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癌症的最小年龄段
【篇一:一辈子不得癌症的
7
个秘方】
一辈子不得癌症的
7
个秘方
2016
年
03
月
10
日
07:38
1
人参与
0
评论
突然消瘦是癌症信号
悄无声息的癌症信号
提到癌症,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恐 怕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
“
自己
会不会得癌
”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癌症 的早期症状,尽快进行治疗,
也许可以提高生存的几率。《生命时报》综合美国
“
癌症 网站
”
和
《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等相关资料,总结出
“16
个最容易被
忽视的癌症症状
”
,值得每个人重视。
1.
不明原因消瘦。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骤
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见, 其他还包括肝癌和肠癌等。
如果不运动不减肥,体重却莫名下降
10%
,应及时就医。
2.
频繁发烧或感染。体内感染会导致发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则
可 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白血病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疲
劳、疼痛及其他流感样症状。
3.
体虚乏力。多种癌症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如果睡眠休息充足,
仍感觉虚弱和 疲劳,就应看医生。
4.
喘息或气短。剧烈、明显的气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类似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肺
癌的症状。胸口疼痛可能
还会延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
6
周,应当心喉癌、
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
腹胀腹痛。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盆腔剧烈胀痛 也可能是纤维
瘤、卵巢囊肿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另外,饭后莫名胃
痛或腹胀有可能 是胃癌征兆。
7.
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
(
烧心
)
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
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
肠道问题。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胰腺癌
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多而发白、奇臭。< br>
9.
吞咽困难。多与食管癌和喉癌有关,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早
期症状之一。
10.
黄疸。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
可能是胰腺 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
异常肿块。乳房、睾丸、腹股沟、颈部、腹部 、腋下或其他部位
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
皮 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发生变化、皮
肤疮口久治不愈,结痂但容易出血,应当心 皮肤癌。
13.
指甲变化。指甲下出现褐色或黑色条纹或斑点,应当心皮肤癌。
指端突然变大,指甲弯曲,则可能是肺癌症状。指甲明显变白有时
是肝癌征兆。
14.
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
状。不孕女 性,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结肠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确诊
患有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或子宫癌的女性罹患 卵巢癌危险更大。
15.
长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现莫名疼痛持续
4< br>周以上,应当心骨
癌或睾丸癌。
16.
异常出血。尿中带血既可 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
症状。便血既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症状。女性月经周期之间
的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症状。吐血咳血应当心胃癌、食
道癌或肺癌。过度淤血或出血 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状。
一起数数那些癌症之最
半个世纪以前,癌症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这短短
的五十年,癌症却成为和人们关系最为 密切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
死亡率都位居
“
前三甲
”
。在由
260
多位成员组成的癌症家族中,按
发病率、治疗情况、病情轻重等,应该怎样排
“
座次
”
呢?
中国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国现有的数
据和情况曾作出 报告,在未来的
30
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
达
1800
万, 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
1
人死于肺癌。
“
但其实,肺癌是
最可预防的癌 症之一。
”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
说,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 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
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
期才能确诊。
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指出,近亲结婚、 装修污染都是让孩子
过早患上
“
白血病
”
的主
要 诱因,此外,
“
小胖墩
”
、父母抽烟、常开车的,也更容易陷入白
血 病的泥沼。不过,张广超也指出,白血病等儿童肿瘤绝对可防可
治。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吴敏媛教 授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
80%
以上。
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 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
国,这些年也颇有
“
直追欧美
”
的架势。“
这主要是因为近
20
年来,
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 龄化等原因造成的。
”
中
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说。
“不过,只要早期发现,
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
95%
左右。因此建议,男人50
岁后一定要
定期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
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
“
想要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只是从 婴儿期就应该有个计划。
”
北京
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徐光炜教授说,婴幼儿切忌过胖 、儿童期不
宜营养过剩、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体育活动、青春期适时婚嫁、中
年时期定期检查、 更年期慎用雌激素。
最能避免的癌子宫癌
最早可能被消灭的癌宫颈癌
“
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不 知道其诱因。但宫颈癌在这方面
却已取得了突破。
”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前主任 委员、清华大
学医学院副院长曹泽毅教授说:
“
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此癌的最直接原因。也正因为此,自从
2006
年第一种宫颈癌
疫苗上市后 ,就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缕曙光。
”
病情最温和的癌甲状腺癌
以
20
—
40岁青壮年为
“
主力军
”
的甲状腺癌近年出现了明显增加的
趋势, 但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认为,大部分甲状腺癌恶
性度低,病情进展慢,治疗效果理想,且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
甲状
腺癌和体内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精神压力大、接触
x< br>线等放射性物
质关系密切,如能避免这些致病因素,预防都不是难题。
”
和饮食最相关的癌消化道癌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带来了大 肠癌
;
维生素
c
缺乏、爱吃酸菜、吃得
太烫,导致了食管癌的高发< br>;
吃得太咸、吃得太多,则是胃癌的
“
罪
魁
”
。因此 ,天津市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巴一教授建议,
“
吃
饭七分饱
”
、食物多样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远都是防癌真理。
不会得癌的地方指甲和头发
除此之外,人体其他各器官都会和癌症扯上 关系。但还是有灾难鲜
少波及的区域。比如扁桃腺癌、唇癌、肛门癌、间皮瘤、外阴癌、
阴道癌 、肾上腺癌等疾病,其发病率也都在
0.1/10
万以下。
最难治疗的癌胰腺癌
“
胰腺癌素有
‘
癌中之 王
’
的称号。
”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复旦大学 胰腺癌疾病研究所所长倪泉兴教授说,胰腺癌
部位特殊,很难发现早期症状,病人就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 ,手术
切除难度高、风险大、费用也相对较贵。而且胰腺周围血管丰富,
地处交通要道,影响器 官多达五六个,的确非常棘手。
最复杂的癌淋巴瘤
罗京、青年演员李钰等人的逝世,让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淋巴瘤。
事实上,虽然它是分型最多的癌 症,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般可怕。
化疗让部分淋巴瘤从过去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变成了现在九成以上< br>都能治愈。
“
另外,如果防范装修污染、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体重,
尽量避免呼 吸道和口腔感染,就可以很好预防。
”
天津肿瘤医院内科
主任王华庆解释道。
最有中国特色的癌肝癌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 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
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主
任委员秦叔逵教授说。肝癌有四大致病因素,即病毒性肝炎、黄曲
霉素、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 针对此,国家制定了肝癌的一
级预防方针:第一,改水,不吃沟塘水,吃深井水,吃自来水;第
二防霉,不吃霉变玉米;第三,接种疫苗。
澄清癌症的十大错误认知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从公众、患者,到部分医护人员,都对癌
症存在不少误区 。台湾
“
华人健康网
”
通过调查总结出人们对癌症普
遍存在的十大误 区,《生命时报》特邀广东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
会常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逐 一澄清。
患癌主要由基因决定台湾网站调查发现,
1/5
受访 者认为癌症主要
由遗传基因导致。
专家观点:事实上,遗传只是癌症发 生的因素之一,环境污染、不
良生活和饮食习惯、过度压力等,都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些
癌症遗传风险较高,需要注意筛查,比如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患
乳腺癌的风险为一般人的
2~ 3
倍。但有些癌症的遗传风险很小,比
如结直肠癌患者中,仅有
5%
左右和遗 传相关。研究证实,与基因相
比,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空气污染、化学与农药残
留等环境污染,对身体的伤害更重。
癌症不可预防许多人认为,癌症防不胜防,不知生活中该注意哪些
方面。
专家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1/3
恶性肿瘤可预防,
1/3
可治 疗,
1/3
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美国癌症研
究学会指出 ,防癌最简单方法是多吃果蔬,可减少
20%
患癌几率,
并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
5
份蔬果
(1
份约
85
克
)
、减少动物性脂肪摄
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
30
分钟、戒烟限酒。只要坚守
“
预防重于治疗
”
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
癌症危险因素,再加 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
吃素者不易患癌调查显示,
24%
受访者坚信素食者患癌风险低。
专家观点:研究表明,经常吃大鱼大肉的人患癌风险的确更高,而
素食者天天吃果蔬,膳食纤维 摄取充足,患大肠癌风险比正常人低。
然而,长期吃素可能造成营养失衡。奥地利研究发现,素食者可能
因动物性脂肪摄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风险,是爱吃肉的人的
2~2.5
倍。
想要 防癌,均衡饮食特别重要,一定不要偏食或挑食,尽量以天然
食材为主,加工品以每周
1~2< br>次为限,且每天吃
5
份不同颜色的蔬
果。
痣多 易得皮肤癌
“
多痣的人患癌风险高。
”
调查显示,
61%
的 中老年
人相信这一观点。
专家观点:痣分为出生就有的原生痣和后天受 环境、体质影响生成
的痣。在青春期及女性孕期,痣可能会增加,中年时,痣的数量达
到高峰。 多数人身上的痣都属于良性的黑色素痣,不必担忧。如果
痣出现色泽、大小、形状等异常改变,应特别留 意,可能表现为以
下几点特征:逐渐往外扩散,直径大于
0.6
厘米
;
有脱皮、出血、分
泌物等现象
;
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模糊
;
颜色改变,由咖啡色变
成黑色或深蓝色
;
一颗大痣旁边长出许多小痣。
胸大易患乳腺癌
“
乳房大易患乳腺癌
”
也是不少人的误 区,但事实上,
这并不科学。
专家观点:乳房大不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家族史才是,其他危险
因素还包括: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等。
门 诊常发现,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是摸到硬块或穿内衣时感觉疼痛
才来就诊,这时癌症多处于
2< br>期以后,可能需要切除乳房。若能早
发现、早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
0
至
1
期病例
5
年存活率高达
95%
。建议超过
45< br>岁的女性最好每月自查乳房,每年定期体检,如
有家族史,筛检年龄要提前至
40
岁。
吃有机食物可防癌选购有机食物是近年来的健康新潮流。调查发现,39%
的
50~59
岁受访者认为吃有机食物可防癌,而在
13~19< br>岁人群
中,这一比例高达
53%
。
专家观点: 有机食品在栽种或培育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肥料、除草剂等非天然药物,食材安全性较高 。现在的有机食
品大多是蔬菜和水果。英国牛津大学一项长达
9
年的研究表明,长期摄取有机食品的女性,患癌风险与从不吃有机食品的女性没有差
异。想要吃得健康,需要做到饮食 多样化,多吃当地应季食物,每
天吃一点坚果。
酸性体质易患癌
“
人体只有呈弱碱性才是健康的
”
,
“
酸性体质特别
容易 患癌
”??
近年来
“
酸
碱性体质
”< br>的各种说法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一些保健品广告和养生类
电视节目热捧的概念。
专家观点:科学上并无酸碱性体质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首先,
人体中有多种液体 ,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
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液
)
、消化系统分 泌的各种消化液以及汗液、尿液
【篇二:女性乳腺癌目前已经出现两个高发年龄段】
九大乳房病
其他人的两倍。医院乳腺门诊的不完 全统计发现,
25-45
岁女性中,
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令 人谈
之色变的乳
腺癌发病更是呈上升趋势。
近期在< br>1200
名被检查的女性中,有
65
人乳腺正常,
1135
人 存在
不同类
型的乳腺病变,高达
94.6%
的女性被查出患有乳腺疾病。
胸部是女性的重要性征和器官,而乳腺疾病目前已上升至女性常见
疾病
< br>的第二位,成为女性健康的大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最近公布
的一组数据表明,近期在
1200
名被检查的女性中,有
65
人乳腺正
常,
1135
人存在不同类型的乳腺病变,高达
94.6%
的女性被查出患
有乳腺疾病。而上海某 医院为
2600
名女性进行的乳腺疾病体检则显
示,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为
50 .95%
。由于乳腺疾病的高发,南京各大
医院的乳腺疾病门诊常年人头攒动。
压力增大造成乳腺疾病增多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4: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