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回龙观医院
朱凤艳
一、
DSM-5
焦虑障碍的分类
DSM
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的简称,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发表的,它的内容
涵盖诊断精神疾病的种类、
症状及其他的标准。
DSM-5
是
2013
年
5
月份在美国正式出版。
DSM-5
的焦虑障碍的分类包括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广场恐怖 、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物质
/
药品导致的焦虑障碍、由其他躯体问题引
起的焦虑障碍、 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和非特定的焦虑障碍。
DSM-5
的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
但
DSM-5
在
这几类疾病的顺序上显示了它们密切的相关性,
惊恐障碍与广场恐惧不 再关联,
分别有独立
的诊断标准;
分离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由原分类在
“ 通常在婴幼儿、
儿童或者青少年阶
段首次诊断的障碍”中改为分类在焦虑障碍中。
因为绝大多数有选择性缄默的儿童是焦虑
的,诊断标准没有变化。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概念
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
,
SM)
是一种童年障碍,始发于儿童期。以患儿
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
(
如学校,
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
)
持久地
“
拒绝
”
说
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言语器官无器质 性疾病,智力发展也无障碍而表现出缄默无语。具有这种症状的儿童
在发生缄默以前,
一般智力 发育正常,
已具备相当的言语能力。
该类儿童具有正常的语言理
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却会有选择性地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保持缄默不
语
。
病例举例:菁菁是一名只有
5
岁的小女孩,她原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 无
忧无虑。然而两年前,菁菁的父母因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最终离婚。
父母离异后 ,菁菁
随父亲与继母一起生活。
一天,
菁菁与继母带来的孩子发生争吵,
继母 不分青红皂白,
凶狠
地训斥菁菁。菁菁不敢言声,只能默默地哭泣,哭了一阵之后,慢慢地靠在 椅子上睡着了。
醒后,菁菁感到头晕、害怕,有一种压抑感。从那以后,菁菁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不
愿见人。在幼儿园里不与同学讲话,课堂上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后常常在教室里发呆,
但 在家里能回答父亲简单的问话。她表现胆怯,经常坐着发呆,有时还独自流泪。
这种缄默
日趋加 重,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三、选择性缄默症的流行病学及特点
(一)流行病学
目前关于选择性缄默症还没有国际性或全国范围的大样本研究,只 有少数有关其患病
率的报告。
Brown
and
Lloyd
的研究表明,
选择性缄默症在
5
岁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0.72%
;
这些儿童在刚入学的
8
周内完全缄默,
但在
1
年后只有
0.03%
至
0.06%
的儿童仍然保持
缄默。
Fundudis
等报告的患病率为
0.08%
。
Kopp
和
Gillberg
对
7
到
15
岁的儿童进
行调查发现,
在这些儿童中,
选择性缄默症的患病率为
0.18%
。
而在
8
岁儿童中测查出的
患病率为
1.89%
,其中只在学校中保持缄默的则为
0.4%
。
(二)流行病学的特点
1.
年龄较小的儿童群体比之年龄较大
(
15
岁以上)
的儿童群体,
患病率要相对较高。
2.
童年 早期是儿童各项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
及时干预会极大地限制儿
童的发展 。
3.
本症多在
3
~
5
岁时发生,女孩较多,一般表现为缄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
发。
有缄默 症的孩子,学前阶段常常未被人发现,家长常常以为孩子胆小、害羞,所以才
不愿与人讲话。直到上小学 以后,才有所察觉。
4.
发生率不高,特殊需要的儿童群体仍然应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四、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学
选择性缄默症它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是不是很清 楚,但是经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一些
发病的可能的因素,比如内在因素、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发育障 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
等。
(一)内在因素
是指个体自身 存在的某些特点,包括内在心理冲突、人格特质和其他心理特征等。性
格倾向于害羞、回避、情绪敏感、 焦虑、退缩、依赖心重、强迫特质。有证据显示有遗传因
素,
女性比男性患者较多。
患 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
且常常伴有其他语
言问题。
还常伴有功能性 遗尿、
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
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
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 他异常变化。
(二)言语或语言障碍
Kolvin
和
Fundudis
研究证实
SM
患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而且
SM
患儿组
50%
的患儿言语不成熟,而对照组只有
9%
。
(三)智力发育障碍
Kristensen
等认为
SM < br>和智力发育障碍有关,与妊娠或分娩疾患相关,常合并咀嚼吞
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及睡眠障碍。
焦虑症状可能为认知困难引起,比如,
工作记忆障碍容
易导致焦虑症状。
在完 成超过认知能力的认知任务时,
患儿个体工作记忆可利用的资源匮乏,
焦虑随之加重,于是采取 妥协方式(消极的,不说话)完成任务。
(四)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 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
母虐待儿童、
家庭 环境突变等。
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五)心理障碍
早期的
SM
个案研究将问题归咎于家庭因素 或难以解决的内心冲突,
如父母过度保护。
有研究认为
SM
和忧虑症的密切相关。
有专家甚至认为
SM
就是忧虑症的一种类型,
SM
应
该被称为儿童社会恐怖症,
SM
患儿和成人社会恐怖症患者有很多共同特点。
SM
和忧虑症
相关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抗焦虑药物对治疗
SM
有效。
(六)行为障碍
行为学家认为
SM
是一系列被加强的消极的学习模式所造成的行为问题,
是一种
“
以
拒绝说话作为巧妙应对外界环境的惯常反应
”
。也就是说,
缄默状态是患儿处理与所处环
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表现。
主张不 良的外界环境是这种状态持续存在的维持因素。
因
而患儿的这种缄默状态是一种适应行为,而不 是病态行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5: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454.html
-
上一篇:心理治疗学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分类模拟题31含答案
下一篇:精神病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