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温目标管理
1
目标体温管理概述
目标体温管理(
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 nt
)又被称之为治疗性低温
[1]
。指的是
通过外界手段如药物或者其他物 理方式使得保持患者体温处于较低的状态来降低脑细胞氧
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可以使患者的身体处于最有利于康复的状
态,并且将所有的损害降到合理范围内
[2]
。
低温状态被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低温指
33
—
35
摄氏 度,中度低温指
28
—
32
摄氏度,
深
度
低
温
指
17
—
27
摄
氏
度
,
超< br>深
低
温
指
16
摄
氏
度
以
下
。
国
际
复
苏
联
络
委
员
会
(
International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推荐临床低温治疗,中心体温维持在
32
—< br>34
摄氏度
[3]
。
随着目标体温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中的 效果不断被证实,此方法已经被大量的应用与
临床治疗过程中,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医护人员研究 出了不同的降温方法以及有效
控制并发症的方法,保证重型颅损伤的患者明显的治疗效果以及较好的预后 。
2
目标体温管理的意义
目标体温管理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 ,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被临床大量推广使用。
然后,最早是由美国的
Fay
与
1941
年应用于临床上的,但是由于当时的研究不够深入,
技术不够先进,发现体温目标管理 对于患者损伤的康复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该研究
一度处于被废弃的状态。经历了大概
50
年的发展,才被其他医学专家再度研究,
1991
年
江基尧首次证实了
30
—
34
摄氏度的低温对于颅脑伤害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使颅脑伤动
物 的死亡率从
37.5%
降低到了
9.1%
[4]
。于
199 3
年美国的
Mariou
和
Clifton
通过体温目标管
理的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发现患者的颅内压、脑氧代谢比较正常。之后,德国的
Metz
于
1996
年通过
10
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验发现,通过体温目标管理可 以大大
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明显的效果。于是,体温目标管理再次成为研
究热点。
目标体温管理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
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第二,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第三,
可以抑 制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于身体的影响尤其是对脑组织的损害;
第四,可以有效抑制 氧自由基的产生;第五,可以增加内皮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
和功能修复;第六,可以减少钙的流 失,调节钙蛋白激酶的活性
[5]
。
从临床的实际经验发现,伴有颅脑损伤 的患者,治疗时候越早介入体温目标管理对于
患者的康复几率越大,而且起到的保护作用也会更明显[6]
。最晚的介入时间要在
24
小时之
内,要保持中心体温在
8
—
12
小时之内降低到
33
—
35
摄氏度,并且 要维持
1-2
天为最佳。
3
体温目标管理在临床中应用
在临床中,经常使用阶梯式降温法、选择性头部降温法、冰袋降温法、医用冰毯降温法、
冷水浸 泡或淋浴法、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法、体外血液冷却法以及血液过滤等方法。但是每
种方法的操作性与后期 的效果不一样,某些方法的操作简单但是效果不明显,有些方法操
作复杂但是对于患者康复的作用明显。
按照降温方式分,可以将降温方法分为物理降温法与化学降温法。物理降温法包括冰袋降温法、医用冰毯降温法、冷水浸泡或者淋浴法;化学降温法有经脉输注低温液体法、体外
血液冷却法 、血管内冷却装置法、血液过滤。
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降温方法是阶梯式降温法 即在重型颅损伤手术中,开瓣
时用
4
摄氏度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暴露的硬脑膜,使脑温 降低到
28
—
30
摄氏度后进行手
术,然后用
10
摄氏度的冷盐水冲洗脑表面至手术结束。开始使用阶梯式降温法的时间是
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仍然昏迷的 情况,应该立即使用阶梯降温法进行治疗。该降温方法要
将稳定保持在
32
—
34
摄氏度达
12
—
24
小时。如果患者颅内压高升不降,要持续降 温
3
—
5
天,直到颅内压回复正常。降温的速率要保持在每
1
个小时
1
摄氏度为宜。太快降温会引
发患者很多并发症,以不低于
32摄氏度为宜。降温的主要措施有使用冰袋、冰帽、用冷
水进行冷敷,或者将患者的体表黏附装有循环 冰水的垫子进行降温。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深
度昏迷,要紧急使用人工体外循环降温,因为这样降温速度最 快,而且易操作。这样做的
方法是可以逐步降低温度,避免快速降温带来的一些列并发症。当患者颅内压 正常之后,
开始给患者升温,保持每
4
个小时升高一度,一直升到
37
度为宜。这样做的好处有:可
以减少因为损伤早晨的出血,而且临床操作较方便;可以避免血管快速收 缩,减少脑梗塞
的发生;也可以减少由于温度太低引起的脑积水血管痉挛等症状。所以该方法在临床使用
较为广泛。
冰袋降温法是极易操作的一种办法,成本低,容易实现,但是由于该方法 降温的速度
比较慢,患者体温状态不稳定,一般作为其他方法的辅助方法配合使用;医用冰毯降温法是临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降温方法。通过冰毯降温可以使得患者在
4-12
小时之内达到体
温目标管理的目标温度,降温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温度调整实施相对比较容易、方便。此
方法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被大量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冷水浸泡或者淋浴的
方法,使用的范围主要 是条件简陋的偏远地区或者野外的急救过程中。此方法可以迅速降
低患者的体表温度,达到相对明显的效 果,在条件便宜或者野外条件下可以使用,用来保
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等待急救措施的到达。
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法一般指的是向患者体内注入
4
摄氏度左右的盐水
30
分钟,使得中心
体的温度平均下降
2.5
摄氏度左右。该方法大量应用于中枢 性高热和超高热患者的快速降
温过程中,也经常用于在急救过程中或者患者被送到医院的过程中。对于患 者来讲,可以
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外血液冷却法的使用较为稀少,由于该方法降温速度非常快,主< br>要用于患者心脏骤停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重要的急救。但是由于该方法的降温速度太快,
会使得 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等,所以在临床中的使用并不广泛;血管内冷却装置法的使用,
会有道患者平均的核 心体温下降
4
摄氏度左右,主要用于保护缺血心肌的症状。是比较安
全、有效的办法; 血液过滤法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该方法可以迅速的降低患者的体温,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5: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354.html
-
上一篇:高热护理试题
下一篇:生命体征的测量试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