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因为风湿热邪,总的病机乃享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
病情反复!迁延日久,则耗血伤阴,致脾虚血燥,肌肤失养,即“体
虚”
为本,
“风 湿热”
为标,
细言之本病系因真赋不耐,
食入鱼腥海味!
五辛发物,或嗜食生 冷,或心绪烦扰,思虑伤脾,以致湿邪内存;或
地居潮湿,坐卧湿地,湿邪乘袭,或内蕴湿热,外受风邪 ,均可使风
湿热邪相合,浸淫肌肤而发病。
故湿疹的发生主要 与心脾两经有关,
徐宜厚
[3]
认为湿疹的发生由
内外因互相作用而成,内因由脾失健运,
湿热内蕴,
外因复感风、
热、
湿,内外之那相搏,充于 腆理,故发本病,后期多由血伤阴燥,燥痒
不已,皮损肥厚,反复发作。
郭志伟
[11]
认为慢性湿疹病程较长,
迁延难愈,
故多有疲血阻滞 ,
造成皮损黯黑或暗红,
色素沉着,
皮损肥厚粗糙,
皮损部位较固定等。
总之,当代医家多认为风湿热是湿疹发病的外在因素,内因与心
肝 脾有关,并与享赋、饮食、情志等密切相关。
秦万章
[l4]
将湿疹分为三型来治疗。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常
用茵陈篙汤合草蒸渗湿汤加减。脾湿型治以 健脾除湿,常用除湿胃答
汤加减。血虚风燥型治以养血祛风,常用四物消风饮加减。
朱仁康
[2]
根据风湿热病理变化的特点,
分湿热、
血热 、
脾湿、
阴
伤四型论治。湿热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热型用凉血除湿汤加减,
脾湿型用除湿胃答汤加减。阴伤型用滋阴除湿汤。
李景霞
[ 22]
将湿疹分为五型论治。即
(l)
热重于湿型
(
相当于急性湿疹
)
,用清热利湿法,选龙胆泻肝汤,药用龙胆草,黄琴、柴胡、泽
泻、车前子各
10
克,茯苓
20
克,银花、连翘各
30
克。 治疗
28
例,
痊愈
27
例,显效
1
例;
( 2)
湿重于热型,用健脾利湿,佐以清热解毒
法,选除湿胃答汤,药用苍术、陈皮、厚朴,黄琴 、泽泻、猪苓、白
术各
10
克,银花,连翘各
15
克,茯苓
20
克。
(3)
阴虚血热型,用养
阴清热,除湿止痒法,选滋阴清热除湿汤, 药用茯苓、泽泻、黄芩各
10
克,玄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各
15
克, 生地、白鲜皮各
30
克。阴虚甚者加玉竹、石解各
30
克。
(4)< br>血虚风燥型,用养血润燥、
除湿止痒法,药用黄芩
10
克,当归、丹参各
30
克,白鲜皮巧克,生
地,熟地、赤芍、白芍、首乌、僵蚕,防己各
10
克。
(5)
婴幼儿湿疹,
用健脾利湿法,选小儿健脾除湿汤,药用苍术、陈皮、厚朴、 黄琴、
泽泻、山药、扁豆各
3
一
6
克,茯苓、银花、连翘各
6
一
9g
。
瞿幸
[8]
将 湿疹分为六型。血热湿盛型用生石膏、生地、白茅根、
白鲜皮、知母、六一散、黄芩、牡丹皮、大青叶、 车前草、蚤休、苦
参;肝胆湿热型用龙胆草、黄芩、山桅子、苦参、六一散、茵陈、马
齿览、生 地、牡丹皮、地肤子、惹苗仁;脾虚湿热型用苍术、白术、
厚朴、黄柏、车前子、大腹皮、茯苓、白鲜皮 、砂仁、炒薏苡仁、地
肤子;肝风湿热型用生龙骨、生牡砺、磁石、珍珠母、蒺藜、钩藤、
茵陈 、白鲜皮、黄芩、苦参、牡丹皮、生甘草;血燥夹湿型用当归、
何首乌、生地、丹参、鸡血藤、白鲜皮、 红花、黄柏、苍术;湿癖互
结型用萆薢、地肤子、黄柏、桃仁、红花、茯苓皮、赤芍、牛膝、防
己,日一剂,水煎服。
秦亮甫
[32]
自拟方(板蓝根、滑石、石膏、葫芦壳、黑白丑、茯
苓皮、浮萍、地肤子、白鲜皮、牡丹皮、赤芍)
。外用方
:
苦参、黄柏、
樟 木、明矾、地肤子、浮萍、蛇床子。水煎外洗并配合涂擦方(炉甘
石、
明矾、
冰片、< br>黄连、
苦参、
研末加润肤霜
1:2
调和外涂)
治疗
1 50
例湿疹,
30
日为一疗程,痊愈
50
例,显效
76例,有效
14
例,无效
10
例,总有效率
84%
。
慢性湿疹的专病专方也大多是局限于某个证型所制定的专方。这
与 中医的辩证施治原则一致,也有针对慢性湿疹的总病机血虚风燥而
制定专病专方,然后再根据症状辩证加 减。陈学荣
[l5]
提出慢性湿疹
可从疲论治,
并将祛风止痒之治法贯穿整个 治疗中,
适当应用引经药,
使药效直达病所。皮损发于头面部者,可用野菊花、篙本;发于耳、
口周者,可用黄连、桅子、龙胆草;发于上肢者,可用桑枝、羌活;
发于腰背部者,
可 用杜仲、
续断;
发于肛周、
外阴者
,
可用黄柏、
防己;发于下肢者,可用木瓜、牛膝、独活。
综上所述,文献报道湿疹内 服中药单方主要有苦参、徐长青、雷
公藤。验方中药物以清热药为主,苦参、黄柏、生地、丹皮、赤芍、
白鲜皮、地肤子、龙胆草、车前子、生石膏、当归最为常见。
中医外治法的研究
外治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独特地位,通过 局部外用药,使药力
直达病所,治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中医外治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确切的 疗效,对于湿疹治疗,同样如此。因其病位表浅,病灶外露,
外治药物不仅可以直达病所,通过透达膝理 ,疏畅经脉,调和气血,
驱邪扶正等机制而发挥局部直接的治疗作用,还能通过肌腆毛窍,深
入脏腑,起到内外合治的作用。同时,外用药物是经皮给药,不受胃
肠道酶、消化液、
!PH
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点已引起人们广泛重
视。近年来人们对中药外用制剂的透皮吸收 机理、透皮吸收促进剂以
及中医外用药物透皮吸收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中 药外用制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临床上常根据辨证分期、发病部
位,经络输穴选择适当的剂型、药物及 治疗手段
[61]
进行治疗,多采
用内外兼治,或单纯外治的方法。
中药水剂
黄显勋
[62]用地骨皮、
白鲜皮、
黄柏各
30g
,
土模皮、
丹皮各< br>15g
,
鲜石榴根皮
50g
,急性期加苦参;合并感染加公英:慢性期 加蛇床子、
芒硝;水煎
30
分钟熏洗患部
30
分钟,日
2< br>次,洗后用敷料拭干,
10
日为
1
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
9 7.9%
。
刘乃华
[63]
用苦参、
地肤子、
蛇床子、
黄柏各
30
克、
黄连、
荆芥、
防风各
20
克,加水
300Oml
,煮沸
15
分钟后去渣, 倒入盆中坐浴,每
次
10
一
20
分钟,日
2
次,< br>5
日为
1
疗程,用
2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
95%。
马建国
[64]
国用土获等,薏苡仁、白鲜皮 、黄柏、地肤子、苦参、
五倍子、白矾各
30g
;急性期加生地榆
30
克,慢性期加皂刺、三棱各
30g
,水煎约
500ml
,待稍温泡洗或频洗 患处
30
分钟,日
1
一
2
次。
结果痊愈
5 2
例,显效
14
例。
赵家成
[65]
用大黄、黄答、苦参、土茯苓、白鲜皮、川椒、枯矾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5: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430.html
-
上一篇:湿疹和疱疹的区别有哪些?
下一篇:孕妇梦见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