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
桂枝汤
(
56
、
91
、
276
)
姜三两枣十二枚甘草
二两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芍
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
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
二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
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
十二枚厚朴三两杏子
五十枚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
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
十二枚附子一枚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
一枚
桂枝三两
芍药四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
甘草二两
人参三两
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四
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麻黄汤
(
35
、< br>36
、
37
、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
46、
51
、
52
、
55
)
个
小青龙汤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
姜
甘草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
升
太阳中风证;病机:
风寒 袭表,
卫阳浮盛,
卫外不固,
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疏风,调
和营卫
太
阳
中
风
加
经
气
不
利 ;
病机:
风寒袭表,
卫强营弱,
经气不利,
筋脉失养;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生津疏筋
太阳中风证兼肺气不
利;
病机:
风寒外袭,
营卫不和,
肺气上逆;
治法:发汗解肌,调
和营卫,降气 平喘
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
阳虚漏汗;
卫阳不固,
阴津不足,兼表证 未
解
太阳病误下致胸阳不
振;胸阳不振,表邪
未解;解肌祛风,宣
通阳气
太阳病误下致胸阳损
伤;胸阳损伤,表邪
不解;温经复阳,解
肌祛风
汗后气营不足身痛;
营卫不和,
气营不足,
筋脉失养;
调和营卫,< br>益气养血
1.
太阳伤寒;风寒外
束,卫阳被郁,营阴
凝滞, 肺气失宣;发
汗解表,
宣肺平喘
2.
太阳伤寒证衄血;表
闭阳郁,郁热上扰,
内迫营血
太
阳
伤
寒
兼
水
饮
内
停;风寒束表,水饮
内停 ;辛温解表,温
化水饮
发热,汗出,恶风,
寒加附子热加黄芩虚
头痛,脉浮缓
加人参实加大黄
发热,汗出,恶风,
桂枝汤加葛根
项背拘急、转动不利
发热,恶风,汗出,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头痛,喘咳
恶风,发热,头痛,
汗漏不止,
四肢拘急,
小便不利
胸中满闷,
脉来急促,
恶风寒
胸中满闷,脉微,恶
寒较重
身疼痛,脉沉迟
1.
恶寒,发热,周身
疼痛,无汗,喘,脉
浮紧
2.
发烦,目瞑,
衄血
恶寒,发热,咳嗽,
气喘,呕恶,脉浮紧
(或浮滑),或兼见
其他水饮内停的症状
大青龙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
杏仁四十
枚
生姜三两
大枣十
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
药
生姜
甘草
麻黄
各一两
大枣四枚
杏
仁二十四枚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
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
二铢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十六个
甘草一
两二铢
大枣五枚
桂枝
芍药
麻黄
甘
草
各十八铢
大枣四
枚
生姜一两二铢
石
膏二十四铢
太
阳
伤< br>寒
兼
阳
郁
内
热;风寒外束,兼阳
郁内热;外散风寒,
内清郁热
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
种转归及表郁轻证;
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辛温解表,小发其汗
恶寒,
发热,
身痛
(或
重),无汗,烦躁,
脉浮紧(或浮缓)
发热恶寒如疟状,一
日二三度发,或伴面
热,身痒
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
出后;表郁日久,邪
恶寒发热如疟状,一
微证微;辛温轻剂,
日发作两次
微发其汗
太阳表郁内热 轻证;
发热恶寒如疟状,发
表郁邪轻,
外寒内热;
热多,恶寒少,口微
微发其汗,兼清表郁
渴、心烦
1.
小便 不利,少腹硬
满,渴欲饮水,饮不
解渴,
甚则饮入即吐,
苔白滑
2.
心下痞满,
烦渴,小便不利,口
干舌燥
3.
吐利交作,
伴脉浮发热,头身疼
痛,小便不利,渴欲
饮水
五苓散
1.
蓄水证;
水蓄下焦,
气化不利,兼表邪不解;化气行水,兼以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
解表
2.
水痞证;
水气
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内停,逆阻中焦,气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
机痞塞;
化气行水
3.
两
霍乱表里寒热 ;表邪
不解,里气不和,清
浊相干,升降失序;
外疏内利,表里两解
茯苓桂枝甘草汤
桃核承气汤(
106
)
抵当汤(
124/125
)
抵当丸(
126
)
葛根汤(
32
)
胃脘部悸动不宁,推
水停中焦;
卫阳不足,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按之水声辘辘,四肢
水停中焦;
温中化饮,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不温,口不渴,小便
通阳利水
利,苔白滑
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
蓄血轻证;
血热初结,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
1.
先煎诸药,后下芒
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
蓄于下焦;
活血化瘀,
其人如狂,
舌红苔黄,
硝;
2.
饭前服用;
3.
两
芒硝二两
通下瘀热
脉沉涩
每次五合。每日三次
少腹硬满,
小便自利,
水蛭
虻虫各三十个
蓄血重证;
瘀热互结,
其人发狂或如狂,舌
桃仁二十个
大黄三
病在下焦;
破血逐瘀,
质紫或有瘀斑,脉陈
两
泻热除实
涩或沉结
水蛭二十个
虻虫二
蓄血证病势较缓;瘀
少腹满,小便自利,
十个
桃仁二十五个
热互结,病势较缓;
或有发热,舌紫暗,
大黄三两
泻热逐瘀,峻药缓攻
脉沉涩或沉结
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发汗恶寒,
头身疼痛,
风寒束表,
内迫大肠;
无汗,下利,水粪杂
发汗解表,生津止利
下,无恶臭及肛门灼
烧感,脉浮或浮紧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葛根加半夏汤(
33
)
桂枝二两
生姜二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
枚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黄芩汤(
172
)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
枚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枚
半夏半升
生姜一
两半
太阳阳明合病呕逆;
发热 恶寒,
头身疼痛,
风寒束表,
内犯胃腑;
无汗,
呕逆,
无热 象,
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舌苔白,脉浮或脉紧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或
呕;少阳邪热,内迫
阳明;清热止利,或
兼和胃降逆
发热,口苦,腹满,
小便短赤,
利下臭秽,
便黏不爽,
肛门灼热,
甚则里急后重,或有
呕吐,舌红少津,脉
弦数
栀子豉汤(
221
)
虚烦不得眠,甚至反
栀子十四个
香豉四
热扰胸膈;
热郁胸膈;
复颠倒,心中懊恼,
合
清宣郁热
或见胸中窒,心中结
痛
栀子生姜豉汤
热扰胸膈腹满;热扰
栀子十四个
厚朴四
心烦,腹满,卧起不
栀子厚朴汤
胸膈,气滞于腹;清
两
枳实四枚
安
热除烦,宽中除满
热
扰
胸
膈
兼
中
寒
下
栀子十四个
干姜二
身热不去,微烦,腹
栀子干姜汤
利;热扰胸膈,中焦
两
满,下利,食少
虚寒;清上温中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
喘息,汗出,发热,
邪热壅肺作喘;邪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个
甘草二两
石膏半
口渴,咳嗽,咯痰黄
壅肺;清热宣肺
斤
稠,苔黄,脉数
1.
太阳病传阳明,热
发热,汗出,舌上燥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盛气阴两伤
2.
阳明
而口渴甚,或大烦渴
白虎加人参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热盛,气阴两伤;辛
不解,喜冷饮,伴见
人参三两
寒清热,益气生津
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里热挟表邪下利;热
下利不止,
喘,
汗出,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
葛根黄芩黄连汤
迫大肠,
兼表证不解;
大便臭秽,
肛门灼热,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小便短赤
发汗过多,损伤心阳
桂枝甘草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
而致心悸;
心阳不足,
心悸,心慌,喜按
心失所养;温通心阳
心阳虚烦躁;心阳虚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心悸,烦躁,舌淡,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弱,心神不敛;温通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苔白
心阳,潜镇安神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心阳虚惊狂;心阳亏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惊狂,卧起不安,心
虚,心神不敛,复被
骨救逆汤
枚
牡蛎五两
蜀漆三
慌,心悸
痰扰;桂枝救逆汤
两
龙骨四两
心阳虚奔豚;心阳亏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虚,下焦阴寒,乘虚
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
桂枝加桂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上逆;温通心阳,平
心胸,伴心悸等
大枣十二枚
冲降逆
心阳虚欲作奔豚;上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焦心阳不足,下焦寒
脐下悸,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
饮欲动;温通心阳,
小便不利
枚
化气利水
脾虚水停;
脾虚水停,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水气上冲;
温阳健脾,
白术
甘草各二两
心悸头眩,脉沉紧
利水降逆
水气内停而太阳经气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不利;水饮内停,在
小便不利,心下满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生姜
白术
茯苓各三
内影响气机升降,在
痛,
翕翕发热,
无汗,
汤
两
大枣十二枚
外阻遏太阳经气;利
头项强痛
水通阳
脾虚气滞腹胀;脾气
腹胀满,午后为甚,
厚朴半斤
生姜半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
虚弱,运化失健,气
食入增剧,食减则消,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参汤
机阻滞;健脾除湿,
喜温不喜按,舌淡苔
人参一两
宽中消满
白腻
伤寒里虚,心中悸而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心中悸而烦,腹中急
烦;中焦脾虚,气血
小建中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
痛,喜温喜按,或伴
不足,复被邪扰;建
两
生姜三两
饴糖
有轻微恶寒发热
中补虚,调养气血
下后复汗,致肾阳虚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
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烦躁;阳气暴虚,阴
而安静,脉沉微,身
寒内盛;救急回阳
无大热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汗
下后
阴
阳
两
虚
烦
烦躁,肢厥,恶寒,
茯苓四逆汤
附子一枚
甘草二两
躁;少阴阴阳两虚,
脉微细
干姜一两半
阳虚为主;回阳益阴
1.
阳虚水泛;肾阳虚
1.
心悸,头眩,身瞤
弱,水邪泛滥;温阳
动,振 振欲扑地或水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
利水
2.
少阴阳虚水
肿,
小便不利,
苔白,
真武汤
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
泛;肾阳虚衰,水邪
脉沉
2.
腹痛,
小便不
枚
泛滥;温补肾阳,化
利,四肢沉重疼痛,
气行水
下利
+1
伤寒兼阴阳两虚证误
甘草干姜汤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治后的变证;阳气不
肢厥,烦躁,吐逆
足;温中复阳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炙甘草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陷胸汤
白散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伤寒兼阴阳两虚证误
治后的变证;阴液不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
脚挛急或经脉挛急
足,筋脉失养;芍药
甘草汤
汗后阴阳两虚;阴阳
芍药
甘草各三两
附
两伤,肌肤失温,筋
芍药甘草附子汤
子一枚
脉失养;复阳抑阴
甘草四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
心阴阳两虚;心阴阳
斤
桂枝三两
阿胶二
两虚;通阳复脉,滋
心动悸,脉结代
两
麦门东半升
麻仁
阴养血
半升
大枣三十枚
心下硬痛据按,甚则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大结胸;水热互结与
痛不可近,可伴见心
甘遂一钱匕
胸胁;泻热逐水开结
烦,口渴,潮热,头
汗出,不大便等,脉
沉紧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
热实结胸病位偏上;
胸膈心下硬满疼痛,
升
芒硝半升
杏仁半
水热互结,
病位偏上;
颈项强,头汗出,发
升
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热,短气,脉沉紧
半夏半升黄连一两瓜痰热互结,
正在心下;
心下硬满,
按之疼痛,
蒌实大者一枚
清热涤痰开结
苔黄腻,脉浮滑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
寒水痰食,
结于胸膈;
胸胁心下硬满疼痛,
贝母三分
温下寒实,涤痰破结
无热证,脉沉实
心下痞,按之软,心
热痞;无形邪热,痞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烦,
口渴,
舌红苔黄,
塞心下;泻热消痞
关脉浮
热痞兼表阳虚;无形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邪热,痞塞心下,兼
心下痞,恶寒汗出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
卫阳不足;
泻热消痞,
扶阳固表
半夏 半升黄芩干姜人
寒热错杂,
中焦痞塞;
心下痞满,呕恶,肠
参甘草各三两黄连 一
和中降逆,消痞散结
鸣下利,舌红苔腻
两大枣十二枚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
胃虚不化水气致痞;
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寒热错杂,
中焦痞塞,
胁下有水气,腹中有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兼水饮食滞;和胃消
水气,腹中雷鸣,下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
食,散水消痞
利
枚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脾胃气虚痞利俱甚;
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
寒热错杂,
中焦痞塞,
心烦不得安,
谷不化,
大枣十二枚
黄连一
脾胃虚甚;补中和胃
下利日数十行
两
消痞
热粥,冷粥
痞、痢;咳血;实热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5: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