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儿童常见传染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06:40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北京瑶医医院)

(一)儿童非典型肺炎


1
、病因:冠状病毒?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3
)易感者

3
、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资料




有密切接触史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
)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偶畏寒,伴或不伴乏力、精神萎糜或哭闹 烦躁不安;或全身酸痛、
头痛、关节痛、胸痛、腹泻;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重症可出现呼吸急促 ,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综合
症。

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偶有肺实变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
WBC
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4
)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单侧或 双侧不对称局灶性浸润性阴影


5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 br>符合上述
1

2

3
条或
2
3

4
条者为疑似病例。

符合上述
1
2

3

4
条或
2

3
+< br>4

5
条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4
、治疗方案

1
)一般治疗

2
)对症治疗和器官功能保护

3
)抗生素治疗防治细菌感染,如阿奇霉素等大环酯类药

4
)早期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5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儿童慎用)甲基强的松龙
80

320mg
/天。

6
)中药辅助治疗

7
)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8
)重症病例进入
ICU











AP
治疗简易流程图










临床诊断
AP
病例


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
3





好转



继续用药

甲基强的松龙
100mg
/天*
3



























有低氧血症者
























甲基强的松龙
500mg
/天*
3



























收住
ICU


















试用恢复期血清或血浆置换

5
、出院参考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
3
个条件:


1
)停用退热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体温正常
10
天以上;


2
)呼吸系统症状基本消失;


3
)胸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


6
、预防

1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认真做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3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以及个人卫生的管理

4
)加强晨检工作

5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及时报告可疑病例。



(二)流行性腮腺炎

1
.病因:腮腺炎病毒。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3
)易感者



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
.临床表现


l


腮 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
痛,不 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2
)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

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5
.预防





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 待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保健科证明方可返园。对密切接触者检疫
21
天。
检疫期间对 患儿所在班应加强晨、午、晚检,早期发现病儿,及时隔离;观察期不接收或转出儿童




腮腺炎免疫


r


球蛋白的被动免疫。


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对易感者可用板蓝根冲剂连服
3

5
天。可给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6
.治疗



l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2
)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敷以醋调青黛粉,减轻疼痛。




3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4
)积极治疗合并症。取位:


一:將赤小豆
50-70
粒研末,用溫水或蜂蜜調成糊狀,敷在患處。每日
2
次。



二:相思子不拘多少,用文火炒成黃色,研細末,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於油紙上,厚
3-5
毫米,敷於患處,
面積要略大於腫處。每天換

1

次藥。



三:

取吳茱萸末
5
克、生大黃末
3
克,制膽星末
3
克,用醋將上藥調勻成糊狀,敷湧泉(雙)
,用紗布包紮
固定。
24
小時後取下,再換新藥,連用
3-4
天。


四:

取生大黃
60
克、白及
30
克、赤小豆
30
克,研細末,將米醋煮沸,調諸藥成糊狀,敷患處。每天
2
次。


五:取生側柏葉
30
克、鮮地龍
30
克、青黛粉
30
克、梅片或薄荷少許,搗爛如泥,敷於患處。每天
2
次。








(三)手、足、口病

1
.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 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oxasckievirus)A
16

4

5

7

9< br>、
10
型,
B

2

5

13
型;埃可病毒(
ECHOviruses
)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其中以
EV71

CoxAl6
型最 为常见。

2
.流行病学


l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2
)传播 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
染性最 强。



3
)易感者:
4
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 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3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2
6
天。多为突然发病,可有口痛,厌食,低热。


2
)在发病 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
1

2
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呈离心性 分布,主要见于手
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足跟边缘。后可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
2

3
天后吸收,不留痂。躯干少见。


3
)口腔可见小 疱疹或溃疡,多与皮疹同时或稍晚
1

2
天出现。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
)一般病程短,症状较轻。


5
)重症 者可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4
.预防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

进行清洗消毒;
< br>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 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
行消毒处理;

7
]隔离患儿
2
周,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消毒,病愈 后行终未消毒。

5
.治疗

1
)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2
)防止继发感染。

3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四)水



1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2
)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


3
)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
20
%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
.临床表现


1
)发热,体温在
39
度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


2
)发热
1

2
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 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大小不一的“露珠”状疱疹。
1

3

后疱疹 变干结痴;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可见斑丘疹、疱疹、干
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


3
)体弱儿或应用激素、免疫抑制 剂者病情较重,高热,疱疹布满全身,呈大疱状。继发细菌感染时易引起
败血症。

4
.预防


1
)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 密切接触儿检疫
21
天。


2
)病室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


3
)对正在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免疫。
VZIG


125

625

U

kg



4
)可给易感儿接种水痘疫苗。

5
.治疗
< br>(
1
)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避免抓破疱疹,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 br>l
%龙胆紫。


2
)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可用无环鸟 苷,
80mg

kg.d
,分
4
次,共
5
天。


3
)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4
)必要时按医嘱肌肉注射维生素
B







(五)








1
.病因:风疹病毒。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携带者及先天性风疹患者。


2
)传播途径;可经患者的口、鼻、眼分泌物直接传给易感者,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 。


3


5
岁内儿童多见;病后或隐性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3
.临床表现


1
)中度发热
1
2
天,咳嗽、喷嚏、流涕、头痛、咽痛、结膜充血,全身症状轻。


2

发热
1

2
天后出现浅红色斑丘疹,
有的融合成 片,
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除手足掌外,
皮疹遍布全身。
3

5
天内疹退。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

4
.预防






l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
5
7
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21
天。观察期加强晨、午、晚检;托幼机构不得接收或转出儿童。






2
)可给易感儿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5
.治疗






l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






2
)对症处理:退热、镇咳、解痒。






3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4
)试用抗病毒药物。




(六)麻




1
.病因:麻疹病毒。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2
)传播途径:由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


3
)易感者:婴幼儿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3
.临床表现



l
)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 结膜充血,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病后
2

3
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科
氏斑)
,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粘膜充血,最有早期诊断价值。

2
)出疹期:发热后
4

5
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 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
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随着皮疹的 出现,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
40C



3
)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


4
)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症状轻,表现不典型。

4
.并发症





肺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5
.预防





l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
5
天,合并肺炎时延 长至
10
天。密切接触者检疫
28
天,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检
疫< br>21
天。




2
)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过氧乙酸熏蒸或紫外线照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6: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531.html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