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
章
药疹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1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2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A
分子特性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3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B
多形红斑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
~
7
天
B 3
~
5
天
C 4
~
20
天
D 4
~
30
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B
麻疹样形药疹
C
猩红热性药疹
D
多形红斑型药疹
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
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
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
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
考虑为:
A
麻疹样形药疹
B
猩红热性药疹
4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18.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首次发病的潜伏期约为:
A 3
天
B 7
天
C 15
天
D 20
天
19.
以下关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多由于长期用药引起
B
尼氏征阳性
C
可有红肿、渗出
D
可伴粘膜损害
20.
起病急骤,红斑迅速弥漫全身,尼氏征阳性的药疹为:
A
麻疹型药疹
B
猩红热型药疹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21.
下列哪项不是重症药疹的特点:
A
皮损广泛
B
全身症状明显
C
皮损进展快
D
尼氏征均阳性
5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22.
最常见的药疹是:
A
多形红斑型药疹
B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C
固定型药疹
D
脓疱型药疹
23.
以下不是药疹诊断依据的是:
A
明确用药史
B
瘙痒明显
C
无潜伏期
D
斑贴试验
24.
药物皮内试验可用于检测: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25.
麻疹型药疹与麻疹的鉴别诊断依据是:
A Koplik
斑
B
皮损颜色
C
瘙痒程度
D
口周苍白圈
26.
治疗药疹的首要措施是:
A
积极抗过敏
6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B
防止交叉过敏
C
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D
促进药物排泄
27.
以下关于药疹的处理错误的是:
A
停用可以致敏药物
B
加速药物排泄
C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D
尽量减少用药以免发生多价过敏
28.
以下关于药物皮内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适用于检测速发型变态反应
B
阴性可排除临床反应的可能性
C
由高度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D
试前应准备好抢救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所列备选项中选多个正确答案)
1.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
A
口服
B
注射
C
灌注
D
外用
2.
决定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因素包括:
A
遗传因素
B
某些酶的缺陷
7
/
15
下载文档可编辑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1: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006.html
-
上一篇:皮肤疤痕 疤痕疙瘩十万个为什么
下一篇:如何消除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