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
年
1
月
第
44
卷
第
1
期
湿疹诊疗指南(
2011
年)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 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
讨论制定,
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
参
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 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
培、
顾恒、
郝飞、
高兴华、
金江、
廖康煌、
李惠、
李林峰、
刘玲玲、
刘彦群、
陆东庆、
陆洁、
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 王培光、夏济平、谢
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
伴有明显疹痒,
易复< br>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
7.5%
,美
国为
10.7%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 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
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 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
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 湿度变化、日晒
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 能
障碍等基础上,
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 机制如
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
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 应引发或加
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
< br>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
大丘疹、丘 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
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 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慢性湿疹主
要表现为粗糙肥厚、
苔鲜样变 ,
可伴有色素改变,
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
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 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三、实验室检查
< br>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
性阳离子蛋 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
IgE
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
试验 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
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
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
血清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0: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813.html
-
上一篇:中里巴人关于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下一篇:肝胆湿热治疗方法