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口中五味中医辨证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02:54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曹清华胶囊)
口中五味中医辨证治疗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 苦者常兼有头痛、
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
选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
15
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
通、当归、栀子各
10
克, 生地、黄芩各
12
克,甘草
8
克。
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 功效变态所致。临
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跟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
辣美味之品,繁殖 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
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

15
克,栀子、石膏 各
10
克,甘草
8
克,防风
2
克;或清
胃散:黄连 、当归、升麻各
10
克,生地、丹皮各
12
克。水
煎服,
逐 日
1
剂,
日服
2
次。
后者多由年迈或久病伤及脾胃,
导致气阴两伤,
虚热内生,
脾受津灼所致。
表现为口甜而干、
气短体倦、不 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
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正人汤加减:沙参< br>15
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
10
克,生地、藿香各
12
克,
砂仁、炙甘草各
8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br>次。



三、
口咸。
多为肾虚所致。
如伴 有腰膝酸软、
头昏耳鸣、
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
虚 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
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 丹皮、茯苓

10
克,熟地
15
克,山茱萸、泽泻、附子
1 2
克,肉桂
8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
胆之热 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
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 用左金
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
10
克,
人参、甘草 各
8
克,陈皮
15
克。日服
2
次,每日
1
剂,水
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别人所闻。 一般有
三种情况:
1?
胃火上蒸:
舌红或口舌腐烂生疮,
或牙龈肿痛 ,
口吻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
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 :大黄、黄芩各
10
克,
黄连
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2?
胃肠食积:口
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
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
和丸或山 楂丸吞服。每日
2
次,每次
9
克。
3?
平时不注意口
腔卫生,患有蛀牙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
地各
10
克,甘草
4
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 无奈尝出饮食
味道,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重要分为脾虚和湿阻
两型。前者除口淡外, 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
等脾虚症状,
治宜益气健脾和胃。
方药选用六君子 汤加砂仁、
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怀闷,苔腻脉濡等湿
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 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
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
10< br>克,半夏
8
克,白蔻仁
2
克,薏苡仁
12
克。水煎服 ,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此外,要 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踊跃用药治疗外,还
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癖好,避免房劳适度,坚
持口腔卫生。



△口苦:临床视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 证等;
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
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 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
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
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
外科大手术后病
人食欲不振也会感到口 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沾染中也常
呈现,
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
前者为邪尚轻 浅的表示,
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思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
疾等消化体系疾病也常有 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
邪,虽属实证,但要留神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
定, 重大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
觉阈涌现广泛升高的景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
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 “脾热口甘”。研讨证实,消
化系统功能杂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样,唾液中淀粉酶含量
增添, 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
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
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下降,
舌触觉感触异常
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
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峻的神经官能症 或通宵不眠之
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单调而涩。各种癌症后
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 认为是脾肾没落,气血瘀结
!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 胃气弱,木乘
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
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 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
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畸形人增高,
PH

于酸性反映。



口咸:
口咸以脾虚湿盛,
肾虚火旺为多。
因中医认为
“咸
为肾味”

临床上常见于肾 阴不足,
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
慢性咽喉炎急性发生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 br>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
PH
偏于弱碱性反响。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
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 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
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
18

22
℃时,
正凡人的舌温大多在
33


35
℃,
口辣患者
舌温偏高,有时可达
36
℃以上。此外, 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
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祖国医学认为人 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五
脏是相通的。对于健康颈椎病的人来说,一般情况下口中是
没有什么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畅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
苦、甜、咸、酸、辣、淡等异常滋味,则解 释五脏已经出现
了功能阻碍或出现了病象。



一般人常常认为这 只是

小事



小结石问题


但从技
术中医的角度来说则是

小事不小

。对这些易被疏忽的


结石问题

,假如联合身体的其余状态,予以剖析并加以中
药调节,常可有 效地防备某些疾病秋季,对保护身体健康颈
椎病大有裨益!



一、口苦:



《黄帝内经》指出:

肝气热则胆 泄口苦

,即若出现口
苦则象征着可能有内在的弊病。以口苦为主的状况有以下几
种:



口中苦味甚为男科明显,身体感到疲劳,口不渴,舌质
红,舌苔黄而厚腻,脉有力或偏快。可用:柴胡
10
克,龙
胆草
5
克 ,藿香
8
克(后下),白蔻仁
6
克(后下),石菖

10< br>克,鸡骨草
15
克,茵陈
10
克,萆
12
克,生薏苡 仁
20
克,甘草
6
克。加水煎成
300
毫升,日分
2
次温服。(凡注
明后下的药,待其它药将煎好时再放入,正常再煎
5
10

钟即可。下同。)



随症加减:



1
。除口苦男科显明外又觉得胃脘部胀痛、嗳气、食欲
不振,舌 红苔黄厚者,可于上方中去石菖蒲、茵陈、萆、生
薏苡仁,加蒲公英
15
克,佛手10
克,砂仁
6
克(后下)。



2
。如伴少许流涕、喷嚏或头痛等明显感冒症状者,在
上方中去萆、茵陈,加荆芥
10
克,蔓荆子
6
克,防风
8
克。



3< br>。口苦而兼全身疲倦,关节成年人肌肉酸痛,舌苔甚
为黄腻而潮湿者,上方去茵陈、石菖蒲,加羌 活、独活各
6
克,黄柏
8
克,苍术
10
克。煎服法同上方。



4
。如口苦甚伴大便稀烂,腹部隐隐作痛,大便里急后
重者,上方去茵陈、萆、生薏苡仁,加炒土金银花
15
克,
广木香
8
克(后下),胡黄连
6
克。煎服法同上方。



5。一慢性胆囊炎患者性情,经检查治疗已好转,但近
日因多吃了油腻煎炸问答食物,又出现口苦,右 上腹隐隐作
闷痛,舌红苔黄,脉弦(把脉时,指下有按琴弦之感者称弦
脉。
-
编者注)略快,尿黄,这种情况提醒胆囊炎有发生之
象,可急用:


柴胡
10
克,枳壳
12
克,青皮
8
克,鸡骨草
30
克,延

10
克,炒山栀子
6
克,蒲公英
20
克,龙胆草
6
克,广木

8
克(后下)。煎服法同上。如曾 喝酒者,加葛花
15
克,
枳栀子
20
克;曾食大批糯米或麦食者,加 麦芽、谷芽各
20
克。



二、口淡:



吃东西时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在没吃货色时也感到口
淡,舌苔多白而厚。 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显著感冒之后,
身体欠佳;有的是胃肠接收功能差。笔者综合心绞痛数十年
各方面的丈夫研究显示,口淡者的身材婴儿免疫功能低下,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2: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259.html

口中五味中医辨证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