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内科诊疗常规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11:32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肺活量大的好处)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 、
脑、
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
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 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
对于迄今原因尚未
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



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
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
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
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



1
)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



2
)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3
)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



4
)家族史;



5
)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



6
)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



7
)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



1
.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

2
.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

3
.行心、肺、腹部检查;

4
.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

5
.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 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
X
线、
UCG
、必要腹部
CT
和 相关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根据
1978

WHO
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
1964
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
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
1974
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 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

1
.凡舒张压持续超过
12. 0Kpa(90mmHg)

,
不论其收缩压如何
,
均列为高血压。

2
.凡舒张压持续在
11.3Kpa

12.0 Kpa(85

90mmHg)

,
列为高血压可疑。

3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
1992

WHO
标准 ,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
岁以上:确定高血压
SBP

21.3Kpa(160mmHg)


DBP

12.0Kpa(90mmHg)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 SBP18.6

21.3Kpa(140

160mmHg)
DBP

12.0Kpa(90mmHg)



治疗原则



1
.凡舒张压在
90
100mmHg
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
4
周。

2
.凡舒张压在观察
4
周未测得>
95mmHg
者 :药物
+
非药和治疗。

3

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 压控制在
135/85mmHg
以下,
对于重度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
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控制在
140

150/90

100mmHg
即可。


药物治疗简单的导向:

1
.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收缩压不高者
--
以血管扩张剂为首选;

2
.血压高,伴有浮肿者
--
以利尿剂为主;

3
.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增高者
--
β

a
阻滞剂
+
血 管扩张剂;

4
.血压增高伴有心率增快者
--
β
阻滞剂为主;

5
.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
采用二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疗效标准



1
.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水平以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称痊愈。

2
.血压未达到上述水准,有临床症状者,称未愈。

3
.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后,无明显临床其它并发症存在,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病史采集



1
.住院病 人必须在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相关病情记录。

2
.病历的采集内容应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特别胸痛的位置、性质、放射部 位、
发作时间、治疗反应、有无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1
.入院后必须在
15
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做
18
导联心电图。

2
.心绞痛持续发作
1
小时不愈者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排除心肌梗塞。










1
.具有典型心绞痛,相应心电图缺血和
/
或传导系统的改变可做出 明确诊断。

2
.凡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可疑或正常者或具有典型症状但 心电图无改变者都需进一步
检查,
包括运动试验、
超声心动图、
X
光 心脏摄片、
必要同位素心肌扫描、
大血管核磁共振检查、
与各种可能引起胸部疼痛的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











凡诊断明确的或可疑心绞痛者都应该按心 绞痛进行治疗,诊断不明确者一方面治疗并观察
治疗反应,另一方面同时进行鉴别诊断有关检查,避免贻 误病情。




治疗原则



1
.根据病况限制一定体力活动范围,避免过度工作紧张,避免或消除一切诱发因素。

2
.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和禁用烈性酒。

3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都需同时治疗。

4
.< br>以劳力性心绞痛表现者用药以硝酸脂类和
β
-
阻滞剂为主的药物联合治疗,注意掌握适应
证、禁忌证,如肺部阻塞性疾病、哮喘者都禁用
β
-
阻滞剂 。以自发性心绞痛表现者以硝酸脂类
和钙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同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反应 ,用药剂量应是个体化。

5
.对症处理、中西医结合。

6
.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力抗栓、华发令、肝
素、 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对有出血性疾病、活动性胃溃疡、近期外伤、对上药有过敏者都是
禁忌证。

7
.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者,必须行冠脉造影,在造影的基础上必须采用
PTCA
、支架或搭桥
手术等,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介入性诊疗技术规范。




疗效标准



1
.治愈:心绞痛的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的改变恢复正常。

2
.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的程度减轻,心电图缺血状态改善。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凡未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起搏、频率、节律的异常及(或)传导发生异常。心律失常在临床 上可
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病史采集



1
.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心 律快慢,节律是否整齐,发作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是否
有伴随症状。

2
.有无发热,与情绪激动、劳动有无关系。

3
.有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

4
.有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




体格检查



1
.注意心脏是否扩大、有无病理性杂音、心率及节律的改变。

2
.测血压、注意有无血管杂音及颈动脉搏动的情况。




其他检查



1
.心电图检查,危重病人需持续心电监测。

2
.必要时作
Holter
心脏电生理检查。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



1
.诱因:受凉、劳累。

2
.症状:



1


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


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 混浊脓性)和鼻塞,咽、
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



1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
.专科检查:



1


鼻、咽腔粘膜。



2


扁桃体。



3


喉部。



4


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



1
.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
.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
.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



1
.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
5

7
日痊愈;

2
.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
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 ;
扁桃体肿大充血,
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

3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 比值升高;细菌感
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
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 及病毒抗体检测、
细菌培养
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1
.流行性感冒。

2
.过敏性鼻炎。

3
.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炎、
伤寒、
斑疹伤寒等。

4
.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
.抗 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
0.1

0.2g

tid
口服, 金刚烷胺
0.1g

bid
口服,三氮唑核

10

15mg/kg/d

2
次,肌注或用
10
%葡萄糖溶液 稀释成
1mg/ml
,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
剂、
抗病毒口服液、
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
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
麦迪霉素 或磺胺类药物。

3
.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
炎丸,溶菌酶片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史采集



1
.症状
: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2
.个人及职业史: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

3
.急性发作:气促加剧,痰量增加,痰脓性程度增加。注意其严重程度,发作频度。




物理检查



1
.肺部过度充气:桶状胸,心浊音量缩小,呼吸音降低。

2
.气流受阻:呼吸频率增快,辅助呼吸肌运动,肋缘矛盾运动,缩唇呼吸,呼气相延长。

3
.呼吸衰竭:紫绀,震颤,体表静脉充盈。

4
.右心衰竭:心尖抬举活动,颈静脉怒张,外周水肿。

5
.细湿罗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经常听到,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




辅助检查



1
.肺功能:确定有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其可逆程度。

2
. 胸片:肺纹理增加,紊乱等非持异性改变外,主要为肺气肿改变。肺野透明度增加,横
膈位置低平胸腔前 后径增大。
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者,
除右心增大X征象外,
还可有肺动脉
园锥膨隆,肺门血管影扩大,右下肺动脉增宽等改变。

3
.动脉血气分析:可有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储留。

4
.痰检查:严重急性发作时需作痰病原学检查。

5
.血常规检查:部分病人可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诊断要点



1
.慢性咳嗽,咳痰至少每年
3
个月,连续
2
年以上。

2
.肺功能检查显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3
.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或
/
和肺气肿改变,
?
并排除可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 病变。




鉴别诊断



1
.与其他能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矽肺或其他尘肺相鉴别。

2

有喘息者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但有些
COPD
患者可合并哮喘或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支气
管炎。




治疗原则



1
.停止吸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吸入。

2
.支气 管扩张剂:注意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剂,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吸
入技术不正确。



1


β
-
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或间羟舒喘宁定量吸入剂
100

200ug

或 雾化剂
2.5

5mg
吸入,每天
3

4
次。主要副作用是大剂量时可引起肌肉颤震或低血钾。



2


茶碱类药:缓释型茶硷,如舒弗美
0.1

0.2/
次,每
12
小时
1
次。应作血药浓度监
测,理想范围为
10

20ug/l
。要注意老年人持续发热,心力衰竭和肝 功能障碍者,同时应用西
米替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氟哌酸等)和口服避孕药者 ,都可使茶碱血
浓度增加。

3
.糖皮质激素:有客观证据显示对糖 皮质激素有反应的
COPD
病人,可使用定量吸入制剂。
急性发作时可用注射或口服制 剂。对皮质激素有反应的定义是:指稳定期
COPD
病人,用强的松
30mg/
天,连用
3
周后,
FEV
1
改善超过
10%
以上 。


抗生素:稳定期无应用抗生素指征。急性加重期如有痰量增加,痰的脓性 程度增加,气促,
应考虑抗生素治疗。

4
.其他治疗:



1


长期氧疗:指征:稳定期连续二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
55mmHg
,已戒烟。



2


机械通气。




疗效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肺部不可逆器质性病变。疗效标准为:

1
.肺功能已达最大限度的改善。

2
.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减缓。

3
.改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提高。




出院标准



1
.稳定期病人毋需住院。

2
.对于急性发作病人,引起急性发作 的病因(如感染)得到控制。心、肺功能稳定,动脉
血气分析示
PaO
2
,P aCO
2
?
恢复至病人稳定期的基础水平。无血酸碱度,电解质失衡。



支气管哮喘




病史采集



1
.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 ,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刺激,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物理检查



1
.双肺哮鸣音。

2
.肋间肌内凹。

3
.心动过速。

4
.奇脉。

5
.紫绀或意识模糊。




辅助检查



1
.支气管扩张试验:吸入
B
2
激动 剂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增加
15%
以上,且
FEVI< br>绝
对值增加大于
200ML
为阳性。

2
. 最大呼气量(
PEF
):日内变异或昼夜变异≥
20%
为阳性。

3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


以上三种试验方法见肺功能检查节。

4
.抗原皮试。

5
.动脉血气分析:急性发作时
PaO
2
升高,
P aCO
2
降低,
PaCO
2
“正常”或升高提示病情严重。

6
.胸部X线检查: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注意有无气胸或肺炎。




并发症




气胸、纵膈气肿、胸廊畸形、反复支气管感染,呼吸骤停和猝死。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症状可诊断,症状不典型者需作有关检查。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鼻炎伴后鼻孔滴流,左心衰。




治疗原则



1
.治疗目标:

(1)
以最少的治疗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2)
教会病人自已监测病情及正确用药。

(3)
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减少缺勤缺学。

2
.药物治疗:

(1)
皮质激素:吸入皮质激素:常用丙酸培氯松或丁地去炎松,用定量雾化吸入器 (
MDI

或干粉剂吸入。剂量为:丁地去炎松
200

6 00ug/
天。如病人需口服皮质激素,
?
吸入制剂需继
续使用。吸药后漱口 以减少对口咽的副作用。


口服皮质激素:强的松每天
30mg
5
天,如果改善缓慢需延长疗程。疗程短于1
4
天不必
逐步减 量。

(2)
茶碱:
常用氨茶碱或缓释型茶碱口服,
用于 轻-中度发作,
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6

10mg

使血茶碱 浓度保持在
5

15ug/ml
水平。很多药物如环丙沙星、红霉素、甲氰咪 哌、抗抑郁药、
地尔硫草(
Ditiazem
)、维拉帕米、氟康唑等可使茶碱血药浓 度升高。妊娠、肝脏疾患、充血性
心力衰竭也可影响茶碱的代谢。

(3)
B
2
-受体激动剂:
短效
B
2
-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叔丁喘宁

Terbutalin


需要时通过
MDI
或以干粉吸入,每次 剂量
200

400ug

5

10
分钟 见效,疗效持续
4

6
小时。
主要副作用为心悸,骨骼肌震颤。频繁 用
B
2
激动剂提示哮喘加重,此时切忌过分或盲目地增加
B
2
激动剂次数,要考虑合用糖皮质激素。

(4)
严重发作的治疗:
严重发作时需住院治疗,
根据临床资料特别是动脉血气分析来评估病
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原则 为供氧。支气管舒张等,
B
2
激动剂可雾化吸入。剂量为沙丁胺醇
1ml
生理盐水
2ml
。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静注氨苯硷,从未用过苯碱者首次剂量 为每公斤体重
4

6mg
,继之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
0.6

0.8mg
静滴。
?
如血气分析示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升高,考
虑 机械通气。














病史采集



1
.突然或在几天内起病。

2
.咳嗽:伴咳痰,可有铁锈色痰或脓痰。

3
.发热:多为持续高热。

4
.胸痛。

5
.呼吸困难。

6
.较少见的症状有咯血、呕吐、腹泻,肌肉疼痛。


严重病例可有意识改变。







物理检查



1
.体温升高

2
.唇泡疹。

3
.患部叩诊实音,语颤增强,细湿罗音,支气管呼吸音。

4
.呼吸频率加快。

5
.意识改变,紫绀,低血压,见于严重病例。







辅助检查



1
.确立诊断:胸部X片。

2
.确定病因:

(1)

血培养;

(2)

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

(3)

胸水革兰氏染色和培养;

(4)

血清学: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测定抗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抗体。

(5)

支气管镜: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病原学检查,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常需作此 项检查,
一般病人则很少需要。

3
.确定严重程度:下列情况提示危险性升高:

(1)

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PH
降低。

(2)

血象:白细胞计数<
4
或>
20
×
10
9
/L


(3)

血液生化:血尿素升高,血钠降低。

(4)

血白蛋白降低。







诊断要点



1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和
X
线检查,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2
.肺炎的病因诊断主要靠病原学检查,下列资料可提供有关病因的线索:

(1)
75%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2)
50%
以上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所致。

(3)

吸入性肺炎要注意厌氧菌感染。

(4)

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可有多种机会感染,见第
6
节。

(5)

支原体肺炎多见
15

30
岁的青少年。

(6)

军团菌肺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病人常有高热、意识改变、肌肉疼痛、腹痛、 呕吐和
腹泻、低钠、低蛋白和血尿(
50%
病例)








鉴别诊断



1
.肺水肿

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
.肺栓塞

4
.肺癌。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1)

口腔或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

(2)

有低氧血症者应予吸氧。

(3)

密切观察呼吸,
循环状 况,严重病例收进
ICU

有呼衰病例经治疗无改善者应行机械通
气。

2
.抗生素使用:

(1)

开始时抗生素的选用为经验性,以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调整。

(2)

轻症者可口服抗生素,严重或有呕吐者需静脉给药。

(3)

疗程需至退烧,白细胞正常后三天。多数为一周左右,严重病例需长达三周。

(4)

抗生素的经验选用:

1)

院外获得性 肺炎: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如羟氨苄基青霉素)
,或红霉素。严重病
例需选用第
2
或第
3
代头孢霉素,必要时同时使用红霉素。

2)

院内感染肺炎:第
2
或第
3
代头孢霉素加氨基甙类抗生素。

3


吸入性肺炎: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加甲硝唑。







疗效标准



1
.体温正常。

2
.白细胞恢复正常。







出院标准



已达疗效标准。










病史采集



1.

病因:咯血常见病因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脓疡、金葡菌性肺 炎、风
湿性二尖辨狭窄、急性肺水肿等,罕见病因有:血液病、肺血管畸形、肺血管瘤、肺梗塞、钩端< br>螺旋体病肺大出血型等,故应作有关病因询问。

2.

症状:询问除各原发病因特有症状外,要细致询问:


1


呼吸道症状:咳嗽性质、痰量、颜色及气味,咯血量多少和 颜色,痰血之间的关系,
是否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


2


全身症状:有否发热、出汗、全身乏力、头晕、心悸、发绀等。




物理检查




除注意原发病因有关体查外,应注意:

1.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皮肤、浅表淋巴结。

2.

头部:鼻、咽喉、口腔的检查。

3.

颈部:颈静脉、颈动脉、气管位置。

4.

胸部:外形、对称度、有否单侧或局限性变形、运动度、肋间隙。

5.

心脏:心尖搏动位置及范围、心界、心率、心律、心音、心杂音。

6.

肺部:呼吸频率及节律、语颤、呼吸音的性质及强弱、罗音的性质及范围。

7.

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腹水、肝脾肿大。

8.

四肢:杵状指(趾)、浮肿。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除原发病因检 查,血、小便及大便常规、血沉、出凝血时间、血型、痰抗
酸杆菌、痰细胞学检查、痰普通菌培养、肝功 能、两对半、血糖。
HBSAG
阳性者查血清
HBV- DNA

必要时查血气。

2.

器械检查:



1


胸片,必要时
X
线断层或
CT
检查

(一般于咯血停止后进行);



2


心电图,必要时作心动超声。



3


纤维支气管镜:掌握适应证,以了解出血部位、局部止血及获取标本;



4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
BAG
)及栓塞 :适用于突发性大咯血持续
300
亳升
/24
小时
以上者及原因不明 的隐源性咯血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要点



1.

病史:突发性喉痒、咳嗽、咯血丝痰、血痰或鲜血,部分 可伴发热、胸闷、气促、呼吸
困难、头晕、出汗、甚至休克。

2.

体征:



1


如果是单侧局部较多湿罗音或伴呼吸音减低,这对判断出血部位有帮助。



2


常有心率增快、
体温升高、
皮肤潮湿,< br>咯血量大时可出现贫血征、
血压下降乃至休克。



3


部分病人可出现血块阻塞呼吸道,
根据阻塞的不同 部位可引起阻塞性肺不张、
窒息等
相应的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1


痰病原学及痰细胞学为必检项目。



2


胸片及
X
线断层、
CT
、纤维支气管镜及
BAG
对部分病因诊断帮助甚大。



3


不能忽视相关疾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对这些疾病确诊与鉴别有帮助。




鉴别诊断



1.

呕血 :多伴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暗竭呈咖啡色或暗红色血液及血块,混有食
物残渣,
PH
值呈酸性。失血量大,失血性休克较咯血多见。

2.

鼻咽或口腔出血。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1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过度紧张者可给适量镇静剂(肺功能不 全者忌用),严格禁用强
麻醉镇咳剂(如吗啡、杜冷丁)。


2


咯血量较多时嘱绝对卧床,取出血侧向平卧位,头转向一侧。


3


大咯血时暂禁食、停止后进温凉流质,
3
天后可进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


4


咯血窒息关键是尽快清除呼吸道内的血块或积血,
可采用体位引流法或气管切开气管
插管加吸引法,并给予吸氧。

2.
止血治疗
:

1


垂体后叶素:用法为
10
单位加入生理盐水
20

40
毫升静脉缓慢注射,或以
10

20
单位加
10
葡萄糖液
250
亳升静滴 。高血压、冠心病、孕妇及老年人禁用。


2


酚妥拉 明
5mg

10%
葡萄糖液
40
毫升静脉缓注,或
10mg

10%
葡萄糖液
250
毫升静
脉滴。较适于高血 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老年人。


3


抗血纤溶芳酸或
6-
氨基已酸静脉给药。

3
.失血过多者可少量多次输给新鲜血。

4
.经内科治疗无效反复 咯血或大量咯血不止者,可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后作支气管动脉栓塞
术(
BAE
)。
5
.若肺部病变局限而肺功能许可,最后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







凡血止二周稳定
,
且导致出血的基础疾病得到基本控制者可予出院。

急性单纯性胃炎







病史采集







1
.病因: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





2
.症状: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等。由细菌或其毒素致病 者可伴
有腹泻、发热,重者有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







物理检查







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者活跃。呕吐、腹泻剧烈者可见脱水、酸中毒、休克等表现。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血电解质。





2
.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出血或糜烂等。





3
.X线检查:胃肠钡透见病变粘膜粗糙,局部压痛、激惹。







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脱水等。





2
.体征:上腹压痛、肠鸣音活跃、脱水征等。





3
.胃镜: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出血糜烂等。







鉴别诊断







1
.早期急性阑尾炎。





2
.急性胆囊炎。





3
.急性胰腺炎。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去除病因、卧床休息,进清淡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1~2餐。





2
.对症治疗:






1


呕吐、腹泻严重者注意纠正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2


细菌感染所致者应给予抗生素。






3


腹痛者可给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解痉止痛。







疗效标准







治愈:急性症状消失。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



慢性胃炎







病史采集







1
.病因: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





2
.症状: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 气等。
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物理检查







主要体征:中上腹部触压痛,有典型贫血时,可出现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胃酸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幽 门螺杆菌检查,或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
子抗体,胃泌素抗体测定。





2
.胃镜检查:


1


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以红为主,表面有灰白
或黄白色分泌 物附着,可有散在出血点和局限性糜烂。


2


萎缩性 胃炎:粘膜多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也可有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平
坦,
粘膜下血管透见 如树枝状或网状。
有时在萎缩粘膜上见到上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颗粒,
也可
见到出血及 糜烂灶。





3
.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鉴别诊断








1
.消化性溃疡。





2
.胃癌。





3
.慢性胆囊炎。





4
.慢性胰腺炎。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去除病因,注意饮食,忌烟酒、浓茶等。





2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
HP
阳性者,可用
CBS
、四环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或奥美拉唑
和羟氨苄青霉素二联疗法。





3
.健胃及对症治疗:腹胀、恶心、呕吐可给予胃肠动力药; 高酸者可给予抑酸药;有胆汁
反流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及中和胆盐的药物;伴恶性贫血给予维生素
B12
和叶酸。





4
.外科手术 :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肠化生,尤其是大肠型肠化者,必要时
可考虑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消失、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





2
.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 查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
或病变范围缩小。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



刘新民







消化性溃疡







病史采集







1
.诱因:气候变化,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 不规律及刺激性食物,烟酒嗜好及服用非
甾体消炎药
(NSAID)






2
.上腹痛: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周期性、节律性、放射部位、缓解方式等。





3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4
.家族史。





5
.用药情况:对抑酸药物治疗的效果。







物理检查







1
.左锁骨上淋巴结。




2
.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震水音,胃型及胃蠕动波,肝浊音界,肝脾触诊。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2


大便或呕吐物潜血试验。


3


血清胃泌素测定。


4


幽门螺杆菌检查。





2
.器械检查:


1


X线胃钡餐检查。


2


胃镜检查或胃粘膜活检。


3


疑胃穿孔时胸腹联合透视。







诊断要点







1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进食或服用抑酸药可缓解。





2
.X线钡餐检查见典型龛影。





3
.胃镜及胃粘膜活检可确诊,并可鉴别良恶性溃疡。







鉴别诊断







1
.功能性消化不良。





2
.胃泌素瘤。





3
.癌性溃疡。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包括精神和生活治疗、休息、饮食等。





2
.药物治疗:






1


抑酸药物:









1


H
2
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其
H
2
受体结合从而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可选 用
西咪替丁(
Cimitidine

、雷尼替丁(
Ranitid ine
)或法莫替丁(
Famotidine











2


质子泵阻滞剂:
抑制壁细胞分泌
H
+
的最后环节
H
+
-K
+
-A
TP
酶,
有效减少胃酸分泌,
奥美拉 唑(
Omeprazole

,常用剂量为
20

40mg /d







2


增强粘膜防御力药物:









1


胶 体次枸橼酸铋:常用
120mg/
次,
4

/d
,餐前服,
8
周为一疗程。









2


硫糖铝:可选用片剂或混悬液。









3


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和恩前列素。






3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治疗。





3
.手术治疗:





适应证为:






1


大量出血经内科积极处理无效者;






2


急性穿孔;






3


器质性幽门梗阻;






4


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5


胃溃疡疑有癌变。







疗效标准







1
.治愈:


1


症状及体征消失;


2


X线钡餐检查龛影消失;


3


内镜显示溃疡愈合或疤痕期。





2
.好转:


1


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


2


X线钡餐检查龛影缩小;


3


内镜示溃疡缩小。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者均可出院。




上消化道出血







病史采集







1
.呕血或
/
和黑粪。





2
.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br>




3
.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 、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





4
.有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 疡、食管静脉曲张
等。





5
.患有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物理检查







1
.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 灰花斑。静脉充盈
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
.低热,持续
3

5
天。





3
.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 脉曲张、脾大、腹
水等。







辅助检查







1
.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
.粪便隐血试验。





3
.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
.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
24

28
小时内,
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
但在病情危急时,则
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
.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

X
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
.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射
99
锝 标记的胶体后,用
ECT
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
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

CT
检查。







诊断要点







1
.呕血或
/
和黑便。





2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1: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941.html

内科诊疗常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