

酸或是沉都是扎的过

深了。宁浅勿深。

五官定位:

嘴:中脘浅刺。

眼:中脘上

0.5
分旁开


0.3

0.4
分。浅刺针盯在肉皮上不掉即可。

眉:眼往上

0.1
分。

鼻:嘴往上

1
分至

1.5
分。


牙:嘴的两边

0.5
分之内即是牙齿。

(理论上讲每颗牙都可以定位)

下巴:嘴往下

1
分至

2
分。

鼻窦炎:眼中间(睛明里向上)

+
承泣位置。中刺。

流黄鼻涕:中刺。

流清鼻涕:浅刺。

中耳炎:中脘旁开

0.3
分,向上

0.2
分。中刺。

青春痘:脑供血

+
消炎

+
泻热

+
调肝

+
大横

+
病灶点。病灶点要浅刺。

黄褐斑:位置在眼下面颊。浅刺。

腹针治疗的基本处方:

1.
调任、督、冲、三脉

深刺
(补法)

一切的正气不足,因病至虚,因虚至病。任、督、冲三脉皆起于下焦。

任督为一脉:调任脉即是调督脉。

任脉:

统领阴经,阴主五藏的气血,关元与足三阴相交。

调任脉偏重于补法。

(任脉为阴中之阴)

(任脉主生殖)

督脉:

统领阳经,阳主六腑的气血,大椎与手三阳相交。

调督脉偏重于泻法。

(督脉为阳中之阳)

(督脉主神经)

冲脉: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上行头部,下行四肢百骸。冲为要冲,有很大的推动力。加上商

曲、气旁、气穴就能加强补的力量。

补的力度:

1.
针少补的力度小。

上一针中脘,

下一针男的取气海或者女的取关元。

针多补的力度就大。

2.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针合用为常用方。中老年人的颈椎直接调气血。

3.
如须再加力度,就加冲脉的双气穴。特别是妇女的双腿不利加双气穴效果好。更年期一

定要调冲脉。

4.
如果力度还不够加关元下

0.5
寸再加一针。

(以上

3

4
、对于老年的慢性病和更年期效

果好)

补的力度不够原因:

1.
穴位的数不够。需要加针。

2.
针的位置或深浅不到位。可以调整。

3.
扎的过深,患者会腰酸腿软,当时就会出现腰胯酸。


4.
老年人关元附近松弛,容易过。也就

补过的原因:

年轻人补过了会上火,大便干燥,眼疼。

老年人补过了会亢奋,不睡,高兴。

1

2

mm
米之差。

1.


隔过密:中老年人或慢性病人可多休息几天。病人见好就要拉开间隔,让他慢慢的恢

复元气。补要恰到好处。

2.


位过多:年轻人可以泻。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08: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064.html

特效无痛腹针疗法讲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