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15:33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为什么有些人吃不胖)










授课日期:
2015

3

24
日第
2< br>周
教师姓名:龙俊华专业:护理


授课对象:中药
6

7
班授课地点:中药
6

7


学习情境: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学时:
2

课时安排:
90
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测量技术。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 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
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2.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
体温测量技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释稽留 热、弛张热、间歇热。体温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热病人的护理。

难点:体温单的填写和绘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

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知识。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值

部位正常范围平均温度

腋温
36.0

37.0

36.5


口温
36.3

37.2

37.0


肛温
36.5

37.7

37.5


(二)生理性变化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 ,但其变化范
围很小,一般不超过
0.5~l.0
℃。

1.
昼夜变化

2.
年龄差异

3.
性别差异

4.
运动状态

5.
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

)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指机体在致 热原作用下,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 br>0.5
℃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
l
℃以
上即可称为发热。



1
.临床分级
(
以口腔温度为例
)

低热:
37.5

37.9


中度热:
38.0

38.9


高热:
39.0

40.9


超高热:
41
℃以上

2
.发热过程(
1
)体温上升期


2
)高热持续期


3
)退热期
3.
常见热型临床上把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可表现出
不同的热型,加强观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常见热型如下
:


1
)稽留热


2
)弛张热


3
)间歇热


4
)不规则热

4.
护理措施


1
)降低体温


2
)病情观察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补充营养


5
)休息


6
)预防并发症


7
)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
3 5
℃以下称为体温不升。常见
于早产儿、
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衰竭的病人。
此 外,
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
机体散热过多过快,导致体温过低;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 中毒等导致的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也是造成体温过低的常见原因。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
号 ,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

1.
临床分级
(
以口腔温度为例
)

轻度:
32

35


中度:
30

32


重度:
<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

25


2.
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
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 、嗜睡、甚至昏迷等。

3.
护理措施


1
)保暖措施


2
)观察病情


3
)病因治疗


4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三、体温测量技术

(

)
体温计的种类及构造

1.
玻璃体温计

2.
电子体温计


3.
可弃式体温表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1
.体温计消毒法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用后的体温计应进行消毒处理。



1
)口表、腋表消毒法:使用后即浸泡于消毒液中,
5min< br>后取出清水冲净,
擦干,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中,浸泡
30min
后取出,用冷 开水冲洗干净,拭干后
用手或离心机将汞柱甩至
35
℃以下,存放于清洁盒内备用。切 忌用
40
℃以上的
热水浸泡、冲洗体温计,防止汞过度膨胀,引起爆裂。


2
)肛表消毒法:先用消毒纱布擦净,再按上述方法单独进行消毒。
2.
体温计检测法为保证测量准确,
使用中的体温计
(
包括新使用的体温 计
)
应定期
进行准确性检测。检测时,先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
35℃以下,再同时放
入已测好的
40
℃的水中,
3min
后取出检 视。如误差在
0.2
℃以上、玻璃柱出现
裂隙或水银柱自行下降,
则不能再使 用。
合格体温计用纱布擦干后,
放入清洁容
器内备用。

(三)体温测量技术

【目的】

1
.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
.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观察伴随症状。

3
.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准备】

1.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2.
病人准备了解测量 体温的目的、
方法、
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测量前
20

3 0min
无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3.
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4

用物准备测量盘内备清洁干燥的容器,
容器内放置清洁体温计,
消毒液纱 布、
弯盘、记录本、笔及有秒针的表,如测肛温可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

【操作步骤】见表
12-2



12-2
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步骤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解释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
病人合作


选择部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测量部位


口温测量法


放置口表·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
,
此处靠近舌动脉,是口腔中
温度最

高的部位


正确测量·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


·测量
3min
,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检测记录·擦净体温计,正确读数


·告知测量结果,感谢病人合作


·将测量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
(
见第二十一章护理相关文件记录
)


整理消毒·为病人整理衣被,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将体温计浸泡于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


腋温测量法


放置腋表·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


正确测量·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


·测量
l0min
,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检测记录·同口温测量法


整理消毒·同口温测量法


肛温测量法


放置肛表·病人取侧卧、
俯卧或屈膝仰卧位,
暴露测温部位便于测量,

要时用屏风遮挡


正确测量·润滑肛 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

4cm
。婴儿只需将贮汞槽
轻插入肛门 即可,

护士注意扶持固定肛表


·测量
3min
,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检测记录·为病人擦净肛门,其余同口温测量法


整理消毒·先用消毒液纱布擦净,其余同口温测量法

【注意事项】

1.
测量体温前,
应认真清点体温计的数量,
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水银 柱是否

35
℃以下。

2.
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 腔疾患、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能合作者,不
宜测口温
;
进食或面颊部冷、热敷后, 应间隔
30min
后测量。

3.
腋下出汗较多,腋下有创伤、手术 、炎症者,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
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4.
腹泻、
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忌测肛温;
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
以免刺激肛
门引起 迷走神经反射,
导致心动过缓;
坐浴或灌肠者须待
30min
后方可测直肠温
度。

5.
如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 腔、食管和
胃肠道黏膜,
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
若病情允许,
可 服用粗纤维食
物,以促进汞的排出。

6.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床边监测,必要时测口温和肛温作对照。
7.
严格做好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工作,
防止交叉感染。
传染病人的体温计应固定使
用。

8.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监测体温的重要性,
影响体温的因素;
学会体温的正确测量
方法和异常体温的护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七、课堂小结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2.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
体温测量技术

八、预习要点脉搏、呼吸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教案

授课日期:
2015

3

31
日第
3

教师姓名:龙俊华专业:护理

授课 对象:中药
6

7
班授课地点:中药
6

7


学习情境: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学时:
2

课时安排:
90
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正常脉搏、呼吸及生理性变化;异常脉搏、 呼吸的评估及护理;脉搏、
呼吸测量技术。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 创新的
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1.
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2.
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3.
脉搏测量技术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1.
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2.
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3.
呼吸测量技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脉搏、呼吸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脉搏短绌的测量技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

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知识。

第二节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 张,
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
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因此,正常
情况下,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当脉搏微弱不易测定时,应测心率。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脉搏


1.脉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
60

100

/min< br>.

2.
脉律指脉搏的节律性。


3.
脉搏的强弱


4.
动脉壁的情况

(二)生理性变化








1
.年龄









2
.性别









3
.活动、情绪









4.
药物、饮食


12-3
各年龄组平均脉率

年龄平均脉率
(

/min)

出生~
1
个月
120

1

12
个月
120

1

3

100

3

6

100

6

12

90

男女

12

14

8590

14

16

8085

16

18

7580

18

65

72

65
岁以上
75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

)
异常脉搏



1
.脉率异常



1
)速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 人脉率每分钟超过
100
次,又称心动过速。



2)缓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
60
次,又称心动过缓。

2
.节律异常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5: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376.html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