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人生中 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接受病痛的煎熬。而癌
症病人尚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体 对
人生的态度,平时对疾病和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人对治
疗的适应和进入病员角色都比较快 ,这类病人一般都通情达
理,生性乐观,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规律。他们遇事镇定,能
理智地对待 疾病,满怀信心地同疾病斗争,从而康复较快或
超过预期的生存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遇事慌张、忧郁 、
孤僻,一听到自己患癌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
两脚站立不稳,心理的天平严重失 衡,机体抵抗力下降,从
此一蹶不振。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疾病
的预后。临 床上,消极悲观的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差,药物副
作用高,并能加速疾病的恶化,预后不佳,而生活态度积 极
乐观,对治疗充满信心,平时注意气功、体育锻炼者,预后
佳,三年、五年以上生存率高。上 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
院曾对
1981
年度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粗略的分类,
总共
91
名病例中,精神一直处于乐观状态的
41
例,其中
5
例
(
14
%)
治愈
(
肿瘤完全切除、
甲 胎球降至正常
)
,
13
例
(38.1
%
)
好转,
10
例
(28.4
%
)
稳定;而处于忧虑和情绪不稳 定的一组
57
例中,仅
8
例
(14
%
)
好 转,
12
例
(21
%
)
稳定。
一、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癌症病人在预期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时出 现的一种
复杂的情绪反应,严重的焦虑可发展为恐惧。恐惧,可以知
道也可以确定其对象,如恐 癌,恐惧手术,恐惧死亡。而焦
虑是一种担心和害怕,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可以没有确
定的 对象。比如早期肿瘤病人感觉到自身种种不适,尚未做
出检查诊断,也不一定考虑到要患癌,但有一种罹 患大病的
预兆。
焦虑和恐惧也可发生在没有危险或与客观危险不成比例时。
如良性肿瘤病人或疾病恢复期癌症病人的无根据焦虑、夸大
的恐惧,在行为上表现为神经过于敏感。通常 ,癌症病人因
生活、
工作而忧虑,
至于忧虑什幺,
有时他们自己也讲不清,< br>因此医护人员常常需要耐心细致地寻找病人焦虑的心理根
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由于对癌症缺乏
早崩诊断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所 以一旦发现并确诊时,
往往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很高。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在逐
年提高,已经 接近国外的最高水平。再加上平时看到癌症的
严重症状,如剧烈的疼痛等,可造成人们恐癌、畏癌的不正
常心理。
个体的人格特征、过去的生活经验及目前身体状况等因素,
均会影 响对焦虑和恐惧的忍受力。患癌后人的防卫能力很
差,那怕是日常琐事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安。
癌症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是复杂的。怕痛、怕死、怕残废、怕
失去爱、怕失去强壮的身体及怕失去 正常生活的能力等。首
先,他们为疾病的进程而忧虑,害怕死神的迫近,担心假如
疾病恶化后出 现的各种痛苦自己无法忍受;同时他们为面临
的治疗护理而忧虑,害怕治疗的种种毒副反应,害怕医护人
员咄咄逼人的态度。当然,他们也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忧,担
心从此将与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工作告 别,害怕失去自己的身
份和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一想到自己再不能为社会作一些
力所能及的事 ,就越觉得自己成了社会的累赘和废品。更多
的人为自己的家庭而悲伤。病人常常这么说:假如他是孑然
一身,死了亦无所谓,如今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或一家之
长,若是死了,家里今后的生活会多 么艰难。失去了他的孩
子的前途又将如何
?
病人常为此潸然柑下。有一位结肠癌病人,手术以后心里总是嘀咕,有一点不舒服就怀疑是转移,
甚至自己设置情况困扰自己:
儿 子考上了大学,
他就算计着,
若能活
4
年,就可以看到儿手毕业、工作,可是 ,他又担心
自己活不了几天,成天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弄得心神不安,
吃不下,睡不好。病人为 经济问题烦恼也是无法避免的。住
院治疗需要钱,
营养补品需要钱。
对于经济比较宽裕 的家庭,
病员觉得花那么多钱连累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病人
思想负担就更重,甚至要为 偿还治病的债务而发愁。也有一
些病员为只能拿病假工资、
无奖金等烦恼,
如此等等。
医生、
护士心理治疗的立足点就是要把病人从以上种种烦恼中解
脱出来。只有这样,才 能进一步与疾病抗争。
癌症尚未明确诊断或初次住院的病人,被隐瞒病情,不了解
自 身疾病性质和预后,常表现为一种期待性的焦虑和恐惧,
即面临发生,但又未能确定是什么重大事件时的 情绪反应。
有一位肺癌病人,手术中被发现已广泛转移,肿块已无法切
除,医生和家属商定后开 了一个假报告。然而病人从医生、
亲属的反常表现中发现自己的病情不那么简单。心里很不踏
实 。一方面考虑到自己可能得了癌症,另一方面希望医生说
的是实情,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和良好的愿望,这 时病人所表
现的心理反应就是期待性焦虑。
手术切除某些脏器或肢体的病人,还有对 抽血、引流.穿刺
恐惧的病人,易产生一种分离性或叫做阉割性的焦虑和恐惧
反应。这是一种身 体完整性被破坏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反应。
有一位商店营业员刚结婚不久,患骨肉瘤并行左下肢截肢
术。术后,尽管其爱人殷勤照料,但由于该病员认为自己已
成残废,被社会所抛弃,执意要和爱人离婚 。这个病员很快
就因癌症发生转移而死亡了。病人住院,不得不和他熟悉的
环境和人分离,也易 产生阉割性的焦虑反应,特别是平素依
赖性较强的病人。
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感常 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听到自
己已确诊为癌症则手足无措,言语结巴;有的在接受化疗期
间, 看到病友呕吐,自己也感到恶心,别人疼痛,自己也感
到浑身不适;
有的在作有关检查或手术前 ,
紧张得夜不能寐,
甚至服安眠药也无效。
有些癌症病人能主动地向医务人 员叙述自己的害怕;有的则
极力否认焦虑与恐惧的存在,他们不提任何问题,也避免谈
论自己的 病情,就象怕人家在他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还有
的人故意掩饰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有些男性病人性格比 较倔
强,用“开玩笑”和“大笑”以缓和沉闷的气氛,通过自己
的轻松和乐观来振作家属和亲友 的精神;有些人以生气和敌
意表达自己的恐惧,拒绝治疗或要求特殊的照顾,使旁人视
他为“顽 固的人”
。哭是很多人患癌后发泄焦虑、恐惧和悲
哀情绪的一种方法,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 解的,对病人
并无害处。但是,如果病人沉浸在悲哀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一味的哭泣,则等于是 在癌症面前缴了械,对病人是极其危
险的。
有一位肝癌病人,
就诊前尽管右上腹肿块已 高出皮面,
但仍能带病工作,当到医院作了
B
超检查,提示实质性肿块
性质不 佳时,整天哭泣,不肯吃饭,不肯打针吃药,从此卧
床不起,病情急转直下,一个月未到就死亡了。这说 明精神
崩溃比癌症更可怕,更危险。
每个得了癌症的人都可能有过害怕,害怕对病情 无任何益
处。萦绕缠绵的烦恼只能使癌肿毫无阻挡的侵蚀人体。无数
事实可以证明,患癌以后沉 溺于恐惧和焦虑之中不能自拔者
都只能成为病魔的牺牲品。身处逆境,恐惧只能使自己越陷
越探 。凡是得了癌症以后,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事实上你已
经站到了和癌作斗争的第一线,每日、每时、每刻 都在和癌
症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所以精神状态就成为特殊重要的因
素,
“不靠神仙皇帝 ,全靠自己救自己”
。在这个意望上,癌
症病人就具有双重的职责:既是抗癌“指挥员”
,又是“战
斗员”
。说指挥员是指自己要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使其充实
而愉快,并且 能配合医务人员统筹,决策、调整适合于自己
的治疗锻炼方案;而战斗员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要经
受得起,并在行动上努力克服各种各样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
应,要毫不懈怠地和癌细胞抗争。< br>
二、紧张与松弛
“紧张—松弛”心理,即病员在面临 或解除患癌信号时做出
的全身和局部的一系列反应。它不只是一个反复交替出现的
生理病理反应 ,而且是一系列的精神心理反应。癌症病人产
生“紧张—松弛”心理的基础是持续存在的精神高敏状态。
猝然降临的厄运——患癌,对某些受威胁者来说如霹雷轰
顶,死到临头。就像有一辆 汽车突然迎面开来,马上会感到
紧张一样。在这种情形下,人体内部从头到脚会做出各种各
样的 应激反应:视立下部
(
即下丘脑
)
刺激腺垂体,脑垂体又
进而激活甲 状腺和肾上腺,
很快就有大量激素
(
甲状腺素、
肾
上腺素等
)
进入血流中去。
这时会出现眼睛瞳孔散大,
听力变
得灵敏,以及其它交感神 经系统机能亢进的症状。还出现循
环系统症状的改变,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脸部皮肤苍白
或 潮红;肌肉紧张,如睑部绷紧,或紧握双拳,更有些人姿
势变得僵直,
手、
脸、
肩甚或整个人不停地颤抖,
腹肌紧缩.
胃
有翻动感等,过多出汗,如手掌及脚趾等部 位发冷并有湿漉
漉的感觉等是最典型的症状。糖进入血流以备能量需要,血
流流至脑和肌肉,而 胃肠血流则减少,肠和膀胱松弛准备排
出废物,脑电波活动增快。这些都是生命中枢在接受紧张信
息后作出对人体有益的防御反射和保护反射。如果病人被告
知为良性肿瘤或手术可以根治的信息,危险 消失或减轻。身
体首先解除原已形成的压力,进入到一个与紧张反应相反的
松弛阶段,从而能使 机体又回复到一个平衡状态。如果刺激
反复出现,平衡反复打破,接连不断的紧张不能恢复到松弛
状态,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癌症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外界的 议
论,把这些症状与“癌”联系在一起时,首先产生一种紧张
情绪。当有时症状减轻,病人精神 上又可产生一种排除癌症
的松弛反应。恶性肿瘤的结论有时不是经过一二个简单的检
查项目,一 个医院或者一个城市即能得出的。经过检查得出
的结论可以十分明确,也可以是一个模糊的结论,可能是 正
确的诊断,也可能是误诊。这些复杂的情况对于一个应激状
态下的病员会产生接连不断的紧张 与松弛反应。
只要有一线希望,癌症病人和家属是不会放弃治疗的。他们
寄希望于治 疗,但害怕失败,认为“失败就是死亡”
。有了
这种想法,病人的紧张状态就很难改善。这种心 理上的压力
如果不消除,本来危险不大的情况也会成为威胁病人生命的
陷阱,而气功疗法、松弛 疗法以及支持疗法将有利于病人摆
脱持续紧张,使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重新回复到正常的状况
之 下。
我们把“紧张—松弛”心理比作一个弹簧,众多的紧张反应
会使病人长期处于活 跃状态,如果人体不能经常有规律地自
行放松,这个弹簧超过了弹性限度,就再回不到平衡的位置
了。长期的紧张使肿瘤毒素在体内积聚,代谢产物得不到排
泄,人体内在的压力缓慢上升。这种状况能 削弱人体的抵抗
力,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使癌症更易恶化和转移。医
务人员、病员家属在 帮助病人与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共同
要做的努力就是避免心源性和医源性的不良刺激,让“生命
的钟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乐现与升华
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向疾病屈服,向癌症低头的。有些病人
在一开始也难免惊愕、困惑以及产生种种不安 的情绪,但是
能够较快地面对现实。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疾病,
“既来之,则安之”< br>,保持相对乐观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
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积极地、科学地同疾病作斗争。既
依靠外来的医疗护理力量,又充分发挥自身的抗病能力,结
果在同样的治疗条件下比别的病人治 疗效果好,康复得快,
从而超过预计的存活期。
1980
年
10
月< br>15
目的《解放军报》
发表了沙衍孙同志的文章,具体介绍了海政某部高文彬同志
在患右肺门淋巴腺癌广泛转移病变后,能够正确对待,从精
神上战胜癌症,已健康地活了
13
年,成为“癌症明星”
,创
造了抗癌奇迹。用积极乐观的心理战胜癌症的例子不胜枚< br>举。
《人民日报》
、
《中国青年报》
、
《长江日报》
、
《新体育》
、
《羊城晚报》
、
《成都日报》都相继报道过不同癌症 病人成功
的经验。柯录同志《癌症≠死亡》一文通过作者的切身体验
和广泛调查,以顽强和死神 角力的抗癌勇士的一个个活生生
的事实,向癌症病人展示了“癌症并非绝症”这一鲜明的主
题, 同时给癌症病人开了一剂最实惠的良药。
经常听到人们对病人说:
“要乐观、要坚强 、要有信心”等
等。所谓乐观是指积极健康和充满生活勇气的人生志度。具
备积极心理的病人对 生活的态度是乐寝的。对人类终究能揭
开癌症的奥秘,
征服癌症满怀信心。
他们不管病 历上怎么写,
也不管人们怎样议论,思想平衡,情绪稳定,生活有规律。
他们始终没有失掉健康 人的思想感情,大家欢乐的事,他们
同样欢乐,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吃饭、睡眠、娱
乐很少受到干扰。由于他们思想平稳乐观,家属朋友也就不
盲目悲观和紧张,周围的气氛也就比较融洽。 病员对待癌症
能泰然处之,就很少有心源性、医源性的刺激,才能平安地
度过最易使人惊恐不安 的时期。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赢
得时间和癌症作斗争,并在和癌症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
步产生和增强抗癌求生的信心和决心。
癌症病人如果能够科学地把心理卫生和药物治疗结合起 来,
不受或少受心理上的刺激和干扰,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够延
长存活期,提高存活率。
天津市新港船厂工程师、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李韦,
1978
年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弥漫性淋巴母细胞型淋巴肉瘤”
,经过
多种治疗,收效甚微。
19 82
年,他到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
疗养。当时,他身体虚弱,满身浮肿,血小板、白血球及人
体免疫球蛋白已降到正常值以下。他的期望不过是想在生前
看一眼家中的亲人,以及故乡山水。 他对生死置之度外,心
情反觉平静而宽松。每天,他徜徉于太湖之滨的大自然美景
之中;先是做 扩胸深呼吸,散步,逐渐增加路程,后来每天
走
10
至
20
里路。< br>并配合气功,
打太极拳,
间或读书、
写作。
先后经过
3
次疗养,
病情缓解期意外延长了。
后经专家检查,
说他对癌症已有免疫力。李韦已年 届花甲,又平安度过了十
一个春秋。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4: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387.html
-
上一篇:预防癌症复习试题
下一篇:取好名字,为何要避开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